通缉失忆逃妻:降糖药7大选药原则 & 糖尿病饮食的5大原则 & 关注控制糖尿病的几个关键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1:28:24

随着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不断推陈出新,药物的选择也越来越有讲究。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对于治疗糖尿病的降糖药的选择。

下面是糖尿病治疗专家提出的选择降糖药的一些原则:

一、根据糖尿病的不同类型选药:1型糖尿病患者自始至终都应使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选用口服降糖药治疗。但在下列情况下需用胰岛素治疗:1、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效果不好;2、出现严重急、慢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尿毒症);3、处于急性应激状态(如严重感染、大型创伤及手术、急性心脑卒中等)4、怀孕期。苍南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周宗爱

二、根据2型糖尿病的自然病程选药:在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抵抗伴代偿性的胰岛素水平升高,首先应该考虑选择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或)延缓葡萄糖吸收的药物。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逐渐衰退,此时需再加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

三、根据高血糖类型选药:如果空腹血糖不高,只是餐后血糖高,则首选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平)或苯甲酸衍生物(如诺和龙);如果空腹和餐后血糖都高,治疗开始即可联合两种作用机制不同的口服药物,如“磺脲类+双胍类”或者“磺脲类+噻唑烷二酮(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类”。另外,对于初始时空腹血糖大于13.9mmol/L、随机血糖16.7mmol/L的患者,可给予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消除葡萄糖毒性作用后再改用口服药。

四、根据体型选药: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05,如果实际体重超过理想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胖,首选双胍类或拜糖平。因为这类药物有胃肠道反应和体重下降的副作用,对于超重或肥胖患者来说,正好化害为利;如果实际体重低于理性体重10%,则认为体型偏瘦,应该优先使用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磺脲类和苯甲酸衍生物(如诺和龙),因为该类药物有致体重增加的副作用,对于消瘦者,正好一举两得。

五、根据年龄选药:由于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的耐受能力差,因此,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物(如优降糖),而应选择服用方便、降糖效果温和的短效降糖药物(如诺和龙、糖适平)。另外,为了避免低血糖带来的风险,老年糖尿病的血糖控制目标适当放宽。儿童1型糖尿病主要用胰岛素治疗;二甲双胍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儿童2型糖尿病治疗的口服降糖药。

六、根据有无合并症选药:如果糖尿病患者同时伴有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疾病,首先考虑使用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和糖苷酶抑制剂,这些药物既可降低血糖,又能改善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果糖尿病患者有胃肠道疾病,最好不要使用双胍类和糖苷酶抑制剂;如果患者有慢支、肺气肿、心衰等缺氧性疾病,禁用双胍类药物,以免引起乳酸酸中毒;如果患者有肝病,慎用噻唑烷二酮类;如果患者有轻度肾功能不全,最好选用主要经胆道排泄的降糖药如糖适平、诺和龙;如果严重的心肺肾等全身性疾病,则最好使用胰岛素。

七、根据糖尿病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选药:对于经常出差,进餐不规律的糖尿病患者,选择每天只需服药一次的药物(如格列美脲)更为方便适合。患者顺应性更好,对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还要将价格因素考虑在内,以确保患者能够维持长期治疗。

掌握降糖药的选择原则,对于治疗自己的疾病是有很大的帮助作用的。但是,糖尿病治疗专家说到,这些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具体的还是要先咨询医生。 糖尿病饮食的五大原则        1.控制总能量:肥胖是导致糖尿病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糖友控制体重尤为关键.要减轻体重,就要控制每日摄入的总能量.确诊糖尿病后半年,应减少体重5%~10%.只有体重达标以后,血糖、血脂才能得到改善.

  2.讲究营养素的分配,合理选择食物:这里要分清两个概念,即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人们的饮食习惯是长期养成的,要改变这种习惯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有些食物虽然病人很喜欢吃,但由于血糖指数或血糖负荷很高,不利于血糖的控制,因此要加以限制.西京医院肝胆外科杨雁灵

  3.日常饮食要限盐、限油:糖尿病患者很多合并高血压,而盐摄入过多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盐的摄入不能超标.脂肪的摄入不宜过高,一般按总能量的20%~30%供给,不宜超过30%.动物性食品含饱和脂肪酸多,因此要适量.

  4.均衡膳食,缺一不可:为了保持健康,人体需要摄入各种营养素,每种各有其营养优势,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因此,要做到不挑食、不偏食、食物多样化,主食、蔬菜、肉类、蛋类、奶类、水果一样也不能少.

  5.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定时、定量就餐.比如冬季天气寒冷,老年人外出活动减少,饮食就要适当地调整,减少能量摄入;春季气温回升,户外活动增多,饮食就可能会适当地增加.这样才能维持能量的平衡。 关注控制糖尿病的几个关键词

转自大河健康报  记者王娅青

专家支持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秦贵军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田晨光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文世林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冯志海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冯志海

核心提示:随着人们对糖尿病认识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它会带来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低血糖等诸多并发症,严重的可能威胁生命。然而,不少患者仍只知道重视控制血糖,而忽视了高血压、高血脂、肥胖等其他也可引起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1:药物疗法
  药物治疗看似是医生的事,实际上是医患共同的事。糖尿病患者对药物有所了解,才能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糖尿病的治疗,做到规范用药。药物治疗过程中,尤其要避免下面这些用药误区:
  首先,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种,如磺脲类、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以及胰岛素增敏剂。不同类型的药物,治疗机制不同,适应人群也不同,患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最适合的药物,不能别人用啥药好就跟着用。
  其次,不能因为担心药物的副作用,而突然停药。对于打胰岛素的患者来说,停药容易造成血糖升高,甚至是酮症酸中毒;对于口服降糖药的患者来说,停药可能导致脱水,严重的还会出现昏迷。
  第三,口服一种降糖药,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好地控制血糖,这时就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考虑联合用药了。联合用药的原则很清楚,就是两种机制作用不同的药物的联合应用。由于同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基本相似,所以一般不主张同一类药物联合应用。然而,临床上还是有患者如此错误地用药,有时会导致严重的低血糖。
  第四,胰岛素是人体内主要的降血糖物质,患者的血糖高就是缺它,注射它既没有毒性也不会成瘾。一旦口服降糖药和生活方式干预不能使血糖达标,要考虑胰岛素治疗。
  第五,很多人迷信中药,觉得不良反应小。中药确实能缓解糖尿病的一些症状,但目前还没有太好的降血糖的办法,仍要使用西药来降糖。有些号称纯中药治疗糖尿病,其中大都添加了降糖成分的西药。
  专家忠告:许多糖尿病患者为了将血糖迅速控制下来,一开始就多种药物联合或超剂量服用,不仅使药物不良反应增加,而且容易导致血糖波动大甚至引发低血糖,很危险;此外,任何药物药效的发挥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服药没几天,感觉降糖效果不明显,就着急换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