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活血汤功效:对话太史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03:00:55
对话太史祠

张守振

西安有韩城,韩城有芝川,司马迁祠就雄踞在禹门口西岸。沿芝川东行数百米,架有石桥,过桥后沿公路盘旋而上,祠墓建筑依山势展开。峰巅的古庙,便是司马迁祠墓。四周围绕着雄伟的女墙,松柏覆盖,枝树扶疏,郁郁苍苍,整个祠墓建筑群紧凑犹如一座古城堡。石台阶铺路,石级相连,第一层石阶竖有大木牌坊“高山仰止”四个大字金光四射,字迹清秀俊逸。高山耸峙,令人敬慕而崇仰,司马迁的伟大形象不正像巍峨的高山一样挺拔,背依黄土高坡,面对滔滔黄河。他的不朽精神不正如屹立的峰巅激励着人们前进!

穿过木坊,地势陡然峻峭。已变成石头铺设小路,石路中间凹下西边高出,呈槽型。晴天是路,雨天是排水道,一路两用,表现了当年建筑师的巧妙构思。第二层石阶上原建有山门,上题“龙门才子故里”,可惜已经废坏。由第二层石阶而上,迎面是砖砌牌坊,上题“河山之阳”四字,为清康熙年间韩城县令崔世琪所书,追述司马迁青少年时代说“迁生龙门,耕牧于河山之阳,词即取意于此”。他在那里度过了难以忘怀的童年时代,又亲自参加农业耕作。这段无忧无虑的生活给他的印象太深刻了,饱经风霜历尽困苦之后司马迁更加眷恋故乡,“河山之阳”贴切揭示了这位史圣的丰富感情。过了这座坊门,山路险峻,直上直下,犹如攀登绝壁,使游人气喘吁吁。抬头望去,红漆山门迎面而立,太史祠三字,字体庄重严肃,为清光绪年间,韩城知县王增祺手迹,至此已登上最高的层台,进门便是太史祠了。

站在山门,回首遥望,司马故里,东对黄河,北遥龙门,气势雄伟,境界开阔,足以慰藉司马迁对故乡无限深情,衬托出史圣的崇高人品。滔滔黄河,永不停息,当年曾给司马迁多少创造的冲动和无穷的遐想,它不正象征着司马迁永不枯竭的才思和永远奋进的顽强精神。由祠门进入庭院,但见松柏繁茂,枝叶交相覆盖,鲜花盛开,香气扑鼻。穿越花径,进入献殿,一排排石碑林立,宋金元明清,历代诗文碑刻竖立齐整,这些碑文记载了司马迁祠墓整修情况,赞颂了他的伟大人格与精神,字字饱含深情,块块都是丰碑。

献殿之后即是寝宫,正中暖阁里有司马迁的彩塑坐像,身着红袍足登厚靴,束发长须,目光炯炯有神,凝视远方,神态着重安详。现在的彩塑坐像是北宋时所得。这座寝宫留下来宋代木结构建筑。走出寝宫,从南侧通道可到后院,院中便是司马迁的墓,呈圆锥形,青砖砌成,高三米,青砖上刻有八卦图,墓顶有一棵千年古柏,分为五枝,枝枝茂盛,形如蟠龙,墓前有碑,上刻“汉太史司马公墓”。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司马迁墓多次遭到厄运,但经多次拨款重修重建,现在祠室庙宇都焕然一新。

汹涌澎湃的黄河水日夜不息,曾给太史公祠无尽的情思,鼓荡起太史公奋进的勇气,留给他无限的遐想,那亢直质朴的民风,坦率真诚的乡情,陶冶了司马迁的情操,故乡养育了司马迁,给了他人生的追求,给他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史记是一部百科全书巨著。一个个顽强奋斗的人物,一幅幅奋力拼搏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画卷,一幕幕激励人们奋勇向前的伟大场面,包含着司马迁对民族一往情深的歌颂,对时代毫不含糊的肯定,司马迁属于那个时代,又越出那个时代,属于整个中华民族。

文章旷代雄,千秋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