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电加药水检测不锈钢:长袖几千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0:10:57
博古斋

长袖几千年

张健莹

汉代《西京杂记》中有“城内多长袖,袖长有三匝”。三匝,绕人三圈的意思。如这雕塑的汉人舞女,袖长几许?总觉身体难于承受。而舞动起来,飘绕缠绵,翩翩袅袅,如岸上杨柳,水中荷花。

你道是这长袖舞汉代兴起?不对。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字中有舞字,很像一个人在飘荡长袖。孔子欣赏的韶舞,美其名曰“尽善尽美”也是长袖飘飘的。

这长袖舞了几千年了,你不见此后中国戏曲中女子的水袖,虽然一般的长也就50公分,表演起来,也是意思多多,你看那公子小姐,因为男女授受不亲,不得有肌肤相碰,两人要拉手,就只有拉起水袖。小姐表示愤怒或不屑了,也是水袖一甩,一了百了。

长长的水袖在当今的古典戏曲中屡屡表演,用水袖的程序动作还在不断变化出新,其意无穷无尽。

建国初期的红绸舞,舞出一片热烈一片热闹,舞出国门,还得了世界青年联欢节的大奖。那手中舞动的长绸是否可以看做是长袖的演变。不久之前,央视“星光大道”推出的李玉刚,据说是自己设计制作的表演服装,也是五彩斑斓长绸绕身,舞动起来,平添了几多妩媚啊。

究其长袖的本意,是不是增长手的长度美化手的表现呢?

舞长袖,袅细腰,是汉代长袖舞的特色,也是人们几千年不懈的追求。 (图为汉代歌舞陶俑)

封建王朝的宰相制

夏 吟

文史杂谈

宰相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最高行政机关首长的专称。“宰”原是奴隶社会奴隶主的家务总管,“相”义为辅佐,二字结合起来,就有“百官之长”的含义。宰相开始不是官号,其官号随宰相制度的变革而改变。宰相制度建立于秦代,发展到清代末期,主要经历过三个阶段。

(一)秦汉时期实行丞相、三公制:丞相就是宰相,丞相开府,称为丞相府,是国家最高行政机构。丞相府内分曹,曹相当于后来的部,有户、奏、辞、法、尉、贼、决、兵、金、仓等十几个曹,分管各方面的行政事务。府内辟官,官称丞相僚属,实际就是中央行政官员。西汉末年,为防丞相一人权力太重,就废丞相,设置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三公,分管原来丞相事务。东汉初年,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掌兵,司徒掌民,司空掌工,都开府分曹辟官,都是宰相。到了东汉中晚期,皇帝为限制宰相权力,设尚书省(秘书机关)控制公府事务,并逐渐代替三公职掌,三公则成为虚职。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丞相、三公制向三省制过渡的阶段。

(二)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制: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它们先后建立于秦汉三国时期,原是皇帝的秘书、侍从机关,到隋唐时期正式成为国家行政机构。中书省颁令,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三省首长都是宰相。尚书省内又分吏、户、礼、兵、刑、工部,分掌行政事务。唐太宗以后,皇帝为限制三省首长权力过大,就提拔较低级的官员兼任“同平章事”(即同于三省首长商议国事)衔入宫办公,从此,三省首长渐为虚职,兼“同平章事”者反成了真宰相。宋代三省虽存,但正副宰相却是同平章事、参知政事。到了元代时期,三省制逐渐破坏,新的宰相制度处于酝酿阶段。

(三)明清时期实行内阁制:明初,朱元璋忌宰相权重,废中书省,亲自抓六部行政,仿唐宋设置殿阁大学士收发奏文。后来,大学士常兼六部尚书,参与机密,成为真正的宰相。清承明制,置三院大学士为宰相。雍正时,增设军机处,专掌军务,首长为军机大臣,即同于宋代的枢密使,为武宰相。后来,军机处实际成为辅佐皇帝处理军国要务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