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富微电股票千股千评:不抱怨的世界:改變無數人命運的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1:12:19

不抱怨的世界:改變無數人命運的書

威爾·鮑溫(Will Bowen)

 

  美國史上最著名的心靈導師之一威爾o鮑溫,發起了一項"不抱怨"運動,邀請每位參加者戴上一個特製的紫手環,只要一察覺自己抱怨,就將手環換到另一隻手上,以此類推,直到這個手環能持續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為止。

 

  不到一年,全世界就有80個國家、600萬人熱烈參與了這項運動,學習為自己創造美好的生活,讓這個世界充滿平靜喜樂、活力四射的正面能量。而你也可以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戴上紫手環,接受21天的挑戰,為自己創造心想事成的無怨人生!

 

  第一章紫手環的力量

 

  在你的手中,握有翻轉人生的秘密。聽起來像在吹牛說大話?是吧,但我的確見過許許多多人的生命,都因此得到了翻轉。我看過他們寄來的電子郵件和書信,也接過他們的電話。大家都在運用這個簡單的概念--將紫色的橡膠手環戴在一隻手上,再換到另一隻手上,如此交替更換,直到達成連續21天不抱怨、不批評、不講閒話的目標為止。他們已經因而養成了一種新的習慣。藉由開始意識到自己說了什麼,進而改變話語的內容;他們改變了思維,開始用心、認真地打造自己的生活。有些和你一樣的人,都跟我分享過切身的經驗--他們長年的痛苦得以紓解,人際關係終獲療愈,職業生涯也因而改善,而且整個人都變得更快樂了。

 

  減緩痛苦、增進健康、創造圓滿的關係、擁有更好的工作、變得更平靜喜樂……聽起來很棒吧?這些不但可能發生,而且很有希望實現。要刻意努力去重新設定心靈的硬碟,並不容易,但你可以現在就開始,而且不用多久--反正時間無論如何都會過去,你就能擁有自己一直夢寐以求的人生。

  我們的書中附贈了一個紫手環,手環的使用方法如下:

  1.開始將手環戴在一隻手腕上。

  2.當你發現自己正在抱怨、講閒話或批評時,就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重新開始。

  3.如果聽到其他戴紫手環的人在抱怨,你可以指出他們應該把手環移到另一隻手上;但如果要做這種事,你自己要先移動手環!因為你在抱怨他們抱怨。

 

    4.堅持下去。可能要花好幾個月,你才能達到連續21天不換手、不抱怨的目標。平均的成功時間是4~8個月。

  還有,放輕鬆一點。我們所談的,只是被"說"出來的抱怨、批評和閒話。如果是從你嘴裏說出來的就算,要重新來過;如果是用想的,那就沒有關係。不過你會發現,就連抱怨的想法,也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消失殆盡。

 

  當你逮到自己在抱怨、批評、講閒話的時候,就移動紫手環。移動它很重要,這樣的動作將在意識裏深深地刻下痕跡,讓你察覺到自己的行為。你一定要去移動它,沒有一次可以例外。你抓到剛才說的一個重點了嗎?我說的是"當"你逮到自己在抱怨時,不是"如果"。抱怨在我們的世界裏蔚為風潮,所以當你發現自己的牢騷要比想像中多了很多,也不必大驚小怪。

 

  在本書中,你將瞭解形成抱怨的原因是什麼,我們為何會抱怨,我們以為抱怨能帶來什麼"好處",抱怨是如何破壞我們的生活,而我們又要怎樣讓周遭的人停止抱怨。你將學會一步步驅除生活中這種惡毒的表達形式。如果堅持下去,你就會發現,不只是你自己不再抱怨,連身邊的人也會跟著停止這樣做。

 

  不久前,我和一個朋友在打壁球,在賽局間稍做休息時,他問:"你寄出多少個'不抱怨'紫手環了?"我說:"大約十二萬五千個。"然後又補了一句:"到目前為止是這樣。"他思索片刻,喝了點水,然後說:"十二萬五千……比一個中型美國城市的人口還要多。"我說:"對啊。"一邊仍盤算著是不是這個數字。

 

  "那這件事你做多久了?"他問。我回答:"七個月。""七個月寄出十二萬五千個手環。"他反復說著,一邊搖頭覺得不可置信。他調整了運動頭帶、再換上護目鏡,準備打最後一局,又問道:"你覺得人一天會抱怨幾次?"我說:"不知道。我剛開始嘗試二十一天不抱怨運動時,一天大概要移動紫手環二十次。"

 

  他站了起來,準備好要繼續打球。他拿起球拍揮了幾下,讓肩膀保持靈活,然後說道:"算一下數學。"我還以為是算錯了上一局的分數,於是問他:"什麼數學?"

 

  他說:"如果有十二萬五千個手環,乘上每天二十次抱怨,再乘每個月三十天,再乘上七個月,那就是……呃,是……呃,簡直是多得不得了!你想想看,有多少抱怨,從那天開始就'不見'了。"我站立片刻,想了一想,然後走回壁球場上。他進入球場,走向發球線,開始發球。我滿腦子都是他的論點。我揮了空拍,沒接到這個球。我不禁一直想著朋友說的話,最後他贏了那場比賽。這個簡單的想法,已經預防了多少抱怨、批評和閒話的發生呢?

 

  它顯然發揮了相當的影響力,而且正持續地在擴張、發展。根據我們的工作人員估計,"不抱怨"紫手環平均每一周被索取的數量是七千個。我們已經把紫手環寄送到全球八十個國家;遭逢背叛、貧窮、致命疾病、裁員,甚至是天災等威脅的人們,都開始接受挑戰,試圖將抱怨從自己的生活中驅除。

 

 

第二章做到不抱怨的四個步驟

 

  不論做什麼事,都要經過四個階段,才能養成確實的能力。要成為不抱怨的人,就要歷經這每一個階段,而且很抱歉,一步都不能省卻。你不可能跳過這些階段,直接達到永續的改變。有些階段會比其他階段費時更久,每個人的經驗各有不同。你可能飛也似地越過一個階段,卻卡在另一個階段許久,但只要堅持下去,你就能掌握這種技巧。

  養成能力的四個階段是:

  1.無意識的無能:

  2.有意識的無能;

  3.有意識的有能;

  4.無意識的有能。

 

  有這樣一句格言:"無知就是福。"要成為不抱怨的人時,你會在"無知"的福氣中,開始穿越轉化的亂流,獲得真正的福樂。目前,你還處於"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無能;你不明白(沒有意識)自己的抱怨有多少(因此而無能)。

 

  在"無意識的無能"階段,你具有純粹的潛力,準備創造偉大的作為。只要你願意按部就班、往前推展,一步步走下去,就有振奮人心的新遠景,等著你去探索。

 

    很多人都是習慣去注意傷害而喊"痛"。你如果大聲喊"痛",傷害就會出現;如果抱怨,就會遇上更多想要抱怨的事。這是行動上的"吸引力法則"。當你歷經這些階段,當你揚棄抱怨,當你不再去注意傷害而喊"痛"時,你的人生就會像美麗的春花般綻放。

 

  我常被問到的一個問題是:"我永遠都不能抱怨了嗎……永遠!?"我是這麼回答的:"你當然可以抱怨。"這有兩個原因:

 

  1.我不是要來告訴你或誰該怎麼辦。如果我是這種心態,我就會想辦法改變你,這代表我是把焦點放在我不喜歡的那個你身上。我是在表達對你的不滿,而且以此推論,我還會抱怨。所以你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那是你的選擇。

 

  2.有時候,抱怨也言之有理。

 

  現在,在你還沒發現自己在第二點上的漏洞之前,先想想"有時候"這三個字,同時記得我和很多人一樣,已經接連三周--就是連續二十一天,或五百零四個小時--完全沒有抱怨。沒有抱怨--零、無,一點都沒有。講到抱怨,"有時候"代表"不是很常見"。抱怨應該不常發生;批評和閒話則永遠不該出現。如果我們對自己坦誠,就會發現生命中足以讓我們有理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的事件,其實寥寥可數。我們的抱怨多半都只是一大堆"聽覺污染",有害於我們的幸福與美滿。

 

  自我檢視一下:當你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時,背後的原因嚴重嗎?你經常抱怨嗎?你已經一個月或是更久沒有抱怨了嗎?如果你每天抱怨十次以上,那你可能已陷入慣性的抱怨狀態,這樣對你並沒有好處,因為你就是在注意傷害而喊"痛"。

 

 

第三章你抱怨的事真有那麼嚴重嗎?

 

  要做一個快樂的人,能掌控自己的思想、開始按照自己的規劃過生活,你就需要非常高的門檻,才能容許自己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下次你要抱怨時,就先問問自己,那件事有沒有像幾年前我所發生的事一樣嚴重。

 

  當時我正坐在自己的辦公室裏備課。我們家正位於馬路的急彎處,駕駛人在這裏要放慢速度,行駛過彎道;而過了我們家兩百碼之後,市區道路就變成郡立高速公路,時速從二十英里升高為五十五英里。因此,我們等於是住在加速/減速的車道上,若非有這個拐彎處,我們家就會變成非常危險的地方。

 

  那是個溫暖的春日午後,蕾絲窗簾在開敞的窗邊隨著微風輕輕飄動。忽然間,我聽到奇怪的聲音。砰的一聲巨響,緊接著出現了尖叫聲。那不是人的尖叫聲,而是動物。每只動物都有獨特的聲音,就像每個人一樣,而我對這個聲音很熟悉。那是我們的長毛黃金獵犬金吉爾。通常,我們沒想過狗會尖叫。可能是吠叫、嚎叫、哀叫--沒錯,都是這樣,而尖叫是我們鮮少聽到的。但此刻金吉爾就是在尖叫。她被車撞了,就在我窗外不到二十尺處,躺在路邊痛得尖聲叫喊。我大喊一聲,跑過客廳到前門外,我的太太桂兒和女兒莉亞跟在後面。莉亞當時才六歲。

 

  我們靠近金吉爾時,看出她傷得很重。她試圖用前腿站起來,但後腳卻似乎幫不上忙。她一次又一次地痛苦嚎叫著。鄰居們紛紛走出家門來探視騷動發生的緣由。莉亞只是一直叫著她的名字:"金吉爾……金吉爾……"眼淚從她的臉頰流下來,浸濕了衣服。

 

  我四處尋找撞傷金吉爾的司機,卻不見半個人影。後來我抬頭望向劃分市區道路與郡立高速公路的坡道,看見一輛卡車牽引著拖車,正在爬坡,同時加速超過五十五英里。儘管我們的狗痛苦地躺在那裏,我的太太愕然站著,我的女兒哭得可憐,我滿腦子想的,都是要去找那個撞到金吉爾的人當面算賬。"怎麼會有人做出這種事,還開車跑了?"我心想,"他才剛駛過彎道……他當然會看到金吉爾……他當然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我把陷入痛苦與混亂的家人丟下,跳上車子沖出停車道,揚起一片沙塵與碎石,沿路飆到時速六十、七十五、八十三英里,就是要追上那個撞了莉亞的狗,又揚長而去不敢面對我們的人。我在顛簸的路面上疾馳著,開始覺得車子彷彿就要駛離了路面。那一刻,我稍微平靜了下來,想起我如果在開車時喪命,對桂兒和莉亞而言,就要比金吉爾受傷更難以平撫了。在我和那個駕駛人的距離慢慢拉近時,我也把車速降到了可以控制的程度。

 

那人轉進了停車道,還沒有發現我在後面追趕,他穿著邋遢的襯衫和油膩膩的牛仔褲,下了卡車。我在他身後打滑停住,從車裏跳出來尖叫:"你撞到我的狗了!"那人轉身看著我,一副聽不懂我在說什麼的樣子。我一股血氣沖上耳朵,不確定他是不是真的說了:"我知道我撞了你的狗……不過你想怎樣?"與現實世界恢復連線後,我吼了回去:"什麼?你說什麼?"他微笑著,彷彿在糾正一個搞不清楚狀況的孩子,又字正腔圓、慢條斯理地說了一次:"我知道我撞到你的狗了……你現在究竟想怎樣?"

 

  我氣得火冒三丈,心裏一直浮現莉亞在後照鏡裏,站在金吉爾旁邊哭泣的模樣。我大喊:"把手舉起來。"他說:"什麼?"我再說一次:"把手舉起來,混蛋……我要宰了你!"片刻之前,當我怒氣衝衝地要追捕這個傢伙時,及時的理性讓我不至於因為開快車而送命。但現在他把我親愛的狗撞成重傷,竟然還講出這種目中無人的話,已經讓我所有的理性消散殆盡。我長大後從來沒有打過架,我不相信打架能解決事情。我也不曉得自己知不知道怎麼打架。但是我想揍死這個人。那一刻,我才不管自己會不會坐牢。

 

  "我不跟你打。"他說。"這位先生,你如果打我,那就是傷害罪。"我舉起手臂,拳頭就像顆堅硬的鑽石緊緊握著,目瞪口呆站在那裏。我說:"別廢話,動手!"他說:"我不要,先生。"露出僅存的幾顆牙微笑著。"我才不幹這種事。"

 

  他轉身慢慢走開。我站在那裏發抖,怒氣毒害著我的血液。

 

  我不記得後來開車回到家人身邊。我不記得把金吉爾抱起來去看獸醫。我只記得最後一次抱著她時她身上的味道,還有獸醫用針筒結束她的苦難時,她輕聲哀嚎的模樣。我反復問著自己:"怎麼會有人做出這種事?"

 

  後來那幾天,每當我努力想入睡時,那人滿口破牙的笑容卻總是揮之不去。他那句"不過你想怎樣?"又在我耳邊響起。我在腦海裏清楚地看見,如果我們打起來,我會怎麼對付他。在我的想像中,我是消滅邪惡壞蛋的超級英雄。有時候,我會想像自己正拿著球棒或其他武器,狠狠地傷害他,就像他傷害我、我的妻子、我的女兒和金吉爾一樣。

 

接連難以入眠的第三個晚上,我起身開始寫日記。在宣洩了近一小時哀傷、痛苦和不滿的怨言之後,我寫下了令人訝異的字句:"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

 

  這一點都不像我會說的話啊,我不禁納悶地大喊:"什麼?"我又寫了一遍:"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我往後一靠,坐在椅子上思索,聆聽春天的雨蛙和蟋蟀頌贊迷人的夜晚。"傷害者自己也是受傷的人。這句話怎麼可能適用在這個人身上?"

 

  當我進一步思索時,便開始明白了。可以這樣輕易地傷害一個家庭所珍愛的寵物,一定不像我們一樣瞭解同伴動物的愛。可以在年幼的孩子淚眼汪汪時驅車離開,就不可能知道小朋友的愛。不能為刺傷一家人的心而道歉,他自己的心一定也被刺傷過很多很多次。這個人才是這個事件中真正的受害者。沒有錯,他表現得跟壞蛋一樣,但這是源自於他內心的深切苦痛。

 

  我坐了很久,讓這一切沉澱、銘刻在心。每當我開始對他和他所造成的痛苦感到氣憤,我就想起這個人每天必然會領受的痛苦。沒多久,我便熄燈上床,沉沉入睡了。

 

  我當然也覺得痛苦,真切的情感痛楚折磨著我的靈魂。有孩子的人都會懂:我們寧願自己承擔心痛,也不願孩子受苦。而我的小女兒莉亞所經歷的情緒衝擊,又使我痛苦倍增。我也深感不滿。我為自己沒有痛打那個人而懊惱,也為了原先竟想以暴制暴而良心不安。我為自己從他身邊走開感到羞恥,卻也為了拼命追趕他覺得慚愧。

 

  哀傷。痛苦。不滿。當這個人撞到金吉爾時,我感受到這種種的情緒,並且一一表達出來,這些都是恰當的反應。在你的人生中,有時可能也會經歷同樣困難的情境,幸運的是這一類的創傷事件並不常見。由此推知,抱怨(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應該也很少發生。

 

  我們不該抱怨,但有時還是會抱怨。事情並沒有真的糟到該理直氣壯地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但抱怨就是我們毫不抵抗而自然出現的預設反應。我們就是會抱怨。話是從我們的嘴裏說出來,所以耳朵一定聽得到,但不知是什麼緣故,我們不會把這些話語認定是怨言。抱怨就好比口臭。當它從別人的嘴裏吐露時,我們就會注意到;但從自己的口中發出時,我們卻能充耳不聞。

 

  你的抱怨很可能比自己認定的次數要多得多。而如今,既然你已經接受二十一天的挑戰,要擺脫抱怨,你就注意到這一點了。當你開始把手環從一手移到另一手,才會明白自己有多常抱怨。

 

 

第四章當心陷入"抱怨輪回"

 

  有個老故事是這麼說的--兩個建築工人坐下來一起吃午餐,其中一個打開便當盒就抱怨:"呃!肉卷三明治……我討厭肉卷三明治。"他的朋友什麼話也沒說。隔天兩人又碰面吃午餐,同樣地,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往裏面看,這次他更火大了,說:"怎麼又是肉卷三明治?我痛恨肉卷三明治。我討厭肉卷三明治。"他的同事一如前日,仍然保持沉默。第三天,兩人又要準備吃午餐,第一個工人打開便當盒,又大叫起來:"我受夠了!日復一日都是一樣的東西!每個有福的日子都是吃肉卷三明治!我要吃別的東西!"他的朋友想幫點忙,便問他:"你為什麼不乾脆叫你太太幫你做點別的?"第一個人滿臉疑惑,答道:"你在講什麼啊?我都是自己做午餐。"

 

  厭倦了日復一日的菜單嗎?那你也是每天自己做午餐。改變自己說的話。不要再抱怨。改變你的言語,改變你的思維,你就能改變自己的人生。當你抱怨時,你就是用不可思議的念力在尋找自己說不要、卻仍然吸引過來的東西。然後你抱怨這些新事物,又引來更多不要的東西。你陷入了"抱怨輪回",這樣的現象將在未來自行實現-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招致抱怨;表露抱怨……就這樣一直反復延續,永無休止。

 

  卡繆在《異鄉人》裏寫道:"仰望灰暗的天空,閃爍著星座與星辰,頭一回,我的心向宇宙善意的冷漠敞開。"宇宙是善意的冷漠。宇宙--或神,或靈,或無論你如何稱呼,都是善意(好)的、卻也是冷漠(不在乎)的。宇宙不在乎你是否用話語呈現思維的力量,為自己呼求愛、健康、快樂、豐盛、平安,或為自己引來痛楚、苦難、悲慘、孤單、貧窮。我們的想法創造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當我們用消弭抱怨來控制言語時,我們就能主動創造生活,引來我們渴望的結果。

 

 

第五章抱怨疾病,是在消滅健康的能量

 

  你扮演過病人的角色嗎?或者你就正在這麼做?健康不良是一般人最常發出的抱怨之一。人們抱怨自己不健康,好獲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並且回避讓自己"反感的事件"-例如採取更健康的生活方式。當我們抱怨身體不健康,可能會嘗到這些甜頭,但又要付出什麼代價呢?

 

  數十篇研究報告均顯示:一個人對於自己健康狀態的認知,將導致這樣的信念在他們身上實現。我曾聽過一則報導:醫生如果告訴病人,有一種藥很可能治癒他們的疾病,這種藥對這些病人發揮的功效,就要比使用了相同藥方,卻沒有接收到這項訊息的病人大了許多。

 

  報導繼續指出:曾有一項研究發現,患有其他生理疾病(如高血壓)的老年癡呆症患者,服藥的療效常會打折扣,因為他們的記憶衰退,可能記不得要每天吃藥。心理之於身體,確實有著極大的影響力。

 

  幾個月前,我受託到醫院去探望一位加入我們團體很久的老朋友。進病房之前,我一如往常,先到了醫護室向醫生和護士探詢她的病情。一位護士說:"她沒事。"醫生也點頭說:"她中風了,但是可以完全康復。"走進病房時,我卻看到一個完全不像"沒事"的人。我說:"珍,哈羅,珍,是我。"她氣若遊絲地說:"真高興你來了。我只剩下幾天的時間……我快死了。"

 

  "你說什麼?"我問道。"我快死了。"她說。

 

  當時,一位護士來幫她做例行檢查,我把她拉到一邊,說道:"我以為你說她沒事。"

 

  護士說:"她是沒事啊!"我說:"可是珍剛才告訴我,她快死了。"

 

  護士詫異地瞪大了眼睛,走到床邊。"珍?珍!"珍睜開眼睛。"親愛的,你是中風,不是快死了,你沒事的。再過幾天,我們就會把你轉到康復病房,你很快就可以回家,和貓咪馬提在一起了,好嗎?"

 

  珍微笑著說:"好。"

 

  等到護士離開病房,珍才開始巨細靡遺對我說起,她的喪禮要怎麼辦。"可是你還沒要死啊!"我提出異議。"我會先記下來,等你死的時候--還久得很,我才能為你主持喪禮。"珍搖搖頭,說:"我現在就快死了。"然後又繼續跟我說起她的追思禮拜。

 

我離開病房後,又去找醫生談了一次。我說:"她確信自己快死了。"她微笑著說:"好吧,我們都難逃一死,珍也不例外。但她只是中風,這不會要她的命。她真的不會有事。"

 

  兩個禮拜後,我主持了珍的喪禮。醫生和護士都沒辦法說服她不會死。她早已認定自己快死了,而她的身體也相信了她。

 

  當你抱怨健康問題時,就是丟出負面的說詞,讓你的身體聽見。這種負面的說辭會烙下印記,而你的想法(心)也會將這股能量導入體內(身),引發更多的健康挑戰。你是否注意過,抱怨自己健康問題的人,也會有愈來愈多的事情可以抱怨?

 

  說:"可是我真的病了。"請瞭解,我並沒有懷疑你相信自己生病。但你要記得,醫生估計有百分之六十七的疾病,都是患者"自以為生病"造成的結果。我們的想法創造了我們的世界,我們的話語又表明了我們的想法。抱怨疾病並不會縮短生病的時間,也不會減低疾病的嚴重性。

 

  請認真想想,當你談起自己的病,有多少次也許只是想要博取同情心和注意力?你可能不想回答,但它至少是個值得玩味的重要問題。當你抱怨健康時,請記得你可能是企圖用汽油來滅火。你可能想變得健康,但當你抱怨疾病時,你就是在把限制健康的能量傳送到全身。

 

 

第六章杜絕抱怨,才有健康的溝通

 

  《天地一沙鷗》的作者李察·巴哈曾寫下一則簡單深刻的真理:"同類相吸。"相似的人,無論是同樣在抱怨、或是同樣感恩的人,都會彼此相吸。不相似的人,則會互相排斥。我們都是能量的生物,而振動頻率不同的能量,是無法協調、交融的。所以當你抱怨時,其實是在排斥自己指名想要的東西;你的抱怨會推開、驅逐你說你想要的東西。

 

  我認識一群每週都舉行聚會"互相扶持"的女性,而她們的"扶持"方式,主要就是抱怨男人。據我瞭解,她們最喜愛的話題就是:"男人很自私"、"男人不要承諾"、"不能相信男人"。無怪乎,這些女人沒有一個能和男人維持健康幸福的關係。她們想不想要這樣的關係?當然想,但是通過抱怨,她們卻向外發送了"男人不好"的振動能量,使得"好男人"都不會在她們的生活裏出現。她們用自己的抱怨,創造了這樣的現實。

 

  幾年前,我和桂兒認識一對夫婦,他們有個兒子和我家女兒同年齡,我們四個大人有很多共同點,小孩也喜歡玩在一起,所以兩家人花了很多時間相聚、相處。然而,過了幾個月之後,我注意到我和桂兒都不再期待這種聚會了。一天晚上,桂兒說:"我真的很喜歡他們兩個,可是她每次一跟我說話,就只會抱怨先生。"我告訴她,我和那家的先生單獨相處時,他最常做的事也是抱怨太太。

 

  我們發現,這對夫妻在這樣的發牢騷時段裏,不但各自抱怨對方,而且似乎還打定主意,要幫忙為我和桂兒的夫妻關係挑出毛病來。他們試圖要讓我們轉而去注意或談論到底不喜歡對方什麼。覺得自己悲慘的人不但喜歡把別人也拖下水,還要證明這一切都是其來有自。久而久之,我們便找藉口疏遠這家人,最後終於和他們斷了聯絡。

 

  我和桂兒有我們自己的挑戰要面對,任何一種關係中的兩方也是如此。和你同處一段關係中的對方,時常會引發一些你必須承擔、也終究要解決的問題。我和桂兒的處理方式,就是直接找對方談,而不是跟其他人說。不去和引發你負面感受的人談,反而去找另一個人說,就等於製造了"三角問題"--如果你不太懂,這是指你和某人有疙瘩,卻和另一個人討論這個問題,而不是直接找當事人解決。

 

  健康的溝通是:直接找那個和你發生問題的人談,而且只跟那個人談。和另一個人談就是抱怨;這會形成三角問題,也會繼續製造問題,而不能解決問題。

 

  在你自己的人生中,可能也經歷過這樣的事。你的一個孩子可能會對另一個手足很生氣,卻跑來找你投訴,而不是直接找他討厭的那個人溝通。於是你這個睿智、仁慈的父母便介入了--你要不就是勸誡這個不滿的孩子,要不就是雪上加霜,親自去找另一個孩子興師問罪。短程來看,你可能化解了當下的困境,但你卻沒有給予孩子所需的方法,去處理他們未來生命中的問題。你允許這個抱怨的孩子在當前的情況下繼續當個受害者,而且讓他繼續維持這樣的模式,去因應往後人生的挑戰。

 

你想幫助、支持孩子,但是當你試圖解決他們彼此之間的問題時,你並沒有樹立起健康溝通的榜樣。甚至,你還無意間在鼓勵孩子,習慣性把你捲入他們的衝突中,不管情況嚴不嚴重、事情重不重要。你最好請他們彼此溝通,信任他們能藉由內在的引導,化解彼此的衝突。這麼做等於是給了他們一份重要的禮物,教他們學習健康的溝通,而你也幫助他們找到了自己的力量。

 

  三角問題在一些團體裏也很盛行。最近我聽說,有位導師向一位導師說起另一位元導師帶領團隊的方式。滔滔不絕講了幾分鐘之後,那位傾聽的導師(他一直保持沉默)按下了電話的擴音器,打給被譭謗的導師:"吉姆,我是傑瑞。我和麥克坐在這裏,他正在分享他對你和你們團體的觀感。我不想變成這三角習題裏的一角,而我知道你一定很高興聽到他想分享的內容。所以,麥克,吉姆在聽囉。"麥克目瞪口呆地坐著,滿臉通紅。那一刻,麥克清楚地收到了這個訊息:在背後議論別人是不正直的事;而傑瑞也設定了明確、嚴正的界線,確保自己不會再被捲入麥克的閒言閒語裏。

 

  這個故事解釋了我為什麼把閒話和抱怨放在一起談論。我反對閒話嗎?絕對沒有。只要:

 

  1.你說的話是恭維那個不在場的人。

 

  2.那個不在場的人如果現身了,你也可以一字不漏地重複自己說的話。

 

  如果你能遵守這兩項簡單的規則,就儘量說閒話吧!試試看吧--坦然不諱地說出:"她穿得那麼醜,不是很棒嗎?"把這句話說得很正面,即使你知道它背後潛藏的訊息是批評。這都是同一回事。有句俗諺說:"在堆肥上鋪滿糖衣也不能把它變成蛋糕。"如果你不會直接在那個人面前說,而且能讓他感覺受到恭維,這些話就是閒話和抱怨。

 

  如果你是個平常就會說閒話的人,那你會發現,只說好聽話讚美那些不在場的人,一點都不好玩。在今天的社會裏,說閒話就像是在"挑虱卵",也就是"吹毛求疵"。所謂的"挑虱卵",就是要從頭皮裏挑出頭蝨的幼卵,而頭蝨最愛從一個人身上傳給另一個人,所以不要隨便亂挑,不然你可能會被傳染。

 

 

第七章覺得別人常在抱怨,是因為你也一樣

 

  我們說閒話或抱怨的主因之一,就是要讓自己在相較之下,顯得更為優秀。"至少我不像某某某那麼糟。"當我指出你的缺點時,就是在暗示我沒有這樣的缺點,所以我比你優秀。

 

  抱怨就是自誇,沒有人會喜歡愛吹牛的人。

 

  還有一個事實你也必須認清:你會注意到另一個人有這些缺點,是因為你自己也有。就像那些覺得"身邊的人都滿腹牢騷"而來索取紫手環的人,通常也都有慣性抱怨的傾向,你會發現自己對其他人的厭惡之處,就是你和他們的共同點,只是你對自己個性中的這一部分,還處於"無意識的無能"階段。在另一個人身上注意到這個缺點,是宇宙指引你在自己身上認出它,並且加以修正的一種方式。如果你想指出某人的負面特質,就先挖掘看看,自己是否也有同樣的傾向,然後要心懷感恩,慶倖自己有機會,能察覺這個缺點、並進行療愈。

 

  還有,請好好牢記這項推論,因為別人的優點(亦即你讚賞別人之處)會吸引你,也是基於同樣的理由。你會在別人身上看到這些優點,是因為你自己也有,這也是你的特質。這些正面的特點可能潛伏著,但如果你聚焦於此,在自己身上認真尋找、而且好好培育,你就會憑藉著專注力,讓這些優點浮現出來。

 

  你不只是通過思想和言語創造了自己的現實世界,同時也在影響著周遭的人。下次坐在觀眾席裏,當大家開始鼓掌時,請注意一件事:如果掌聲夠長,每個人就會漸漸開始以同樣的韻律拍起手來。他們會保持同步的節奏。這稱之為"曳引"作用(entrainment)--人類在振動中會趨向和諧,若是無法達到和諧,振動就會消散。人們在鼓掌時能夠"曳引",掌聲便有延長的傾向,反之則會停止。

 

  這樣的現象,在我對大批群眾演講時,已經證明過好幾次。我沒有告訴觀眾理由,只是要他們繼續鼓掌,直到我請他們停下來為止。有時候,同步的現象頃刻就發生了;有時候則要等一兩分鐘,但最後一定會出現。掌聲成為一種拍子、一種節奏:這一群人開始有韻律地鼓掌,就像是同步的人類節拍器--這就是曳引作用。

 

我母親家裏有四個女兒,而她告訴我,她和阿姨的經期都是在每個月的同一時間。她們只是因為住在一起,生理上便有曳引的現象。當大阿姨離家上大學時,她的經期很快地就轉而與室友契合;暑假返家時,又重新變得和姊妹們一樣。人類的天性是曳引、是同步,會調整成與周遭相同的模式。

 

  曳引正如地心引力,它也是一種原理。它不好也不壞,只是存在著;而且它也像地心引力,隨時都在運行。你一直都會與周圍的人們保持同步;你曳引著他們,他們也曳引著你。當你待在其他抱怨者身邊時,你就會發現自己的抱怨也更多了。

 

  察覺出你周遭有多少抱怨,有助於讓你明白,你可能正藉由自身的參與而引來抱怨,然後發出抱怨。這都是你要轉化人生必經的一部分過程。有時候,在你改變之際,你也會擺脫掉一些舊關係。當我進行二十一天的挑戰時,我發現大部分時間自己都做得不錯,唯獨每次和一個老友說話,最後總是會口出怨言。有一次講了十五分鐘電話,我的手環換了四次,我於是對自己說:"如果史考特不要那麼消極,我就不會在我們交談時,受到慫恿而抱怨。"下次我們說話時,我刻意努力地要讓對話朝積極、正面的方向進行,卻發現非常困難。我們之間其實沒什麼話好說。我發現我們的關係是建立在抱怨之上,而且我們都很好勝,想要"贏過"對方的牢騷。如果有"抱怨奧運會",我們兩個誰會得金牌還很難說呢。為了完成挑戰,我不再接他的電話。我懷著優越感,對自己說道:"都是史考特的錯。"然而其他認識史考特的人,和他相處時都沒有這種經驗,他總是表現得歡欣、樂觀和開朗。

 

  好痛啊。

 

  我必須承認是我的問題。是我的負面想法在餵養我們關係之中的怨言,所以在離開他的空檔裏,我努力讓自己擺脫抱怨,而不是把錯怪到他頭上。

 

  所以,檢視現實的時刻到了。你會說自己最常相處的那些人,都經常在抱怨嗎?如果是,那你的紫手環(或其他自我監控裝置)怎麼樣了呢?你是否發現,自己表露不悅的次數,也超出了正常程度?你會習慣性地表達哀傷、痛苦或不滿嗎?沒關係,如果是,那你很正常。但是,你可以比正常更好。你的內心想要變得更傑出,而我們可以一起達到這個目標。

 

 

第八章想要別人改變,你得先以身作則

 

  常有人問我:"要怎麼樣才能讓老闆(或朋友、情人、配偶、孩子、員工等)不再抱怨?"答案是:你不能。但我不是在前一章裏說過你能嗎?是的。改變就是這樣複雜而矛盾。你不能讓另一個人改變。人們改變是因為他們自己想改變,而想要設法改變一個人,只會讓他更緊守住現有的行為,不肯放棄。"不要試圖教豬唱歌,那只是浪費時間,還會惹豬很生氣。"

 

  被你惹毛的豬不會報名參加你開設的歌唱班。要激勵其他人改變,佛蘭克林的結論是:"最好的訓誡就是以身作則。"而甘地是這麼說的:"我們必須活出想要讓其他人效法的樣子。"如果你想要其他人改變,你自己就必須先改變。我相信你有著最崇高的理由,才希望他們改變,但既然你也是這段關係裏的參與者,就代表從某種程度而言,你在這沸沸揚揚的抱怨中也摻了一腳。

 

  你可曾注意,當人們聚在一起,對話是怎麼進行的嗎?有人可能提到一本他們最近看的書,話題就轉到書本上一陣子;如果提到的那本書是以露營為主題,對話可能就朝著交談者喜愛或覺得刺激的露營旅行經驗來發展。對話從一個主題晃到另一個主題,就像偉大的交響曲,會重複演奏特定的旋律,直到其中一種樂器發出微妙的轉換,一整段新的旋律也隨之開展。

 

  酗酒者和吸毒者的勒戒文學寫著:"我們的疾病是與日俱進的。"抱怨也是。下次當你跟一群人在講話,而有人開始抱怨時,就要特別注意了。當較勁的態勢出現,抱怨就會變成一場競技運動。討論的語調會變成:"這還不算什麼,我告訴你……"話題就這麼開始了。沒有人故意要引導大家發牢騷,但是當每個人都想贏過其他人,覺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才最倒楣,這場討論就會逐漸變成比賽。

 

  關於這樣的現象,有一個很有名的段子《四個約克夏人》就諷刺過這樣的情形。在這段短劇裏,四位嚴謹優雅的約克夏紳士坐在一起,品嘗著昂貴的紅酒。他們的對話起初是積極而正面的,然後就微妙地轉為消極而負面;隨著時間進展,他們開始以抱怨來互相較勁,最後一發不可收拾。

 

剛開始,有一個人表示,幾年前他能買得起一杯茶就算很好運了。第二個人想拼過第一個人,便說他喝得到一杯冰茶就算慶倖了。抱怨的聲浪加速蔓延,他們的論調迅即演變得荒唐可笑,每個人都試圖證明,自己過的才是最艱困的生活。其中有位紳士一度談到自己成長時所住的房子有多麼破爛,第二個約克夏人則轉動著眼珠子說道:"房子!有房子住還算好運呢!我們以前只住一個房間,一共有二十六個人,什麼傢俱都沒有,地板有一半不見了,我們怕掉下去,還擠成一團窩在角落裏。"

 

  哀鳴和抱怨就這樣你來我往、持續不斷……

 

  "噢!你真幸運還有房間住呢,我們以前都住走廊!"

 

  "喔,我們以前還夢想能住走廊裏!我們是住在垃圾場的舊水箱裏。每天早上醒來,都有一堆臭魚倒在我們身上。"

 

  "呃,我說的'房子'只是地上的一個洞,用防水布蓋住,這對我們來說就算是房子了。"

 

  "我們還從地上的洞裏被趕出來,只好住在湖裏。"

 

  "你有湖算幸運了,我們有一百五十個人住在馬路中央的鞋櫃裏。"

 

  最後,有一個角色在這場競賽裏勝出,他聲稱:"我得在晚上十點鐘起床--就是睡覺前半小時,然後喝一杯硫酸,在磨坊裏每天工作二十九個小時,還要付錢給磨坊老闆,請他准許我來上班。我們到家的時候,爸爸媽媽會把我們殺了,在我們的墳墓上跳舞,大唱'哈利路亞'。"

 

  這是你想要贏得的抱怨比賽嗎?那好,去吧,繼續發牢騷,直到每個人都放棄,宣佈你是全世界最厲害的抱怨鬼。勝利的獎品則是不快樂的人際關係,充斥著大驚小怪的情緒、健康的挑戰、金錢的焦慮,以及其他數不清的問題。如果你對這些沒興趣,當你聽到牢騷時,就不要涉入其中。大家在用言語曳引你,而你也在曳引他們。當你和其他人在一起,而你們的對話開始移轉成負面內容時,只要往後一坐,好好觀察就行。不要躍躍欲試或想去改變他人。如果有人問你為什麼不抱怨,只要把紫手環給他們看,告訴他們你正在"接受訓練",成為一個不抱怨的人。

 

 

第九章給自己時間,別害怕重新開始

 

  最近我去旅行時,惡劣的天氣困住了好幾個目的地機場,使得許多班機取消或延誤。已經換搭其他班機的我,坐在登機門旁,看到櫃檯處那位不幸的航空公司代表正被眾人炮轟。大家似乎認定天氣不好、班機取消、還有他們遇到的各種衰事都是她的錯,每個人輪流把自己的不幸歸咎到她身上,我看得出來她快崩潰了。

 

  這時,一個小燈泡在我腦海中亮了起來:"有了!"我向來慣於順從直覺,於是便站起身來,走到那排想給她難看的人龍中占了一個位子。我耐心等候著,終於站到她面前,她抬起疲憊的眼神看著我,額頭因壓力侵逼而皺了起來,她問:"先生,我能為您服務嗎?"

 

  我說:"能。"然後我請她在跟我說話時裝出忙碌的樣子。我告訴她,我來排隊是要給她五分鐘的休息時間!在她打字時(我不知道她在打什麼),我提醒她,當這些人都打算毀了她這一天,她的生命中還有其他真正關心她的人,她也有自己熱愛的事物,能賦予她生命的意義,這些都遠比今天在這裏發生的事更重要。既然如此,此刻的一切就沒什麼大不了,也不該讓她心煩。我們來來回回聊了幾分鐘,她則繼續看似忙碌。

 

  看她重新恢復冷靜後,我知道她得回去工作了,我祝福她有很棒的一天,告訴她該服務下位客戶了。她抬頭看我,我看出她雙眼中泛著微微的淚光。她說:"非常感謝你。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謝你。"我微笑著告訴她,感謝我的最佳方式就是:當她一有機會,就再將這份善心傳遞給另一個人。

 

  我之前曾提過,我小時候嚴重肥胖,高三時終於甩掉一百多磅。當朋友問我,是什麼飲食發揮這麼強大的減肥功效,我都告訴他們:"就是我持之以恆沿用的那種。"我試過幾十種飲食法,最後終於固定採用其中一種,結果也很理想。所以,當你發現自己有多常抱怨,而覺得吃驚或發窘,也一樣要堅持到底。我把手環拿下來,又重新開始。只需要這麼做--一次又一次重新開始,移動你的手環。套用邱吉爾的說法:"成功就是從失敗到失敗,也依然不改熱情。"

 

我是個拋接雜耍的表演者--我不是在形容自己聰明絕頂,每天都這麼忙,身兼數職還能應付自如,我真的是拋接雜耍表演者,這是我的嗜好。我是從一本書上學會怎麼玩拋接雜耍的,這本書還附贈了三個方形沙包,裏面裝了壓碎的胡桃殼,沙包形狀與填充物的設計只為了一個目的,就是讓它掉下來時不會滾動。而這些沙包隱含的重要訊息就是--它們是要被丟在地上的。

 

  我曾經教人玩拋接雜耍,而且我一向先拿不會滾的沙包給他們試,叫他們把沙包丟在地上。他們雖然摸不著頭緒,還是照做了。我告訴他們:"現在撿起來。"他們便撿起來。"現在再放掉。""撿起來。""放掉。""撿起來。"我們會這樣來來回回做很多次,直到他們開始厭倦這整個練習為止。這時我會問:"你真的想學嗎?"如果他們說:"想。"我會要他們習慣掉球和撿球,因為他們要先掉掉撿撿幾千次,才會變得熟練。即使你已經累到不想再丟了,又氣又惱、快要沒輒了,還是要撿起來。繼續撿球就對了。

 

  每當我新學一種拋接招數,就會重回掉掉撿撿的狀態。我第一次學耍棒子時,我把一根棒子丟向空中,棒子的木頭把手卻重重敲到我的鎖骨,打出了一道紅腫的痕跡。我於是把棒子丟進衣櫃,決定再也不學了。大約一年以後,我又把那些棒子挖出來再試一次。現在我不只會耍棒子、還能耍刀子,連燃燒的火把也照耍不誤。

 

  只要願意反復不斷地撿球、撿棒子、撿刀子、撿火把--任何人都能學會拋接雜耍。要成為不抱怨的人,也是只有移動手環,一而再、再而三地重新開始……

 

 

第十章你是在陳述事實,還是在抱怨?

 

  你可能會納悶:"我所說的話,什麼時候算是抱怨,什麼時候又只是陳述事實呢?"抱怨與非抱怨陳述的用語可能是一模一樣的,其間的區別則在於--你在話裏傳達的用意以及隱含的能量。

 

  如果你希望某人或當前的情勢有所改變,這就是抱怨。如果你希望一切有別於現況,這就是抱怨,而不只是陳述事實。我寫這一段內容時,正坐在加州聖荷西的火車站裏。我的火車預計在早上九點發車,現在已經是早上十點半,而我剛剛才得知,新的發車時間是中午十二點--慢了三個小時。你讀了我剛剛寫的內容,可能會以為我在抱怨。但我知道自己的能量是投注於當下的狀態。我坐在火車月臺上,享受著春天的早晨和肉桂茶,同時將我所熱衷的一切分享給你。我非常快樂,充滿了感激。火車晚發車真是莫大的祝福,讓我能在美妙的環境裏做自己喜愛的事。

 

  嗯,那如果我不想等呢?說不定我如果大聲抱怨,對售票員發脾氣,或是盡可能對其他人發牢騷,就可以讓發車的時間提早。這樣有可能奏效,對嗎?當然不對。但我們卻時常看到這種行為。火車會在它該來的時候到站,而這就是最完美的時刻。

 

  最近我接受一家電臺的晨間節目專訪,有位播音員說:"但我是靠抱怨來維生的--而且我靠抱怨賺來的薪水很高。"我說:"好,那從一到十的等級來看,你有多快樂?"他頓了一拍之後,說道:"有負數可算嗎?"抱怨可能在許多方面都對我們有益,甚至在財務上也不例外,但抱怨所帶來的益處,卻不包括快樂。

 

  我們已經探討過,我們之所以抱怨,是因為抱怨能衍生出社會上及心理上的益處。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推論則是:我們也將抱怨當成是一種讓自己顯得更有鑒賞力的方法。例如:即使一家餐廳的菜色極優,還是會有人抱怨食物等級不足以達到他的標準。這是要讓每個聽到的人,都知道他的品味確實很高超。抱怨的人在宣告自己是美食的仲裁者,暗示自己過人的品味是源自於許多高級的用餐經驗。

 

  沒有安全感、質疑自己的重要性、不確定自我價值的人,才會吹牛和抱怨。他們會昭告自己的成就,希望看到聽者眼中投射出讚賞的目光。他們也會抱怨自己遭逢的困難,以博取同情;或是把它當作藉口,以逃避自己嚮往卻沒有完成的目標。他們會抱怨,其實是因為自覺不配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他們缺乏自我肯定,於是便藉由抱怨,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推開。

 

  你要知道:凡是你所渴望的東西,你都有資格得到。不要再找藉口,快朝夢想前進吧。如果你還在說些"男人都不敢給承諾"、"公司沒給我一個成長的機會"、"我就是比別人慢半拍"之類的話,那你就是讓自己變成受害者。受害者不會成為勝利者,你必須要選擇你想成為哪一種人。

 

  請你明白,我瞭解你也可能有過艱難、甚至不堪的經驗,很多人都是一樣。你可以無止盡地講著自己的故事,堅稱自己沒有做錯,不必對已然發生的一切承擔什麼,然後讓它成為囿限你一生的藉口。或者,你也可以想想彈弓的原理。

 

  是什麼決定了彈弓上的石頭能飛多遠?答案是:看你把彈弓上的橡皮筋拉了多遠。如果你研究成功人物的生平,會發現他們之所以成功,並不是排除了生命中的挑戰,而是去面對生命中的挑戰。他們接受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並藉此來幫助自己成長。他們不再向人人陳述自己受到多少委屈,而是開始尋找挑戰中的祝福。而且你看,他們找到了。他們把橡皮筋往後拉得遠遠的,結果也就遨翔得更高、更遠。

 

  石頭要從彈弓上飛出去,必須要先鬆開。你得放手。對於生命中的挑戰和痛苦也是如此--放下這一切吧!

 

 

第十一章抱怨不是讓你如願的萬靈丹

 

  大家常問我的一個問題是:"難道你不需要先抱怨,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嗎?"其實,你可以好好表達自己的期待,而不需要抱怨現況,來獲致你想要的結果。

 

  幾天前我的手機響了,來電顯示是"不明號碼"。當時我正在忙,沒有接電話,打來的人也沒有留言。接下來,幾乎每隔一小時,我都接到同樣的"不明號碼"打來、卻又不留言的電話。最後,我終於接到了這通"不明號碼"來電,聽到電信公司的語音留言:"這是要通知瑪麗·強森(非真名)的重要訊息……如果你是瑪麗,請按1;如果不是,請按3。"

 

  我按了3,心想電信公司應該會發現他們打錯號碼,就不會再有這些來電了。但他們還是沒發現。電話幾乎每小時響一次,都是"不明號碼"打來的;而當我接起電話,又聽到同樣友善的語音留言。我不斷按3,來電卻依然沒有停止。

 

  人都會犯錯。我知道我也會犯錯,而所謂的公司,只是一大群想盡力做好事情的人們。在過了好幾天每小時都有固定來電的日子後,我打給電信公司解釋這樣的狀況,而他們也確保會處理。但是,來電還是持續不斷。

 

  在我尚未展開二十一天不抱怨的挑戰時,我可能會再打給電信公司,要負責的主管來接聽,臭駡那可憐的傢夥一頓。此外,我還會告訴每個我接觸到的人,說這簡直是亂七八糟、太不合理了,讓我深感不便與干擾。

 

然而,這次我再打了一通電話對客服人員說:"我知道出錯是難免的,我也知道這不是你的錯。但是我應該不會再接到貴公司的電話了才對,而我也願意和你配合,直到我們發現問題出在哪里,而且一起解決。"不到十分鐘,她就發現癥結所在(他們把我的號碼當成那個人的號碼,而輸入電腦),來電於是停止了。

 

  我不必讓血壓竄高或大發雷霆,就能得到想要的結果。我也沒有向朋友、同事和家人發牢騷,把他們牽扯進來。我反而是找了個可以幫助我的人,解釋我想要什麼,而且鎖定真正的焦點。

 

  你有權利得到你應得的。要達到這個目的,就不要一直談論這個問題,或是把注意力完全放在上面。你應該要從更高的層次來思量問題,看著它被解決。只要談你的渴望,只要和可以提供解決方案的人談。你會縮短等待的時間,讓你的需求更快被滿足,在這段過程中也會更快樂。

 

  一九六三年八月二十八日,馬丁·路德·金牧師並沒有站在林肯紀念堂的臺階上說:"我們遭受這樣的待遇是不是很慘?"他沒有。他發表的演說撼動全美國人的靈魂,即使相隔將近半世紀聽來,仍讓人感動得熱淚盈眶。他沒有把焦點放在問題上,而是超越了問題本身,建立更宏觀的格局,發出這樣的宣示:"我有一個夢想!"他在我們的心中創造出栩栩如生的畫面,那是個沒有種族歧視的世界。他曾經"到達那山巔",而他鏗鏘有力、激勵人心的話語,也帶著我們和他一起攻頂。

 

  我也有一個夢想,希望在現世中會出現這樣有遠見的先知。我記得這輩子最常聽見的新聞,就是聚焦於中東局勢的"和平談判"。我聽過這些"和平談判"討論的內容,感覺上似乎更像"戰爭談判"或是"如果你們停止這樣做,我就不會再這樣談了。"美國總統召聚了所有中東領袖,試圖讓他們調解彼此的差異,但這些談判的焦點一直都放在"差異"之上,因此就我個人看來,他們的進展始終是微乎其微。

 

  這些談判的焦點只會鎖定在眾人冀望的結果之上--也就是和平。就只是這樣。這些談判完全不會提到"如何","我們如何做到"的問題,從一開始就會被所有人禁止。一旦雙方試圖要找出如何達成和諧共存的方法,關於地理疆界、補償報酬、撤軍限武

 

、文化與信仰差異,以及各種對立的觀點,只會將他們的注意力再度轉移回當前的議題上。而這樣的焦點,將使他們繼續陷身於這些問題的泥淖。

 

林肯曾經說過:"摧毀敵人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他變成朋友。"要達到這種轉變的第一步,就是從內心開始做起。而我們的言語,會把我們的思想內容告訴這個世界。

 

 

第十二章批評無法消弭問題,反而會擴大事端

 

  批評是帶著利刃的抱怨,通常是針對某人而發出,意圖貶低此人。有些人認為批評能有效地改變另一個人的行為,其實,批評倒是比較可能造成反效果。我在第一章提過,我和家人住在彎道邊,而令人難過的是,我家的狗金吉爾就在彎道上被撞死了。由於我們家離速限從二十五英里變成五十五英里的交接處並不遠,所以車子駛過我家門前時,通常都是速度飛快,而我對這一點非常感冒,尤其是金吉爾去世之後。

 

  通常,車子疾駛而過時,我都是開著除草機在割草。我會對駕駛人大喊"開慢一點",有時候則不只大喊,還會揮動手臂,想叫他們不要開快車。讓我愈來愈火大的是,我發現他們幾乎很少減速,還在飛車行經時別過頭去不看我。有一輛黃色的跑車最可惡,無論我怎麼高聲尖叫、用力揮手,那個年輕女郎還是在我家門前危險地飛速疾駛。

 

  有一天,我在後院割草,桂兒在前面種花,我注意到那輛黃色的跑車逐漸駛近,速度飛快依舊。我什麼也沒做,因為我覺得不管用什麼辦法叫她減速,都是白費力氣。然而,當車子經過我家門前時,我注意到刹車燈亮了一下,車速放慢到了安全程度。我很驚訝,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部跑車不是以要命的速度呼嘯而過。我還注意到那個看來總是沉著臉的年輕女郎在微笑。在好奇心驅使下,我關掉除草機,走到前院問桂兒,究竟發生了什麼事,而讓那個女人減速。桂兒頭也不抬地說道:"很簡單啊,我只是微笑,對她揮手。"我說:"什麼?"桂兒說:"我對她微笑,把她當成老朋友一樣對她揮手,她也對我微笑,車速就慢下來了。"

 

  連月以來,我試圖用批評這個女人的方式讓她減速慢行。我想要讓她知道,她這樣開快車是錯的。桂兒則用善意對待她,而她也回應以善意。我仔細想想,覺得這很合情合理。開車經過的女郎可能被除草機的聲音干擾,而沒有聽到我的抨擊,我的手勢也可能只是讓我看起來很蠢。對她而言,我是一個坐在除草機上發脾氣的傢伙,難怪她想避開眼神接觸,急忙駛過。相反地,桂兒看起來則像是待她如友的和善鄰居。我之前都在批評,而桂兒卻以正面肯定的方式對待她。我再也沒有見過那輛黃色跑車從家門前飛速駛過,反而總是減到安全速度,直到過了我們家附近才又加速。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而且我們的批評往往只會擴大、卻不會消弭被我們批評的事端。傑出的領導者都知道,人們對於欣賞的回應,要遠比對批評的回應更為熱烈。欣賞能激勵人們表現優越,以獲得更多賞識;批評則使人耗損,當我們貶低別人時,其實也是在默許此人往後依然故我。例如,如果我們批評某人懶散,當他們和我們接觸時,便會接受自己是懶散的事實;這等於給了他們默許的權利,可以表現出與"懶散"這個標籤相稱的舉動,懶散的行為便會反復出現。

 

  每個人共有的頭號需要,就是獲得認可、受到重視,能感覺到自身的重要。即使我們天性內向,也還是需要他人的注意,特別是我們視之為重要的人。即使這種注意是負面的,像是批評,我們也會重複同樣的行為,以獲得自己心中渴求的注意。這種行為鮮少是有意識地發生,而是在不加思索下完成的。我們都喜歡被注意,也會以各種方式去取得注意。如果這種注意帶有批評意味,我們則會向下修正,以達到批評者的負面期望。

 

  我們都知道有些父母,只會注意孩子不理想的表現,而非去讚賞他們所拿到的好分數。當孩子把得了四個A和一個C的成績單帶回家,父母會說:"怎麼會拿C?"父母注意的焦點,就只是那一個普通的分數,而不是其他四筆優異的成績。不久前,我女兒莉亞的成績開始退步,而我和桂兒便把注意力放在那些難看的成績上,企圖驅策她進步。讓我們驚訝的是,她的其他科目成績反而也開始退步了。所幸我和桂兒及時領悟過來,她的成績就只是"她的"成績。我們開始稱讚她在哪些科目上表現優異,然後只是問她滿不滿意自己的成績單。如果莉亞說:"滿意。"即使她的成績低於我們認為她應該達到的標準,我們也不會干涉。沒多久,她的成績就逐漸好轉了,到現在已經好幾年都全部拿A。

 

 

第十三章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

 

  大約八年前,我認識了一個人,他幫助自己深愛的人,重新扭轉了許多人原本覺得悲慘無比的人生景況。一切都始於我在路邊看到的一塊告示牌。

 

  那塊告示牌是由破破爛爛的厚紙板做成,釘在一根像是五金行會給人用來攪動油漆的棍子上。它置身於雜亂的垃圾與火蟻蟲的窩之間,邀我一起這樣做--

 

  如果你快樂

 

  就按喇叭

 

  做這塊牌子的人也太天真了吧。我搖了搖頭,然後繼續往前開--我的喇叭安靜無聲。幾周後的一個禮拜天,我載著桂兒和莉亞開車上了高速公路,要去探望朋友。我們隨著一卷當我們接近堤道時,我又看到了那塊告示牌,而且不假思索地按了喇叭。"怎麼了?"桂兒問道,"路上有什麼嗎?"我說:"沒有。路邊有個告示牌說:'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我覺得很快樂,就按下去了。"

 

  當天稍晚,我們在回家的途中又經過那塊告示牌時,莉亞尖叫了起來:"爹地,按喇叭,按喇叭!"在那時,我稍早之前期待與朋友同歡、享受和家人相處的愉快態度,已經改變了。我開始想到,隔天還有很多工作等著我去做,我的心情一點也不快樂,但我還是按了喇叭來滿足女兒。接下來發生的事,我永遠也不會忘記。在內心深處有那麼短暫的片刻,我覺得自己比幾秒鐘之前更快樂了一點--好像按喇叭會讓我更快樂。從那時起,我們只要經過那段高速公路,莉亞就一定會提醒我按喇叭。

 

  沒多久之後,我開始很想知道,那是誰放的告示牌,又為什麼要放。那天,我沿著公路旁行駛,估計著自己和"快樂"告示牌的距離,在我覺得快到的時候,就在最近的一戶人家前停了下來。

 

  我開始準備著,如果有人來應門,我該說些什麼。就在我按下門鈴之後,我練習的開場白,根本就沒有機會說出口。"請進!"那人帶著溫暖、開朗的微笑說道。現在我真覺得尷尬了。我心想:"他一定是在等別人,而他以為我就是那個人。"儘管如此,我還是進了門,他則和我握手致意。我解釋著,我在他家附近的高速公路上開了一年多的車,而且看到了"如果你快樂就按喇叭"的告示牌。據我估計,他家最靠近這塊告示牌,所以他也許知道些什麼。他笑得更開懷了。他告訴我,他是在一年多前放置了那塊告示牌,還說我不是第一個停下來詢問這件事的人。

 

我聽到不遠處有輛車狠狠按了幾聲喇叭,他說:"我在本地的高中當教練。我和我太太都喜歡住在這靠近海灘的地區,也很喜歡這裏的人。我們過了很多年幸福的日子。"他那清澈的藍眼睛似乎要穿透了我的雙眼。"前陣子,我太太生病了,醫生說他們也束手無策,只有叫她處理好私人事務,還說她只有四個月的生命--頂多撐到半年。"

 

  "有一天,我坐在陽臺上,她則在房裏試著想小睡一下,"他繼續說,"她非常痛苦,很難入睡。我覺得快要被絕望淹沒了,我的心好痛。然而,我坐在那裏的時候,聽到有很多車子正要穿越堤道去海灘。"

 

  "呃……"我說。"每年有一千三百多萬的遊客會來到這裏的海灘。"

 

  他說:"沒錯。那你有過什麼比度假更快樂的經驗嗎?你計畫、存錢,然後和家人出遠門去,共用一段歡樂時光,棒極了。"路過的車輛按了一聲長長的喇叭聲,打斷了他。

 

  教練想了一會兒,才又繼續說:"我坐在陽臺上想到,雖然我太太快死了,但快樂可以不必隨著她死去。其實,快樂就在我們周圍。每天有幾百萬輛車子行經我們家幾百英尺外的地方,那裏就是蘊含快樂的所在。所以,我就放了那塊告示牌。本來我也不抱任何期望,只是希望車子裏的人不要把眼前這一刻視為理所當然。這個絕對不會再重現,和心愛之人共度的特別時刻,值得細細品味,他們應該要好好領會當下的快樂。"

 

好幾種不同的喇叭聲,迅速而連續地傳了過來。他說:"我太太開始聽到了喇叭聲。剛開始只是聽到零星幾聲而已,她問我知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就把告示牌的事告訴她。後來,按喇叭的車子數量逐漸增加,這好像變成了她的良藥。她躺在房裏時,只要聽到喇叭聲就覺得很欣慰,知道自己不是孤單地在陰暗的房間內等死。她也享受著全世界的快樂。快樂真的就在她身邊。"

 

 

第十四章做個積極、快樂的工作者

 

  在職場上,我們是憑著做事的能力或締造的作為來領取薪水;我們的所得多寡,大多取決於本身專業才能的高低。然而,一個在辦公室裏散播陽光和喜樂的人,則具有黃金般貴重的身價。我知道在華盛頓州西雅圖的一家企業,有位接待人員名叫瑪莎,她有著我所見過最開朗、最燦爛、也最真誠的微笑。她總贊不吝讚美、衷心喜悅,願意為任何人做任何事。在辦公室裏,你時時可以感覺到她的存在,而每個人也都發現,自己因為瑪莎而變得更愉快、也更有生產力了。

 

  前陣子,我順道路過這家公司去探訪朋友,卻感覺這裏有點不一樣了。好像有人用了比較暗的顏色粉刷牆壁,或是照明出了什麼問題--這是我站在接待區時的感覺。後來我才發覺瑪莎不見了。"瑪莎呢?"我問道。有人說:"她被競爭對手挖角了,薪水是我們這邊的兩倍多。"她四處張望了一會兒,才又追加一句:"那家公司賺到了。"瑪莎快樂昂揚的性格所散發的熱力,影響了這家公司的每個人;而她的離職,則使全體員工的快樂程度和生產力都降低了。業務員說,當瑪莎不在場接電話時,客戶的抱怨不僅增加了,也變得更為激烈。

 

  你的態度,也就是你內在思維的外顯表現,決定了人們和你之間的關係。不只是人,連動物也是如此。我在寫這段內容時,我們家的兩隻狗正激動地對著駛入社區的UPS快遞卡車吠叫。他們之所以吠叫,不是要阻止那位快遞司機把車停在我們家門口,而是希望他會停在這裏。這位快遞司機不像其他怕狗、或是不想理狗的快遞員,他決定要記住這條路上每只狗的名字,甚至還帶零食給牠們吃。這聽起來可能很蠢,但我們家的狗真的很愛這位司機。他的用意很單純,就是想做個快樂而能提供幫助的人。比起UPS播放了上千次,問著"我們能為您做些什麼?"的電視廣告,這位元司機的貼心服務,更能博取我們對這家快遞公司的好感。

 

  如果他有志於管理工作,可以想見,這位快遞員有一天將成為UPS的領導者。我們都希望身邊圍繞著能讓每一天都不同凡響的人們,而這些人也最有可能在未來獲得晉升。

 

  成為不抱怨的人,還能獲得另一份最重要的禮物,就是你在當下和未來對家庭造成的影響力。無論是好是壞,我們通常都會拿身邊的人做為自己的榜樣。

 

  我發現,在我們還未進行不抱怨的生活行動之前,我都在教導莉亞--全家人的晚餐時間,就是抱怨和八卦時間。我做了她的壞榜樣,而一般人也是如此。而現在,我感到非常欣慰,我們在晚餐桌上談的儘是喜樂的福分和光明的遠景。這才是我想傳承給她的,而她也將以身作則教給她的孩子,世世代代綿延下去。把全家團聚的時間變成一段歡欣、快樂的時光,而不是在抱怨當天如何諸事不順。我確信我們的生活會更加美好,因為我們不是每天都在尋求(也因而找到了)負面的事件或遭遇,以確保當天晚餐時有話題可聊。

 

身為一個不抱怨的人,你也可以花更少的心力,就招致更多你想要的東西。之前,我們社團裏有一位會員,給我們開列了一堆的抱怨清單。在我處理過幾張清單後,我才明白,無論我做了多少,她都能挑出更多的毛病。不知不覺地,我打從心底強烈抗拒她所要求的任何事,而且也開始討厭她,因為我們怎麼做她似乎都不滿意。她提出的建議即使再好,我們也束之高閣,因為我覺得要是做了,只會惹來更多抱怨和批評。當我不再理會她,而且拒絕討論她對教會的不滿和責難,她就不再把抱怨清單拿給我了。

 

  有意思的是:當她停止這樣的行為,她先前提出的每個建議,我們幾乎都慢慢開始採用了。不是因為她抱怨,而是她停止抱怨了,我們才採納她的建議。我們會做這樣的改變,是因為我們覺得這些改變合情合理。但之前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們卻連考慮都沒有,就把這些建議擱置一旁,因為我們對她的要求有著負面的反應--我們覺得被攻擊了,於是便以忽略她的要求來作為回應。

 

現在,你是個更積極的人,會談論自己想要的事物、而不是抱怨不要的東西。大家都想和你共事或為你工作,而你會締造更高的成就、得到更多的收穫,遠勝過自己夢想所及。給它一點時間,同時仔細觀察,這一切就會發生。

 

 

第十五章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

 

  我們的外在世界,就是自己內心世界的反射;我們與別人的關係,也源自於我們與自己的關係。你對別人不可能比對自己還好,一切都是從你自己開始。

 

  當你達成連續二十一天不抱怨的目標時,你便戒除了抱怨的癮頭,成為康復重生之人。戒酒者說,無論他們已經保持清醒多久,只要和酗酒的人泡上一段時間,就又會開始喝酒了。如果你身邊的人都喜歡抱怨,那麼你得捫心自問,這些人是不是被你招引來的。當你已經成為不抱怨的人,而他們還是繼續抱怨,就讓自己遠離這些人。如果他們是你工作上的同事,就換部門或換工作吧--世界會支持你沿著積極的新道路前行。如果是朋友,你會明白自己對這段友誼的認知已經超越了從前。即便他們是你的家人,也最好要儘量限制這樣的相處經驗。不要讓消極的人們,剝奪了你對理想生活的追尋。

 

  幫助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過著不抱怨的生活,成為不抱怨的榜樣。當你開始身體力行,也要同時去愛身邊的人們。"愛是無條件的接納,並著眼于光明面。"當我們決定接納各種人事物,並從中發現其光明面時,我們會體驗到越來越多的良善與美好,因為我們的關注,將使這樣的期許在生活中實現。

 

  這意味著我們不需要設法讓其他人停止抱怨,相反地,我們要讓自己變成不抱怨的人,同時想望著沒有抱怨、也不見抱怨之人的美好生活。我們的磁場會吸引快樂、健康的人來接近我們,而非此族類的人們,在我們身邊就會覺得不舒坦而離開。

 

  在葡萄園裏,當一棵葡萄樹開始成熟,便會散發出一種其他葡萄樹也能接收到的振動頻率、酵素、香氣或能量場。這一棵葡萄樹在向其他葡萄樹示意:該是改變、該是成熟的時候了。當你在言語及思想上,都頌揚著自己和他人最崇高、最美好的一面,你只要表露原本的自我,就能向周遭所有人示意,該是改變的時候了。你甚至連試也不必試,就會喚起人們的意識。

 

  曳引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原則。我想這也是人類為什麼喜歡彼此擁抱的原因。當我們擁抱時,即使只是短暫的刹那,我們的心也會互相曳引,我們會提醒自己:地球上只有一個生命,一個我們共用的生命。

 

  如果我們不刻意去選擇自己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就會跟著其他人的腳步渾沌度日。我們常跟著其他人隨波逐流,卻沒有發現自己在依樣畫葫蘆。我父親年輕時經營我祖父的一家汽車旅館,那家旅館的對面是一家二手車行,而我爸爸設法和車行老闆達成了一項協定。汽車旅館晚上的生意若很冷清,我父親就會去車行,把十幾輛車移到旅館的停車場。不用多久,汽車旅館就會充滿付費的旅客。經過汽車旅館的人會推論,如果停車場空蕩蕩的,這家旅館一定不太好;但要是停車場停滿了車輛,經過的人就會覺得這是適合住宿的好地方。我們都會跟著別人走。而現在,你已經成為一個在領導世界走向和平、體諒和富足的人了。

 

  昨晚大約淩晨三點,我被我們牧場上嚎叫的那群土狼叫醒。剛開始的嚎叫聲是起自一隻小狼,然後才擴散至整群土狼。很快地,我們的兩隻狗吉布森和瑪奇克也加入了嚎叫的行列。不久,我們鄰居的狗也開始嚎叫,最後嚎叫聲從四面八方湧來,傳遍山谷,附近的狗都加入了。那些土狼製造了正在擴散的漣漪。沒一會兒,我又聽見嚎叫聲從幾裏外的各處傳來,而這一切皆始於一隻小土狼。

 

  你是個什麼樣的人,將在你的世界裏造成影響力。以往,你的影響力可能都是負面的,因為你有抱怨的傾向。如今,你則在為所有人設立樂觀的典範、打造更美好的世界。你是人性大洋中的一道漣漪,在世界上引發著迴響。

 

  你自己就是一種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