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吃近义吃:先救救我们大人再提“救救孩子”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01:58
   

先救救我们大人再提“救救孩子”吧

毛牧青/文

   前不久到一位年轻朋友家。刚进门,发现他正在家中教育他的8岁儿子“做个听话的好孩子,不要和小朋友打架”。见我到,他便叫儿子到院内去玩。当我们谈的正酣时,他儿子哭着跑了回来说XX小朋友打他。朋友顿时火气十足:“你个笨蛋,怎么不打他?”
  朋友前后相悖的“教育”使我陷入深思中。
  国人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现实中许多事情往往理论和实际成悖论,也就是说:要求人做的东西,在现实中并不一定行的通——尤其是在一个制度并非健全的社会里。譬如:你叫孩子要与人为善、诚实宽容,厚道本分……但你的孩子踏上社会若这样去做会吃亏,你肯定认为是傻瓜。实际上,我们的社会弊端常常容不得那些诚实、信用、讲真话、讲原则的正直人。如果真的按“理论”上道德和信念去“实践”,十有八九是要碰钉子的。
  在这里,我突然想起鲁迅先生88年前在批判旧礼教的《狂人日记》中的“救救孩子”呐喊来。如今“救救孩子”已经变换语言,成了“XX要从娃娃抓起”,以示与旧时代的决裂。我自然不是“九斤老太”,不会哀叹“一代不如一代”。但实际上,“救救孩子”的理念我们并没有真正解决好,而且我们大人也不怎么样!
  我们搞了半个多世纪的理想、道德等带有浓厚意识形态的教育,不乏涌现一些先模和英雄人物。可我们回过头来看看我们大人受教育后的言行作为,不免一番不自在:中国历来不缺一群虚伪说教的“卫道士”,所以也必然造就一批货真价实的“道德暴民”。历史上曾经有两种思想左右过国人:一个是沿袭两千年的儒家思想,一个是毛泽东思想。如今这两把“刀子”基本都丢掉了。信仰、理想、信念也倒向“赵公元帅”和“孔方兄”。如今无论是官场上、商场上,还是人际交往上,假、大、空、秀盛行;趋炎附势、投机钻营和实用主义风靡;“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鲁迅《狂人日记》语)” 普及……在一片混沌中各人为趋利为谋私为生存而绞尽脑汁各显其能。道德滑坡,诚信缺失,信念殆尽,交际投机……非得让我们的总书记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来重塑我们的荣辱观。这种从类似《小学生守则》启蒙做低线的道德教育,简直是对我们五十多年来的意识形态教育“伟大成果”的莫大讽刺。现实中“道”的失准和失误,导致社会生活、虚拟世界中的一批冷漠、自私、功利、浮躁等 “暴”的畸形儿,也就丝毫不奇怪了。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常说小孩子天真单纯像一张白纸。“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他们的“善恶”性情是后天环境促成的。国人有“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伟大传统,加之当今独生子女政策,我们的后一代孩子带有孤僻、自私、懒惰、享受等先天不足缺陷。如今我们崛起的新一代在我们这些父母师长身上究竟学到什么?观察、揣摩和效仿中将我们大人的伎俩毫无保留地学了过去,并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脑瓜将这些“处世哲学”进一步发扬光大。看看现实我们身边和媒体报道的那些与年龄极不相配的老成老道市侩实用投机冷漠等诱发的活生生例子吧,足以令我们大人忧虑和心寒。家长和老师言传身教是孩子的最初启蒙老师和表率。大人的不检点行为,难道不是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到下一代么?如今我们大人都忘记了《小学生守则》的起码准则,把自己置于应该被“救救”的位置上,我们自己都先天不足,还有什么资格侈谈“救救孩子”?
  “栽什么树苗接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腐败、不公的畸形社会,必然导致远比自然界“丛林法则”更加残酷冷漠的恶争。在一种“好人也在变坏”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面临的远比他们父辈更加严酷的生存环境和恶性循环。此刻,看到在我们的身先士卒熏陶下孩子们不遗余力使出的浑身解数,还有什么资格去谴责他们呢?他们的道德观世界观的“遗传基因”返照,不正是我们大人自己酿造的“后果”?
  “解铃还需系玲人”。先救救我们大人,再提“救救孩子”吧!

                         2006年6月13日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