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公司的注册:陨石炒作疯狂 中国巨型陨石被偷运至美国切割分解出售(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07:00

陨石炒作疯狂 中国巨型陨石被偷运至美国切割分解出售(4)

2011年05月28日 05:1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字号:T|T
5030人参与220条评论打印转发

 

国内陨石交易乱象

没有权威的陨石鉴定机构,是致使众多商贩浮夸成风的主要原因

交易市场的混乱是如今国内陨石界公认的事实,而构成这一事实的因素则极为复杂,这中间涉及到陨石鉴定专家颠倒真假的蓄意图谋,也包括诸多科研机构从业人员的浑水摸鱼。

据柯作楷透露,目前国内公开出售的陨石信息80%左右都是虚假的,而造成这一混乱局面的一大主要根源就在于很多并不具备鉴定资格的专家颠倒真假,别有用心。

“很多假陨石经过所谓的专家鉴定后,被过分地夸大,而有些真正的陨石他们就刻意隐瞒,然后想办法据为己有。”柯作楷说。

柯作楷透露,此前被媒体广为报道的某地陨石夜明珠根本就是无中生有,被多名专家鉴定后宣称的高达数千万元的巨额经济价值也难逃炒作之嫌。

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07年至2011年间,新疆、浙江、内蒙古、山东等多个省区均爆出发现陨石钻石夜明珠的消息,而记者从权威机构获得的资料则显示,连续数年间,中国境内发现的陨石屈指可数。

“国内的陨石数量每年能发现一到两颗,而且并非规律性出现,总体来说,国内的陨石数量是非常稀少的。”潘小清说。

除此以外,没有权威的陨石鉴定机构也是致使众多商贩浮夸成风的主要原因。

柯作楷告诉记者,国际上对陨石种类和质量的鉴定非常严格,需要同时获得五个国际顶级地质科学家的一致肯定才能向国际陨石收藏家协会申请预备号码,在经过反复检测并通过后,被鉴定的陨石样品才能面向全球公布。

与此同时,对于陨石的鉴定分类和命名也需由国际上十余名科学家组成的专家团审核投票决定,目前中国拥有投票权的仅徐伟彪一人。

加入该组织也有“门槛”。“我在国际陨石收藏协会的编号是imca5180,加入这个组织需要至少两名会员推荐才能通过,我是当时的主席和副主席推荐的。”柯作楷说。

5月17日,柯作楷向国际陨石收藏家协会申报的一块的稀有陨石被审核通过,陨石被官方命名为Northwest Africa6594,属于无球粒陨石。

柯作楷坦诚,目前,他购买陨石的主要来源地都在国外市场,中国境内的陨石市场中几乎少有所获,除了假陨石漫天飞外,国内天文馆等科研机构的工作人员从中作梗也让原本就稀缺的资源大量流失。

本报记者获悉,2010年2月20日下午3时40分左右,福建连江一位名叫邱依哥的当地农民正在山间务农,在听闻一声巨响后赶至60米开外的陨石坑,拾获一块3.2公斤的黑色陨石。

消息传出后,三月中旬,北京天文馆研究员张宝林和台湾资深陨石收藏家雷克斯找到邱依哥,试图说服对方能将部分陨石标本捐赠给北京天文馆,不料对方一口回绝。随后,雷克斯向其提出了收购意向,但面对对方开出的120万元价格,雷克斯最终拂袖离去。

此后,一波接着一波的陨石商贩都闻讯而来,但由于邱依哥开价太高都未能如愿达成交易。

经过几个月的等待后,徐伟彪连同国家嫦娥计划的科学家一道奔赴福建连江,试图获取连江陨石(依照国际惯例,陨石命名均以坠落地位依据)的样本,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甚至无法联系到邱依哥本人。

一名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连江陨石在经过长时间的“失踪”后极有可能重蹈阜康陨石和铁牛埠陨石流失境外的覆辙。

不过,上述知情人士则提供了另外一个说法:此前媒体报道的连江陨石目击人的名字属虚假捏造。本报记者综合此新闻的各类消息发现,该名农民还以“邱星银”等名字出现在不同报道中。

本报记者致电福州天文馆的相关人士,试图获取连江陨石的最新动向,该人士称由于没有持续关注,所以对陨石的去向也无从知晓。随后,记者通过不同渠道试图联系连江陨石的目击人,但这名邱姓农民仿佛已人间蒸发。

“这不是一个好预兆。”上述知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