逗比:2006.6.13 醫院辦養老又一種養老形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15:30:32

醫院辦養老又一種養老形式

2006-6-13

        90歲的李華芳七年前先後失去了老伴和兒子兩位親人。1998年10月當她得知天津河東區一家社區醫院有了專為老年人設置的老年康復保健院後,她索性將房子賣掉住進了保健院。裏醫護人員每天準時到房間為她測體溫、脈搏、血壓,還有專業護工24小時照料生活起居。一年前李華芳足不出院就做了白內障手術。如今沒事兒時她還和老夥伴們一起聊聊天、聽護士讀讀報,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兒。

據瞭解,天津悄然出現的這種醫院式養老場所是以社區醫院為依託,專為身患疾病而又缺人照顧的老年人而設。它不同於一般的社會養老機構,又與普通醫院有所區別;它既可以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養生保腱、康復治療、生活照顧、健身娛樂等養老服務,還可隨時提供醫療救助和臨終關懷。

市場需求養老型醫院

       據天津市統計局對1500戶居民家庭養老情況調查,58.3%的老人注重養老院是否具備醫療看病條件。遍佈天津市的143個養老服務機構為老年人養老提供了多樣化選擇,但占天津市養老機構總數92.3%的民營養老機構絕大多數不具備專業的醫療服務功能。

養老型醫院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這樣的老年護理院從社區醫療機構發展而來,由衛生部門監督管理。

       看到社會對養老型醫院的需求,天津河東區這家社區醫院發揮醫療優勢和護理特長,於1998年10月26日成立了該區第一家以社區醫院為依託的“院中院”——老年康復保健院。該院院長王雅潔說,老年康復保健院與其他養老院的最大不同是除了為老年人提供一個適宜的養老場所外,另一個重要職責就是提供比一般的養老院更加專業的醫療服務。她說,由於一般養老院不具備醫療設施,往往老人患病要由家屬送往醫院治療、照料。而老年康復保健院則充分體現醫療特色,每天早上護士為老人量體溫、測血壓,並根據檢查結果進行護理。比如發現老人血糖高了,就會立即為老人調整飲食,專門制定菜譜。

小病不離床大病不出院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一般都不同程度地患有各種疾病,特別是中風、癱瘓或者老年癡呆病人,生活不能自理,還容易出現併發症。對於這樣的老年人,缺乏醫療力量的養老院往往不願收養。究竟該上哪里養病如今選擇醫院型養老的老人正越來越多。

       2000年5月,天津南開區某醫院以“讓家屬有一種放心感,讓老人有一種安全感”為服務宗旨,成立了集疾病預防、治療、護理和臨終關懷為一體的老年免陪護病房,使住院老人實現了小病不離床,大病不出院。據瞭解,該院老年免陪護病房收住的老人大多以全護老年病人為主,住院時間都較長,有的老人乾脆把醫院當成了自己老有所終的家。

       為什麼老人願意到醫院養老 這家醫院副院長劉豔道出原因:“普通養老院並不擅長疾病救冶。醫院式養老綜合了醫院和老年公寓的優點,彌補了醫院和老年公寓的缺陷。住在醫院裏的老人享受專業護工提供日常生活和醫療服務,而且費用也不高。萬一有緊急情況醫院能及時搶救。”

80歲的北京大學教授田萬昌患老年癡呆多年,長期臥床。請過幾個保姆都沒有專業的護理經驗,聯繫了幾家養老院,都以老人“病得太重,無法照顧”為由不願收留。四年前,經人介紹得知劉豔所在的醫院成立了專為老年人設置的免陪護病房,田萬昌的女兒當天就把老人送到了這裏。他住進免陪護病房後,每天有醫護人員準時到房間內測體溫、脈搏、心率、血壓及檢查身體,專業護士24小時值班,讓他在國外工作的女兒放心不少。今年春節前夕,田萬昌離開了人世。臨終時他微笑著對精心照料他的醫護人員們說:“能在這裏度過我最後的生命,我很滿足。”

         醫院養老服務值得肯定天津市衛生局社區衛生處一位負責人介紹,天津市的社區醫院充分合理利用醫療資源,積極參與競爭,已由過去傳統單一醫療服務模式轉變到醫療、預防、保健、康復、健康教育和計生指導六位一體的功能。同時推出適應老齡化社會需求的醫療服務專案——老年康復保健院,滿足了社區老年人對養老和健康衛生方面的需求,既為那些患病又缺乏照顧的老人治療病痛,又為兒女解除了後顧之憂,值得肯定。

        天津市衛生行政部門有關人士指出,養老型醫院是今後變家庭養老為社會養老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子女對家中患病老人的照顧顯得束手無策,而養老與醫療相結合的社區衛生服務新模式正好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但是這種養老型醫院在天津市還剛剛起步,其服務水準還有待市場驗證,要想讓更多的老年人受益,當前急需的是培養一支具有愛心、掌握老年病特點和老年心理的護理隊伍,提高服務品質。

       天津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汪潔說,現在大型綜合性醫院主要收治急性危重病人,不僅費用較高而且床位有限。而家庭護理也因達不到專業的護理水準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養老型醫院的出現適應了社會老齡化的需求。這種專業的養老醫療機構將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增多而越來越多。汪潔認為,政府部門應在扶持這種新興養老模式發展的同時,在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中增設這方面的科目和內容,儘快培養專門的人才,以適合老年社會多元化的養老需要。

醫院養老有困境

        養老型醫院的出現受到不少老年朋友的歡迎,但記者在採訪時注意到,也有市民認為進養老型醫院並不是解決養老問題的最佳辦法。一位女士認為,住進養老院的老人心理壓力都比較大,往往一位老人的去世,會對其他人造成不良影響。她說,人住養老機構尚且如此,何況是住進醫院 還有人認為,養老院不能辦在醫院裏,山清水秀的優美環境才適宜養老。醫院存在醫療污染、病人傳染等缺點,加上老人抵抗力本來就差,受感染的機會更高,這些對老人健康和養老都不利。

        一位從事養老服務的醫生說,他們從事的是托老服務,但不少家屬將老人送到醫院後就如同扔掉了一個包袱。每當老人有事打電話通知他們時都沒有人理會,這無形中加大了醫院的醫療風險。

王雅潔說,雖然他們的服務受到歡迎,但該院老年康復保健院的規模目前不準備擴大。“主要原因是經濟效益不行。”她說,“從長遠目標來看,養老型醫院的發展形勢很好,但這種養老模式只有達到一定規模才能有經濟效益,現在我們醫院在這方面的經營總體上卻是在賠錢,體現更多的是醫院的社會效益。”王雅潔說,目前該院收住的大部分是全護理老人,很多患有老年癡呆或腦血管病後遺症的老人容易出現意外事故,加大了醫院的經營風險。

天津一家醫院老年免陪護病房主任李德長介紹,成立養老型醫院對醫院的軟體要求較高,需要一大批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護理人員,而這些目前社會仍不能充分提供。

 

養老型醫院悄然現身 醫院“插足”養老能否吃得開

■現狀 養老成了一大難

        據瞭解,目前老年人由於自身和家庭情況的不同,養老護理也有所不同。有的老人在經濟上並不發愁,但身體不好,需要他人的照顧;有的老人生活上還可以自理,但就是缺錢用,經濟上需要幫助;還有的老人既不缺錢,身體也可以,但是十分需要有人在精神上給予幫助。傳統的家庭養老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日益嚴重的人口老齡化問題,社會化養老勢在必行。

於是,一批民營的養老服務機構如老年公寓等,出現在眾人面前。這些民營的養老服務機構為老年人養老提供了更多選擇,但是因其收費相對較高,且往往不具備專業的醫療服務,應付突發零件的能力較薄弱,使得這些養老機構並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各個老齡化群體的需求。

正是由於在養老問題上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不足,而市場也恰恰有這樣的需要,於是養老型醫院應運而生。

■問題 “養老”牌為啥難打

        一元醫生告訴記者,其實目前全國各地打“養老”牌的醫院並不鮮見。他說,很多小型醫院開設有老年病專科,收治老年病患營,但這些小型醫院一般並不公然打出養老醫院的招牌,原因是“力不從心”。

       他說,投資一家規模相對完善的老年病專科醫院至少要2000萬元,而且投資回收的週期比較長,因此不少對成立養老型醫院興趣濃厚的單位都在資金問題上望而卻步。另外,成立養老型醫院對醫院的“軟體”要求較高,需要一大批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護理人員,而這又是目前利社會不能滿足的。但是,養老型醫院並非無錢可賺,此類醫院的收入主要來自于患者的治療費用。老年病患者多為慢性病,治療週期長,用藥、搶救等總體花費高。所以,收治老年人,實際上是拓展了醫院的“住院源”。醫院在護理和生活方面可能會賠錢,在治療費用上則會“補回來”。

■聲音發展前景挺廣闊

        周彩峰是中華護理學會河南分會副理事長。她說,現在,大型綜合性醫院主要收治急性危重病人,急症期一過,老年病人往往需要進一步鞏固治療,進入康復階段。如果繼續住院治療,不僅費用較高,還會佔用有限的床位。而家庭護理則因達不到專業的護理水準而有很大的局限性,尤其對於臥床不起的老人,如果一旦出現緊急情況,家人手足無措,等送人醫院,往往延誤第一搶救時間。所以,社會上迫切需要成立針對老年病特點的專門性的養老型醫院。周彩峰認為,養老護理是護理工作的一個延伸,當前急需的是培養一支具有愛心、掌握老年病特點和老年人心理的護理隊伍。養老型醫院應當配備高水準、多層次的護理人員。

        河南省民政廳老齡工作處處長趙玉民表示,養老型醫院的的出現適應了社會老齡化的需求,將會推動養老機構的整體發展。趙玉民認為養老型醫院的發展空間很大,其專業的醫,療設備、護理人員的醫療水準高於一般養老機構的優勢會讓許多老年人在這裏安享晚年。政府部門應該扶持這些新興機構的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養老型醫院是今後變“家庭養老”為“社會養老”的一種重要形式。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許多子女對家中患病老人的照顧顯得束手無策,而養老型醫院正好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但是這種養老型醫院在目前還剛剛起步,其服務水準還有待市場驗證,要想讓更多的老年人受益,路還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