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虎养车工厂:李鸿章死前拒签卖国条约 离世时死不瞑目老泪横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2:33:35
2011年06月02日 11:29
来源:凤凰网历史
字号:T|T
2人参与0条评论打印转发
',1)">
核心提示:秋风宝剑孤臣泪,李鸿章一辈子辛辛苦苦的把半壁江山支撑下来,最后弄到这个局面,刚刚把辛丑(条约)这边弄完,死前几小时沙俄还逼着他签中东铁路条约,他坚决不签。最后他死不瞑目啊,死的时候停止呼吸,眼睛睁着,眼泪出来,周馥就在旁边摸他这个眼睛,就说你放心去吧,未了事我们会帮你了的,摸了一两个时辰,才把眼睛慢慢合上。
凤凰卫视2011年6月1日《凤凰大视野》,以下为文字实录:
陈晓楠:各位好,这里是《凤凰大视野》。1900年8月,八国联军占领北京,谁来处理义和团事件之后的乱局呢?颇负众望的老政治家、两广总督李鸿章受命料理局势。
朝廷在7月3号和6号两次催促他立刻北上,接着在7月8号任命他为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恢复了他从1870到1895年担任的官职。这个时候他才慢吞吞的乘船在7月21号到达上海,在那儿,他接受了英国政府的忠告在上海等待局势发展。8月7号,朝廷任命他为全权代表和列强谈判,但是他还是不想北上,他究竟在犹豫什么呢?
解说:1900年五六月间,坐镇上海的大清电报局督办盛宣怀、两江总统刘坤一曾先后请李鸿章领衔奏请剿办拳匪,俄国公使也向总理衙门施压,请求让李鸿章北上主政,于是朝廷在6月15日第一次命李鸿章迅速来京。此时义和团闹得正凶,慈禧也被她身后的满清权贵集团端郡王、刚毅等人所挟持。李鸿章回电说,先定内乱,如有眉目,即行企程,言外之意是我去了也无能为力,那么各方为何一致认为乱局非李鸿章梳理不可呢?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早年因率淮军剿杀太平军,登上政治舞台,后在一线主持了三十多年洋务运动,建兵工厂、办海军、开煤矿、修铁路、通电报、派留学生。
翁飞(专家):因为我们知道李鸿章后来他提出是这个千年变局,三千年一大变局,他的变局观是他处在上海这样一个五方杂处、中西交汇的地方得出的切身感受,和洋人打交道,对吧,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各色人等,穷则通,通则变,所以呢认为我们面临着千年变局,首先是要顺应西方的物质文明,要寻找制器之器和制器之人。
解说:在担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期间,李鸿章几乎参与了清政府所有的外交折冲的处理,天津教案、马嘉理案、琉球冲突、中法之战、甲午之战,他柔软而不失原则、圆滑而务实的外交风格获得了西方政治家们的尊重。
翁飞:所以梁启超说,外国人眼里只看到李鸿章,看不到清朝皇帝,他们也确实很少能见到清朝皇帝,而跟李中堂打交道是特别多,所以当时很多外国人,包括后来研究的汉学家、史学家评价就是李鸿章是当时最具有国际眼光的一位清朝大臣,你是强人,能够外交打交道。其他人不是强人,就是外国人不把你作为谈判对手。
解说:但李鸿章常有孤掌难鸣之感,1897年他访问德国期间,曾对铁血宰相俾斯麦说,我现在天天和女人与孩子共事,“女人”指的是慈禧,“孩子”指的是光绪,俾斯麦回答,那你什么也做不成。
张鸣(专家):所以李鸿章说他是裱糊匠,是被朝廷逼的,他本来不想做裱糊匠的,他要做改革者,但怎么办呢?朝廷就是就说,你给我补一块就行了,哪漏你给我补一块,哪漏你补一块,旧的不去,新的你加上一块,那最后时间长了呢,新的也变成旧的了。
解说:果然,李鸿章一人支撑不了腐烂而瘫痪的帝国大厦。甲午兵败日本,梁启超评价李鸿章是以一人敌一国,全国诟怨竟集矢于李氏一人,拳变前,李鸿章又因为同情维新派被下放避祸于广州。
端木赐香:(《重读晚清六十年》作者):那李鸿章这个时候也是很可怜的,自从甲午战争之后,李鸿章就是先是到总理衙门的大臣上行走,当时叫办事宰相,坐冷板凳的。到戊戌变法第九十八天的时候,也不知道是太后的主意还是光绪的主意,连这个办事宰相都不让当了,光丢了一个大学士的一个虚名,这个冷板凳更冷了,但是老太后想,立储的时候突然想起来,李鸿章是不是还有用呢?然后李鸿章做了两广总督。
解说:李鸿章走后,北方大乱,他一再拖延北上,是因为他明白被满清权贵挟持的朝廷不会听从他的劝告,除非镇压拳民,解除对公使馆的包围,不然和平便没有希望。
翁飞:维新派打掉以后,开明一点的大臣,有的哑口不言、有的装糊涂、有的就跑掉了,那么它这种极端排外的、极端保守的东西在朝廷里聚集了很大能量。
解说:1900年6月,北京的对外电讯已断,但北京与济南之间的八百里加急快马仍可照跑,往返一趟需时六日。而济南在李鸿章的亲信袁世凯治下,李鸿章派遣自己的儿子李经述驻济南,观察京津并监管电讯,因此李对国内外讯息的掌握都相当完备而正确。
1234

相关新闻:
·李鸿章论人与论世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
慈禧下令勤王 李鸿章公开与朝廷分庭抗礼
李鸿章病逝北京 死前力荐袁世凯掌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