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生产公司:卖国条约签订前李鸿章血溅马关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3:52:14
卖国条约签订前,李鸿章血溅马关城

李鸿章出马

甲午海战失败,大清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不得不召集满朝文武商议对策。关键时刻,李鸿章这位七旬老叟站了出来。他给复出后担任总理衙门大臣的恭亲王奕言斤慎重地写了一封建议书。书中写道:“在下与张荫桓等人再三商量,觉得现在只想派一名忠实可信的洋员前往,既容易得知对方的意图,又不会引起对方的怀疑。”

1895年3月4日,在割地还是赔款并割多少的争论中,心情早已糟糕透顶的光绪帝,终于把一顶“头等全权议和大臣”的帽子戴在了具有和谈经验的李鸿章头上。3月13日,准备妥帖的李鸿章辞别一家老小,带着自己的儿子李经芳、随员伍廷芳、马建忠,以及美国顾问、前国务卿科士达等人登上了德国的“礼裕”、“公义”号轮船,并在船头高悬“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昼夜不停直奔日本指定的谈判地点马关而去。

李鸿章受“礼遇”

李鸿章一行的到来,日本政府早有准备,年龄远远小于李鸿章的伊藤博文更是踌躇满志,他要通过这个老头,一步步吞下中华这条大鱼。他代表日本政府早已拟订了停战条件:日军占领大沽、天津、山海关一线所有城池和堡垒,驻扎在上述地区的清朝军队要将一切军需用品交与日本军队;天津至山海关的铁路也要由日本军官管理,停战期间日本军队的一切驻扎费用开支要由清政府负担等等。

李鸿章一行是在1895年3月20日午后首次登上谈判地点春帆楼的。谈判室早已布置妥当,中方人员注意到,与别人不同的是对方竟在李鸿章的座位旁特别摆放了痰盂。谈判开始,日方便颁布四条命令:一是除谈判人员外,不论何人有何事,一概不得踏入会场;二是各报的报道必须经过新闻检查后方可付印;三是大厅以内,任何人不得携带凶器进入;四是各客寓旅客出入,均必须由官厅稽查。此外,伊藤博文还特别对中方宣布:清政府议和专使的密码密电,均可拍发,公私函牍概不检查。从表面看来,李鸿章一行似乎受到了与前两次大相径庭的礼遇。而后来的历史资料表明,早在甲午战争前日本军方就已成功破译了清政府的电报密码,中国使团与中枢往来的电文日本人一览无余,如此的礼遇,只是日方为套取更多利益的假人情。

踏上马关的李鸿章彻夜难眠。通晓军事的他比谁都明白,山海关、天津一线如果被日军占领,将直接危及北京安全,而隐藏在这后面的是侵略者对我台湾的觊觎。双方两次谈判下来,毫无结果。而伊藤博文却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如果这一停战条件被清政府驳回,日本正好就此再战,达到更大的目的。

就在双方就停战举行谈判的同时,伊藤博文却命令日军向中国的台湾开进,企图造成日军占领台湾的既成事实,然后再逼李鸿章就范。

李鸿章血溅马关城

3月24日下午4点左右,中日间又一次毫无进展的谈判结束后,李鸿章乘轿返回驿馆。就在李鸿章的轿子快到驿馆时,斜刺里突然冲出一名日本男子,左手拨开前排轿夫,右手持枪对准轿中“砰砰”两枪,李鸿章左颊中弹,鲜血顺着官服流淌下来,当场昏厥过去。刹那间,现场乱作一团,周围行人如鸟兽散,刺客转身飞奔,消失在茫茫人海。万幸的是子弹没有击中要害,简单地作了创口处理后,不该命绝的李鸿章竟缓缓醒来。面对眼前一片悲戚的属下和血衣,李鸿章异常镇静,他让大家不要担心,并嘱咐随员将换下来的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洗掉血迹。随后,73岁的李鸿章望着血衣上的斑斑血迹,长叹一声:“此血可以报国矣”。

经过医生检查,李鸿章受伤创口在左眼下3厘米左右的地方。并未伤及眼球。李鸿章遇刺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一些国家驻日大使还派出自己的医生为李鸿章疗伤,医生们达成共识,一旦实行手术,将可能危及李鸿章的生命,在这颗子弹不影响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让其保留体内。

李鸿章被刺后,日本政府对这一搅浑水的事件非常恼火,当即责成马关警方务必限期破案。凶手很快落网,此人名叫小山六之助,21岁,是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的成员。当问其为何行刺李鸿章时,这位丧心病狂的家伙回答说:不愿意看到中日议和,希望将战争继续进行下去,以霸占中国。

在李鸿章被刺的第二天,恭亲王奕言斤代表朝廷最高统治者拍来电报,除对受伤的李鸿章表示慰问外,还指示应趁“彼正理屈之时,李鸿章据礼与争,或不至终秘不与”。接到朝廷慰问的李鸿章顿时老泪纵横。但对朝廷的指示他已无心坚持,国力的贫弱,几十年来与洋人的交道,使他胆子越来越小,他担心如果不及早结束谈判,在华日军将会一路向前,危及皇城安全。

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

摘自《文史天地》来阳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