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虎买的轮胎怎么样:让老区群众更幸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2:03:17
人民网济南11月26日电??(记者徐锦庚?刘成友)今年7月至9月,国家统计局受中央文明办委托,对全国117个城市进行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测评事先不发通知,不打招呼,由国家统计局独立组织、异地抽选专业调查人员实施。结果显示:山东省临沂市荣获全国地级城市第一名。

  接受测评的城市,均为中央文明委历次表彰的全国文明城市和地级以上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地处革命老区的临沂何以脱颖而出?“沂蒙人民过去为中国革命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如今我们创建文明城市,就是要让百姓得实惠,让群众更幸福,使创建的过程成为提高市民幸福指数的过程。”临沂市委书记连成敏的话,道出了临沂创建文明城市的理念。

  为民创建创建为民

  自2003年底拉开创建文明城市序幕以来,短短的几年间,临沂这座老区城市变大了、变高了、变美了,变得连久居其中的市民也不敢认了。

  驱车穿行于临沂城中,在片片橘黄和紫红的点缀下,一个个亮点正洇染成片,在水与城的相依相偎中飘逸地舒展开来:8条河流河河相通充满灵动之气,6条橡皮坝拦出48平方公里水面,36处文化公园翡翠般镶嵌在两岸,百里文化健身长廊杨柳叠翠。东跨沂河,突破老城区的束缚;北连?p河,高楼林立的北城新区横空出世;南穿陷泥河,高新技术企业群强势崛起;涑河沿岸,12公里的商业长廊日客流量30万人次、年物流总额1500亿元,物流大网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

  由于50年来无国家投资的大项目支撑,临沂全市虽有上千万人口,中心城市的功能一直很弱。2003年底,临沂市委、市政府确定“一创六建”目标: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龙头,全面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几年来,临沂以“为民创城,创城为民”为主旨,从改善市民居住环境、改善城市服务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入手,创建之路步履坚定,相继摘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桂冠。如今,临沂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56平方公里,人口152万。

  临沂市区有8条内河,原先污水横流,蚊蝇乱飞。西部陷泥河全长8公里,流经11个社区,沿岸居民闻着刺鼻的臭味。临沂投资100多亿元,综合整治河道。“治理到哪里,绿色就会延伸到那里,那里就成为一个带状公园。”临沂市园林局局长徐化国介绍,临沂的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1%、36.5%。

  改善软环境,同样是临沂的追求目标。临沂以行政提质提效、建设高效廉洁政府为目标,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全市党政机关已连续8年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力推进机关作风的转变。在市政务大厅,市直63个部门单位站到为民服务前沿。几年来,临沂先后被评为浙商最佳投资潜力城市、入选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等。

  以人为本民生为先

  临沂滨河大道北岸,矗立着一座座时尚现代的高楼。这些楼房大多不是商品房,而是居民和村民的还建楼。“在建设改造中,好的地段、好的位置,首先盖老百姓的还建楼,让老百姓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临沂市市长张少军说。

  南坊街道大官苑社区由23栋漂亮的还建楼组成。“5年前,这里是成片的平房草房,俺家以前住的是两间草房,现在不但住进楼房,每月还领200多元的养老金,过年过节还有各种福利慰问金。”76岁的徐田英说。

  大官苑社区党委副书记王孝臣介绍,在拆迁还建过程中,政府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有的拆旧房住新房不仅不用拿钱,政府还倒贴钱。为让居民将来生活更有保障,社区建设之初就为每户预留出10平方米的商业用地。

  “文明是可以用标杆来衡量的。衡量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是看党和政府对群众的关心程度。”临沂市社科联党组书记刘勋建一语中的。基于这样的认识,临沂市委、市政府始终站在群众利益的高度,将创建工作目标锁定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上,尽可能地把财政增量投入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使文明创建的过程成为解决群众利益问题的过程,成为让更多的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过程。

  把群众利益和幸福放在首位的思路,在一个劳务“野市”变身“一元公寓”的过程中,看得更清楚。解放路与工业大道交会处,15年来自发形成了一个劳务“野市”,早晨最多时站在这里揽活的农民工达七八千人,由此带来交通拥堵、环境破坏。最省事的整治办法,莫过于撵人撤市。临沂的做法却是:利用附近闲置场所,设立一个集吃、住、用工于一体“农民工劳务之家”。在这里只需每天交1元钱,就可解决住宿问题。记者看到,占地40亩的场院划分为住宿、食堂、招工、停车场等区域,规整有序。

  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临沂将短期整治与长期规划相结合,建立长效机制,追求长期效应,一批困扰群众生活的城市公共环境、公共服务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整治措施顺民心、合民意。烟熏火燎的路边露天烧烤,被集中进20多个烧烤大院;数百个卖早点的“散兵游勇”,被规范成“惠民早餐”工程,每天满足近10万人的需求;市区过去缺少公厕,去年一下子建起330多座;城乡结合部、背街小巷、社区卫生死角开始实行全天候保洁。“在规范的过程中,一些市场不得不关停,老百姓生活觉得不便。我们就想办法开辟便民小市场,并配合规划部门,将这些市场纳入社区规划管理,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群众。”临沂市工商局副局长李峰说。

  以德立市以文化人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临沂人民锻造出一种无坚不摧的“沂蒙精神”: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临沂市委注重以德立市,成立沂蒙精神研究会,出版沂蒙精神系列丛书,每年都要举办沂蒙精神研讨会、座谈会、报告会,把弘扬沂蒙精神作为培养城市精神、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基础性工程,以此构建特色鲜明的城市核心价值观。2005年,临沂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为契机,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了沂蒙精神大型展览,将沂蒙精神推向全国。

  以德立市,临沂以文化艺术为媒介。近年来,临沂累计投入60多亿元,一批公共文化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全省最大的科技馆,全省最高的广播电视发射塔,13万平方米的市文化艺术中心,32层高的新图书馆文化大厦,独具特色的博物馆新馆、大剧院、展览馆新馆。此外,还有1000多个社区图书馆(室)、1000多个农家小康书屋。临沂还在全国革命老区第一个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这些公共文化设施,既是沂蒙精神的凝聚和标志,又成为以文化人的有效载体。

  依托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临沂创作出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俱佳的精品力作。电影《沂蒙六姐妹》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电影华表奖”;42集电视连续剧《沂蒙》获2009年央视首播优秀剧奖、最高收视率奖和第二十五届中国电视金鹰奖;大型水上实景演出《蒙山沂水》,获得第七届中国舞蹈最高奖“荷花奖”特别奖。按照“一个中心、八个组团”红色文化发展思路,临沂成功打造了闻名全国的红色文化聚集区,成为全国8个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之一。在临沂,市级以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多达56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13处。“沂蒙精神已经融入临沂人民的血脉之中,成为这座城市的特质和活力,成为这座城市的精气神!”市委宣传部长、临沂大学党委书记丁凤云说。

  沂蒙精神浸润着临沂人的灵魂,培育出一大批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典型:王廷江、刘加坤、孙永胜、李云广、崔茂奎、刘纪华、刘丽芳……这些在平凡中成长起来的道德楷模,被广大群众“追捧”。临沂市编撰的两本《道德楷模》,收录了80位“全市道德模范”的生动事迹。今年7月,中国文明网举办“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临沂市选出的30人中,有14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素质的提升,道德的净化,使临沂的“凡人善举”俯拾皆是。临沂已有60万人参加无偿献血,连续3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奖”,连续9年保持医疗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2009年,全市各类组织共认捐慈善基金11.1亿元,募集资金8478万元,救助困难群众11.2万人次,仅“慈心一日捐”活动就募集慈善资金4367万元。

  临沂用五六年的时间,走过了许多城市十几年的创建历程:沂河路仅用15天,就拓宽改造成标志性道路“银杏大道”,栽植银杏树3000多棵;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市规划展览馆,从建馆到布展,前后仅106天。“创建之初,市里规划城区23条道路同时开工建设和改造。”临沂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薛铸说,“市里四大班子所有领导冲到一线,每人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与时间赛跑,23条道路一气呵成。”

  文明,悄然提升着城市品质,涵养着城市风尚。我们醉心于临沂城市面貌之美,更赞叹临沂人精神风貌之美!

  《人民日报》(2010年11月26日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