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渐的近义词是什么吗?:论孝(下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6:43:06

论孝(下篇)

刘继昌? 杨喜汴

?

五、孝的流弊和偏颇。

《礼记·问表》载:“亲始死,鸡斯徒跣,极上衽,交手哭。侧怛之心。痛疾之意。伤肾乾肝、焦肺、小浆不入,三日不举火,故邻里为之糜粥以饮食之。夫悲哀之中,故形变于外,痛疾在心,故口不甘味,不安美也。”按:亲始死,为人子者悲痛之心,难以形容。若以致“伤肾、乾肝、焦肺、水浆不入,三日不举火。形变于外。”这不免有些过分了,与人情不合,与《孝经》也不合。《孝经》载:“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至也。”夫人子是父母之遗体、延缓,面今遗体绝、延缓断,岂不是更不孝了。《后汉书·章帝八王传》“安国立七年薨,子孝王次嗣。……次九岁丧父,至孝。建和元年,梁太后诏曰:'济北王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没哀恸,焦毁过礼,草庐土席,哀杖在身,头不枇沐,体生疮腫。谅已来,二十八月,自诸国有忧,未之闻也,朝廷甚嘉焉…… 今增次五千户,广其土宇,以慰孝子恻隐之劳。“按:国家对这种孝道的鼓励和刺激,致使孝道愈演愈偏了。《后汉书·袁绍传》“绍少为郎,除濮阳表,遭母忧去官。三年礼竟,又行父服。”按:绍母死丁忧,守墓三年,紧接着父死丁忧,又守孝三年。六年时间对短暂的人生来说是个很大的虚度和浪费。就《二十四孝》而言,据说为元朝郭守敬之弟郭守正所编。在《二十四孝》中,查有其人,而无其事。如郭巨埋儿事。郭巨,汉,隆虑人,性至孝,因儿分母食,决意将儿处死,这是不近人情的事。又云:“掘地三尺,得黄金一釜,即是真得黄金,也属巧合。又如“丁兰刻木”。丁兰,汉,河内人,少丧母,刻木为像后将木像敬活了,此更是荒唐可笑。

六、孝道观念的冲击和削弱。

孝的道德观念,是在血缘关系和教养关系两个基础上产生的,这是人之常情。若按《礼记》所载,有些虚伪而烦琐的礼仪,实令人难以实行的,这是它自身存在的弱点,人们自觉不自觉的淡化了。

1917年,中国人民在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产生了轰轰烈烈的“五四”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对传统文化,如三纲五常之类给于致命的冲击,而孝道也在冲击之列。其实五四运动只是冲击其烦琐部份,而生养、死葬、葬后祭,仍在人们的头脑中、行动中。解放后,以阶级斗争为纲,孝的道德观念再次受到冲击。特别是十浩劫,人们的文化素质滑坡,道德观念薄弱,什么是孝?什么是悌?确茫然无知,连口头禅也没有了。如有个青年给他父母写信称:“爹同志,妈同志,儿在外工资有限生活也很困难,望你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等语。他父母很生气地回信说:“儿同志,媳同志,既然你们也有困难,那就不烦扰了……”。看这种上下尊卑关系完全荡然无存了。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后,虽然给我国市场经济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繁荣,但这花花绿绿的商品经济也刺激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一些人只知向钱看,比奢侈、比阔气,而传统美德、孝悌忠信却抛到九霄云外了。有些年轻人称老人为“老家伙”、“老不死”。有的歧视父母,有的虐待父母,有更甚者打骂父母。笔者亲耳所闻,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竟然也遗弃父母,据说此人原籍他乡,小时讨饭至此。这家两老有钱无子,收为义子,供他上学读书,耗尽了积蓄。后参加了工作,翅膀硬了,忘记了养育之恩,在群众舆论的压力下,免强把两老接到县城里来,使之别居。不到几年两老气愤忧郁先后而死。事传出后,人皆骂他忘恩负义、人面兽心。谢觉哉曾说过“金钱会使人迷失本性”是有深深的哲理的。

七、世界对东方文明(孝)的再认识。

人们最担心的问题是老来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中国老人在这方面思想负担比西方老人心理负担似乎要轻些。这是我国社会是以血缘家庭为主体组成的缘故,加之在党的“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的政策关怀下,老人们一般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享受着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西方老人则不同,人际关系是以拜金主义为基础的,无形中使人的感情冷漠,人际疏远。就以美国而论,有老人公寓,老人福利院、老人护理院等等名目繁多的名称,但费用都是很高的。据资料称,月租一般的达两千到叁千元美金,折人民币一万八千多元,一般低收入的贫穷老人是承受不了的。再者老人要想进福利院,必需提前三四年申请才能入册。在这三四年内,老人身体没有变化还好,若有变化,交租金即变成一张空文了。这说明老人进福利院是很麻烦的。因此西方老人有专门研究如何“快乐死”的问题,这是多么悲惨的哲学啊!

在此期间,外国一些有识之士,发现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孝道),对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是有益无害的。如地处欧亚要道的新加坡,因地理环境关系,虽经济繁荣,但受到各方面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致使一些青年蜕化堕落,后政府以儒家为国教,通过孔子学说的伦理道德的灌输,对促进青少年下一代在品德与性格方面的健康发展很有成效。1990年“孔子诞辰2540周年纪念与学术讨论会”,在我国北京召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泰勒博士致词说:“孔子推崇家庭和建立一个美满家庭所需要的互敬互爱。家庭单位是建立在父母、子女、兄弟、姐妹之间的那种基本关系的基础上的……也存在于朋友之间……存在于领袖与该国的公民之间。这种关系尤其体现在互敬互爱和克己。而我们的世界急切地需要这些。”泰勒博士这段致词,一个核心问题就是个孝字。由孝延伸到悌忠信,由家庭延伸到社会,由社会延伸到国家、国际。1999年是国际老人年,其目的是尊老敬老,向世界推而广之儒家思想,使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言至此,说明了孝之威力是无穷的。

文章写完了,最后总结一句:孝的具体行动是什么呢?是顺字。当是生养、死葬、葬后祭,只要做到这点,堪称孝子贤孙矣。

?

1 9 9 9 年 3 月 初稿

2006年12月20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