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试卷 生成器: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8:55:22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 总是凄凉意

 

——晏几道《蝶恋花》赏析

 

醉别西楼醒不记,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

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

衣上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

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

 

 

晏几道(1030?一1106?)北宋词人,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 。他出身贵家公子,十几岁就受到宋仁宗赵祯的赏识。早年,他过的是珠围翠绕,锦衣玉食的生活。后来,他的境遇一落千丈,生活坎坷,政治失意,只做过一任颍昌许田镇的小监官。晚年穷愁潦倒,衣食难以自给。 

 

    晏几道为人孤高自傲,性格狂放,阅世不深,是一个具有浓厚书生气的贵家没落子弟。黄庭坚在《小山词序》中说他有“四痴”:一是不依傍权贵;二是文章“不肯一作新进士语”;三是不会理家理财,“费资千百万”而“家人寒饥”。四是好心反遭恶报,“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欺已。”这是晏几道这位词人的绝妙的画像,并且有助于了解作者的性格。 

    由于生活上经历过兴衰巨变,再加上性格的天真耿介,所以他的词大都是描写由富变衰以后的抑郁或失恋诀别之后的悲哀。对往事的回忆与穷愁潦倒的深愁成为贯穿他词作中的基本旋律。晏几道正是以这样一些特点而成为北宋前期比较突出的纯情词人的。他与李煜的性格遭遇有某种相似之处,故词风也颇相近,但委婉过之而沉痛不及李煜。他兼有欧阳修的深细,但却没有欧词之疏朗;他兼有乃父之境丽,却不及“大晏”之温润圆融;但其伤感色彩却超过了晏、欧。叶嘉莹先生在《大晏词的欣赏》一文中说晏几道词缺少大晏词的哲思,其意境“实在远较乃父为狭隘而浅薄。”

晚年家境中落。其词多感伤情调。在《小山词》二百六十首作品中,只有寥寥几首是长调。小令的创作艺术在晏几道手中无疑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在北宋慢词大量发展过程中,曼几道只倾心于小令的创作而置慢词这一新体形式于不顾,这不能不说是他创作上的保守思想。夏敬观《小山词跋尾》:“落拓一生,华屋山邱,身亲经历,哀丝豪竹,寓其微痛纤悲,宜其造诣又过于父。山谷谓为“狎邪之大雅,豪士之鼓吹”,未足以尽之也。 

总体看:词分为上下两片,从整体看,此词为忆旧怀人之作,所怀之人当为青楼女子。上片写别后的寂寞凄凉情怀;下片写靠饮酒填词来打发孤苦时光的情景。

具体分析:首句忆昔,凌空而起。往日的醉别西楼,醒后却浑不记,这似乎是追忆往日某一幕的具体的醉别,又像是泛指所有的前欢旧梦。似实似虚,笔意殊妙。晏几道自作《小山词序》中有云:“所记悲欢、离合之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沈祖菜《宋词赏析》借此说这句词,“极言当日情事'如幻如电,如昨梦前尘’不可复得。”抚今追昔,浑如一梦,所以一概付之“不记”,是言外之意的,不过,这并不妨碍作者在构思时头脑中有着具体的“醉别西楼”一幕的回忆,即所谓的“境由心生”,这种感觉非常细腻,同学们设身处地想一想就不难明了。联系下两句来吟颂品味,这种有具体事情引出一般人生感慨的痕迹便显得更加清楚。

“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袭用其父晏殊《木兰花》“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词意。两句用春梦、秋云作比喻,抒发聚散离合无常之感,顿生悲凉之意。春梦旖旎温馨而虚幻短暂,秋云高洁明净而飘渺易逝,用此来比喻美好而不长久的事情,极其真切而令人遐想,给每一位读者留下了宽广的联想空间。“聚散”实偏义于“散”,与上句“醉别”想呼应,再加以“真容易”三字,好情好景轻易就顿为虚无的感觉顿时跃然纸上,显得格外强烈,慢慢咀嚼词句就会有此感觉。同时我还个人觉得此处的“聚散真容易”不仅指作者爱情的稍纵即逝,延伸开去,大家想想,似乎也可以包括作者的昔日繁华生活都已不在。

接下来的两句,从似虚似实的离合之感延伸到眼前的实境,斜月已落至半窗,说明夜已经很深了,衬托了悲凉的外在环境(内外结合),可是作者回忆起了很多事情,感慨人生聚散无常,心不能静而无法入眠。写到这里,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一下,作者悲凉的身影站在夜深的床前,心中忆及往事,颇多沉浮,无限感慨,而此时床前的画屏却在烛光映照下显得那么悠闲和平静,露出吴山的青翠之色,这烛光映照下的画屏悠闲平静与作者此时的心境形成了对比。大家注意细细品味咀嚼下,这句看似“废话”,其实正是词的点破心境之笔,最妙的一笔。大家不妨把自己当成作者,回到千年之前的那个夜晚想想,你的心情不静,辗转难眠的情况下,而你面前的那画屏又显得那么那么的平静悠闲,正是这一“静物”(画屏)的“闲”而反衬出了你(作者)这个“动态物”的郁闷伤感。从反面进行了强烈透视却含而不露。使我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高超手笔和至真意境。所以我认为读诗词,特别是婉约词,戒急用忍,需要慢慢品味字字咀嚼。

“衣上酒痕诗里字 点点行行 总是凄凉意”。 “酒痕”承上衔接“醉别”,“衣上酒痕”自然就是西楼欢宴时留下的痕迹;“诗里字”是指筵席上题写的酒兴文章。它们原本是昔日欢乐生活的见证,可如今旧人已烟消云散,独独留下自己一个人在这世上浪存,现在看到这些旧痕,睹物思人,引起作者的无限凄凉。

首句提到的“醒不记”,表示作者似乎不记得了,也许是时间冲淡了回忆,但是大家切身想一下,当作者突然之间看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大家的感受其实是和作者一样的,心一刹那飞到了那个西楼欢宴的时候,这“衣上酒痕诗里字”一下字(陡然)地触发了作者对旧日欢乐生活的记忆。细细品到这里,大家再切身一想,即有作者同感,聚散离合之感致使作者深夜独自难寐之情由即而生。昔日的欢乐不妨看作为“大起”,现在的无限凄凉不妨看作“大落”,这一突然看到这“衣上酒痕诗里字”的时候,“大起”“大落”在作者心中产生了剧烈碰撞,使作者滋生出“聚散真容易”的无限感慨,这其中的凄凉意境已经难以用文字来形容,还得我们去仔细体味。

而且,从整个词章的构法上来看,作者把这个“剧烈碰撞”放在中间这个关键的位置上,承上启下,既很自然地解释了上片所抒“聚散真容易”的感慨的原因'又为下片描写凄凉意境烘托了气氛,从而使整首词不显得那么“万里长江而无一曲”,极其表现了作者构思的精妙,令我仰首佩服叹为观止。

最后两句,是化用唐代诗人杜牧《赠别》“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的诗意,非常直接地渲染了作者的“凄凉意”。作者的凄凉似乎感动了蜡烛,而蜡烛虽然同情作者,却又无计能够消除作者的凄凉,所以只好在寒寂的夜里空自替人长洒同情之泪了。

可谓独人独境凝独烛,痴人痴语诉痴情。晏的真正悲剧在于,他无论是性格还是词风都走不出乃父的阴影。他与生俱来的婉丽纤秀注定了他只能一如既往地踏着他父亲的足迹,唱着他的杨柳楼心月与桃花扇底风,以自己的陪衬给后世的史书留下一个“二晏”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