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记叙文作文:人间喜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9:59:52

                                       人间喜剧

记得小时候,外婆曾对我起过“拾菱壳”的故事:

苏州的神仙庙里有位老法师。那天做完法事转来(回来)。到山门口看见一个叫花子拉地浪(睡在地上),旁边还放好一堆水红菱。叫花子一边吃一边招呼老法师:“转来哉?”老法师假姿假眼(装模作样),不睬俚(他)。叫花子用龌龊的手递上一只水红菱:“吃一只呢!”。老法师嫌弃地说:“勿吃!勿吃!”转身走了进去。

俚(他)走进去后突然一想:“啊呀!四月里诺达来(哪里来)水红菱呀?!”连手(连忙)走出去看,叫花子老早已经没有了影子。门口只剩一堆菱壳。老法师摇摇头,又走进去哉。

到了里厢(里面)再想想:“如果是神仙下凡,拾点菱壳也好的。”转身(转过身)再到山门口看。哪晓得连菱壳都没有哉!”

外婆说,人都是“行(音:hang)啥良心,过啥热脚(日子)”(凭良心过日子的意思)。待人诚恳厚道,自有好报。神仙会变成凡人的样子来渡好人的。老苏州故事里的四月神仙就是苏州城的荣誉市民----吕洞宾。

苏州民间传说中神仙众多,但唯有吕洞宾与苏州人如此亲近。与其说他是神,不如说他是人,一个生活在苏州人寻常日子里的“老乡邻”。苏州的莼菜、老字号“陆稿荐”的由来都与他有关。关于他的传说故事,苏州人更是如数家珍。至今,苏州人仍然固执地相信,农历的四月十四(吕洞宾生日),这位老乡邻一定会如约出现在苏州城里,出现在市井街头,惩恶扬善,渡厄救人。

苏州人如此热他。不止要对他香烛鲜花供奉礼拜,还要亲身“零距离”轧一轧。神仙的众多“粉丝”在四月十四这天,蜂拥上街找仙人、轧(挤)仙人。凡人轧上神仙,有病去病,无病添福增寿。这一年一度的大庙会就被誉为苏州人自己的狂欢节----“轧神仙”。

据说这位神仙经常身背药葫芦,云游四海,为天下的老百姓治病解难、除祸去灾。向这位老神仙“寻医问药”的百姓多能如愿以偿。苏州的中医也将他视作医药业的祖师。他的寓所-----神仙庙原名福济观,原设在苏州老阊门皋桥东,约有八百年的历史。如今神仙庙已经乔迁至南浩街万人码头。每年的“轧神仙”庙会都在南浩街举行。南浩街也因此被戏称为“神仙街”。

庙会要办前三日、后三日。那几日老阊门神仙庙附近所有水路陆路都被挤得水泄不通。“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已不足以形容庙会场景之盛大。人群几乎拥挤到了“前胸贴后背”的程度。挤进人堆里的人个个被挤得七荤八素,辨不清东南西北、子丑寅卯。挤出人堆的人同样汗流浃背、腰酸背痛。可是风趣的苏州人还是乐此不彼,并认为唯有如此才能挤到神仙,沾上仙气。可见苏州人这“轧闹猛”的本事一等一的高。

庙会活动中供应香火祭品、小吃零食、花鸟鱼虫、玩具手工,还有表演杂耍戏法、说唱“小热昏”。。。。。。套用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些商品的花样品种也会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要更换翻新。尤具喜剧色彩的,几百年来庙会上所有的东西都会自发地使用唯一的商标----神仙**。稍不留意,你就会被这些标注着神仙的东西撞个满怀:神仙花、神仙草、神仙猫、神仙糕、神仙伞。。。。。。猛一抬头,头顶还赫然悬挂一条火红的横幅:“神仙鞋子,全场七折”。

神仙庙会几百年来盛行不衰,并有越来越“闹猛”(热闹)的趋势。究其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快乐”。这样一场富有传奇和浪漫色彩的人间喜剧,让世世代代的苏州人得到了由衷的满足。正因如此,神仙庙会才会在历史长河中历久弥新,越发光彩夺目,显出了真真正正的苏州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