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成河电音基调:杭州的水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专区 - 第一导游网 - Powered by Discuz...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0:00:32

序言

  这是一座和水有关的城 我们一般知道杭州有三种水,一种就是西湖,一种是运河,一种是钱塘江。但是总的说来,说到杭州就想到西湖。实际上,一个城市和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就我们杭州而言,应该说是先有水,再有城市。 与内陆城市不一样,杭州来自于海洋。 在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期,还没有杭州,那时这里是一个海湾,初民聚居在周遍的山上。后来海退人进,逐渐便有了田园和城市。海退时由于钱塘江泻下的泥沙淤塞海湾口,便在群山和海涂之间留下了一个泻湖。因为湖在城西,故称西湖。 西湖的出名始于唐代。唐朝是一个充满着荣耀与满足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时代。在这样一个诗的岁月中,人们自信而乐观,既向往功名事业,又追求充满诗意的生活,寄情于青山绿水,于是这一泓湖水便幸运地成了诗人们的灵感之源泉。掏一瓢西湖水,你就能掬起美丽的诗章。而凭借这些诗篇,西湖真正诞生了。 在这样一个光辉岁月中,杭州踏上了它的荣光之路。 历史上,杭州是个多井的城市,它的发展曾与井休戚相关。这一点从杭州现在仍保留着的老地名上可以得到印证,如大井巷、小井巷、方井弄、井弄、百井坊巷等等。但旧时杭州的井与其他城市看到的普通的井有所不同,因为它的水取自西湖。 到唐朝时,由于杭州原本是钱塘江和东海的故地,虽然沧海桑田,成了陆地,但地下水还是咸苦不能饮用,老百姓只能到很远的西湖去取水,非常不方便。这时,时任杭州市长的李泌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引西湖水入城。李泌从西湖边挖了六个输水口,再铺暗道水管进城,在城里居民聚居的地方,挖了六个大池子,只要西湖水不竭,杭州的供水就不成问题。李泌开六井,在中国的城建发展史上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性的工程。杭州正是有了李泌的六井,遂得以日趋繁荣。 在杭州闹市区的解放路和浣纱路的交界处,至今还砌井圈护栏保护着一口古井,这口井据传就是当年李泌所凿六井中最大的一口井。因李泌晚年曾任宰相,杭州人民为了纪念他,这口井便被称作相国井。而其余五井则都已湮没。 到了北宋,江道离城市越来越远,杭州城区地下水已经淡化,市民不必再依赖西湖水,水井可在市民聚居地随处开挖。“市井人家”,井被视作聚居地的标志,人们在它的周围繁衍生息 杭州井多,于是水井也便五花八门,尤其是井眼,有单眼的,双眼的,还有三眼、四眼一直到十眼井。但不管是几眼,井上有几个井圈,井底则都是相通的。多设几个井圈,一方面有安全保护作用,防人落水,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同时取水。到1985年,杭州仍有水井5549口。但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这些井大多湮灭了,这不能不说是文明进程中的遗憾。   杭州是注定离不开水的,如果离开了西湖离开了水,杭州就没有了她的半点妩媚和神韵。 目录: 第一章 浙江水资源概况 第二章  浙江八大水系 第一节  钱塘江其他水域 第二节  钱江潮 第三节  钱塘江 第四节  瓯江、曹娥江 第五节  灵江、甬江、飞云江、鳌江 第六节 笤溪 第三章 西湖概况 第四章 千岛湖水资源及其发展 第五章  京杭大运河 第一章:浙江水资源概况 水资源----------浙江的优势资源 浙江在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小省,但水资源丰富,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仅次于台湾、福建、广东,居全国第4位。近年来我省水资源实际利用量约占可开发利用量的60%。只要通过投入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工程,在省域范围内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至产生严重的缺水问题,水资源不应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水资源、水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公众关心的热门话题。浙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带来的局部地区"发展型"缺水和水环境状况的恶化,更是引起了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届的高度关注。     我省是否已出现"水危机"?水资源是否已经或者即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快速公路中的"瓶颈"?客观准确地评价我省水资源、水环境的状况,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中水资源的承载能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两者之间谋求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是新的历史时期赋予我省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使命。     水资源是浙江的优势资源,应该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因素     浙江在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小省,但水资源丰富。我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交替显著,降水充沛,全省多年平均降雨量1603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955亿立方米,平均单位面积水资源量为92万立方米/平方公里,按单位面积计算的水资源量仅次于台湾、福建、广东,居全国第4位,总体上我省在全国属水资源较为丰沛的地区。我省人均水资源量2100立方米,虽略低于全国平均数的2200立方米,但我省水资源的可利用程度远远大于我国北部地区。目前,我省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量约360亿立方米。     近年来我省水资源实际利用量约为210亿立方米,占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的22%,约占可开发利用量的60%,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与世界上缺水国家相比还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只要通过投入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工程,如蓄水、调水等水利工程,在省域范围内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至产生严重的缺水问题,水资源不应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     浙江省近年来出现的局部地区缺水,是典型的"发展型"缺水现象,可以通过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得到有效缓解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通过兴建水利工程,开发利用水资源,大大提高了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防洪与水资源保障。目前,全省已建成水库3900余座,其中大型水库28座,中型水库119座,总库容为380亿立方米,兴利库容210亿立方米;提水工程4.2万座,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引水工程5.6万座;地下水工程14万眼。现有水利工程设计年供水能力总计约235亿立方米。我省城市供水事业有了很大发展,2003年全省城镇水厂供水规模1350万立方米/日,年供水总量27亿立方米。     由于我省降雨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地域间、年际年内降雨量差别较大,在全省各地明显存在丰、枯年份。历史上浙江省遭遇大旱的年份较为频繁,但建国以来,特别是一大批蓄水、调水工程建成以后,为有效缓解干旱起到了重要作用。现有工程能力正常年份下可以较好地满足全省用水的需求,但遭遇特大干旱,尚显能力不足,表现为局部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社会建设。     分析我省缺水现象,表现为"资源型"、"工程型"、"污染型"缺水现象兼而有之,具体有三方面明显的特征:一是地域性、季节性。地域上主要集中在浙东沿海,时间上集中在下半年;二是经济发达地区。因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水资源配置不同步,水源建设跟不上经济的增长速度;三是污染导致平原地区有丰富的水资源,却因达不到水质标准而不可使用。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的手段是建设一批蓄水工程,并可以通过工程进行空间的调配。水体严重污染地区短期内虽难以实现水质的根本性改善,但也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将优质水调入,改善用水条件。     我省虽有较充沛的水资源,但时空分布不均,必须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利用。虽成本较大,但也非束手无策。近年来出现的局部地区缺水,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进程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一种客观现象,是典型的"发展型"缺水。只要在发展经济社会的同时,加快水资源保护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的进程,均可得到有效缓解。《浙江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已对全省的水资源配置做出部署,明确了各地水源途径。通过对全省各地的深入研究认为,要解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水问题,必须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和用水需求,适度超前建设水源工程和引调水工程,保证水资源的供给,支撑经济社会的发展。     制约我省水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是水环境,加强水环境的综合治理,切实保护水资源,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治本之路     水资源具有"量"和"质"的两重性,只有达到一定水质要求的水才可被利用。目前我省主要河流和平原河网水体均不同程度受到了污染,且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总体形势不容乐观。     全省大中型水库和主要河流上游水体水质普遍较好,除个别水库为Ⅲ类外,其余均为Ⅰ~Ⅱ类水;流域中下游河段中,瓯江水体水质最好,基本为Ⅰ~Ⅱ类,钱塘江为Ⅱ~Ⅲ类,部分支流河段为Ⅳ类,椒江为Ⅱ~Ⅲ类,飞云江、鳌江、甬江的下游较差,为Ⅳ~Ⅴ类,局部河段劣于Ⅴ类;各主要平原水体污染普遍较为严重,杭嘉湖平原、萧绍宁平原、温黄平原等水网地区水质均以Ⅴ类为主,城区河段水体水质年内大部分时间劣于Ⅴ类。全省主要河流155个水质监测站点(评价河段总长度3367公里)监测资料的年均值评价反映,属地表水Ⅰ~Ⅲ类水的河长2103公里,占评价总河长的62.5%;属地表水Ⅳ~劣Ⅴ类水的河长1264公里,占37.5%。全省地表水有机污染重于毒物污染。湖泊因总磷、总氮偏高,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较重。     水污染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平呈正态分布趋势。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全省将会面临有量无质的尴尬局面。     让我省的充沛水资源成为合格的可利用的水资源,发挥水的优势,必须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可持续利用。当前应首先保护好流域中上游地区未受污染的优质资源,不惜代价保护好水库、城市水源地等水质要求高的水源点,做到污染地不扩大;立即启动全民环保行动,重点对流域中下游地区、平原河网已受污染的水域实行综合治理,积极实施《浙江省环境污染整治行动方案》。通过制订水功能区、水环境功能区划目标实施功能区管理、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城镇污水处理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河道整治、饮用水水源保护、地下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修复等综合措施,进一步加大各级政府对环境监控和治理力度,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排污许可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等制度,辅以经济手段促使企业不断增加环保投入。     建立跨行政区域河道交接断面水质管理制度是敦促各级政府加快环境治理的有效和直接手段,做到环境治理各负其责。     水资源的保护和水环境的整治已刻不容缓,应提高到战略高度作为长期坚持的治本之路,如水的资源优势得不到充分的维持,我省将会在很多领域丧失优势。     以节约谋发展,节约用水,是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水体污染,从而提高水资源支撑能力的最有效途径     我省水资源的使用总体上尚显粗放,节水潜力较大。农业是浙江省用水大户。目前全省农灌渠道的2/3仍是土渠,防渗漏能力差,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平均在0.5左右,灌溉水量损失严重,而先进灌区的灌溉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到0.65以上;微喷灌、薄露灌溉等先进灌溉方式在我省的应用仍不广泛,农业节水前景广阔;近年来工业用水增长迅猛,但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仅35%左右,发达国家重复利用率达75%以上;目前我省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为115立方米,对比国外节水先进国家的35立方米尚有很大的差距;城市供水系统自来水管道的漏损率约为18%,目前国内上海等城市的漏损率为10%左右,而发达国家的漏损率仅8%,差距明显;中水回用尚处起步阶段。     根据分析,制订各行业的用水指标和节水指标,强化推行到"三生"的各个领域,建设各个行业的节水工程,实现全省用水总量缓慢增长,农业等产业实现用水负增长。全省新增用水主要依靠节约用水实现,为子孙万代后代留下进一步发展的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加源动力。     提高水价是节约用水的内在动力。按照"定额用水、超额加价"的原则,引入经济调节手段,实行累进加价制度,推行阶梯式水价。提高企业排污收费标准,引导企业自觉减少废污水排放量,从而达到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原水消耗、减少污水排放的"三赢"效果。     多渠道开源仍是当前解决水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省的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决定了供水保障必须依赖工程实现。在充分发挥现有工程作用的同时,针对缺水的性质和地域,按照规划的总体布局,采用多种手段解决各地已经出现或者即将出现的水问题,还需依靠供水工程的完善建设。多渠道开源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日还将是解决"发展型"缺水的主要手段。     根据不同用水对象对水质的要求和需水预测,实行全省范围内分类、分级、分源、分质配水。建设水库工程、引调水工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水环境整治工程、节约用水工程、海水淡化工程等工程,通过蓄水、引水、节水、净水等措施,从满足生活、生产和生态的用水,支撑我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源建设应适度超前。增加省、市、县三级财政对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和供水设施的投入。建立和完善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市场机制和投融资体制,制订有利于水环境保护、节约用水和供水设施建设的投融资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工程建设,鼓励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股份制、BOT等多种形式参与投资,拓宽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项目的投资渠道。     以改革促发展,实行水务体制的改革,加强用水、排污和开发利用的管理     实行水资源统一规划、统一管理。依据《水法》和《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水资源属国家所有,依法对全省的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统一管理。各地、各部门在水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上必须服从统一安排,符合省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各市水资源综合规划必须在省水资源规划总体框架下进行,各县(市)水资源规划应服从上一级水资源规划确定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总体方案。     加快水务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本着效能统一、权责一致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逐步建立源水、制水、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统一管理、一体运作的水务管理体制,努力为水资源的长效保护、科学利用、合理开发和实现"一龙管水"创造条件。各地应积极探索符合当地实际和市场经济规律、有利于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实行水务管理改革,降低水资源管理行政成本,提高管水、防污效率,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健全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水法规。进一步强化取水许可制度,实行计划用水。按照国家《关于推进水价改革促进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通知》精神,加快制定促进节约用水的水价政策,加快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允许水权转让,形成水市场,实现跨流域、跨区域用水,充分发挥经济杠杆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优化水资源配置。城市用水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均要按照"补偿成本、合理盈利、促进节约"的原则,调整到合理水平。     建立健全水资源安全预警和应急机制。要建立全省水资源安全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各地的警戒线,制定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需供水结构,分析供水水源的保障程度,科学制定抗旱供水总体规划和抗旱预案,规范用水秩序,同时制定抗旱应急供水计划,增强主动性、预见性,提高抗旱应急反应能力,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河道水、后水库水"的原则,把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用水放在首位。研究制定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及方案,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应急事件。逐步建立健全水质监测预警和应急机制,对突发性水质污染事件做到及时预警,科学调度,快速处置,确保供水安全,防止因水质污染而带来危害。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我省的水资源虽面临着一定的问题,但不应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相反应作为我省的一项优势资源,切实加强保护,有效加以利用。 第二章:浙江八大水系 第一节:钱塘江 浙江第一大川钱塘江,古名浙江,亦称渐江;三国时始见钱唐江之称,当时仅指流经钱唐(塘)县境的河段。进入唐代,为违避朝代名,改称钱塘江。民国时,钱塘江方为全江统称。干流从西南向东北贯穿皖南和浙北,汇入东海。其源有二:北源为新安江,发源于安徽省休宁县西南皖、赣两省交界的怀玉山脉主峰六股尖东坡;南源为兰江,源出安徽省休宁县南部的青芝埭尖北坡。南北两源在建德市梅城汇合。其下游出口处位于北岸上海市南汇区芦潮港闸与南岸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外游山的连线上。总长从北源源头起计算,为688公里。流域面积55558平方公里,其中86.5%在浙江省境内,占浙江省总面积的47.2%。 杭州市境内的钱塘江段,以萧山区闻堰镇浦阳江出口处为界线,上游称富春江;下游称钱塘江,此处已属全江的河口段。杭州城区附近段,古时因江流曲折,风涛险恶,还有之江罗刹江等称谓。钱塘江因其河口段独特的涌潮而举世闻名,最高潮位达9.6米,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最高潮差达4.9米。世界上,巴西亚马孙河河口的涌潮亦较著名,但偶见其文献纪录高为5米,钱江涌潮当属最高。 然而,古代钱塘江涌潮段河道并不在现在的位置。这一河口地段,上承徽、衢、婺、严诸地之水,下纳强潮,河床中多为易被冲刷的粉沙,河槽迁徙不定,两岸经常坍涨。以前遇到较大的风暴潮灾,堤塘经常决口,沿江五里十里宽的土地不消几个时辰就会坍失在江中。南岸坍塌北岸涨,反之亦然。坍来涨去,总的趋势是江道北移。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段主槽先后经历了南、中、北之变迁,清代的有关奏章和著述中称之为三门,即:南大门、中小门、北大门。南大门,位于现在萧山区南沙平原南部的航坞山与赭山之间。我国最早的一部地方志《越绝书》载:杭坞者,勾践航也。”“,通。说明春秋战国时江岸在南沙南端的航坞山,是越王勾践的一个船坞。宋初燕肃所著《海潮论》中说,“……夹岸有山,南曰龛,北曰赭,二山相对,谓之海门。龛,即航坞山。说明这一段江道宋时还在南沙的南部。宋《咸淳临安志》的盐官县图,更是确切地记载了当时这段江道的南岸在萧山的西兴、长山、航坞山至绍兴的大河山、三江闸一线;北岸在杭州观音堂至萧山的赭山、雷山、凤凰山一线。后来,经过宋代的盐官县海失故道,元代的海宁3海岸坍摧,明代的海宁海凡五变等,江道在明末清初彻底抛弃了南大门故道,改走萧山南沙地区赭山与白虎山、青龙山之间的中小门了。乾隆二十四年(1759),江道进一步移到了白虎山、青龙山以北的北大门。原本属于海宁的赭山等地域也于嘉庆年间划归萧山所有。现占萧山大部分耕地面积的南沙平原,即由此形成。 第二节 钱塘江其他水域 富春江 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为浙江省一黄金旅游线路,新安江、富春江是钱塘江的上游。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经淳安县,流至建德县;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县境,曰富春江;再往东,到了萧山县的闻家堰,称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区就位于上起淳安,下至富阳的一段区域内,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风景区。 这一段风景区两岸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澈碧绿,而在山水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 风景区东线以富春江七里泷风光带和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有“严陵问古”、“双塔凌云”、“子胥野渡”、“七里扬帆”、“葫芦飞瀑”等景点,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之妙趣,是富春江回归自然旅游线;   南线以“地下艺术宫殿”--灵栖洞天、“江南悬空寺”--大慈岩为主,其中“东海龙宫”、“中国第一天然立佛”等景观世之罕见,是科普考察和佛教文化观瞻旅游线;   西线以“华东明珠”--新安江水电站、千岛湖、好运岛等景点为旅游点,其中千岛湖集太湖之浩瀚、西湖之娟秀于一身,堪称天下奇观,是千岛湖山水风光旅游线;而新安江城又以“风凉、水清、雾奇”三绝闻名,是江南地区著名的城镇避暑胜地。   锦绣新安江被誉为中国的“多瑙河”。新安江龙舟漂流、新安江九姓渔民水上婚礼、月亮岛等旅游项目、景点与新安江水电站、千岛湖、好运岛等景点组合成新安江城郊水上旅游线路。 新安江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经淳安县,流至建德县;江水再往东流,经桐庐,流入富阳县境,曰富春江;再往东,到了萧山县的闻家堰,称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风景区就位于上起淳安,下至富阳的一段区域内,是浙江省的一个重要风景区。   这一段风景区的特点是两岸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澈碧绿,而在山水之间还分布着许多名胜古迹。唐朝诗人孟浩然有诗赞美新安江的清澈:“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千岛湖即新安江水库。这座水库建于50年代,水库坝高105米,长462米;水库长约150公里,最宽处达10余公里;在正常水位情况下,面积约580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4倍,蓄水量可达178亿立方,比西湖大3000多倍。这座大型水库,不但气魄雄伟,而且景色壮观秀丽。水库内岛屿星罗棋布,常见的岛屿有398个,还有数百个小岛随着库水的涨落而时浮时沉,因此人们称它为“千岛湖”。   游千岛湖,游艇在碧波浩淼、岛屿点点的湖面上曲折行驶,别有一番风味。岛屿都不大,但岛上郁郁葱葱,并点缀着红色、黄色的山花。有的岛上飞鸟成群,整日莺歌燕舞,称为鸟岛。从千岛湖往下,沿江的名胜有梅城双塔、七里泷、严子陵钓台、瑶琳仙境、鹳山等。 钱塘江支流 寿昌江 寿昌江又名艾溪,是建德境新安江的最大支流。源出建德市西南部李家大坑源,海拔1280米。由西南向北,流至大同,与劳村溪合成干流。寿昌、更,于桐埠入新安江 兰江 新安江折北迤,流洋溪、下涯、目、人梅城,有江自南来会江古名溪,是塘江支流从兰溪市至建德市的名为钱塘江南源。它发源于安徽省休宁海拔810米的芝埭尖北坡。 分水江 分水江,古名桐溪、溪,名天目溪、港,是富春江上最大的支流。 垂云通天河  垂云通天河是一地下暗河,位于分水江畔乡杨家山麓,以水景美著,面10万平方米,洞道8公里,一条长4.5公里的地下河流全洞。 壶源江 源江又名源溪,源出浦江境高塘,北折杭口坪折北流至毛店,诸暨县境人富,北流湖源至,河分支,一支北流至江口,一支西南流至上村,均右岸入富春江。河1028公里,流域面761平方公里;其中富市境内长39公里,流域面293平方公里。沿途多低山丘陵,河道多流急,山溪性河流。    天目溪 崖有轴长,瀑。向无弦成古风摇竹影有声图,雪打梅花无字唐代首《描天日》,描了天日山如的景色。因天目山而得名的天目溪,源于安市西天日山北安吉交界的桐坑,主峰海拔1506米。 天目石谷 天目石谷在天日溪上游东关,其巨石之多、石之大、水源之丰富,惊叹不已。是一条纵深3公里的幽壑廊,谷巨石成河,之石瀑,自岗峦至谷底,似有“石直下三千丈”之,蔚为壮观 浙西大峡谷 浙西大谷在昌北巨溪流的谷地,由于地浙江西北部而名,全80余公里,分景段。第一景段俗”,巨溪流谷,长约18公里。峡内奇峰秀瀑,危岩多峭,有“白岩中牛壁上耕”之:第二景段“上溪”,长约26公里,谷地高峻,水流湍急,山石奇趣,又是国宝鸡血石的惟一产区。第三景段“浙门峡”,全近30公里,山瀑生,石岚争俏,有大小石等知名度高的奇妙景,华东第一旅游谷”。在华东区内,浙西大谷是“谷最、植被保最好、山水光最佳、区内居住人口最少和离杭大都市距离最近”的旅游地。目前已放的是第一景段“”。主要景点有鸬鹚潭、吊水岩、松鼠、柘林瀑、剑门关、白崖等。 第三节钱江潮

天下奇观钱江潮

钱江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每当大潮来临,巨浪汹涌澎湃,气势雄伟,潮声震天动地,如千军万马,横江翻腾,真有翻江倒海山为摧之势。潮头一般高12米,最高达5米以上,以每秒57米的速度浩浩荡荡向上游挺进,势如破竹,蔚为壮观。明代文学家张舆曾为它写下了这样的诗句:罗刹江(即钱塘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六鳌倒卷银河阔,万马横奔雪嶂高。涌潮是一种自然现象     古代科学落后,对这种极为壮观的自然现象不能解释,被认为是海鳅之出入神龙之变化。传说在春秋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因屡谏吴王杀越王勾践,被吴王赐剑而死,并被鞭尸三百,抛入钱塘江中。伍怨魂不散,顿时化作汹涌怒涛,找吴王报仇,从此便有波涛滚滚的钱江大潮。   伍子胥驱水为涛的传说,是因为古代人们无法解释涌潮这一自然现象和出于对伍子胥的同情。从现代科学来看,地球上的海洋潮汐是海洋水体受到天体(主要是月亮和地球)引力作用及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形成的一种周期性运动。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地球、太阳和月球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力在一起,力量特强,易形成大潮。中秋前后,不但它们的位置连起来恰好接近直线 ,而且这时又是一年中地球比较接近太阳的时候,所以秋潮较大,这也是一般的自然现象。 钱江潮为什么特别大 世界上有涌潮的河流很多,如南美的亚马逊河、北美的科罗拉多河、法国的塞纳河、英国的塞汶河等,但钱塘江涌潮的强度和壮观现象,除亚马逊河外,其它河流均无法与之媲美。亚马逊河的涌潮强度与钱塘江虽可一比,但钱塘江河口江道摆动频繁,涌潮潮景变化万千。因此钱江潮可说是独占鳌头,无与伦比。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特别汹涌和巨大呢?喇叭形的河口是原因之一。杭州湾外的江面宽度约100千米,往里则急剧收缩,到距湾口90千米的钱塘江口的海盐澉浦时,宽度只有20千米,而杭州市区的河宽仅1千米左右。当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水面就会迅速地壅高。又由于这里的河底有大量的泥沙淤积形成沙坎,进入湾口的潮波遇到沙坎,水深减小,阻力增大,前坡变陡,后坡相应变缓。当前坡陡到一定程度后,前锋水面明显涌起,从而形成涌潮,甚至翻出浪花。   不过世界上有好些江河的河口,也是外大内窄、外深内浅,为什么没有象钱塘江大潮那样汹涌澎湃?原来高潮的出现与河水流动的速度也有关系,当潮水涌来时,它的前进方向是和河水流动的方向相反的。中秋前后,钱塘江河口的河水流速与潮水流速几乎相等,力量相等的河水与潮水一碰撞,就激起了巨大的潮头。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受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河床地貌、水文、气候等)因素综合的影响。 钱塘江观潮胜地 钱江观潮,起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南宋定于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所谓潮神生日),在钱塘江上检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把这一天作为观潮节。苏东坡盛赞: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传统的观潮胜地是海宁盐官镇,所以又称海宁潮。这一带有镇海塔、海神庙、中山亭等景点,每年中秋前后,有10万余人聚集,形成人潮海潮齐涌,热闹非凡。观潮最佳胜地有三处。一是在盐官附近可看银涛滚滚整齐而来的一线潮。二是在盐官以东的八堡大缺口可看东、南两股潮头相撞,掀起万座冰山、千里雪峰的碰头潮。三是在盐官以西的老盐仓可看潮头猛冲丁字坝后,浪涛壁立,冲向天际的返头潮。因为潮水以每小时25千米的速度逆行,因此如果一潮三看,必须乘观潮专车与潮头赛跑。可先在八堡看碰头潮,再到盐官饱览一线潮风光,最后到老盐仓欣赏返头潮。由于涌潮变化多端,观潮的最佳地点也迁徒不定,可根据具体情况慎重选择。 怎样观赏钱江潮     钱塘江涌潮以雄伟的气势,多变的画面,迷人的景色引来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那么怎样来观赏钱江潮呢?我国历代诗人、文学家对涌潮有许多描述,可给我们很多启示。例如:漫漫平沙起白虹,瑶台失手玉杯空,”“若素练横江,把天边露头的涌潮喻作白虹、银练、素练等。惊涛来似雪怒涛卷霜雪雪涛千里如山摧,把涌潮喻作霜雪。似万群风马骤银鞍,争超越,把涌潮喻作飞奔之马。   “涌若蛟龙斗,奔如雪雹惊,把涌潮喻作蛟龙。潮色银河铺碧落,日光金柱出红盆,把涌潮喻作银河。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是描写涌潮的响声。还有把涌潮的声音喻作雷霆、惊雷。有的对涌潮的声和形进行比喻,声形对应,如天排云阵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横,声形对应比喻,使人有耳闻目睹之感。又如罗刹江头八月潮,吞山挟海势雄豪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充分显示了涌潮的气势。由上可见,不同的比喻构成一幅幅形象各异的画面。钱江潮涌正是以自己的形、声、势供人鉴赏,给人们无穷无尽的回味。因此,我们在观赏钱江涌潮时,不仅要看其形,而且要听其声,还要观其势。形、声、势结合观赏,其乐无穷。 第四节瓯江、曹娥江 瓯江 浙江省第二大河。山溪型河流。因温州古称瓯而得名。瓯江发源于浙江省庆元县(浙闽边境洞宫山西北),东北流至丽水城郊附近折向东南,流经龙泉县、云和县、丽水市、青田县、永嘉县、瓯海市,从温州市流入东海。全长388公里,总落差1080米,流域面积1.79万平方公里。   瓯江上游转折迂回于崇山峻岭形成许多急流险滩,下游北岸为永嘉、乐清,南岸是温州市区。江面宽阔,由于江流海潮相互激荡,彼此消长,泥沙沉积,形成了西洲岛、江心屿、七都涂、灵昆岛四个江中沙洲。   瓯江干流自源头至丽水市大港头称龙泉溪,属上游河段;大港头至青团县石溪称大溪,属中游河段;石溪以下始称瓯江。主要支流自上而下有松阴溪、好溪、小溪和楠溪。瓯江中上游河段除局部小平原外,全系山区,河流转折在丛山峻岭之中,水急滩多,水力资源丰富。流域四周为重要木材基地,多以木筏外运;下游为台地及滨海冲积平原,江面较宽,潮汐影响所及之河段可通小轮。   河口温州港是浙南最大海港,中国对外开放港口之一。河水清澈,水质在国家二级地面水标以上,是浙江省水质最好的江河之一。瓯江青田段长82.6公里,落差30.1米,河宽200-400米。两岸群山绵延,群山起伏,山转水转,松涛起伏,绿草茵茵,芦花摇曳,卵石闪金,田园毗邻,炊烟袅袅,景色十分美丽,可与桂林漓江相媲美,有“华东漓江”之称。江中滩多潭深,甲鱼、石斑鱼、娃娃鱼等鱼类资源丰富,而且还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鼋。沿江南北两岸金温铁路、330国道贯穿而过,有省级风景名胜区石门洞以及陈诚故居、鲤鱼山、太鹤山、石郭坑底、温溪榕堤、洲头古民居群等众多景区景点,是浙南奇山秀水旅游线上的黄金地段。 曹娥江 为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上虞市境内曹娥江中下游流域,距绍兴市26公里。总面积40平方公里。曹娥江古称舜江,东汉时因孝女曹娥投江寻父,改称今名。曹娥江江滩宽阔,水流平缓,极富诗情画意,在唐代(618-907年)就是一条诗人游历吟咏之路。景区内名胜古迹沿江分布,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融合一体。   沿江风景秀丽,古迹星罗棋布。驾舟逆曹娥江而上,向来为越中旅游热线。因为这一带,在百官有舜井舜迹和青山环抱的驿亭镇白马湖。沿江有祝英台的家乡祝家庄。东晋名相谢安曾经隐居的东山,更是名享中外,“东山再起”被传为千古佳话。曹娥江畔的曹娥庙是为纪念古时孝女曹娥而建,始建于宋代(9601279年)。其规模宏大、壮丽辉煌,且有众多雕刻和名人书赠的匾额、楹联,被誉为“江南第一庙”。上浦一带的古窑址,则被誉为世界青瓷发源地,是非常值得驻足的地方。凤鸣洞和北撤会议旧地等胜景,更是不一而足。   第五节 灵江、甬江、飞云江、鳌江 灵江 灵江干流长190公里,流域面积7000多平方公里是浙江第三大水系,它发源于浙江省仙居与缙云交界处的天堂尖,干流自仙居县天堂尖曲折向东至椒江牛头山颈入海,全长197.7公里,沿途有灵江、永宁江、永安溪、始丰溪等干支流,流域面积6613平方公里。出海口两山夹峙,形似天然关隘,称海门,为浙江东南海防要塞、对外开放之门户。灵江干流为永安溪,永安溪长度141.3公里,流域面积为2704平方公里,灵江主要支流始丰溪发源于大盘山主峰,长度134.2公里,流域面积1609.4平方公里,永安溪和始丰溪汇合后称灵江,灵江长度44.7公里,流域面积为1058平方公里。 甬江 甬江是宁波的母亲河,由奉化江和姚江两江汇集而成,是浙江省七大水系之一。甬江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4518平方公里。姚江发源于四明山夏家岭,全长105公里,流域面积1934平方公里。 奉化江发源于四明山东麓的秀尖山,干流长98公里,流域面积2223平方公里。奉化江有剡江、县江、东江和鄞江四大支流。奉化江流经奉化、余姚和慈溪,在宁波市三江口与源于上虞境内四明山的姚江汇合成甬江,并于宁波镇海口流入东海。 甬江干流指姚江、奉化江汇合于宁波市区的三江口后至镇海大小游山出口段,全长26公里,流域面积361平方公里。

飞云江 飞云江流域位于浙江南部,是浙江省8大水系之一。飞云江主流发源于景宁和泰顺两县交界处的洞宫山白云尖,全长203公里,溪口以上称三插溪,上游浯溪与洪口溪在百丈口汇合后始称飞云江,水流由西向东,单独流入东海,全长203公里,流域面积3252平方公里,水力蕴藏量9.1万千瓦。飞云江流域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876.9mm,年降雨量在12802458mm之间。降雨量年内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7月的梅雨期和89月的台风期。

鳌江 鳌江是浙江七大水系之一,也是温州西南地区的主要河流。鳌江在西晋建县时称始阳江,旋改名横阳江,又称钱仓江。因海水涨潮时,鳌江江口的波涛状如巨鳌负山,在鳌屿地方,旧有鳌山堂,后改鳌镇堂(见民国《平阳县志·神教志二》),含有巨鳌镇浪、压邪保安之意,故改名鳌江。   鳌江源于温州文成县狮子岩,自西向东流经平阳县的水头镇与鳌江镇后注入东海,全长82公里,流域面积为1479平方公里。鳌江上游发源于文成县的桂山及泰顺县的九峰山北麓,分南北两支:北支一干流经本县顺溪、山门至水头感潮区,然后经麻步、萧江、钱仓、鳌江镇注入东海;南支经苍南剀煜 第六节笤溪 苕溪 据明万历年间(1573-1619)记载,因溪岸多苕花而得名。苕溪有东西之分,而东苕溪又由南、中、北苕溪汇合而成。她是杭州市及杭嘉湖平原防洪的重要屏障。宋代诗人陈若虚在《余杭景》中有这样的描写:   趿屐溪桥一望中,青山绿水景无穷。       芦花两岸晴山雪,苕水一溪春涨红。 东苕溪     东苕溪与京杭运河、上塘河、钱塘江是流经杭州市境内的四大江河。东苕溪位于杭州西北部,发源于临安临目马尖岗。向东流经临安市的里畈、桥东、临天、青山和余杭区的余杭镇,自余杭镇折北而流,称东苕溪。东苕溪流至汤湾渡左汇中苕溪,至瓶窑左汇北苕溪,流至德清县城左纳余英溪。德清县城以下,汊港纵横与湖漾沟通,水系分散。主河道原经德清,在湖州与西苕溪汇合后入太湖。东苕溪在湖州市白雀塘桥以上河长151.40公里,流域面积2265平方公里,其中杭州市境内长103.70公里,流域面积1604.10平方公里。     历史上东苕溪是浙江省洪害严重的河流之一。自南而北蜿蜒流淌于杭嘉湖地区西部,左依崇山峻岭,右接平原低地,居高临下,势如建瓴。东西苕溪上游均依天目山,是浙江省暴雨中心。山高岭峻,坡陡流急,加之下游河道泄水能力不足等原因,山洪直接威胁杭嘉湖平原,洪涝灾害频繁。东苕溪右岸建有西险大塘。清嘉庆《余杭县志》云:“汇万山之水于一溪,下关杭嘉湖三郡田庐性命。”“苕溪天目乘高而下,县地平衍,首当其冲。”“余杭人视水如寇盗,堤防如城廓,旁邑视余杭捍蔽如精兵所聚控厄之地也。”从南北朝元嘉十三年(436)至1948年,余杭共遇自然灾害247次,其中179次为洪涝灾害。自古至今,杭嘉湖水利以治苕水为急务,代不乏人,史不绝书,留下了南湖、北湖和西险大塘等著名的古水利工程。但历代治标者众,治本者鲜,加之围湖垦种,堤塘失修,每遇山洪暴发,往往湖溢塘决,洪水一泻数十百里,酿成巨灾。     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以水利为要务,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在东苕溪上游先后兴建青山、里畈、四岭、水涛庄、对河口等五座大中型水库。设计总库容量4亿多立方米,控制面积近千平方公里。中下游截弯取直,新建南、北湖分洪闸,兴建排涝机埠,加固围堤,开挖导流港;加固加高西险大塘,对东苕溪进行全面整治,灾害明显减少。 南苕溪     东苕溪干流余杭镇以上称南苕溪,干流长63公里,流域面积720平方公里。发源于东天目山的水竹坞,南流经里畈水库至桥东村,与东天目山南部各溪聚汇后,东流经临安市区,尔后进入青山水库,出水库东流至余杭镇。     南苕溪源头被称为太湖源,号称“小九寨沟”。此处以“乱花渐欲迷人眼,源头风光惹人醉”的独特风光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成为令人仰慕而向往的胜地。     南苕溪之名源于光绪《浙西水利备考》和《杭嘉湖三府总图》中称“南苕、中苕二水道汇入苕溪”。据南宋《咸淳临安志》称,南苕溪为南溪。洎乾隆《杭州府志》有“临安虽山县,而溪流达乎四境,苕溪历县界七十三里”的记载。     南苕溪古可通航。南宋《咸淳临安志》载:“溪多滩碛,退水涨可用二十斛舟。”清末至民国初年,一度通航兴旺。1964年青山水库建成后,上游竹筏放运中断。1997年青山航道开航,自青山镇大园里经余杭、瓶窑镇,连通大运河,可通60吨级船舶。     以前南苕溪溪道多湾,叉道丛生,桀骜不驯,变迁频繁,一遇洪水,殃及民众。史志文献记载,12-20世纪的780年中,大的洪灾20余次,平均35年一次。仅光绪年间就有4次大水,先后将杨岭乡的千家村和董家村夷为溪滩(即杨家滩)。1922年“壬戌水灾”,又将甘棠堰上螺蛳塘村全部冲毁,南苕溪主流由竹林桥改道至思古桥。 中苕溪     中苕溪,居北、南苕溪之中而得名,为东苕溪的主要支流。发源于石门姜岭坑,主峰海拔1073.9米。东南流经石门、高虹、横畈、长乐至汤湾渡,由左岸汇入东苕溪。全长47.8公里,流域面积229平方公里。1999年12月,上游水涛庄村兴建中型防洪工程水涛庄水库,总库容2888万立方米。     中苕溪穿越于山谷之间,水力资源丰富。当地民众多引水建碓,已有几百年历史。水碓多为加工木粉(香粉),最高时年产木粉10万多担。以前木粉多用来制香,20世纪50年代后又用于制胶木。昔时,大仁寺以上沿溪建有产木粉之香碓约350座,至今在中苕溪沿岸还不时能见水碓踪影,成了中苕溪一景。     中苕溪主源猷溪自姜岭坑向东南流经大山村、石门、水涛庄,于下城汇仇溪后称中苕溪。猷溪长22.5公里,处中低山深谷区。大山至龙头舍间,溪底巨石相望,磐石连亘;龙头舍至拜节庙间,溪宽约20米,两岸壁立,突兀峥嵘;拜节庙至大仁寺间,谷形甚窄,层峦蜿蜒,岸坡较陡,惟水涛庄段河谷开阔,谷宽55-200米。中苕溪下流至勾山脚汇入白水溪。白水溪,因源头悬泉,洁白如练而得名。发源于横畈镇窑头山,全长13公里,集水面积46平方公里。 北苕溪     北苕溪由百丈溪、鸬乌溪、太平溪和双溪汇合而成,长46.50公里。鸬乌溪为北苕溪主源,发源于安吉石门山,从鸬鸟后畈进入余杭境内,至白沙与百丈溪汇合进入黄湖,又汇黄湖溪,至东山接纳青山溪、赐壁溪,至双溪竹山村与太平溪汇合后称北苕溪,至张堰横山庙下游从长乐镇东北、瓶窑镇南部汇入东苕溪。张堰以上流域面积310.40平方公里。在张堰附近有北湖分洪区。     北苕溪源短流急,汛期上游山水直流而下,易发生洪灾。清以前由瓶窑可通船至双溪,民国时可达潘畈。解放后在太平溪上建四岭水库,以防洪为主。太平溪下游至双溪—段已开发为双溪漂流风景区:竹筏在清溪水中缓缓漂流,两岸是莽莽苍苍的竹海,溪水清得能看见水底小鱼游动,能数清水底的卵石,直使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第三章 西湖概况 对西湖水环境的调查,1999年就开始了,由西湖水域管理处和市环保科学院、浙江大学联手进行。通过对西湖疏浚、引水工程以及湖西湿地系统的调查研究,评价这些工程的综合改善作用。 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吴芝瑛介绍,8年的跟踪监测,最明显的,是西湖的水质变好了,主要污染指标大大下降,某些指数已经接近地表水三类水标准。而国内能达到地表水三类水标准的城市景观湖泊,非常少。 现在,西湖水体透明度年均达到65厘米。特别是浴鹄湾、乌龟潭一带,湖水清澈见底。过去西湖水体面临的最大问题——富营养化也有了改善。“罪魁祸首”蓝藻和绿藻的数量下降了。上海交通大学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教授孔海南认为,西湖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了生态修复条件的湖泊之一,下一步西湖的目标,应该是尽量恢复到接近自然生态系统的状态。 苏堤以西将建生态修复示范区 湖西乌龟潭、茅乡水情一带的湿地环境,为西湖构筑了一个健康的水陆交错带。“为什么采用缓坡入水,而不是直接用混凝土围死?”吴芝瑛说,“因为西湖不是一潭死水,西湖水体就像人的身体一样,要自由呼吸。” 为了构建人工湿地环境,除了种植乔灌木、湿生植物(如茅草)、挺水植物(如荷花)之外,在湖西水域(苏堤以西),他们还试着种下了沉水植物。沉水植物是生长在底泥里的水草植物,常见的有苦草、金鱼草等。它扎根在水底的泥土里,能吸收磷等富营养物质,对水质的改善功劳很大。 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为西湖换水,种植水生植物这些动作,都是人工干预调节的行为。西湖水生态系统最后要达到稳定,并接近自然的状态,要求水草能大范围地在湖底生长,并逐年自动繁殖。听起来容易,却不简单,没有足够好的水环境,水草连存活都很难。 吴芝瑛介绍,现在看来,苏堤以西水域的水草长得不错,已经具备了生态修复的条件。未来5年,这里将建立水生态修复示范区,到时,人们就会看到清澈的水底,大量水草漂游的景象了。 透明度达到了90多厘米 现在,西湖湖西开始拥有高山湖泊般的清澈水质,这在全国所有城市景观湖中也很罕见。 具备生态修复条件才是好水     西湖水域管理处副主任吴芝瑛打了个形象的比方,西湖就像一个普通的人,换水就是新陈代谢,种植沉水植物就是补充维生素,但真正的健康不是靠补品,而是自我修复。     西湖的生态链包括微生物、底泥中的动物、浮游动植物、水生动物等,只有这个生态系统处于良性、稳定、自然的生态环境,西湖才能进行自我修复。吴主任说,目前西湖拥有6个进水渠道和9个排水渠道,小南湖、长桥湾等进水渠道为西湖提供了充足的活水,湖西区域已经能自己长出沉水植物了,根本不需要人工种植,可以说湖西已经具备了水生态的自我修复功能。     草类植物把西湖变得更清澈     通过西湖湖水环境综合保护工程,西湖大部分湖区的蓝藻比例下降,硅藻和隐藻的比例上升。浮游植物群落密度与叶绿素A也都明显下降,西湖水体的富营养程度有所降低。到目前为止,西湖已经从富营养化状态转变为轻度营养化状态。很多市民一定还记得在1999年,整个西湖都变成了绿色,就是因为西湖源头茶地施肥用料和附近居民生活废水长期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西湖,导致西湖富营养化。     解决西湖富营养化就是多种“草”。在湖底人工种上苦草、金鱼草等沉水植物,沉水植物就能充分吸收水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物质,而水里藻类植物就只能“饿肚子”,久而久之藻类含量自然下降。     西湖具备向世界景观水体冲击的能力 上海交大环境工程与环境科学院教授孔海南曾这样评价西湖:西湖作为我国城市景观湖泊的典型代表和国际上著名的景观湖泊,具有国内最先进的环保理念和大量的城市投资。他认为西湖已经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生态修复条件的湖泊之一,具备向世界著名城市景观水体冲击的能力。 接下来,西湖水域管理处将通过对西湖源头污染整治,水生动植物数量的调控以及对游船游客的环保管理,力争5年后使西湖成为我国城市湖泊保护治理和管理示范区。 第四章 千岛湖水资源及其发展 千岛湖,位于新安江上游、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境内。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巍巍大坝将新安江上游拦截成一个烟波浩渺的巨大湖泊,周围的崇山峻岭淹入湖中形成大小岛屿,共1078座,故名“千岛湖”。千岛湖水域面积573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100余倍,蓄水量178.4亿立方米,相当于3184个西湖。郭沫若诗曰:“西子三千个,群山已失高。群峦成岛屿,平地卷波涛。”今日的千岛湖湖水透澈、空气清新、森林繁茂,现已发展成以观光游览、水上运动、休闲度假、会展产业为主要功能的国家级湖泊型风景区。 千岛湖的水,发源于黄山山脉,平均水深34米,平均每立方米含沙量仅0.007千克,能见度达9米以上,属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可直接饮用,曾被原新华社社长穆青赞誉为“天下第一秀水”,近年来享誉国内外的"农夫山泉"即产自这里。经过新安江水库建成40余年来的封山育林、涵养水土,千岛湖景区的森林覆盖率已达93%,绿视率几乎100%。繁茂的森林净化了千岛湖的大气环境,空气洁净.千岛湖碧波万顷,风光旖旎,似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景区内岛屿星罗棋布,姿态各异,聚散有致,有如大珠小珠落玉盘;湖面开阔处烟波浩渺,有如太湖之际浩瀚;湖湾幽深处宛若迷宫,曲折深遂,变幻莫测,景色绚丽多彩。目前已开发有屏峰景区、龙山景区、梅峰景区、动物野趣景区、羡山景区和石林景区六大景区13处景点。此外,千岛湖的外围还有着诸多的风景区块,有华东第一石林--千岛湖石林,森林氧吧、有被称为"浙西小黄山、江南北大荒"的千亩田,有华东最大的瀑布群--上西村瀑布群,以及白马盆地、磨心尖原始森林、全朴溪等。千岛湖四周群山连绵,林木繁茂,鸟语花香,生态环境奇佳,自然风光秀美。千岛湖是一个丰饶的湖,湖中拥有87种淡水鱼种,年鲜鱼起捕量近4000余吨,是全国四大淡水鱼基地之一。景区内共有植物1786种,盛产茶叶、蚕桑、木材、毛竹等,且四季时新鲜果,土特产品不断,闻名的有:无核柿、金丝蜜枣、山核桃、淡水鱼干、野生蕨菜干。 千岛湖是国家一级水资源保护区;1982年千岛湖被列为国家级森林公园;1992年被国家旅游局列入“杭州-千岛湖-黄山”国家黄金旅游线--“名城-名水-名山之旅”。1997年被评为“浙江十佳美景”榜首;同年又跻身“全国森林公园十大标兵”行列;2001年被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千岛湖距杭州150公里,距黄山150公里,是镶嵌在这条“名城-名水-名山”黄金旅游线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千岛湖景区与西湖、黄山、太湖、金华双龙洞、武夷山等国家级风景区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旅游网络,从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区进入千岛湖都很方便。而千岛湖镇还是国家级卫生县城、全国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县城、全国创建文明小城镇示范点和浙江省文明县城,2004年又荣获“国际花园城市”桂冠,被游客誉为“全国最美、最整洁、最安全的城镇之一”。千岛湖秀水节、千岛湖有机鱼头、旅游景观房产更使千岛湖声名远扬。千岛湖山水天下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千岛湖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千岛湖旅游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五星级酒店--开元度假村、四星级水上流动宾馆--万邦豪华游轮、直升飞机、水上休闲乐园、高尔夫球场、水下潜艇等旅游休闲接待设施纷纷落户千岛湖;小金山七彩迷宫、水下古城探秘、界首百湾迷宫等景点正在开发建设中。这一切都为千岛湖旅游注入了新的元素,千岛湖旅游正朝着“休闲度假胜地,养生居住天堂,中国水业基地,江南山水名城”的方向发展。 杭州千岛湖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不重视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浙江有可能像出现电荒一样出现水荒。”浙江省两会召开在即,昨天,民盟浙江省委召开参政议政情况通报会,通报了准备向省两会提交的提案和大会发言材料,其中包括水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建议。 调研结果一:浙江缺的是好水多的是污水     近几年,舟山群岛在干旱季节发生饮用淡水危机,部     分村镇不得不集体迁移,去外地寻找生计。嘉兴等地也有居民因为水被严重污染而外迁。浙江缺的是好水,多的是污水,因此,水危机已经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千岛湖的一级水流到杭州就降至三级水,有的指标甚至达到五级,水质已到了危险临界点,足见污染对优质水源的危害有多重。杭嘉湖水网在枯水季节普遍为五类或劣五类,基本没有可作饮用水源的三类水体,老百姓称之为“有水不能用”。迫于这一原因,嘉兴等地开始大量使用深层地下水,但由于过度开发,地面大幅度沉降,速率达到了每年2~3厘米,造成了新的生态危害。 调研结果二:一家化工厂一天用掉整个杭州市一天的水     工矿企业耗水量大。比如衢州化工厂一天的用水量居然与杭州市一天的用水量相当,而水的重复利用率仅30%左右。另外,城市供水系统自来水管道的漏水率也在20%左右。由于没有分质、分级和循环用水等节水措施,如冲厕所、浇花、拖地等都使用了自来水,直接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水的浪费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农业是用水大户,但目前全省2/3的农灌渠道仍是土渠,防渗漏能力差,灌溉水量损失率达60%。     建议一:把保护水资源列入政绩考核之列     配合绿色GDP考核的试行办法,将水资源保护列入党委、政府的任期业绩考核中,例如定性定量地规定水资源保护面积、单位工业增加值的取水量、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等指标,由各级人大和社会监督,定期对本届党委、政府在水污染治理、水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政绩与上届比对。     建议二:慎重引水     为了解决用水难的问题,我省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引水工程约有17项。但是国际上通常认为,一条河流调水不能超过20%,用水不能超过40%,否则对生态就会有严重影响。     从某种意义上说,调水的做法是用简单化的手段处理复杂的生态平衡。我国有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若都运用调水的方式,必然进一步恶化生态环境,用不了多久也许会成倍地出现新的严重缺水城市。因此,调水的做法要在经过充分科学论证基础上,慎重再慎重。     建议三:采用分级用水和阶梯水价供水     具体的措施有:城镇居民的用水价要比农民的用水价高;农业用水量大,为鼓励农民节约用水,政府给农民用水规定奖励价格,在一定的用水额度内可低水价供水,用水量超过这一额度就按高价收费,尽快取消在农村免费用水的政策;向城镇居民收取污水处理费和水资源保护费用;在阶梯式水价的收益中,要明确规定资金的流向,比如规定一定比例用于水厂的自身发展或承担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等,政府地方财政增收的一块不应该冲抵政府对水厂和水利部门的补偿费用,而应当专款专用,用于水环境的治理和水利工程的建设。     建议四:海水淡化     我省的海水淡化和水处理技术力量十分雄厚,海水淡化的吨成本已降至可以接受的3~5元。推动海水淡化产业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不仅可以利用海水淡化技术保障工业和民用用水,还可发展海水农业,从海水淡化废液中提取化工原料,发展相关的旅游业。各级政府要加大对海水淡化的扶持、投入力度,尽快使海水淡化产业化

第五章 京杭大运河

到杭州的水,人自然便想到著名的京杭大河。京杭大河承着千年的史,流郁的文化,孕育了流域的人民,见证着神州大地的变迁。     京杭大河北起北京,南杭州,纵贯北京、天津市和河北、山、江、浙江四省,通海河、河、淮河、江、塘江五大水系。

运河开凿史       河悠久的史可春秋战国时期算起,当时国孙叔敖曾主持开挖两条运河——水和淝水,这两条运已不存。到公元前486年,王夫差为进齐国,在州西北的城下开凿邗沟通了淮河与长江。     到了隋代,加强系,从黄河下游和江淮地区转运粮食等物,隋文帝杨坚令宇文民工在中平原的渭水南西武帝时开凿的漕渠行疏浚和重修,引渭水入河,以通漕,史广通渠。     皇七年(587),为兴伐南方的朝,隋文帝下令因淤危及航邗沟进行疏浚。一工程自山(今江淮安)引淮  河水南下,经过湖和今州市,西至征入江,这条重修的河被称为阳渎。     大元年(605),隋帝下令征召民工拓改直山阳渎,使山阳渎从子(今江苏仪征附近)入江,成为沟江和淮河的南北交通要道。同,隋下令开凿了通渠,斜中原地,第一次使淮河相。大四年(608),隋帝又下令开挖渠,在沁水上游开凿渠道,入渠相通,第一次通了海河的系。大六年(610),隋帝重开开于春秋期的江南河,京口(今江苏镇江)引江水太湖之,直余杭(今浙江杭州),全400公里。隋用成千上万的工花了6 年的时间原有的接起,完成了全1764公里的大河。唐朝人李敬方的《汴河直船》,点出了治者开凿运河的目的: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害亦相和。                  南四十三州地,取脂膏是此河。     至元代,治者又行了大模的疏浚与开凿。在元朝之前,南北不能直通。入淮以后,逆河而上,至中,要转为陆运到淇,入御河直沽,再入白河通州,然后又要转陆运,才能到大都。元朝一年要征收1200多万石粮食,其中有1000万石出自南方。这种运输方法,使南粮北很不便利。元世祖通了东东平到临青通河,后又通了通州到大都的惠河,使杭州至大都河可以直通,于形成了名的京杭大河。     明、清两代都以北京都城,江南的财赋仍然是其经济上的主要源。因此这两个朝代也十分重京杭大河的作用,多次对运行修理和疏浚。     大河是中古代劳动人民造的奇迹,堪与长美。千百年,京杭大河一直是中重要的南北水上运输通道,对国家的一、经济的繁、文化的融合以及放和国际交往都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历史上的“南粮北”、“盐运”通道,到在的“北煤南”以及防洪灌这条古老的河至今仍在中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运河的航运     大河具有航、蓄水、灌殖等多功能,其中航是其主要的功能。      古候,河的航和民。漕,就是治者田租赋税由水路往京城的一种称谓是封建上朝的经济、政治命脉,是朝廷的生命线,也是封建政权维护治的一重要措施。漕的物主要是粮食、丝绸、官瓷器、建筑材料等。 。     民,是指包括生性航、商性航和客旅航的民,是市之源,也由此生了一世代以船家的船民群体。 。    江南运河  京杭江至杭州段,被称为江南河,全330公里,流都是江南富庶之地。白居易“平河七百里,沃壤二三州”之句,描述的即是河中比、民俗情比较浓郁的一段。     京杭河南段市桐西南流入余杭后,即河杭州段。河杭州段位于杭州市西北部,在杭州市流域面726.6平方公里。河在杭州境,由北向穿余杭、拱墅、下城、江干四个区 运河上的桥  自古以,大河上建有梁。目前在杭州,有广济桥、大关桥、德胜桥、江涨桥卖鱼桥、拱宸梁。拱宸建于明朝崇四年(1631),是一座三孔石拱,全138米。江 涨桥位于卖鱼桥东建于北宋,元末毁。明宣德年重建,三孔石拱,中孔跨14米,两边孔的跨都9米,旧时桥长58米,6.2米。相潮水一直可里,故名江涨桥。 广济桥建于唐朝,据传为唐代名恭所建,是如今京杭大河上存的一座七孔古40多米,5.6米。 运河的治理       自古以河航道常出淤塞的情,几乎每朝代都对运整治和疏浚。如北宋的苏轼,南宋的澄、芾、潜友,元朝的脱脱,明朝的杨碹朝的士麟、李等,都杭州城外的河及航道过挖掘和疏浚,置水、水施。     到了代,由于工业经济展和沿岸居民的增多,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建后特是改革放以后,杭州市人民政府对运河杭州段行了多次治理。1988年底,京杭大与钱塘江通工程竣工,新河道7公里,在三堡新建了一座船,使塘江与运河重新通。上世末又修建了船二通道,行了京杭河杭州市河道整治工程。2001年,历时8年,资达9.4亿元的河杭州段截工程全面建成并开行。     此同河文化建入了一新的期。新世初,杭州举办了首届运河文化艺术节。翌年,新香寺塔和“母子”河主雕塑建成。不久信坊步行街建成,同时举办河游船”,展了对运河文化的研讨连续的保和建,使古老的焕发了生机。河水得到了治理,生了翻天覆地的化,特河杭州市岸,矗起了座座高辟了大片绿,桃绿草如茵,漫步古老的,使人有一种怀新之感。古老的河已融入了代化的大都市,成杭州重要的城市景丰厚的文化      京杭大岸有着丰富的文化存。河杭州段,史文化源非常丰富,有浙江省史文化名塘栖,有广济桥、拱宸等古,有高家花、塘栖太第弄范宅等古宅,有古塔、古寺院、藏书楼、名人、石刻碑碣等。     杭州市拱墅为历史上京杭河的最南端,有代建造的码头、河埠、仓储等建筑,以及沿岸的史街等,可惜的是在近几年的城市建中,大部分已被拆除。目前在拱墅区卖鱼桥运河主河道只剩下一码头存的最后一有着近200年史的 古老仓库——富义仓些建筑有雕梁画栋,但是它们见证河的史,具有高的文物价,体河文化。     近百米、4-5米的小河直街,其史可追溯到南宋期。存街是明至民国时期的貌,特是河畔的建筑立面,其建筑基的年代可以上溯到明代以前,是目前能够真正反映杭州貌的一重要史街。有已制定了小河直街修的保护规划和方案,同时将保留拱宸桥桥西民居建筑群及街它们将杭州河旅游一道亮线。     始建于北宋的香寺,曾毁。存的香寺石塔建于康熙五十二年,是杭州存的代佛塔,是浙江省重点文保位。拱墅区将以保利用香寺石塔核心,重建香复现潭的林景。     半山文化也是河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上塘河及周区还存有皋亭址、娘娘、崇光寺、居寺、宁寺址、半山周古城址、战国大墓等迹。
  京杭
江至杭州
杭州的水 -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专区 - 第一导游网 - Powered by Discuz... “黄色”的由来 - 语林采英 - 三槐居语文网 - Powered by Discuz! "二百五"的起源 - 语林采英 - 三槐居语文网 - Powered by Discuz! 三个月打通你的听力和口语 - 听语轩-英语听力专区 - 太傻超级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集句诗 - 书林网 - Powered by Discuz! 幸运,由性格决定 - 记者之家 - 第一理财网 - Powered by Discuz!. - 大智慧2(分析家)指标专区 - 泡股在线 - Powered by Discuz! 改成FXJ{买入点、卖出点判断的精度极高1!}(未来函数共参考 - 大智慧2(分析家)指标专区 - 泡股在线 - Powered by Discuz! 1改成FXJ{买入点、卖出点判断的精度极高!}(未来函数共参考 - 大智慧2(分析家)指标专区 - 泡股在线 - Powered by Discuz! 改成FXJ{买入点、卖出点判断的精度极高!}C(未来函数共参考 - 大智慧2(分析家)指标专区 - 泡股在线 - Powered by Discuz! 丑陋的中国大学 - 陈弦章的日志 - 光明网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教授套级别的意义 - 陈弦章的日志 - 光明网社区 - Powered by Discuz... 考注会的经验,相信对大家有帮助的! - 丹阳财经网 - Powered by Discuz... 古汉语副词的来源 - 语林采英 - 三槐居语文网 - Powered by Discuz! 久坐男人的性功能保健 - 保健 - 苏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当官的几大好处与坏处 - 大声小说 - 苏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朋友之间的友情和距离 - 棋琴诗文 - 泓弈棋牌网 - Powered by Discuz... 80后的无奈 - 其他资源 - DBank网盘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借鉴新加坡的鞭刑看 - 湘潭 - 红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毛泽东的乡情乡谊 - 湘潭 - 红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驱赶蚂蚁、蚊子、蟑螂的妙法 - 衡阳 - 红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我搜集的豆浆食谱 - 健康饮食 - 中国报道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人生在世的两种业力 - 佛法 - 大家园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 佛法的两面性 - 佛法探讨 - 大渡网论坛 - Powered by Discu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