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星星一次获得多少:【连载】一个女外交官丈夫的随任趣事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54:24

引言



“丈夫”成了我最后的职务

转眼,人生就走完了一大半。退休后,我回首一盘点,这辈子工、农、商、学、兵、政、党,差不多都干过了,还去过20多个国家,在同辈人里,也算阅历丰富了。可是没想到此后我又经历了一次人生全新的体验。2005年,我爱人被派往维也纳中国驻联合国工发组织代表处当外交官,任期四年。我非常乐意陪她一同出国,能踏进神秘的外交官圈子,零距离观察联合国,还能怀揣有外交豁免权“红护照”去旅游,太难得了!

第一次拿到“红护照”,还真有一点心动。那烫金的“外交护照”四个金光闪闪大字,在大红色封面的衬托下确实好看,比墨绿色的公务护照,暗红色的因私护照,咖啡色的商务护照都更显大气庄重。可是翻开护照一看,真让人哭笑不得。我的职务(英文是:Official Status)填写的竟是某某人丈夫!护照是给外国人看的,这不等于说在中国的官方职务里有一个叫“丈夫”的?······

“不懂了吧,”我爱人笑着,用手指点着我,得意地说“你现在是本外交官的随任,知道不?就是跟随我的家属。这是国家的规定哦,出国后要听话,不许乱跑!”我也笑了,外交官真有特权啊,还没出国就用护照把老公先锁定了!不就是妇唱夫随,让我买菜、烧饭、干家务嘛。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丢脸的,给自己的另一半服务,就是为自己。在家里,她历来就是我的领导。不过,丈夫怎么是职务呢?

凭着这本某人“丈夫”职务的护照,在某人没有同行的旅游中,我独自顺利地通过了欧洲十几个国家的海关,走的全是不用排队、行李绝对免检的外交专用通道。“丈夫”护照虽然不好听,可是很好用啊。

后来,在外交官的圈子里听多了,我才知道,女外交官们的丈夫,短期出国去探亲的多,长年出国随任的少。如果这些丈夫们不是外交官,不论他们在国内任何职务,在红色护照上,他们的职务只有一个——丈夫。所以当时的外交部李肇星部长,路经维也纳时,对我的“领导”说,“你先生能这么做,很不容易啊!你要对他好一些吔······”

李部长不认识我,他那知道我从小兴趣烹调,会烧一手好菜,烧饭对我不是负担,还有点乐趣呢。出国前,我想的是如何露两手,用老外的食材,在维也纳做出漂亮的中国饭菜来,那才叫有本事。当然,美食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老外的世界很精彩,能发掘并体验它们,那才是大本事。

出国的前期工作,让我足足忙了两个月。欧洲老外的生活习惯跟我们太不一样了,炒菜不用锅铲,连饭馆的大厨子都是用调羹和叉子炒菜。也没有弧形的炒菜锅,只有浅浅的平锅。厨房是我的主战场,没有武器是上不了战场的。锅碗瓢勺,干货调料,药品食谱,球拍光碟······连去瓜皮的刨刀,针线包,小望远镜(金色大厅看演出用)等等,我都打包了。

软件比硬件准备更费神,不仅要查阅奥地利的政史文经,天文地理,还要恶补德语,靠速成音像教材,我背下了问路,乘车,买菜等方面100个常用短句。我的每一份的付出,后来都收到不错的回报。出国后的生活质量是可以靠出国前的精心准备来获取的。

亲朋好友的饯行话别,应接不暇。书记、省长也出面了,毕竟是我们省第一个走进联合国的女外交官。一片祝贺赞美声中,我只听到一个不同声音,是我一个好朋友告诫我,“你别高兴太早喽,外交官的生活开头很新鲜,日子长了非常枯燥,当家属的更难熬,没什么意思!”他的姐夫就当过外交官,我记住了他的话。出国后事实证明,他的话是对的,言中了很多外交官家属的心声,第一次要出国总是乐的要死,长期随任后又闷的要命。尤其是欧洲的严冬,只能呆在家里度日如年,天天熬着日子盼回国······


“红护照”让我第一次享受了出国的特殊的礼遇:走的是不用排队的机场外交专用通道,坐的是宽敞舒适、几乎可以躺平的商务舱坐位。经过16个小时飞抵维也纳时,我毫无倦意。

维也纳不仅是世界音乐之都、建筑之都、文化之都,出过茜茜公主,还是第三联合国城。联合国的禁毒署、工发组织、外太空等机构在此办公(第一联合国城在联合国的总部纽约,第二联合国城是日内瓦,有联合国的欧洲总部、难民署、贸发会议等机构)。于是,中国有两个大使在维也纳:一个是派驻奥地利政府的,一个是派驻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为区分两个大使,大家把前一个叫“双边大使”,后一个叫“多边大使”。维也纳的中国外交官也就有两个驻地,双边大使馆和多边代表团,分归两个大使统领。中国在全世界同时向一个国家派有两个中国大使的还有美国、瑞士和肯尼亚。

我们工发属于多边团。跟双边一样,多边的中国外交官们来自外交部、商务部、核安全部、劳动人事部等多个部门,分别对应相应的国际机构,从事不同的工作。因为是甲类处,我们工发处有自己在市区的单独馆舍。

那天晚上,凌晨三点(北京时间上午九点),我就睡不着了,“国外呆长了很枯燥”的好友告诫让我想了很多,很远。一定要珍惜这次长住国外的机会,家务之外,开动脑子,走出家门,寻找乐子。我不能“度日如年”,要“天天过年”,让出国当家属的日子美好精彩,绝不留遗憾······

终于,城市的起床号吹响了——古老的教堂钟声,悠扬悦耳地飘荡在维也纳的上空,我的家属舞台拉开了大幕。此后,这钟声一听就是四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