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战回归老兵有礼:近代机制银币鉴定窍要(原创谢绝转载) - 莫愁前路无知己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6 21:07:41
近代机制银币鉴定窍要(原创谢绝转载)

 

         一、对照历史档案文献资料进行鉴定

        历史档案是最具权威的鉴定依据。但是,制造厂家的档案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档案由于政权更迭和战乱等种种原因,能够找到档案依据的又非常有限。如果找不到档案依据,那就要依靠历史文献资料进行鉴定了,历史文献资料包括制作背景、制作经过和制作数目等。各种具有正规出版手续的图录;流传有续的收藏品;各大博物馆里的银币藏品;权威收藏家马定祥、施嘉干、耿爱德等的鉴定论著;还有,近期学术界达成共识的藏品;最近出版的有关造币厂家的志书等等,也可以作为鉴定的参考。

    二、用科学检测的方法来进行鉴定

        主要测量银币的重量、厚度、大小和成色。使用工具:电子秤、千分尺和游标卡尺。重量、厚度和大小比较容易区分,但是,要把握细微的区别,拿7·2钱的银币来说,重量相差正负1 克以上,厚度相差正负0·2毫米以上,大小相差正负1毫米以上就要引起注意了。关于成色是银币作伪十分困难的一环,因为作伪者即使搞清楚了作伪对象的主要成分,也无法搞清楚微量元素的含量,更无法搞清楚这些微量元素是怎样添加和铸入的。真品的外观颜色却恰恰取决于这些微量元素,一般来讲,普通的伪造银币银色略偏黄色,那些档次较高一些的赝品银色反而偏白。

              三、根据特殊标识和暗记进行鉴定

 查找暗记是鉴定银币的重要手段之一。近代机制币往往有很多设计独特,制作精巧的防伪暗记。这些暗记往往存在于币面图案的隐秘处,制作十分精细,以达到防伪的效果。比如,“O”版民国三年袁世凯头像银币;民国十七年贵州汽车银币草叶中隐藏“西成”二字,等等,很多。另外,也有一些暗记是用来做标记的,特别是在一些私铸币中,造币者会留下自己的标记,以和其他的私铸币区别开来。模具在银币铸造过程中是会逐渐损坏的,比如模具开裂或者细部花纹磨损、缺少等等情况非常发生。有时,模具的破损往往发生在比较细致的部位,例如文字笔画方面,可能少一横或缺一点等等。有时模具发生开裂,就会在币表面形成突起的裂纹,这些也可以当作特殊标识来进行鉴定,因为一般来说这些特殊标识却是真币的保证。

      四、根据修模情况进行鉴定:

 修模,通俗讲就是将原有的钢制币模上的某些部位的花纹、图案、文字等进行修改,这样的修改必然带来版别上的改变。大体来讲这些修改可以分为两类,即主动修改和被动修改。主动修改是指某些年份的银币铸造量不大,用过的模具还很新,而下一个年份的铸币在图案上变化不大,本着节约的精神,只是在年份上稍做改动就可以接着用,于是造币厂有意识地改模具,这叫做主动修改。被动修改是指原本使用的币模因用量过大,造成模损,就会出现图案变形、文字缺笔画等等。或者是原先做好的模具发现某些地方有问题;或者是上级部门指定的图案又有了新的指示。这些情况如果出现在政府铸币中,当然是不严肃的,因此发现后不得不纠正,但是由于制造模具的成本很高,而大多数这类情况下,模具有问题的只是一小部分,整个作废实在可惜,而且有时工期很紧,重新制模又来不及,于是造币厂就会想办法在原模具上修改一下,以便能正常使用,总的来说这样的修改是迫不得已的权宜之计,因此叫被动修改。掌握修模的要点,也就掌握了鉴定银币真假的主动权。

      五、检查混配与错配进行鉴定

检查银币是否属于混配与错配产物,也是鉴定银币真假的有效手段之一。对于造币厂来说,无意间混用了不同的模具这种情况应该是不会发生的,毕竟造币是很严肃的事情,因此,应该是有意所为。如果以前用过的模具还很新,为何不接着用呢?用版时难免出现错误,因此,就出现了这些混配的情况。应该注意的是造币厂官改的是版别,后人改造的是假币!有些银币往往纯粹是雕版工人不注意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造成的,例如图案等出现纰漏,特别是文字、字母出现错误。我国近代银币上既有中文,又有英文,个别的还有少数民族文字,而币模既有在外国制造的,也有在中国制造的,雕版工人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这就难免造成错误。特别是一些英文字母,如“O”错“C”,“F”错“E”等,盖因对文字不认识之故,不过这些错误也给鉴定银币真假留下了依据。

         六、检查臆造情况进行鉴定

   臆造就是指炮制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银币,满足一些收藏者的猎奇心理。这大多情况纯数个人行为,严格说却不是造假,而是一种创新行为,特别是一些做工精湛的早期臆造银币,还是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的。据说著名的袁像飞龙银币就属于臆造币,相传是民国时期大币商自娱自乐并赠送亲友的,真假有待详细考证。可一些近年来出现的一些臆造品则纯属粗制滥造之物了,没有丝毫收藏价值。所以,臆造银币虽然不是正规途径制造出来的,但它应该属于真币范畴。

     七、边齿内齿是近代机制银币鉴定真假的关键

从前鉴定齿边,因为是人工锉磨的,假钱很不准确,所以容易鉴定出真伪来。现在造假者使用精密的齿边加工机,规格严谨,有的钱不用齿边而是压成一圈“某某造币厂”文字代替齿边,很精美。假钱是用真钱来“克隆”模具的,只能选旧的真钱做样板,总是有磨损,不如新币那样精确,做出的假钱棱角不分明,这就露出了马脚。先进的边齿加工机消灭了边齿不规范的毛病,但精细的边齿工艺和图案文字偏老这一对矛盾又出现了,古旧的图案文字配上精细的齿边也就暴露出问题来了。用十倍以上放大镜可以观测到,真银币凹陷部位呈橄榄状,凸齿部位呈束腰状。还可以观测到,凡是机制直齿银币,凹陷部位必有刀刻纹痕迹,因为钱币使用流通中,磨损不到这个部位。如果该部位光滑平整,凸齿部位光亮、棱角分明、宽窄一致必是假币无疑。这是辨别真假银币最简单、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至于内齿,一般来讲,真币完整有序、清晰均匀。假币杂乱无章,深浅不一,这也是因为参照的真币陈旧磨损所造成的。

          八、根据包浆和绿锈进行鉴定

 近代机制银币经历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岁月使它们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包浆。传世老包浆,颜色深沉多呈黑色,将币面牢牢地包裹着。因经常把玩浮于表面的部分被摩擦后,可是,手上的汗渍和油腻却在字迹和图案的线条粘连处却留下了难以除去的附着物。一般的传世银币都会有均匀圆润的磨损,而黑色的包浆点缀于币面,使物品显得更有古朴的味道。生坑、窖藏或罐藏银币,会长出如铜一样的绿锈,听起来让人感到有些不可思议,但生坑、窖藏或罐藏银币恰恰具有这一特点。生坑一般带较重绿锈,罐藏或窖藏一般带轻微绿锈,尤其是生坑品,一眼的绿色,最为显眼,这类银币锈色明显,因流传的时间比传世品较短,所以大多品相较好。生坑的绿锈一般粘着结实,不易除去也不易仿造,所以备受泉友的青睐,价格一路攀升。五彩包浆,颜色炫丽,形象美观。但这种包浆可以人为形成,很容易造假,有时把银币放于阴暗潮湿处,不用多长时间就可形成。用洗银水洗过的银币,在阳光的曝晒下,很短的时间也能形成浅浅的包浆。用高锰酸钾兑上一定比例的热水,将银币放于其中半小时左右就可形成比较理想的彩色包浆。脱模油包浆,是银币收藏的最高境界。近代机制银币铸造时都是用黄油脱模,如果这种银币没进入流通领域的话,银币的表面在黄油的作用下会氧化形成褐色或微蓝色的一层光泽。这种光泽也叫“带光”。带光的银币基本无法仿制,也是基本没有使用过的,更是品相最好的银币,自然就弥足珍贵了。严格地说,黑色的粘着物和绿锈,不能算做真正的包浆。只有银币表面自然氧化形成的那一层薄膜才叫包浆,所以,脱模油包浆才是真正的包浆,也是真币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