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问道3.1封魔护肩:地铁迷药真的存在吗? - 谣言粉碎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6:22:37


最近,网络上出现了不少在地铁里险些被迷药迷倒的说法。当事人的描述基本都具有以下特征:被下药的过程神不知鬼不觉,下药的人没有明显的动作,迷药也没有明显的气味,只是隐约感觉到有些香味。当事人在闻到这种气味以后很快就出现了无力眩晕的症状,但周围的其他人都没有受到影响。这样的药物真的存在吗?

传说中的地铁迷药存在吗?

网上流言对这种“迷药拐卖”的描述有很多,总结其“迷药”的特点无外是几条:几乎无味、一嗅即迷,通常不会影响到附近的其他人……检讨现有的麻醉药物,最符合流言描述的物质,是医用的吸入性麻醉剂。这类的麻醉剂主要是挥发性的液体,使用的时候病人经呼吸系统吸入这些挥发的气体,一段时间后产生昏迷的效果。从网络描述来看,当事人往往没有察觉或是隐约闻到些气味就很快感觉无力眩晕。不过,即便是目前临床所用麻醉药物中效果最强的氟烷,也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1、麻醉效果

想让麻醉剂发挥作用,一定要吸入足够的量。果壳网谣言粉碎机调查员咨询了多位麻醉医生,了解到在医院,要让一个人进入麻醉状态,也需要好几个医生“齐心协力”。比如要做气管插管,保证麻醉医生能将吸入性麻醉剂“吹”入患者气管,使他保持持续麻醉状态。这就是为了保证能有效的吸入足够量的麻醉剂。当然,也有直接面罩吸入麻醉气体“诱导”病人进入麻醉状态。但它们主要针对幼儿、新生儿。这种做法速度太慢,必须持续三五分钟才会起效。

2、扩散

地铁车厢、车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这里,吸入性麻醉剂几乎不可能达到足够的浓度,也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人吸入足够量的麻醉剂,将人迷倒。事实上,麻醉医师在手术前准备麻醉设备的过程中都会伴有麻醉剂泄漏的问题。但麻醉医师也不会因此感到不适甚至晕倒——原因就是剂量不足。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没有气管插管和面罩的情况下,气体会自由扩散,不可能对别的人(不仅是“作案者”,还包括周围的路人)完全没影响,而你已经“中毒”颇深的情况。

3、气味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些吸入性麻醉剂都有明显气味。尽管教科书上说氟烷的气味是苹果香,七氟烷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但就谣言粉碎机调查员所采访的麻醉医生的实际工作经验来看,这些麻醉气体的味道,压根就不好闻,具有一定的刺激性。甚至对有些人来说,那味道闻上去有点恶心,会让人产生一种生理反感。神不知鬼不觉地人就被迷倒了的情节只能出现在小说和影视作品里。

4、强效镇痛药

还有一类作用于阿片受体的镇痛药也可能会产生昏迷的效果。有消息称,2002年的莫斯科人质解救事件,就使用了这类物质中的一种——芬太尼的衍生物。不过这个消息并没有得到俄罗斯政府的承认。这是一类危险的药物,它能呼吸抑制。即便在临床上,也曾发生过病人因阿片类镇痛药所致呼吸抑制的危险局面。因为这类药品太危险,所以管理也格外严格。在临床麻醉工作中,阿片类麻醉药受到严格管控。所有阿片类药物的安瓿(也就是装药的小瓶子)都会被回收。普通人几乎完全不可能接触到这样的药品。

此外,还涉及一个剂型的问题。推测莫斯科人质解救事件中是将芬太尼衍生物混合在氟烷(一种吸入性麻醉剂)里制成气雾剂。这类阿片药物通常都是片剂、注射剂,少部分有舌下含片,不具有挥发性。即便突破丛丛困难得到它,再把它们制成方便作案的气雾剂也是个难题。

5、神经毒气

至于微量就能起效的神经毒气应该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一是这类神经毒气的毒性太大,不仅仅是迷晕的效果,也不是休息一下就能缓过来的事,如果不及时抢救会导致死亡,不符合流言的描述。更重要的是他们已然是化学武器,生产和使用都有严格的管制,不可能轻易得到。如果有人千方百计弄到这个,那也就不是个别人的小打小闹了,而是大规模的恐怖袭击。

不但从理论上可以得出此类迷药不存在的结论,现实中也有这样的证据。迷药的说法并非首次出现,早在半年前,谣言粉碎机就探讨过这个问题—— “迷魂药”有可能存在吗? 。谣言粉碎机调查员也发现,很早就有人对迷药的谣言做过调查。[1]

2000年3月,江苏的《健报杂志》和江苏赐百年营养产品有限公司联合推出的“百万元悬赏征集迷魂烟、药”活动,表示只要有人能提供可靠的迷药样本,能让人听从下药者的摆布,就可以从主办方那里拿走100万元。但是直到一年后,依旧没有人能够拿出这样的迷药[1],之后主办方表示,活动将长期继续下去,直到最终有人能够摘走这一百万元——只要他拿得出可靠的迷药样本。《健报杂志》隶属于江苏省社科联,谣言粉碎机从该联合会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现在该杂志已经关闭,因此无从查考悬赏结果。同时,谣言粉碎机调查员翻阅了搜索引擎所能检索到的2001年至今所有相关的网页,也未检索到任何可以证明此悬赏已被领走的消息。

谣言粉碎机调查员不能排除有人试图利用麻醉药物实施类似的人身侵犯行为。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这些行为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不适感,但无法通过这样的方法真正将人“迷倒”。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口服的迷药的确有,比如三唑仑。对此最好的防护措施就是,在娱乐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请谨慎接受陌生人递来的饮料。

地铁上,我们该警惕什么?

自从1863年世界上首条地铁开通以来,地铁已经发展了有一个半世纪。作为一种独特的交通工具,它具有空间相对封闭和狭小、人员密集等特征。这也让地铁成为一些犯罪的高发区。

不过,像流言中所说的“迷药绑架”类罪犯来说,地铁真的是优秀的犯罪载体吗?我们不妨来以罪犯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如果在地铁里要迷走一个姑娘,都需要面对什么样的难题?

在地铁中,人员密集是一名罪犯需要面临的首要难题。挤过地铁的人都知道,中国的地铁通常都是人挤人、脸对脸的。即使是末班车,也不会出现美国地铁那样,一个车厢仅有一两个人的恐怖情况。

所以,对于一名试图以诱拐劫色为目的,以吸入性麻药为载体的罪犯来说。他需要确保没有“误伤”——过多人出现不适症状会引起同车厢人的注意,而不必要的注意绝对不是他所期望的。可是,为了能够让受害者吸入足够量的麻醉剂,罪犯必须持续、高浓度的向环境中释放麻醉剂。先不提他自己会不会晕掉,狭小的车厢必然会让其他乘客感到不适,引起警觉。

其次,就算罪犯成功将受害者迷倒,问题也并没有解决。如何将受害者“运”出地铁站?吸入麻醉剂的作用特点是需要持续的吸入,不然大约10分钟时间就会醒过来。如果需要不断的补充麻醉剂,无疑加大了犯罪的难度。此外,地铁站与其他公共场所不同,它拥有大量的监控设施。就果壳网楼下的大望路地铁站而言,每一个闸机、站台、电梯、楼梯的出口处都有多角度、多方向的摄像头。而站内还配有治安警察、以及大量的协管人员。在这样强大的监控措施下,将一个神志不清的人“运”出地铁站、或者就在地铁站的某个角落里作案谈何容易?

对于有预谋的罪犯而言,选择一个低风险、高成功率的作案场所十分重要。而地铁,显然不适合诱拐与强奸。

当然,地铁确实不是一个绝对安全的地方。由于人员密集,地铁车厢内更容易发生侵财类的犯罪,如偷窃、抢劫等。根据华盛顿警方公布的数据,2009年,华盛顿的公共交通系统一共发生罪案2032起,其中盗窃811起(约占39.9%)、抢劫894起(约占44%)、仅发生一起强奸案。而从2005年到2009年间,也仅发生5起强奸。[2]

虽然不用对于“迷药诱拐”过度担心,但是这也并不代表地铁中没有危险。基于地铁犯罪的特点,我们首先要注意的就是自己的财产安全。下面的一些小窍门就可以帮助你远离侵财犯罪[3,4]:

  • 保管好自己的财务、不要露富:这应该算老生常谈了,收好自己的钱包,把背包放在前面。不要总是“无意间”露出自己的百元大钞。
  • 进站前事先准备好公交卡,不要把卡装在钱包里:有人为了图省事,直接用钱包当卡;或者站在闸机前翻找钱包。这样很容易让犯罪分子注意到你的钱包以及贵重物品,将你视为偷盗目标。
  • 如果需要使用电子设备,将他们保管好:为了让自己的旅途不那么无聊,大家都愿意在地铁上玩手机。如果要玩,一定不要在玩儿完后随意放回兜里。
  • 不要站在门口:站在门口有诸多弊端,挡住了上下车人流不说,还可能给站台上的抢劫者机会。所以,为了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他人的方便,请需要下车时,再站在门前。

尽管在中国的地铁往往都是许多人,但是在乘车人员较少,如乘坐夜班车的时候,同样也有发生暴力犯罪的可能。果壳再给大家提供一些安全提示[3]:

  • 尽量与你认识的人一起乘车。
  • 和其他人一起等车、出站:如果站台内没有其他人,选择在摄像头照的到的地方等车。
  • 不要进入空车厢:如果车内实在没人,可以选择头节车厢——地铁司机就在前面。
  • 保持警觉,如果感觉周围有危险,立刻向乘务人员求助。
  • 不要在地铁行驶过程中多次透露自己的目的地,如果目的地较偏僻,应该要求自己的熟人或亲人接站。
  • 乘坐夜班车时,不要穿着过度暴露的服装,不要露财。将可能的激情犯罪发生可能降到最低。

结论: 让人在地铁里神不知鬼不觉就被迷晕的迷药并不存在。如果是利用现有的吸入式麻醉药物以同样的手法实施犯罪,可能会给当事人带来不适感,但无法真正将人“迷倒”。不过,确实需要警惕口服的迷药, 在娱乐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上请谨慎接受陌生人递来的饮料。 此外,由于人员密集,地铁车厢内更容易发生盗窃和抢劫,大家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务。

也许大多数人都抱着宁可信其有,小心总是没错的态度。不过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正是谣言滋生的土壤。对于潜在危险的错误认识,也会让人忽略更应该提防的其他犯罪方式。

本文的写作得到了解放军总医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郝建华主任,江苏省姜堰市人民医院徐伯章麻醉师,麻醉医师松鼠BOBO,以及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朱景汉的帮助,在这里一并表示感谢。

参考资料:[1] 世上有没有"迷魂烟、药". 孟亚生. 东方剑. 2001:8.[2] Washington Metro Crime Statistic[3] MTA Riding Safely[4] 地铁犯罪及其防范对策研究 朱景汉 刘玉峰:《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 第3期 19-21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guokr.com),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果壳网。

地铁迷药真的存在吗? - 谣言粉碎机 谣言--“迷魂药”有可能存在吗?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m 信息通畅是最好的谣言粉碎机 信息通畅是最好的谣言粉碎机 防晒霜是色斑、青春痘和粉刺的罪魁祸首吗?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m 推荐谣言粉碎机 谣言止于智者-膨大增甜剂能让西瓜变炸弹吗?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m 药物与酒精的危险二重奏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m 【地震特辑】菲律宾将遭受到日本核辐射吗?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m 蚊子,我该打你吗?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m 喝酒脸红是警告 - 谣言粉碎机 拔毛断喙,鹰获重生? - 谣言粉碎机 谣言粉碎机 星期日·柒调查-新闻晨报 啤酒会使男性女性化?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m 【地震特辑】食物“防辐射”,严重不靠谱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m 【地震特辑】“生命三角”救生法不可信! 转载自 谣言粉碎机 【地震特辑】日本地震原是核试验?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m “菠菜富含铁”源于点错小数点?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m 求证流言传言 开展网络科普 科普达人开动“谣言粉碎机”(近距离·陌生人) 很多人都知道,菠菜富含铁。很少有人知道,这是个点错小数点造成的谣言。而只有更少的人知道,这个“点错小数点”也是个谣言。正所谓,螳螂捕谣言,粉碎机在后。 流言: 1870年,德国化学家Wolf发表了一 地铁高速发展存在几多隐忧? 须弥山真的存在吗 【地震特辑】“核污染扩散图”,造假也该认真些 - 谣言粉碎机 - 果壳网 guokr.co... 谣言会是微博的阿喀琉斯之踵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