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可耻但有用下载:毕业选“北上广深”还是西部 看基层那些年轻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8:43:49

  编者的话

  又是一年四月天,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需要在这个春天做出自己的选择:我要去哪里?我能做什么?

  面对选择,年轻的心灵也许会困惑:城市生活相对舒适,但“高房价”、“高成本”也会带来“高压力”;基层的生活相对艰苦,但既能施展才华,又能磨炼意志,有着广阔的发展舞台。

  有这样一群年轻人,他们在冷静分析“舍”与“得”后,遵从自己的内心,选择了“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们中,有村官、选调生、志愿者,也有科技特派员、自主创业者,等等。

  是留在“北上广深”,还是前往西部乃至乡村?如果你进退两难,不妨听一听先行者的故事,或许能豁然开朗。

  村官夏海亮:现在我能承受很多事情了

  夏海亮是北京大学毕业的硕士,为了到黑龙江大庆市杏树岗镇宏伟村任党委书记,他递交了4次申请。今年1月,夏海亮正式成为宏伟村党委书记。现在,他最大的骄傲就是被村民们称为“农民的小财神爷”。

  “跟老百姓打交道,要有耐心、讲方法。”谈起在村里的工作,夏海亮很感慨。

  来宏伟村之前,夏海亮仔细研究过全国排名前二十的富裕村庄,认为要从乡村工业入手变革传统农村。村里牛粪多、秸秆多,夏海亮联系到双城一家集生产、加工、销售双孢菇的企业,跟农户签订保底价购销合同,并派人驻村提供技术服务,一下子让村里原本不值钱的牛粪、秸秆“金贵”起来。

  发展的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变数,为推动奶牛养殖由庭院散养向小区、牧场模式转型,夏海亮一户一户地走、逐个回答村民问题,同样的话一天要重复几十遍,嗓子哑是常事。可当村民们接受了,最初谈判合作的企业最后关头却变了卦。村民们也有人开始动摇,有人甚至酒后要求退股、退社……

  夏海亮一方面稳定人心,另一方面尽全力寻求新的合作方。现在,一个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完全由老百姓自发投资、自主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奶牛养殖园区成立了,鲜奶价格由最初的2.6元/公斤提升到3.4元/公斤,仅此一项,就让全村养牛户年净增收200余万元。

  工作快两年了,夏海亮几乎没攒下多少积蓄,邀请专家、外出谈判、来来往往的费用他都顺手垫付了。从怀疑到肯定,在一次次的“交锋”中,村民开始接纳他。夏海亮说:“在基层,人就像海边的礁石,要在不断击打中让自己坚强起来。现在我觉得自己能承受很多事情了。”(记者 袁泉)

 创业者齐朕:人回来,家乡才有希望 

  “80后”小伙儿齐朕,是山西大卫嘉德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5年前海外留学归来。 

  “我选择来基层创业,首先是感觉家乡‘太落后了’,所以到处都是商机!”齐朕回忆起当初的选择,“还有一点很吸引我,在基层创业成本更低。” 

  “当然,也同样有很多阻力。”谈起创业中的各种艰难,他用三个“少了”和“多了”概括:节假日少了、睡眠少了、与家人一起休闲的时间少了;阅历多了、成就感多了,责任感多了。 

  创业初期,齐朕面对着诸多不理解。有的合作伙伴问,“你在山西做生意,是挖煤啊还是酿醋啊?”齐朕坚信,“靠资源吃饭的日子很快会结束的,家乡的发展必须转型,我为何不做一个先行者呢?” 

  虽然齐朕的公司在山西已小有名气,但是“人才”两个字一直在困扰着他。“出去的人才不回来,外面的人才不进来,一方面是因为外界的发展环境确实比基层吸引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年轻人受固有观念的影响,在做‘凤尾’还是‘鸡头’的抉择上,太缺少勇气和信心。”这个月就要过28岁生日的齐朕,想对已经或打算去基层创业的同龄人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一定要坚持住,还要做出一些成绩来,这样才会吸引更多优秀的年轻人回来,我们的家乡才会更有希望。”(记者 冀业)

  选调生任仲泉:留下脚印,还要刨出真金

  “我是农村孩子,回到这片土地,觉得心里踏实;从理性上讲,基层发展空间很大,也会成就别样精彩的人生。” 

  2009年9月,任仲泉从清华大学力学系硕士毕业后,作为重庆市委组织部的选调生来到璧山县。曾有机会调到重庆工作,但任仲泉放弃了,“两年还是有些短,对基层了解仍然不够。” 

  刚走出校园时,任仲泉感觉自己跟基层干部有很大差距。他到一个村参加“党员结对帮扶”活动时,惊讶地发现村长在手机里存下了全村所有人的电话,而且对每家每户的情况了如指掌,“小到哪位老人患什么病,大到农民收入构成,他就是一个‘活账本’,我很佩服。” 

  “在这片天地里,不仅要留下脚印,还要刨出真金来。可仅凭我一双手、两只眼,能挖出多大坑、辨出多少金?”任仲泉说:“群众路线不是空话。”每个工作日,他坚持到单位附近的一个小店吃早餐,“卫生环境可能有点差,但那里经常聚集很多出租车司机聊天,能让我了解大量信息。”周末和节假日,他还会到农村、工厂、企业去转转,“我想更多地了解基层原生态的、鲜活的东西,这些对当下和将来的工作都有好处。”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先后写出《在重庆看农村民生问题的南北方差异》等10余篇调研报告和理论文章。 

  到重庆工作后,任仲泉只回过一次黑龙江老家。班里同学有的去了大城市的企业和研究所,有的出国深造。相比起来,任仲泉的收入并不高,但他并未感到太大压力,“父母和我都觉得,年轻人不该太看重收入、地位这些事情。”(记者 刘志强)


  科技特派员万立军:让地里种上最优良品种 

  “我家就是农村的,祖祖辈辈种地,大学时学的是农林苗木,看着乡亲们还在靠天吃饭,真是有点坐不住。”2002年,大学毕业刚半年的万立军,赶上了宁夏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他毅然辞去了县供销社的工作。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宁夏在全自治区选派农业技术人员,带着技术、资金、项目下到农村,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为农民提供科技服务。 

  短短两年,他创办的农资连锁超市一度发展了236个加盟门市,“几乎每个乡镇都有”,但万立军心里始终放不下还在“土里刨食”的乡亲们,“让大家靠科技致富,光卖化肥、农药是不行的。加大农民技术培训力度,让百姓地里种上最优良的品种,这是我们的职责。” 

  他带头进入育种育苗领域,“刚开始也很艰难,老百姓不接受,我们就把优良种苗送给她们试种,还跟他们签订协议,如果种了我们的种苗不增收,我们赔偿。” 

  “这些年政府对我们的扶持力度非常大”,他介绍说,合作社的业务已经发展到农资连锁、大米精加工、苗圃林业等多个领域。 

  “2008年1月份雪灾的时候,煤从山里拉不出来,温棚里的种苗眼看都要冻死,合作社的农户自发来帮助我们,把家里的被子和煤炭、柴火都送来,和我们一起给大棚升温。最后只有我们大棚的苗活了下来。”雪灾过后,万立军把全部种苗免费送给了合作社农户。(记者 刘峰)


  环保志愿者邹滔:个人的得失不重要 

  23岁的邹滔,依旧一副学生模样,清秀、稚嫩。从小长在四川仁寿农村,邹滔对山水情有独钟。2010年7月,大学毕业后,邹滔作为“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的志愿者,走进四川康定县贡嘎山乡贡嘎山村。 

  邹滔在这里的主要工作有四项:安装红外线自动感应相机,监测和搜集相关珍稀野生动物的资料;帮助村民清理贡嘎山游客留下的垃圾;和村民一起巡护反盗猎;帮助村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贡嘎山当志愿者,有舍有得”。邹滔说,远离大都市,舍掉的东西不少,但是把自己融入山水自然的保护活动中,得到的价值感是无可比拟的。 

  贡嘎山村距县城245公里,1200平方公里的面积,只有10户人家、65口人。走在空荡荡的大山里,往往整天就只有自己一个人,要打手机,得翻过一座海拔4500米的雪山,走27公里山路……有同学和朋友劝他早点回到城里工作,邹滔说,“这些地方迫切需要外界的支持,如果我能在这方面做出点实实在在的贡献,那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与这个比起来,个人的得失不重要。”(记者 刘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