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学威龙1 电影粤语:伊斯坦布尔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9:31:26

伊斯坦布尔印象

作者:一道观止   标签:旅游2011-05-01 15:45 星期日 晴   世界第二大天主教堂--索菲亚

索菲亚一侧

方与圆,直与曲的浑然一体

推开神圣之门

索菲亚的黄昏

古典与现代的双重变奏

梦幻小夜曲

夕照下的蓝色清真寺

坚毅

秀丽

圣洁

华美

肃穆

朗照

超越

夜色

经典

清雅

一桥飞渡欧亚

东罗马帝国的城市水渠

金角湾的欧洲一侧

老皇宫大门

老皇宫一院

一院小景

水笼头打开可以屏蔽宫内话音外传

内宫大门

内宫宝石地毯

内宫眺望博斯普鲁斯海峡

老皇宫的瞭望位置绝佳

新皇宫大门

院内一景

雨中的卫兵

水上风光

亚洲一侧是幽静的住宅区

永远的大巴扎

莫非是传说中的阿拉丁神灯?

大巴扎的丝绸不错奥

美丽的导游,两个孩子的妈妈

导游的pose


  
   伊斯坦布尔印象
  
  
   想象中的伊斯坦布尔,是从巴黎始发的那列浪漫无垠,乃至玄机四伏的“东方列车”的终点站。这里应该有阿拉丁神灯式的浓郁而神秘的阿拉伯元素。但一踏上这座城市,现代性十足的气息把腹中已有的想象洗劫一空。看来,阿拉丁神灯以及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只能在天方夜谭中寻觅了。满大街步履匆匆的流行风以及拉丁化了的文字,让你见不到多少阿拉伯元素,和置身任何一个欧洲国家的街头无甚区别。只是“金角湾”(golden horn)两侧高地上熠熠生辉的大大小小的清真寺圆顶,提示着这里属于阿拉伯世界。
   土耳其建国后,放弃了阿拉伯文字的书写方式,改用拉丁字母拼写。现在的年轻人已无多少能够释读阿拉伯文,在北京学习过汉语的,常把“军人”说成“兵人”的美丽的导游小姐如是说。不知为何土耳其人在废弃奥斯曼帝制的同时也废弃近千年的阿拉伯文?难道迈向现代社会必须以改革文字书写方式为代价?不得而知。总之,土耳其人做了一次亘古未有的尝试,把古老的文字放进了博物馆,一路走来,而且越来越像欧洲了。街上跑的汽车牌照的样式,粗看还以为是欧盟牌照,仔细一瞧,就差那一圈欧盟标志的星星了。加入欧盟是土耳其的一块心病?大概是吧。
   无论如何,伊斯坦布尔是美丽动人的。
   她的美不像雅典卫城的石头,朴素简明、风清骨峻;也不似罗马市场上的凯旋门,缜密繁复、宏大壮丽。伊斯坦布尔的美,美在西方理性与东方神秘的交汇处,一种一与多、方与圆、线性与循环、冷峻与热烈纠结在一起的美,美得纷繁复杂、琳琅满目、华丽明艳。东罗马帝国五百多年的沉淀以及奥斯曼帝国又一个五百年的洗礼,赋予了这座城市特有的品质。拜占庭文化和伊斯兰文明浑然一体,共同铸造了伊斯坦布尔的骨骼和血脉。
   大街上随时可见东罗马帝国的残壁断垣以及穿越城市马路的公共水渠,刻录着君士坦丁堡的冷记忆---西方眺望东方那最后的一丝如血的残阳。
   索菲亚大教堂巨大的穹窿下覆盖着世界两大宗教超凡脱俗、凌空欲飞的想象,异质文化在同一空间竟能共生共存得如此层峦叠嶂、交相辉映,不由为这世界文明的一大奇观而拍案叫绝了。
   索菲亚对面的蓝色清真寺,那六根华美细长的传音塔与三层穹窿错落而成的建筑群落,俨然是一支来自远古时代悠扬而淡雅的歌。尤其是在月上树梢、群鸦飞舞之时,更觉天地间一片深邃而空灵。
   老皇宫与新皇宫,奥斯曼帝国所有的雄心与无奈,荣耀与颓废全部寂无声息地尘封在里面了。于今,奥斯曼的自负、自尊与自信依稀可辨,这里是土耳其的民族精神圣地。
   大巴扎,那古老而常新的集市,年复一年地陈列着五光十色的店铺,拥挤着攒动不已的人头。大概,这里是土耳其传统商品最集中的集散地了。浓烈的色泽,华美的图案,夸张的造型,对异域文化背景下的游人似乎散发着永不枯竭的魅力。
   站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岸边,见一桥飞架欧亚,桥上车流如梭,桥下碧波荡漾,水上百舸争流。亚洲一侧总是那么沉静端庄,而欧洲一侧却是永远的热闹动感。亚洲那面散落着栋栋豪宅,属安静悠闲的富人生活区。欧洲这边则是摸爬滚打、水深火热的工作区和商业区了。
   伊斯坦布尔的历史文化发祥于、盘踞于欧洲一侧,亚洲部分或许仅为其远祖曾经驻足并拥有的一个后花园。大概这是伊斯坦布尔何以撩开面纱、心系欧洲的一个文化历史渊源吧。
  
  
   2011年5月1日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