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跟酒店配套做的:用“笨”办法做真教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2:42:58

用“笨”办法做真教育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发展启示

《 中国青年报 》( 2011年05月30日   06 版)

    对于拥有全国最多独立学院的湖北来说,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议论、期盼、酝酿多年的独立学院“单飞”终于揭开帷幕。

    而对于位列湖北首批“单飞”独立学院名单中的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来说,2011年更是一个关键转折期。它从“背靠大树好乘凉”、非公非民的独立学院模式破茧而出,以过硬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成功转设为独立设置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以崭新的形象——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开始新的征程。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为何能首批成功转设?这所学校的迅速发展对其他独立学院的发展有何启示?

    近日,笔者探访发现:自建校始,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就坚持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的办学思路,以时间上延伸、空间上拓展为着眼点,投入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抓基础,持之以恒地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小事、难事,用“笨”办法做真教育,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生产、经营、管理一线所需要的掌握必要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笨”:不避繁琐,于细微之处狠抓“三风”建设

    每天早上7:50至8:20及下午1:50至2:20,在院领导、政工干部的带领下,各系学生干部戴着“校园文明岗”红袖章在各教学楼门口轮流执勤,对同学迟到、仪容仪表及携带早餐进教室现象进行检查和提醒。

    同时,学院以系部普查为主,学工部抽查为辅,每天对学生到课情况、上课纪律进行全面检查、记载、汇总、公示。

    通过这样的检查、督促,学生迟到现象得到了极大改善,携带早餐进教室现象已经杜绝,到课率达98%。许多学生自觉早起晨读晨跑,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这只是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开展学风建设的一个小侧面。学院自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视学风建设,提出“五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专业、学会英语、学会计算机)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从细节着手,细化各项措施,将这一方案全面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明确方向,树立目标,掌握独立思考的方法,走向正确的成长之路。

    同时,学院在武汉高校中率先推行“学生行为量化积分管理体制”,以多渠道量化积分的方式强化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学生实行学业成绩与行为表现的双重考核,行为表现包括学生的出勤率、参与各类活动、比赛的情况等。这样不但全面、客观、真实地记录学生在校表现,而且建立起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进步的评价机制,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自觉树立自我约束、自我提高的意识,对学生的成长成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风建设也是学院的“着力点”。学院从基本教学规范抓起,对教师实行坐班制,规定每周必须有3天在办公室坐班,帮助有需要的学生解答学习问题;教师上课必须“五带”:带教材、教案、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堂考勤表;专门建立“班导师”制度,依专业对口的原则将专业教师分配到所授课班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掌握专业知识;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授受”模式,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教师备课与教学对象需求结合,传授知识育人与课堂管理育人结合,传授知识的科学性与教育艺术性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辅导结合”等“五个结合”,实现“以传授知识为主”向“以促进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学院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辅导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活动,他们不仅是学生政治思想的教育者、生活的管理者,还是学生的引路者和朋友。

    为配合学风、教风建设,学院开展职能部门工作作风建设,专门安排行政督导对行政岗位进行流动检查,在学院进一步增强了“一切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成才”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以教学实验中心为例,无论是否休息时间,只要学生有实验的需要,都可以通过预约,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二“笨”:不畏艰难,构建校企共育人才的新平台

    校企合作在高校办学史上并不是新思路,但是高校在校企合作中遇到的瓶颈却是共同的。

    有人形容校企合作是“剃头担子一头热”。很多高校发现与企业的合作进程中出现了“校热企冷”的现象,企业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而企业也很委屈:谋求校企合作,我们很孤独,常常学校与企业完成挂牌后校企合作就到了终点;而且校企共育人才“远水不解近渴”,不如直接招聘所需之才。 

    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却认为,要取得校企合作的成功,必须把握企业对教育的内在需求,必须找到双方的利益结合点,寻求长效的合作途径,建立动力机制,才能建立持久、稳固、有效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此,学院明确提出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问题,要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以真诚之心,从细节着手,积极寻找合作双方的对接点,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赢”。

    2004年,学院在湖北省高校中率先建立校企合作俱乐部,与国内2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包括阿里巴巴、荆楚网、中国电信等名企在内。学院创建校企合作保障机制,通过每两年举办一次学术论坛,一年一次的校企联谊会和一年多次的人才专场招聘会,为学院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搭建零距离的互动平台,让企业尝到了“甜头”。

    首先,学院对企业的需求“有求必应”,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的作用,一方面利用现有场地和设备,帮助企业开展员工技术与管理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2004年,学院与阿里巴巴(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成立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培训考试中心,累计完成500人次的阿里巴巴认证培训。另一方面根据企业生产和管理特点,通过订单式培养,为企业定向培养人才。2010年,学院与上海亚湾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签订协议,为上海各大中型酒店宾馆定向培养管理人才,企业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学生到上海各大酒店宾馆挂职实习。

    其次,学院发挥技术创新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学院各系主任及部分教研室主任均为资深专家或“双师型”教师。企业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俱乐部这个平台向资深专家进行咨询,还可邀请专家参与企业科技攻关,为企业解决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

    第三,学院与企业搭建“产学研用”平台,加快建设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各类研发机构,实现与企业的合作与对接,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进步,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实质性帮助。

    2009年,学院与湖北科亮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湖北省独立学院第一所大型生物研究院——科亮生物研究院。学院将校内设备先进的环境与生物实验室提供给企业,专业教师分期分批“轮岗”到研究院进行项目研发,同时吸纳学生参与项目研发的全过程,既培养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又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参与实践、实训。2010年该研究院所接项目达1亿元,2011年计划达到2亿元,该系有过半教师参加了部分项目的研发,直接为研究院创收。

    学院还与武汉嘉事易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嘉事易物联网研究中心,安排电子商务系的教师参与物联网的技术开发与应用;与武汉弘博软件教育成立弘博软件研究院,电子信息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的师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参与企业研发活动。

    此外,学院硬件设施建设、仪器设备采购等,按照“优势互补、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优先考虑校企合作企业,让企业参与到学院建设中来。

    从一头热到两头甜,学院与企业在深度合作中相互渗透、彼此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真正实现了企业满意、学生满意、学校满意。

    三“笨”:不辞辛劳,实施“三学期制”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每年暑期,当其他高校教师、学生都在休假时,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文法系的师生却进入更加紧张忙碌的“第三学期”。

    所谓“第三学期”,即将每年的6月15日~9月18日作为第三学期,整体安排数千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教学与实习。“第三学期”是有计划、有任务、有指导、有考核、有成绩记载的集中性教学与实习。

    有关资料显示,“三学期制”此前曾在国内数家高校实施,均未能修成正果,究其原因,有专家表示,经费、精力投入大、实习基地不足、配套制度措施不得力等都成为该项改革失败的主要因素。

    面对重重困难,武汉长江工商学院从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的目标出发,自2003年起在文法系试水“三学期制”。

    一切都在摸索中进行。文法系专门组织所有专职教师到主要实习基地走访,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单位对实习生的评价,并安排辅导员主动与学生联系,交流沟通实习问题,帮助大家解答疑惑,解决实际困难。

    “与困难为伴,把麻烦留给自己”,早已成为文法系全体教师的共识。他们不仅制订了《第三学期教学计划》、《第三学期学分计算登记管理办法》等数个文件,而且耗时1年,整理编辑“实习宝典”——《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实习指导手册》,集合历届文法系学生成功实习的经验,涉及实习的每一个环节,并配以点评和建议。该手册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案例多。

    为了更好地实施“三学期制”,文法系除开发省内实习基地外,还通过各种有效渠道在北京、贵阳、成都等地积极扩建,现已建成实习基地75个,每次假期可以容纳1000余人实习,为学生的实习解决了后顾之忧。

    第三学期的开展无疑加大了学校的办学成本,为了确保“三学期制”的有效开展,学院每年还专门划拨75万元经费,用于师生在第三学期的工作开展和实习补贴。

    经过5年的尝试,2008年,学院正式实施“三学期制”。2010年,“三学期制”在文法系取得了丰硕成果。

    2月份,该系新闻学专业以鲜明的实践教学特色和突出的教学成果,通过省教育厅审核,被列为湖北省独立学院首批重点培育本科专业。

    5月份,该系与湖北省政府门户网站——荆楚网合作,共同创办“民意调查研究所”和《网络新舆情》杂志,受到省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该系共8届学生在媒体上发表的新闻作品总数突破了10万篇大关,其中32篇获得省市新闻一二三等奖;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2篇荣获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二等奖、1篇荣获三等奖。

    目前,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共有新闻、广告、法学三个专业实施了规范的三学期制。近期,该院又有三个专业提出申请,今后将逐步推开。

    “大学的目的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优秀人才。如果偏离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就会背离大学真正的本质、办教育的初衷。我们既要围绕这个目标负责任地办学,又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办好学,才能真正让学生满意,让家长满意,让社会满意。”武汉长江工商学院院长孙松发教授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