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恶魔猎手的幻化:宁夏回族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_《古兰经》简明注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0:31:53
第二章 黄牛(26-74节)
[26] 安拉不时地通过打比喻阐述道理,有时候用一些很小的东西作为喻体。有些人对此表示不理解,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太微不足道,安拉不应当拿它们打比喻。针对这一情况,《古兰经》云:“安拉不嫌以蚊子或者更小的东西作比喻。有正确信仰的人们知道这是来自他们主的真理。至于那些悖逆之徒,他们会说:‘安拉打这种比方做什么呢?’安拉回答说:‘他用它让许多人迷误,也用它指引许多人走上正道。他只让那些叛逆之人踏上迷途。’”
这是持有两种信仰的人对同一事物所持的不同立场:一种人相信安拉所做的一切都具有一定道理,包含着某种意义,即使自己不知道,他们也会坚信那是来自安拉的真理。而另一种人则只看事物的表面,以事物体积的大小和外观的美丑来判断其价值。同一事物对不同的人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不同,前者会因此而更坚定对安拉的信念,坚定走正道的决心;后者会变本加厉,这种人是经文里所说的叛逆之人。
[27] 那么,叛逆者都有哪些特征呢?《古兰经》云:“他们破坏同安拉缔结的约言,切断安拉要求联络的关系,并在大地上为非作歹,这些人是亏本之人。”
这里的“约言”包括人与安拉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约言。前者指在先天的时候安拉曾问过人类:“难道我不是你们的主吗?”人类回答说:“你是,我们见证了。”后者指人与人之间缔结的约定,比如婚约、契约、盟约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约定。因为这些约言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所以安拉不止一次地要求人们信守它们。可是,叛逆者们无视安拉的要求,破坏这些关系,给他人和社会造成危害。这些人是亏本的,因为他们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28-29] 有些人从不思考人类的起源、人生的阶段以及将来的归宿;不思考人类享受的“大自然”是怎么一回事,盲目否认安拉及其与人类及自然的关系。安拉提醒人类说:“你们怎么可以否认安拉呢?你们原本没有生命,他赋予了你们生命;然后,他让你们死去,然后又让你们复生;最后,你们将回到他那里去。”生命来自安拉,将来要回归安拉。而且,每个人一生所需的生活资料也来自安拉:“是他为你们创造了大地上的一切,”地球之所以适合于人类生存,我们之所以有空气呼吸,有水喝,有饭吃,有衣服穿,有山珍海味享受,绝非偶然的巧合,而是造物主有意安排使然。“然后他意欲造天,于是就造化了七种天体,他是洞悉一切的。”我们看见的和看不见的,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都是安拉所造,这是一项多么宏伟的工程!既然人的生与死、今生与后世以及最终归宿都与安拉有着如此密切的关系。人类在大地上所享受的一切也都是安拉有意为人类创造的,他还创造了各种天体。那么,人类怎么能无视安拉的伟大与万能,怎么能不感念他的恩典,从而敬畏和崇拜他,而去崇拜其它偶像呢?
[30] 人们需要知道自己的起源,需要知道安拉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所以,安拉要使者告诉我们有关人类祖先的一些情况,他说:“当时,你的主对天使们说:我要在大地上设立一位继承者。天使们说:我们赞美你,赞颂你,你还要在那里设立为非作歹、互相残杀的生命吗?安拉说:我知道你们不知道的。”于是,安拉创造了第一个人——阿丹;不久又创造了第一位女性——哈娃。从天使们所说的“你要在那里设立为非作歹、互相残杀的生命”这句话可以推断出,当时地球上已经有别的生命存在了。根据相关经训,这个生命就是精灵。精灵曾经是地球的主人,它们为非作歹、互相残杀,安拉派天使把它们赶到偏远的海岛去了。他要创造一种新的生命来取代精灵,成为地球的新主人。
[31-33]天使们说的“我们赞美你,赞颂你”这句话表露出他们自以为比人类优越,安拉要让它们知道情况并非如此,于是:“他把所有事物的名称教给阿丹,然后把那些事物呈列在天使们面前,他说:如果你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你们就说出这些事物的名称吧!” 天使们被难住了,他们意识到了安拉的全知和自己的无知,他们说:“赞你超绝万物,除你教我们的,我们没有知识,你确实是全知、英明的。” 这时,“安拉说:阿丹,你把那些事物的名称告诉他们吧!” 阿丹按照安拉的吩咐,将那些事物一一作了介绍。“当阿丹把那些事物的名称告诉他们以后,安拉说:我不是告诉你们我知道天地的幽玄,知道你们表白的,也知道你们隐瞒的吗?”
[34]这时,天使们已经知道阿丹比自己更有知识,更优越。于是,安拉要求它们向阿丹叩头,对他的诞生表示祝贺,《古兰经》云:“当时,我对天使们说:你们向阿丹叩头吧!于是他们都叩头了。”易卜劣厮当时也在场,既然天使们叩头了,它也该叩头,可是它没有那么做:“唯独易卜劣厮不肯,它骄傲自大,它成为悖逆者。” 其它经文指出,易卜劣厮骄傲自大是因为它自认为比阿丹优越,它对安拉说:“我比他强,你用火造了我,用泥土造了他。”在它看来,火比泥土强,所以它比人强。自大致使易卜劣厮成为悖逆者,伊斯兰教禁止骄傲自大。
[35] 接着,安拉又为阿丹创造了生活伴侣,为他们夫妇安排了生活的地方:
“我说:阿丹,你和你妻子住在天堂里,你们可以随意吃那里的东西,但不要接近这棵树,否则你们会成为不义的人。” “这棵树”究竟是什么树,学者们见仁见智,但可以确定的是,它不是什么智慧树。安拉禁止阿丹夫妇接近那棵树,是为了考验他们是否顺从他的意志,远离他所禁止的事情。试想,安拉明明知道阿丹会吃那棵树上的果实,却不让他吃,为什么呢?安拉起初就已说明,人类是作为大地的新主人被创造的。人类治理大地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安拉考验的过程。所以,在当时,天堂是阿丹夫妇暂时的居所,他们必须到大地上繁衍生息,接受安拉的考验。
[36-37] 结果阿丹夫妇没有经得住考验,在易卜劣厮的怂恿下摘吃了那棵树上的果实,触犯了安拉的禁令:“后来,恶魔诱使他们犯禁,致使他们离开了原来居住的地方。”安拉命令他们离开天堂:“我说:你们互相为敌,你们下去吧!在大地上有你们临时的住所和享受。”就这样,人类的祖先来到了地球,恶魔也伴随而来,它的任务是继续诱惑人犯罪。来到地球以后,阿丹夫妇对自己违反禁令的行为懊悔不已,不知道该怎么做。这时,安拉教给他们忏悔词:“阿丹接到了一些来自主的词句,”并用它们表示忏悔,他们说:“主啊!我们已经亏负了自己。如果你不饶恕我们,不怜悯我们,那么,我们一定会成为亏折的人。” “安拉接受了阿丹的忏悔,他的确是宽恕、仁慈的。”
既然安拉接受了阿丹的忏悔,那就意味着阿丹的罪责已经被购销,他已是清白之身了,他的后代不必承担所谓的“原罪”,何况,“一个人不能替另一个人承担任何罪责。”即便他有罪,后代想替他承担都做不到。
[38-39] 在阿丹夫妇离开天堂的时候,安拉还嘱咐他们:他将给他们及他们的子孙后代以指引。他知道人类将会对他的指引持不同的态度,有人会遵从,有人会拒绝,他们将因各自的选择而得到不同的归宿,《古兰经》云:“你们下去吧!当我的指引降临你们的时候,凡是遵从我的指引的人,都不会有恐惧,也不会忧伤。”他们不会恐惧死亡,因为等待他们的将是美好的归宿;他们也不会忧伤,因为他们将得到比他们想象的更多、更好的回报。这是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安拉引导的人们应有的结果。“而那些否认我的迹象的人,这等人,他们将是火狱的人,将在那里永远遭受惩罚。”为了指引人类,安拉在不同历史时期派遣过众多先知,颁降过多部经典,穆罕默德是最后一位先知,《古兰经》是最后一部经典。
[40] 伊斯兰教不只是阿拉伯人的宗教,而是全人类的宗教,“我派遣你,只为怜悯众世界。”所以,安拉并没有忽略阿拉伯人的邻居—以色列人的存在,他号召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伊斯兰教先知和经典,他说:“以色列人啊!你们应当铭记我曾经施与你们的恩惠;当履行和我缔结的约言,我会兑现我的承诺;你们要敬畏我,”不要肆意地违背和我缔结的约言。这里的“恩惠”指安拉曾经从以色列人当中选派过许多使者,为他们降示过多部经典;他们当中还出现过不少帝王;“约言”是指以色列人的祖先曾经答应安拉接受未来使者及其所传达的启示,祖先的约言对后代同样有效。
[41-43] 那么,怎样履行同安拉的约言,怎样才算是敬畏安拉呢?安拉说:在思想上,“你们应当信仰我为证实你们所持经典而降示的启示,不要成为首先否认的人;”在行为上,“不要用我的迹象换取少量代价,你们要敬畏我,”谨防我的惩罚。“你们不要故意以假乱真,隐瞒事实真相。” 相反地,“你们”应当积极响应穆罕默德的号召,加入伊斯兰教,和其他穆斯林一样“力行拜功,缴纳天课,并和鞠躬的人们一道鞠躬。”这里的“经典”指《古兰经》,“迹象”指“经文”。在《古兰经》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证实你们所持经典”一句,这句话对我们理解《古兰经》与以往各部经典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它告诉我们,《古兰经》不是孤立的,而是为证实以往经典而降示的。《古兰经》肯定了以往经典中没有过时,也没有被歪曲的部分,纠正了人为增加的部分,又结合时代的需要补充了新的内容,成为一部完整的经典。这就是为什么《古兰经》中有些经文和《圣经》相似或者相近,有些则与之完全不同的原因所在。“不要用我的迹象换取少量代价”是指当时的以色列学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物质利益,隐瞒、歪曲和篡改所持经典的部分内容,其中包括有关穆罕默德的先知身份和使者地位的经文。他们知道他是安拉选派的使者,但因担心接受这一现实会使他们丧失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所以拒绝承认他的使者身份和《古兰经》的天启地位。安拉要求他们放弃这一“短视”行为,顾全大局,加入到穆斯林队伍中来,履行穆斯林应当履行的宗教及社会义务。
[44] 可是,以色列学者还是以自己的眼前利益为重,他们让别人接受这个在他们看来是新生的宗教,鼓励他们多行善事,自己却不那么做。安拉批评了他们的这一做法,他说:“你们在诵读经典,”所以知道事实真相,“怎么可以命令别人接受正义,而忽略自己呢?难道你们没有理智吗?”既然是好事,就应当自己率先去做。这些以色列学者让别人信仰伊斯兰教,自己却继续坚持原有的信仰和行为方式,丝毫没有改变。
[45-46] 他们之所以那样,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难以接受这位先知出自阿拉伯人而不是以色列人这一现实,他们需要一种帮助和动力。因此安拉告诉他们如何求得帮助:“你们可以求助于坚忍与礼拜。礼拜的确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对敬畏的人则不然。”“坚忍”的原词“■”,是“克制自己”的意思。就是说,为了接受穆罕默德的使者身份和伊斯兰教,这些地位显赫的以色列学者需要克制自己的各种欲望,还要借助礼拜,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礼拜是信仰的天平,它能起到扬善抑恶、消除忧虑与悲伤的作用。但坚守礼拜并不容易,它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坚强的毅力。然而,有敬畏之心的人不会觉得礼拜困难,那是因为“他们坚信将见到自己的养主,坚信自己必将回到主那里,”在那里,等待他们的将是丰厚的回报。有这样的信念,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47-48] 安拉告诉以色列人,他曾经施与他们的祖先多种恩惠,使他们优越于当时其他民族的人们:“以色列人啊!你们应当铭记我曾经施与你们的恩惠,我曾使你们优越于众世界。”
以色列人应当感谢安拉的恩惠,继承祖先的光荣传统,面对现实,接受真理。但是,如果他们无视那些恩惠,违抗安拉的意志,继续为非作歹,那么:“你们要谨防这么一天:一个人不能代替另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其说情不被采纳;其赎金也不被接受,没有人能够援助他们,”一切都将秉公处理。到那一天,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今天不接受安拉派来的使者,不接受安拉的指引,继续执迷不悟的人,将来必然要对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49-57] 前面只是泛泛提到曾经施与以色列人恩惠,从这里开始,将逐一讲述曾给与他们的各种恩惠,《古兰经》云:“当时,我使你们摆脱了法老军队的追捕,他们让你们倍受迫害:杀死你们的男婴,留下你们的女子。这其中包含着你们主对你们的重大考验。”为了拯救你们,“我让海水为你们而分开,我让你们平安通过了大海,而淹没了法老的军队,你们是看着的。”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据说法老作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以色列男孩将要夺走自己的王位。次日早晨,他就决定杀死埃及境内所有以色列男婴,以确保自己的王位。如果继续呆在埃及,以色列人将面临灭族的危险。于是,安拉命令穆萨带着他们逃离埃及,另谋生路。法老得知这一消息后派人追杀。当追到海边的时候,海水突然分开,穆萨带着以色列人顺利通过,法老的军队在海边犹豫了一会儿,然后也下了海,结果全军覆没。这是安拉对以色列人的恩惠之一。
“当时,我与穆萨约会四十天,他走以后你们背信弃义,认牛犊为神灵,”犯下了严重罪行。尽管如此,“后来我原谅了你们,以便你们感谢。” 崇拜牛犊乃是为安拉树立同伴,是最大的罪行,安拉都予以原谅,可见对他们多么宽容。“当时,我赐给穆萨经典和证据,以便你们走正道。” 派遣使者、降示经典、指引正道,对人类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影响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当时,穆萨对其族人说:我的族人啊!你们因崇拜牛犊而亏负了自己,所以,你们应当向造物主悔罪,杀死你们当中的罪人。在造物主看来,这样对你们更好。他是接受忏悔的、仁慈的。”当时的忏悔方式是无罪的人杀死有罪的人。他们忏悔了,于是,安拉接受了他们的忏悔。这是穆萨时期的忏悔方式。穆斯林忏悔时,只需对所犯罪行表示懊悔,请求安拉饶恕,决心不再犯罪即可。
“当时,你们说:穆萨,除非亲眼看见安拉,否则我们不相信你”带来的教义来自安拉。在今世,人类的视觉系统不具备看见安拉的功能,无法看见安拉,所以他们所提的要求是不合理的。“结果天火袭击了你们,”以示对你们的惩戒, 于是“你们亲眼看见”你们的人一个一个死过去。“然后,我又让你们活过来,以便你们感谢。” 不仅如此, “我用白云为你们遮荫,给你们降下甘露与鹌鹑。”我说:“ 你们吃我赐予你们的佳美食物吧!”死而复生,在烈日当空之时有阴凉可以休息,又有美味可口的食物可以享用,每一种恩惠都足以让人对安拉感激涕零,可是以色列人并没有感谢安拉,他们继续执迷不悟、为非作歹。他们那么做,对安拉不会产生丝毫的伤害:“他们并没有亏负我,他们只是在亏负自己。” 因为他们将自食其果。
[58-59] “当时我说:你们进入这个城池,你们可以在那里随意享用。你们低着头进城门,你们要说‘■’(主啊!你饶恕我们的罪行吧!)这样,我会饶恕你们的罪行,我将加倍回赐表现好的人。”可是,那些不义的人没有按照安拉要求的方式进城门,而是爬着进了城门;也没有按照安拉的吩咐说请求饶恕的话,“他们改说了别的话,”而且是嘲笑的话,他们说:‘■’(一粒小麦)。“由于他们的反叛,我对那些不义的人降下了天灾。”这是对顽固不化,肆无忌惮地违抗安拉的人的一种惩戒。
[60-61] “当时,穆萨为其族人求雨,我说:你用你的手杖敲击石头。” 穆萨按照安拉的吩咐做了,“于是,有十二道泉水从石头中涌出。每一个部族的人都知道自己饮水的地方。”我说:“你们饮用安拉的给养,但不要在大地上为非作歹。”在饮水极其困难,食物极端匮乏的沙漠,有水喝,有白蜜和鹌鹑吃,已经够可以了,可是以色列人却不知足:“当时,你们说:‘穆萨,吃一种东西,我们无法忍受。请你求你的主,让他为我们从土壤里生出蔬菜、黄瓜、大蒜、绿豆和大葱。’穆萨对此感到奇怪,他说:‘你们要以优良的换取低廉的吗?”他向安拉祈祷了,安拉回答说:“你们到任何一个地方,都能找到你们要的东西。’”安拉拯救以色列人的祖先于法老的迫害,颁降经典引导他们,赐予种种恩惠,可是他们不但不感谢安拉,而且处处违抗他的命令,还杀害自己的先知。因此,“他们被变得低贱和贫困,而且遭到安拉的迁怒。那是因为他们曾经否认安拉的迹象,杀害无辜的先知;因为他们违抗安拉和超越其法度的缘故。”
[62] 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那样。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各民族、各宗教信仰者当中都有优秀的人,他们的结局和真正的穆斯林的结局一样:“穆民们,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以及萨比教徒中,凡是皈依安拉和后世,并且做善事的人,将在他们主那里获得应得的回报,他们将没有恐惧,也不会忧伤。”
萨比教徒是崇拜天使或者星星的人。安拉在这里告诉我们,隶属于哪个宗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件事:一是要有正确的信仰,那就是皈依安拉和后世,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信条;二是要按照信仰的要求,以寻求安拉的喜悦为目的,做对个人和社会有益的工作。只有这样,方能得到应有的报酬,而且将不再为自己的前途命运担心,也不必为曾经失去的忧伤。伊斯兰教传播之前,人类原初的宗教,其教义失传,其经典被篡改,其信仰已经变质,其功能已经丧失,不能为人类谋福祉了。为了追本溯源,安拉颁降了《古兰经》;为了正本清源,他派遣了穆罕默德。这个时代的人们,不论有没有宗教信仰,也不管信仰哪个宗教,都应当认真研究伊斯兰教,了解其真谛,把它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63-64] 安拉提及曾和以色列人缔结的约言,以及以色列人对约言做出的反映及后果,《古兰经》云:“当时,我和你们缔结了庄严的约言,”要求你们只崇拜安拉、孝敬双亲、善待邻居和孤儿。为了迫使你们接受约言,“我曾将山岳置于你们的上端,”就像要落在你们头顶上一样。当时我说: “你们要认真接受我赐予你们的经典,并牢记其中的教训,以便成为敬畏之人。” 你们答应了。“后来你们背弃了约言,”没有认真遵守约言的要求,因此,你们本该受到严厉的惩罚。“要不是安拉对你们施恩和仁爱,你们一定成为亏折之人,”在今生受到惩罚,到后世永居火狱。
[65-66] 接着,安拉讲述了反映以色列人无视安拉尊严,藐视其命令和禁令的行为:“你们已经知悉那些在安息日违反禁令的人[的情况]。我对他们说:你们变成低贱的猴子吧!”于是,他们变成了猴子。“就这样,我把那件事作为对前人和后人的惩戒和对敬畏者的教训。”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安拉曾禁止以色列人在星期六那天捕鱼,可是,那天海里鱼很多,所以,以色列人不顾安拉的禁止,都下海捕鱼了。结果安拉把他们变成猴子的模样,“作为对前人和后人的惩戒和对敬畏者的教训。”
[67-71] 接到安拉的命令,以色列人从不积极响应,这是一个典型例子:当时有一个人被杀了,找不到凶手。以色列人找穆萨处理案件。安拉告诉穆萨让他们宰一头牛,然后用牛的某个肢体敲击死者的尸体,死者会活过来告诉他们谁是凶手。本来,接到安拉的命令后随便找一头牛就可以了,可是以色列人刨根问底,把本来很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最后牛是找到了,但价格昂贵,他们不得不出高价买了那头牛。
“当时,穆萨对其族人说:安拉命令你们宰一头牛。族人说:你在嘲笑我们吧?穆萨说:求安拉保佑我不要成为无知的人!” 我怎么会拿这种事情开玩笑呢? “他们说:‘你求你的主,让他为我们说清楚那是怎样一头牛。’穆萨说:‘安拉说:那是一头中等口齿,既不太老,也不太小的牛。你们执行命令吧!’他们说:‘你求你的主,让他为我们说明白那牛是什么颜色。’穆萨说:‘安拉说,那是一头纯黄色的、非常可爱的牛。’他们说:‘你求你的主,让他告诉我们那到底是怎样一头牛?在我们看来牛都一样,如果安拉意欲的话,我们一定能够找到那头牛。 ’穆萨说:‘安拉说,那是一头未经驯养,不能耕地,也不能给庄稼浇水的,身上没有杂毛的牛。’他们说:‘现在你说清楚了。’于是,他们宰了那头牛。他们差点不执行命令。”
[72-74] 接着,安拉讲述了要他们宰牛的原因:“当时,你们[中有人]杀了人,你们为此互相抵赖。安拉将揭开你们隐瞒的事实真相。我说:你们用牛的某个肢体击打死者。就这样,安拉让死者复活,他让你们看到他的迹象,以便你们理解。”作为人,亲眼目睹这样的迹象发生之后应当对安拉产生敬畏之心,对他人产生怜悯之情,可是以色列人不这样:“后来,你们的心变硬了,变得跟石头一样甚至更硬。有些石头中会涌出河流来;有些石头会裂开,然后从中流出水来;有些石头因为畏惧安拉而陨落下来,”而你们却如此顽固不化,继续为非作歹,危害地方,“安拉决不忽略你们的所作所为。” 他将让你们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的代价。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