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做健身操的音乐:那些让人牵记的吴地千年古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20:10:11

                                                               那些让人牵记的吴地千年古韵

(2011-05-27 13:49:44) 标签:

张良

吴江

宋体

山歌

斫竹歌

杂谈

    在以太湖为中心的广大农耕区域,历来都有唱山歌的习俗。因为当地是吴方言区,所以通常又被称为“吴歌”。吴歌多流传于民间,以表达生活劳作、民间风俗、男女情爱等为主要内容,多靠口口相传、代代相袭。

 

    吴地山歌高亢嘹亮、婉转激越,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其中,常熟的白茆山歌、吴江的芦墟山歌、张家港的河阳山歌、相城的阳澄渔歌、太仓的双凤山歌等近年来一直活跃于群众的视野中。

 

白茆山歌:

形成不迟于《诗经》

 

    据传,大约在4500多年前,一支良渚文化部族从北方迁徙定居在常熟古里镇白茆塘流域,山歌就离开北方大山,开始在江南的水边扎根。据专家考证,白茆山歌的形成不会迟于《诗经》。

 

    在白茆,至今还流传着汉相张良传授山歌的故事,“张良就是唱歌郎,坐着风筝教思乡”的歌词记载了这段历史,充满传奇。白茆山歌在历史上具体的出现可从南朝乐府中寻找线索。

 

    白茆山歌语言朴素、自然流畅,曲调丰富多变;形式上既有三句、四句短歌,又有几十句甚至上百句的叙事长歌;内容上,有情歌、劳动歌、时政歌、节令歌、地名歌、历史传说歌等类型,其中以劳动歌和情歌内容最为丰富、传播最为广泛。

 

    在流传形式上,白茆山歌以平时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即兴创作、口耳相传为主,同时在一些特定场合也会以歌会形式集中展示,地方文献中屡见“东村唱响西村和”的记载。

 

    芦墟山歌:

    尾字前必加唱“呜咳嗨嗨”

 

    芦墟山歌是流传于吴江一带用芦墟方言演唱的民间歌谣。很多当地的民间老歌手都公认汉朝的张良、韩信是唱芦墟山歌的老祖宗。史料中的记载则始于明,盛于清。清末至解放前后一段相当长的时间,是芦墟山歌的全盛时期。那时,过年过节无不举办赛歌会,歌声此起彼伏,彻夜不绝。

 

    芦墟山歌一般以四句组成一个基本唱段,起句唱腔高亢明亮,尾字前必加唱“呜咳嗨嗨”衬词。但长歌也有破格的情况。长篇芦墟山歌《五姑娘》篇幅为2000余行,打破了“汉族无长歌”的结论。

 

    建国前,芦墟山歌多为长工传唱,在莳秧、耘稻、罱泥、收割等劳作中自唱、对唱或一唱众和,借以抵御疲惫,抒发愁苦。建国后,芦墟山歌从田野登上文艺舞台,崭露头角。

 

    如今人们传唱的芦墟山歌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旋律上,或在表演形式上均进行了小创新,使之既富有乡土味道,又具有时代气息。

 

    河阳山歌:

   《斫竹歌》改写中国音乐史

 

    河阳山歌主要流传于张家港河阳山地区,它是古代东夷族中一支族部落的原创山歌。最早的《斫竹歌》定格于春秋以前的远古时代,据专家考证,《斫竹歌》与远古时期的《弹歌》同体同期,是中国第一首古歌的活体。

 

    河阳山歌按歌词的行数分为四句头山歌、短山歌、大山歌和长山歌,内容几乎涉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层面,包括劳动歌、仪式歌、情歌、儿歌等。这些歌曲都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浸润着浓郁的江南风情,表达着人们朴素的情感和美好的向往。

 

    山歌的传承方式主要有口传和本传两种,其中,《汝河山歌》、《老姐嫁人》、《天门阵》、《荒年山歌》、《断情歌》、《沈七秀》这些原创的完整的原生态山歌都是历代传抄本。这些歌曲基本上都保留了明代以前的方言、俗语,好多方言在今已不知其解,但在这些本传及口传山歌中依旧保留着。

 

    阳澄渔歌:

    不只在摇船时能唱

 

    在阳澄湖地区,早就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会摇船,不会唱渔歌,就不算是阳澄湖人”。阳澄渔歌是流传于阳澄湖地区的吴歌之一,是人们在种田、捕渔、恋爱时会唱的一种山歌。阳澄渔歌的形式为独唱或男女对歌,短的为四句,或十来行,长的一般不超过百行,内容大多以抒情与叙事为主。

 

    很长一段时间,阳澄渔歌几乎不见于记载。这是由于当时的收集者一般都只记山歌的大致地点,如苏州、常熟、吴江等市县,故未见阳澄渔歌之名。但阳澄湖水乡作为吴歌的一个歌区是肯定的,近年来,相城区加强了对阳澄渔歌的搜集整理工作,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

 

    双凤山歌:

    众多乐曲的灵感来源

 

    双凤山歌是用双凤方言来演唱的一种山歌,主要流传于太仓一带,在元、明时期得到较大的发展。明嘉靖年间,以魏良辅为首的戏曲音乐家,把昆山腔改成昆曲水磨腔时,曾从双凤山歌中吸取不少音乐素材。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电影《马路天使》中的插曲也是根据双凤山歌中的著名小调改编而成。

 

    双凤山歌按结构形式、演唱形式和传统习惯分类,大致分为小山歌和大山歌两种基本形式。小山歌结构简单,易学易记,是山歌中最基本的一种;大山歌则比较复杂,是一种集体组合轮唱或一唱众和为主的对歌形式。大山歌由头歌和邀歌两部分组成,头歌通常由一名男歌手领唱,有歌词,邀歌起助兴作用,大部分只唱衬词,不表达任何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