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情人的钱能要回来吗:商务部研究院负责人谈走出去战略实施10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17:12

商务部研究院负责人谈走出去战略实施10周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4日 06:19  人民网-人民日报

  对外投资的发展空间很大(特别策划·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①)

  ——商务部研究院有关负责人谈“走出去”战略实施10周年

  编者按:“走出去”是以中国的企业为主导,服务于中国企业战略的一种跨国整合模式,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中提出“走出去”战略。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创造竞争新优势。“走出去”战略要继续深入实施,要切实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互协调,增强应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力,加强国际协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如何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从今日起,经济版将推出系列报道,着重以解剖麻雀的方式,梳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收获的成果、积累的经验和教训。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已过去10年。10年的成效如何?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经济格局,企业如何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投资风险?近日记者采访了商务部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邢厚媛。 

  有媒体热炒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实际上两国经济实力相差甚远,尤其在海外经济利益方面

  记者: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10年来成效如何?

  邢厚媛:总体来看,我国对外投资合作领域广泛、方式多样、水平提高、增长迅速。对外投资从绿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多种形式扩展,2009年,并购投资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4%,截至2009年底,我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截至2009年底,累计签订合同额5603亿美元,营业额年均增长30%以上。对外劳务合作稳中有升,累计签订合同额674亿美元,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02万人,高级技术劳务派遣比例上升。

  我想强调的是,实施“走出去”战略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首先,使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加平衡,资本项下的顺差在减少,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走出去”增加了中国的海外经济利益。据国际经验,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强大,必须实现GDP与GNP的相对平衡,不可能只“引进来”而不“走出去”。比如,日本的海外经济利益就已经达到其国内经济总量的1.58倍。现在有媒体热炒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实际上两国经济实力相差甚远,尤其体现在海外经济利益方面。

  其次,显著提高了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2009年联合国发布的世界投资报告,中国有两家企业入围世界跨国公司100强,10家企业入围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100强。中国企业不仅获得了海外市场、整合了海外资源,而且加深了对国际规则的了解。

  跨国并购成对外投资重要方式,金融、保险、物流等方面的投资还严重滞后

  记者: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主要呈现出哪些特点?

  邢厚媛:目前在产业领域里,从事制造业的企业数目占比较高,但投资金额占比不高。这主要因为从事制造业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主。近几年,“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在数目上增长很快,但单项投资规模资金量不大。我认为,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制造业对外投资应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商贸服务类投资占比较大。矿产业投资方面,按项目数计算很少,但资本存量占比较高。通过贸易和投资来获取资源产品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现在世界上的主要矿产资源依然为西方国家所控制,中国所获得的份额很小。

  在发展模式上,跨国并购的占比越来越大。尤其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很重要的一种方式。工业园区、集群式的投资越来越多。金融业、保险业、物流运输服务等方面的投资很不稳定,甚至可以说严重滞后。按国际经验,服务业对外投资本来应该打前站,至少应该及时跟进。但目前我国此类投资依然比较弱小。

  对外投资合作企业依法经营,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欢迎

  记者:一直以来,西方舆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非议颇多,您认为应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邢厚媛:西方一些舆论对中国企业“走出去”很不友好。事实上,中国企业开展投资合作是以市场规则为基础,而且都经过东道国(地区)政府的批准。通过开展属地化经营,中国在对外投资过程中培养大批当地人才,促进当地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能力。中国投资不仅带去了资金、技术,还增加了当地就业和税收。中国对外投资合作企业依法经营,注重环境保护和安全质量,维护劳工合法权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普遍欢迎。

  中国的贸易环境面临诸多考验。一方面,西方国家经常指责我贸易顺差过大,时不时会制造一些贸易摩擦,遭遇的贸易保护越来越多。另一方面,国内相关要素资源的支撑条件在发生变化,土地、水、电、劳动力成本都在上涨。因此,今后必须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而通过对外投资来带动出口,就是可行的途径之一。

  理顺管理体制,探索投资合作新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记者:我们自身是否也存在一些不利于顺利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问题呢?

  邢厚媛:当前一些地方对促进出口和吸引外资很重视,但对于能带动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对外投资合作认识不到位。原因很简单,因为“引进来”比较直接,看得见摸得着,地方政府的政绩就会很抢眼。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转换发展思路,没有开展对外投资合作的战略规划。

  另外,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时间还比较短,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很多企业缺少国际商务人才,影响了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探索新的投资合作方式,注意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我认为以下几方面需要加强:第一,明确战略导向,实现“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均衡发展。第二,加快法治化进程。法治化进程代表国家的态度,是稳定企业信心的保障。目前对外投资的法制化进程太慢了,目前还停留在部门规章层面。第三,确立科学的协调机制,部委之间职责要更加明晰、科学。第四,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增强对风险控制、处置意外事件的能力。第五,我们和部分国家、地区还没有签订双边投资保护协定,有些已签订的协定则没有赔偿等相关条款,不足以保护中国投资者的利益,这些工作都有待加强。

  (责任编辑: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