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什么牌子的巧克力:生命不息 奋斗不止———记优素福·阿卜杜拉·格尔达威博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53:55
他出生圣门弟子的家乡

  1926年9月9日,当代伊斯兰世界最负盛名的穆斯林学者优素福·阿卜杜拉·格尔塔威博士,出生在埃及西部省份的一个小村庄里。据研究圣门弟子一生形迹且极富威信的史学家们(如伊本·罕吉尔)的可靠史料记载,归真于埃及的最后一位圣门弟子--阿卜杜拉·本·哈里斯·本·斋兹·祖伯迪,当年就安葬在这所村庄。仅此一点,就给这个原本平淡无奇的小村庄增辉不少。

  幸运孤儿

  格尔达威的父亲是一位农民,母亲来自经商之家。两岁那年,其父归真,留下独生子的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幼年丧父,这大概算是人生之大不幸。然而,不幸的庆幸是,他有一位热心慷慨的叔父。自他父亲归真后,叔父一直承担着抚养他的责任。从叔父身上,格尔达威重新又寻找回失却的父爱。

  五岁那年,叔父送他去专授古兰的私塾学校,学习和背记《古兰经》。七岁时,他进入政府的公立学校学习算术、历史、健康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与此同时,他并未停辍在私塾学堂中对《古兰经》的背诵和学习。他早晨到公学学习,下午去私塾学堂背诵《古兰经》。未满十岁,便通背了尊贵的《古兰经》全本。

  关于自己幼年求知的记忆,格尔达威博士后来这样回忆道:“全赖安拉的慈恩,不满十岁的我,便已通背《古兰经》。在熟知诵读法则之余,我几乎未曾忘记过哪怕一个字母。的确,我有时也忘事,但我不会忘记那次依照惯例为我举办的盛典般的集会,会上摆满了各种美食,还有妇女们的欢呼声(阿拉伯妇女用舌头在口里弹动的声音)。那次集会上,我一边诵读经文,一边用手从《上午》章写到《世人》章。我每诵读完一章,都高赞安拉:万物非主,惟有安拉;安拉至大,应受赞美!”

  由于他诵读《古兰经》的声音抑扬顿挫,优美动听;渐渐地他在本村人的眼中,俨然成了“谢赫(对有地位有学识者的称呼)优素福”。人们经常会在礼拜———特别是高念拜时,推选小优素福当伊玛目。这一过早的殊荣,剥夺了童年格尔达威像其他同龄孩子们一样所能享有的玩耍机会。每当他将要去响应人们邀请的那一刻,其他伙伴们总会向他投以歆羡目光。

  改变一生的选择

  从义务公学毕业后,情理上讲,他应该早早地参加工作,为抚养他多年的叔父减轻些生活上的负担。事实上,叔父也的确是这样考虑的。在他叔父看来,求知的道路过于漫长,由于漫长,一方面自己没有继续供养侄子的经济能力,另一方面漫长的求知并不一定能为侄子实现幸福的生活。叔父说服格尔达威,让他立即去学习一份技能,以便糊口之用。然而,青年格尔达威并未按照叔父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人生路,因为他心中充满梦想。酷爱知识的他,不愿轻易这样中断自己的求知生涯。他希望自己能像同龄人一样,有机会进入爱资哈尔大学,继续实现他的求知梦。经过与叔父多次交流,他渴望求知的心情终于说服了叔父。叔父最后答应他,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继续资助他,实现他的理想。

  不仅如此,叔父的孩子们也宣布,愿意牺牲一切,帮助格尔达威继续求知。这就给予格尔达威坚持自己理想的充足信心。此外,格尔达威姑姑的一位儿子,当时已经在爱资哈尔就读,当格尔达威进入爱资哈尔后,就和他的这位堂兄住在一起,他对格尔达威照顾入微,无形中也给予格尔达威莫大的信心和鼓励。

格尔达威首先考入坦塔初级宗教学院,在此求学期间,其母突然归真,从此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儿。四年后,他升入坦塔中级宗教学院,在其中学习五年后,他前往开罗进入大学。他选择的是伊斯兰信仰系,1953年从该系毕业,当时的名次是第一百零八名。尔后,他报考了学期两年制的阿文专业,在500多学生中名列前茅,获得了高等教师资格荣誉证书。1957年,他又报考了阿拉伯国际大学研究院,获得了语言文学系高等资格证书。

  在此期间,他还报考了伊斯兰信仰系的圣训和经注专业的研究生,由于考试异常困难,一年后仅有他一个人继续坚持了下来,1960年,学满三年后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学业。接着,他开始准备规定必须在两年内完成的博士论文《伊斯兰的天课》。但是,现实往往不按照人的意志为转移,此时,埃及国内发生巨大动荡,导致他推迟十三年后,即于1973年才获得博士学位。

  影响他的他们

  格尔达威博士认为,对他一生思想和精神影响最大的人,当属现代伊斯兰运动的发起人———兄弟会第一代导师哈桑·班那先生,尽管他无缘与先生一起生活过。当年班那先生在开罗的时候,他正是坦塔学院的一名学生。班那先生多次曾到过坦塔学院进行演讲,每次格尔达威都有幸聆听。甚至每当班那先生前往其他各地演讲的时候,格尔达威也不放过任何聆听的机会,热切的追寻班那先生的足迹,前往先生所到之处,去听他的演讲。同时,他几乎读遍了先生写的所有文章。

  后来他谈述自己对先生的印象时说:“无论他讲话还是为文,安拉都赋予他一种能力,使他能深入浅出,同时影响人的理智和心灵。他是一位集天赋才质和后天博学于一身的导师与演讲家。我还记得,我曾是坦塔初级学院一名学生时,听过他的一次演讲,他谈的是使者迁移的应时背景。尽管我当时年龄尚幼,可是已经完全领会了他的全部话语,甚至今天我都能背记出他那天的话。

  他博学多识,他主办了《流星》月刊,亲自编辑管理了大部分内容。他在经注、信仰、圣训术语、伊斯兰历史遗迹、伊斯兰原则(如社会制度)等方面,均有文章问世,而且论述精辟,表达详尽,尽管他并非是那一学科的专家学者。宣传方面的事务占用了他大部分时间,故他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责任多于时间,你应当帮助你的兄弟充分利用他的时间’。”

  除班那先生外,格尔达威博士还受到伯希·郝里教授和谢赫穆罕默德·安萨里的指导和影响,此二人亦系兄弟会的代表人物。格尔达威博士坚决表示,兄弟会对他的影响要比爱资哈尔的正规教育及其教授对他的影响大得多,但同时他并为全盘否定爱资哈尔对他学术成长方面的恩惠。当提到爱大的教授们时,他特别提到了已逝的穆罕默德·阿卜杜拉·戴拉兹博士,他认为戴拉兹博士在渊博的学识、缜密的思维、精炼的表达、道德和信仰力方面,是独树一帜的人物。此外,格尔达威博士并未忘记提及曾先后担任过爱资哈尔大学校长并与他有着较好私人关系的马哈茂德·筛勒顿教授和阿卜杜·哈利姆·马哈茂德博士。

  穆罕默德·拉希德·里达先生也是格尔达威博士极其敬重的一位学者,他非常欣赏里达先生对伊斯兰和他所生存时代的深刻认识与理解;以及先生不受传统束缚,主张回归《古兰经》和《圣训》,紧守先贤方针的思想倡导。

  关于伊玛目安萨里和伊玛目伊本·泰米叶,格尔达威博士这样说道:“起先,我非常喜欢伊玛目艾布·哈米德·安萨里,自早我就阅读过他的《圣学复苏》。后来我又开始接触伊斯兰泰斗伊本·泰米叶的著作,渐渐地兴趣转移向他,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在我眼中他是最卓越的思想家,每当我广泛深入地阅读他的著作,对他的敬佩和欣羡之情也就随之倍增。再后来,我又阅读起他的学生伊玛目伊本·盖仪姆的著作。可是,对他俩人的强烈喜爱,并未阻止我在部分问题中反对他俩,正如他二人反对他们以前的人一样。”最后,格尔达威博士说道:“知感安拉,我对某一人的喜爱,并未促使我去刻意模仿他,万赞只归安拉,我不是任何一位前人的附属品,在我喜爱那些人物的同时,我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行为方式和思考方式,这并未影响我从他们身上获取益处。”

  求知历程自述

  关于自己的求知,格尔达威博士自述道:“坦白地说,我很喜欢任何一门伊斯兰学科,及其能够服务于伊斯兰的其他学科。所以我喜欢阿拉伯语的各门学科,因为阿拉伯语是伊斯兰的语言和载体。精通阿拉伯语是理解《古兰经》和《圣训》、并从中汲取营养进行演绎的一个条件。在我的求知生涯中,曾两度做出专业学习阿拉伯语的决定。第一次是在我中学毕业以后,我要选择所进的专科学院,当时有许多人建议我进入福阿德第一大学的综合学院,或进入爱资哈尔大学的阿拉伯语学院,由于他们知道我一向在阿拉伯语的语法、词法和修辞方面基础扎实,以及对阿拉伯文学和早期诗歌多有研究。但是,我却偏偏选择了伊斯兰信仰学院,相对而言,这类学科更令我喜欢,同时也因为我在爱资哈尔的小学和中学阶段对于阿拉伯语语言类知识,已经使我具备了今后可自学的能力,至于伊斯兰信仰学,它包括经注、圣训、信仰、哲学、伦理和伊斯兰历史等,只有通过这些学科才能形成伊斯兰思维模式。于是,蒙安拉引导,我进入了这个学院,并从中毕业。”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