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香药药店有卖吗:“三阳劫变”思想浅析(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1:59:59
“三阳劫变”思想浅析(2)学术论文发表时间:2010-06-01 10:45论文来源:www.csscipaper.com 论文发表者:毕业论文网 点击:210次二、劫变说的思想来源 三阳劫变中的青阳、红阳、白阳三劫之说,显然是受到了道教劫变观念的影响。《云笈七签》卷二十三《日月星辰部》记载:日中青帝,讳圆常无。日中赤帝,讳丹虚峙。日中白帝,讳浩郁将。日中黑帝  二、“劫变’说的思想来源“三阳劫变”中的青阳、红阳、白阳三劫之说,显然是受到了道教劫变观念的影响。《云笈七签》卷二十三《日月星辰部》记载:“日中青帝,讳圆常无。日中赤帝,讳丹虚峙。日中白帝,讳浩郁将。日中黑帝,讳澄增停。日中黄帝,讳寿逸阜。”青帝、赤帝、白帝、黑帝分掌东华天、南极天、西灵天、北真天。而日之经天,仅有东、南、西三面,故青帝、赤帝、白帝地位突出。青帝即青阳之气,赤帝即红阳之气,白帝即白阳之气,三气改运,又形成青阳、红阳、白阳之劫,劫期变化,救世应劫的主宰者也相应发生变化。这种思想与佛教三世三佛、弥勒救世等教义相结合,就形成三佛应劫救世的思想体系。佛教本有三世三千佛之说,过去世庄严劫,千佛出世;现在世贤劫,千佛出世;未来世星宿劫,千佛出世。后来则流行三世三佛说。据佛经记载,燃灯佛是一位古佛,释迦佛因地修菩萨行时,燃灯佛曾为之授记,预言他将来当成佛,名释迦牟尼,故称燃灯佛为过去佛,释迦佛则称为现在佛;释迦佛亦为弥勒菩萨授记说,在释迦佛的一代教法灭后,弥勒菩萨下生成佛,转正法轮,普度众生,因此,称弥勒佛为未来佛。这里的三世,佛教取过去、现在、未来各一大劫来说明,故又称三劫。劫,全称为劫波、劫跛、劫簸等,是梵语之音译,意译为分别时分、分别时节、长时、大时、时。佛教对于“时间”之观念,以劫为基础,来说明世界生成与毁灭的过程。劫有小劫、中劫、大劫之名目,诸经论所释不同。《佛祖统纪》卷三十以人寿八万四千岁,百年命减一年,减至十岁;百年增一岁,复增至八万四千岁,如是一减一增为一小劫。二十增减为一中劫。成(成立期)、住(存续期)、坏(破坏期)、空(空漠期)各一中劫,合此四中劫为一大劫。世界依成、住、坏、空等四期循环不息,劫数亦无量无边,称之为劫海。其中,有情出现于住劫之一定时期;至坏劫之时,世界受灾而毁坏。在住、坏二劫中,分别有小三灾和大三灾依次出现。住劫之中,定有饥馑灾、疾疫灾、刀兵灾等三灾次第出现,称为小三灾。所谓小三灾,是指,人寿命减至三十岁,人长三尺之时,饥馑灾起。由于人民皆行十恶,草菜米谷五种上味悉皆隐没,唯煎朽骨共食,人多饿死。经七年七月七日,其灾方息。时有一人,合集有福德之男女万人,留为人种。人能行善,所须饮食,天即雨下。减至二十岁,人长二尺之时,疾疫灾起。由人行恶复盛,俱遭病死。经七月七日,其灾方息。唯留万人为种。人持善行,饮食衣服,天即雨下。减至十岁,人长一尺之时,刀兵灾起。由人行恶转盛,各起杀害之心,能行恶者,为人所敬。随执草木瓦石,皆成刀剑,更相残害,横死无数。经七日七夜,其灾方息。唯留万人为种。起慈愍心,共行善法,衣食所须,天即雨下。坏劫之时,有火、水、风等三灾次第出现,坏器世间,称为大三灾,以别于前说之小三灾。据《法苑珠林》卷一所载,坏劫之时,有七日出现,大地须弥山渐渐崩坏,四大海水辗转消尽,欲界及初禅天皆悉洞燃,无有遗余,是为火灾。初禅以下经过七回火灾,世界复成,又於坏劫之时,渐降大雨,雨滴大如车轴,加上地下水轮涌沸上腾,欲界乃至二禅天水皆弥满,一切坏灭,如水消盐,是为水灾。二禅以下经过七回水灾,又经七回火灾坏於世间,至世界复成,又於坏劫之时,从下风轮有猛风起,兼以众生业力尽故,处处生风,欲界乃至三禅天悉皆荡尽无余,是为风灾。总计有八次七火灾,一次七水灾,一次风灾,即所谓六十四转大劫。这其中劫劫皆坏初禅天,因为初掸天人寿一劫;经八劫才坏二禅天,因为二禅天人寿八劫;经六十四劫方坏三禅天,因为三禅天人寿六十四劫。色界中,唯第四禅不为三灾所坏。此中一大劫称火灾劫,七火灾劫称水灾劫,七水灾劫称风灾劫。道教《太平经》论及天地之成坏,周而复始,与佛教所说亦类似,或是受佛教之影响,如该经云:“昔之天地,与今之天地,有始有终,同无异矣。初善后恶,中间兴衰,一成一败。阳九百六,六九乃周,周则大坏。天地混齑,人物糜溃。唯积善者免之,长为种民。……君圣师明,教化不死,积炼成圣,故号种民。种民,圣贤长生之类也。”(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2页。)民间宗教中的“三阳劫变”说,无疑吸收、改造了上述的劫灾学说,但佛教所说世间人物无常变坏,种种灾厄相继出现,统为人类多行恶业所招致,唯有弃恶从善,精进修行,才能超出轮回,永无灾厄之患。佛菩萨之度众生,只是广行教化,令人类自业自消,依靠自己的智慧而得救度。《太平经》中的君、师,其职责亦相仿。故二教立说之宗旨与“三阳劫变”说的“人教避劫”有根本的不同。弥勒救世是大乘佛教中一种重要的思想。在印度,早期即有以弥勒菩萨为信奉对象的信仰。依《弥勒上生经》、《弥勒下生经》所载,弥勒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为释迦佛的弟子,先佛入灭,以菩萨身为天人说法,住于兜率天。释迦佛曾预言授记,当其寿四千岁(约人间五十七亿六千万年)时,将下生人世间,于龙华树下成佛,分三会说法。据佛经记载,弥勒佛出世之时,世界和平,无有怨贼、劫窃、水、火、刀兵、饥馑之难。人身长十六丈,寿八万岁,无有中夭。日受妙乐,深游禅定,如三禅天。人常慈心恭敬和顺。弥勒菩萨于兜率天宫当下作佛,于龙华菩提树下,降魔成道,转正法轮。弥勒世尊初会于金刚座上说法,九十六亿人得阿罗汉;二会于城外华林园说法,九十四亿人得阿罗汉;三会复在华林园说法,九十二亿人得阿罗汉。东汉末年,安世高译《大乘方等要慧经》,弥勒信仰初传中土,从此,有关弥勒信仰的经典相继译出,可归纳为“上生”、“下生”、“本愿”三系统:西晋时竺法护译《弥勒下生经》、《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姚秦时鸠摩罗什译《弥勒大成佛经》、《下生成佛经》;南朝刘宋时,沮渠京声译《弥勒上生经》;东晋时,《弥勒来时经》,译者不详;北魏时菩提流支译《弥勒菩萨所问经》;唐代义净译《弥勒下生成佛经》;唐代菩提流志译《弥勒菩萨所问经》等。随诸经之译出,弥勒信仰亦相应普及。弥勒信仰又分为二派,一派为上生信仰,信仰现今于兜率天说法之弥勒菩萨,而欲往生兜率天;另一派为下生信仰,相信弥勒将来下生人间,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救渡众生,而自己亦能生此世界,于龙华树下听受说法而成佛。而在中国,弥勒信仰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弥勒菩萨下生成佛行龙华三会之说。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贩夫走卒,莫不厌患生死,希冀长生。弥勒救世的思想,迎合了中土各阶层人士的信仰,在传入不久,到南北朝时代即逐渐盛行,深入民间。据佛经的记载,贤劫千佛的第四佛释迦牟尼,于住二十小劫的第九小劫,人寿减至百岁时出世。弥勒佛是第五佛,将于第十小劫,人寿减至八万岁时,出兴于世。根据佛典,弥勒佛的出世还是遥远的未来。然而,中国人素有注重现实人生的品格,人们信仰弥勒佛救世,骨子里并无耐心等待几十亿年的时间,而是满心希望弥勒佛早日下世度生,若今生能获得弥勒佛的救度,那更是求之不得。当民间教派的教主们个个自称是弥勒佛下世时,立即赢得大量信徒的狂热信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劫变”观念流行的思想背景  1、天命论和灾异说根深蒂固“劫变”观念之所以能够风行下层社会,中国社会长期普遍流行的天命观念和灾异之说为其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基础。早在西周之时,中国人就有天命论的观念,《尚书·洪范》中说:“惟天阴骘下民。……天乃赐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天是人的主宰,这样的天人关系,其实是神人关系。古人为了探天命,察祸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周易·系辞下》)建立种种术数之法。据《汉书·艺文志》所载,当时的术数有六种:天文、历谱、五行、蓍占、杂占、形法。这些术数,在当时非常重要,都有专门的史官来掌握。他们运用术数来协时正日以便民事,推终始五德以定天命,观星相行卜筮以定吉凶。他们都将天地万物与人类自身的命运紧密地联系起来。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有精通术数者而作为国君的顾问。此后阴阳家与五行家,即由此推衍而生。战国时期的阴阳家言,以邹衍在“五行生胜”说的基础上所创立的“五德终始”说对后世灾异说的影响最大。他认为,“天地剖判以来”的朝代更替,是由于土、木、金、火、水“五德转移”的结果,并指出:“凡帝王之将兴也,天必先见祥乎下民。”(《吕氏春秋·应同》)(转载请注明网络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 共4页: 上一页1234下一页 TAG标签: 三阳劫变 思想 浅析
------分隔线---------------------------- 上一篇:清末天主教和新教在华传教活动的异同 下一篇:论儒家的宗教情怀 收藏 挑错 推荐 打印 CSSCI学术论文网编辑推荐阅读与本文相关的其他学术论文范文 伊本·泰米叶的时代及其思想  理雅各宗教思想中的中西融合倾向  寇谦之援儒入道思想述评  穆拉·萨德拉伊斯兰哲学思想  马祖的即心即佛思想  宋初僧人对儒家中庸思想的认识与回应 ——以  汉语语境中的文化表述与中伊哲学的交流 ——  埃里克森宗教心理学思想及其贡献  1990年以来国内道教生态思想研究概述  道教哲学的思想主题与逻辑建构  
搜索与本论文相关的CSSCI毕业论文并免费下载本篇毕业论文范文 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zhexue/zongjiaoxueyanjiu/102646_2.html本文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全文阅读链接:http://www.csscipaper.com/zhexue/zongjiaoxueyanjiu/10264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