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追凶:塑造社会心态要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32:59
  塑造社会心态要抓住利益调节这个关键

 

       5月19日,读新华网文《人民日报评论部连发4文谈执政者如何面对当前社会心态》,深感人民日报评论部的观察敏锐,立意深刻。

 

        原文精华如下。

 

        自4月21日起,《人民日报》评论部刊发四篇“关注社会心态”系列文章,针对社会热点、敏感问题进行点评,“异质思维”等文章还在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新华时政频道将其集纳以供读者一飨。

 

     4月21日:“心态培育”,执政者的一道考题:社会心态是社会现实的折射。以管理思维要求老百姓用“理性思维”代替“情绪表达”,以“淡定心理”驱除“焦灼疑虑”,显然难以达到。对执政者而言,既需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重视“无形”的心理疏导,更应积极解决那些“有形”的问题,让公平正义的社会现实,提供实实在在的“心灵鸡汤”。

 

     4月28日:以包容心对待社会中“异质思维”:思想观念的价值,在竞争中才会彰显,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我不同意你的看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胸怀,更是一种自信。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无助于社会和谐的构建、健康心态的形成。

 

       5月5日:用公平正义消解“弱势心态”:“弱势心态”的存在与蔓延,对我们社会的发展,是一个警示,更是一个启示。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期的心灵脆弱与困境,也隐藏着心灵强大与和谐的必由之路:在公平正义阳光照耀下,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社会,将会大踏步地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

 

        5月19日: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从单向度强调“冷静、稳定、理智、克制”,到加强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群众利益维护机制,培育和保护公共理性、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才是消除非理性最有效的解药。

 

       笔者的感言如下。

 

       之一:与其说“倡导”、“重视”,不如说“言教不如身教”。因为,虽然从执政者的角度理解,倡导、重视是必要的,但是为政者实实在在做给老百姓看恐怕要比倡导和重视更有效果。“倡导公民树立良好精神风貌”不如自身首先树立起良好的精神风貌”。我们不是常说“一级做给一级看”吗?但从精神风貌看,我们有必要问为政者是怎样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例如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等等,就是从正面做出优秀回答的榜样;例如陈希同、陈克杰、许宗衡就是从反面做出样子的。其实对这样一个个例子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本账。所以说,做出表率比倡导更重要。做出好榜样老百姓自然要称赞甚至歌颂,但若做出坏样子老百姓自然要鞭挞甚至痛骂。培养出优秀公仆,我们当然要把成就归功于党和政府;除了腐败分子,我们也有理由问一问党和政府这是为什么?是谁看走了眼?谁来承担责任?

 

       之二:“那种扣帽子、抓辫子的辩论方式,‘不同即敌对’的思维模式,本质上都是狭隘虚弱的表现”。这话说得太好了。有不少单位的不少领导总是善于扣帽子抓辫子,而不善于如何对待异质思维,总是认为自己永远正确,根本不允许有不同意见、有不同思维方式存在,总是采取简单粗暴的批评、打压态度。不是他们不懂“事实胜于雄辨,真理不怕批评”的哲理,也不是他们不知道“连太阳也有黑点”的道理,更不是他们没听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古训,而是他们长期在官场上养成了唯我独尊、一言堂的官僚主义习气。这样的人还怎么能够像列宁说的“用人类全部的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还怎么会“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还怎么会“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怎么还会“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可见,要让不同意见表达出来,还需要我们的为政者扩大自己的胸怀。

 

       之三:“用规则与制度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共建共享的平台,一个人人肯努力、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希望的社会,将会大踏步地走出“弱势心态”的阴影”。是的,当“弱势阶层”这个词语产生时,他就在提醒我们,“弱势心态”就已经先于“弱势阶层”的产生而客观地产生了。在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社会里,弱势阶层其实最渴望得到公平与正义的对待,最希望从弱势走向平等。如果我们的当政者能够体察弱势阶层的内心感受甚至抱怨,能够比较全面地分析研究这一阶层心态对社会的影响,自然就会从规则和制度上为他们创造公平发展的空间,例如我们已有的一系列的帮扶济贫政策就是。如果任由市场法则决定弱势阶层的命运,两级分化就只会加剧而不会缩小,如此以来,社会和谐的理想又怎么能够实现呢?须知,我们的为政者要做的不是让弱势心态强化,而是怎样让它消解。其实,除了建构有关规则和制度之外,我们还需要关怀和具体帮助。

 

       之四:“追求理性从哪里起步”的确深刻地反思了我们一贯的单向度思维短板。当我们的为政者要求群众“冷静、稳定、理智、克制”时,还应该多想一想群众为什么难以“冷静”、难以“稳定”、难以“理智”和难以“克制”。“站着说话不腰疼”这俗句话说得好。试想一下,当一个人的房子被强行拆除时,当一个小贩的箩筐被强行没收时,当一个上访者的冤屈长期得不到解决时,我们怎么能够简单地要求他们平心静气?如果为政者不从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出发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是动辄打官腔、说空话,甚至推诿扯皮,那么,我们的理性表现就难以尽如人意,就难免会出现种种非理性的表现。

 

       总之,在现代经济社会里,一切社会心态构成的核心要素是利益。例如我们无不关心收入,无不关心物价上涨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无不关心就业,无不关心教育的公平与均衡,因为这一切都与我们的切身利益相关。因此,执政者只有正视当前社会利益分配机制的不完善之处,站在社会整体和谐的立场想办法最大程度地调节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努力做到公平合理,才能有效塑造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有了健康和谐的社会心态,我们才能远离不公平感,远离失望、焦虑和抱怨,我们才有可能深感活得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