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幻摇滚:关于印发《天津市实施〈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28:01
关于印发《天津市实施〈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 津民发〔2008〕97号 来源:天津市民政局  发布时间:2008-12-25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DIV.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DIV.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h3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16pt; MARGIN: 13pt 0cm; LINE-HEIGHT: 173%; TEXT-ALIGN: justify } .union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union TD { FONT-SIZE: 14px; LINE-HEIGHT: 18px }

各区(县)民政局:
          现将《天津市实施〈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细则》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民政部《伤残抚恤管理办法》


                                      二OO八年九月十一日


                                       天津市实施《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细则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我市民政部门管理的伤残抚恤工作,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国务院、中央军委令第413号)和《伤残抚恤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34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对象为本市户籍的下列人员:
        (一)在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退出现役的军人,在服役期间因病评定了残疾等级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
        (二)因战因公负伤时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三)因参战、参加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致残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以及其他人员;
        (四)为维护社会治安同违法犯罪分子进行斗争致残的人员;
        (五)为抢救和保护国家财产、人民生命财产致残的人员;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由民政部门负责伤残抚恤的其他人员。
        前款所列第(三)、第(四)、第(五)项人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应当认定视同工伤的,不再办理因战、因公伤残抚恤。
         2007年8月1日以前发生的有关第(二)项中“因战因公负伤时为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第(五)项事项不予办理。
        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的因公伤残评定,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关于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工伤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36号)的规定办理。
        人民警察伤残抚恤细则另行规定。
        二、伤残性质认定与残疾等级评定标准
        (一)伤残性质认定按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及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多次致残伤残性质不同的,以等级重者定性。等级相同的,按因战、因公、因病的顺序定性。
        (二)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按照《军人残疾等级评定标准(施行)》执行。
        致残部位不能合并评残的,可以先对各部位分别评残。等级不同的,以重者定级;两项以上等级相同的,只能晋升一级。
        (三)国家文件规定的特定对象的伤残性质认定和等级评定标准,按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三、残疾评定和调整等级的程序
        残疾等级评定包括新办评定残疾等级和补办评定残疾等级 。
        新办评定残疾等级:是指对本细则适用范围第(一)项以外的人员认定因战因公残疾性质,评定残疾等级。
        补办评定残疾等级:是指对现役军人因战因公致残未能及时评定残疾等级, 退出现役后依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认定因战因公性质并评定残疾等级。
        调整残疾等级:是指对已经评定残疾等级,因原致残部位残疾情况变化与所评定的残疾等级明显不符的人员调整残疾等级。
       (一)申请人提交申请和相关材料
        1、申请新办、补办评定残疾的,由申请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向所在单位(没有单位的,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提交书面申请,并按有关规定提供相关材料;申请人所在单位或者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查个人申请和本人按评残有关规定提供的相关材料后出具书面意见,连同书面申请、相关材料和本人照片等一并报送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局审查。
        属于新办评定残疾等级的,申请人应当在因战因公负伤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3年内提出申请。
        2、申请调整残疾等级的,由申请人(精神病患者由其利害关系人)直接向户籍所在地的区(县)民政局提交书面申请。
        调整残疾等级无特殊情况一般不宜在评定或调整后的三年之内再次提出申请。
        (二)区(县)民政局受理与审查
        1、区(县)民政局对报送的有关材料进行核对,材料不全或者材料不符合法定形式和有关规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补充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签发《受理通知书》。
        2、区(县)民政局经审查认为符合因战因公负伤条件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通知申请人到区(县)指定医院,对属于因战因公导致的残疾情况进行鉴定,由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出具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职业病的残疾情况鉴定由市民政局指定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的医疗机构作出;精神病的残疾情况鉴定由市民政局指定二级以上精神病专科医院作出;其他特殊病种的残疾情况鉴定由市民政局按有关规定安排医院作出。
        3、区(县)民政局依据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写出申请人评残情况的综合报告,认为符合评定或者调整残疾等级的,相应填写《评定伤残等级审批表》、《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 (附件1、2)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连同其他申请材料,于收到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一并上报市民政局。
        4、区(县)民政局经审查认为申请人不符合因战因公负伤条件的,或者经伤残鉴定专家小组鉴定达不到评定或者调整残疾等级的,且为本细则适用范围第(一)项以外的人员,应当相应出具《不予评定或调整伤残等级决定书》(附件3),连同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的复印件和申请人提供的材料,于登记备案后退给本人。对本细则适用范围第(一)项人员,应当写出综合报告并在《评定伤残等级审批表》或《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上简要注明意见、加盖公章,分别于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收到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上报市民政局认定或评定。
       凡上报新办、补办和调整伤残等级的,区(县)民政局应当于上报前将申请人信息录入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呈待审批状态。
        (三)市民政局审核与审批
        1、市民政局对报送的材料进行初审,对材料不全和不符合法定形式和有关规定的,不予受理。
        2、认为需要残疾等级复查鉴定的,由市民政局安排指定医院重新鉴定。
        3、对拟评定或调整为1-4级的进行入户调查。
        4、拟批准评定或者调整残疾等级的,通知区(县)民政局对申请人的评残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一般应包括致残的时间、地点、原因、残疾情况(涉及隐私或者不宜公开的不公示)、拟定的残疾等级以及区(县)民政部门联系方式,对调整残疾等级的,还应包括原残疾评定的时间、部位和等级。公示应当在申请人工作单位或者居住地进行,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区(县)民政局对公示中反馈的意见进行核实后写出报告并签署意见,连同公示书样稿和反馈的意见资料,一并上报市民政局。
        5、经审核予以评定或者调整残疾等级的,在《评定伤残等级审批表》或《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并加盖公章,审批优抚信息管理系统申请人信息(调整等级的,相应调整等级信息),为申请人办理伤残人员证(调整等级的,在伤残证件变更栏处打印新等级),于收到材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所有材料交由区(县)民政局经备案存档后,将新伤残证、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复印件和应当归还申请人的材料逐级退还本人。
        6、经审核不予评定或者调整残疾等级的,在《评定伤残等级审批表》或《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上简要注明理由并加盖公章,退回优抚信息管理系统申请人待审批信息,另出具《不予评定或调整伤残等级决定书》,于收到材料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将所有材料交由区(县)民政局备案并将《不予评定或调整伤残等级决定书》及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的复印件和应当归还申请人的材料逐级退还本人。
        四、残疾鉴定机构、残疾鉴定与鉴定权限
        (一)鉴定机构。市(区)县民政局会同同级卫生部门分别确定本级指定残疾鉴定医院(不能重合),并在指定医院内,由民政部门和医院行政部门共同牵头组织成立伤残鉴定专家小组,负责残情诊断和残疾等级鉴定工作。列入专家小组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医疗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掌握劳动能力鉴定的相关知识;
  3、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
伤残鉴定工作应当客观、公正。伤残鉴定小组成员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二)残疾鉴定。民政部门通知申请人前往指定医院鉴定,应提前将申请人鉴定等级所需的必要材料提供给指定医院,待医院确定诊断鉴定时间后,为申请人开具残疾鉴定介绍信(须注明申请人姓名、身份证号码和临检前的应检准备及注意事项),并通知申请人届时前往医院诊断鉴定。申请人应持本人身份证按时临检,必要时由区(县)民政局派员现场随同。
        进行残疾等级鉴定前,应当先在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内选定医生进行伤残情形诊断,经过必要的检查后,在《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上完整准确的描述检查过程、诊断结论并签字和加盖医院诊断专用章。申请人提供的其他医院的残疾情形证明,一般不作为评残认定的依据。伤残诊断只对符合评定条件的伤残部位和对其功能影响或丧失劳作和生活能力的程度进行检查诊断,再会同鉴定专家小组相关专家提出残疾等级鉴定意见(必须2名以上专家签字),鉴定意见由医院有关行政领导签字确认并加盖医院公章后生效。
        (三)鉴定权限。残情鉴定实行区(县)民政局指定医院鉴定,市民政局指定医院重点复核。
        1、对拟评定或者调整残疾等级的,先由区(县)民政局指定医院鉴定;特殊病种由市民政局按有关规定指定专科医院鉴定。
        2、对拟评定或者调整为一至六级残疾的,市级进行重点复核;对拟评定为七至十级残疾的,必要时市级进行复核。
        申请人或者民政部门对区(县)指定医院提出的伤残等级鉴定意见有异议的,在收到该鉴定意见之日起20日内,可提出到市级指定医院重新鉴定。
区(县)指定医院与市级指定医院的鉴定意见不一致时,以市级的为准。
        五、伤残抚恤管理
        (一)伤残证件管理
        1、伤残证件按相应伤残人员身份类别定向发给。
        2、伤残人员以军人、人民警察、公务员以及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同身份多次致残的,按上述顺序只发给一种证件,并在伤残证件变更栏上注明再次致残的时间和性质,以及合并评残后的等级和性质。
        3、伤残人员死亡的,区(县)民政局应当注销其伤残证件,并上报市民政局备案。
        4、伤残证内容变更按有关规定办理。
        5、期满换发、遗失损毁,应及时补发伤残证。
        伤残证件有效期满或者遗失、损毁的,当事人应当到区(县)民政局申请换发、补发证件。伤残证件遗失的须本人登报声明作废,经查找无结果,一个月后提出补发申请,按补发证件程序办理。
        当事人提交书面申请并按有关规定提供申办手续材料,区(县)民政局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为申请人签发受理通知书,同时填写《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附件4),连同其他材料,一并上报市民政局;申请人提供的手续材料不全和不符合规定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
        市民政局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在《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并加盖印章,将新办理的伤残证通过区(县)民政局发给本人,其他申办材料由区(县)民政局存档;对不符合条件的,在《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上简要注明理由并加盖公章,连同上报的材料一并退交区(县)民政局备案,并将应归还申请人的材料退还本人。
        市、区(县)民政局均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各自需要办理的事项。
        (二)伤残抚恤关系转移
        1、军队退出现役或移交地方安置的伤残人员迁入。
        (1)残疾军人退役或者向政府移交的军队离退休干部,以及军队在编伤残职工退休,自军队办理了退役手续或者移交手续后60日内,向户籍迁入地的区(县)民政局申请转入抚恤关系。逾期原则上不予办理。
        (2)区(县)民政局应当对申请人残疾情况及有关材料进行审查、核对,对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和有关规定的,应当告知当事人补充材料;符合受理条件的,向申请人签发《受理通知书》(附件8)。对其中退役义务兵和初级士官以外的申请人,通知本人到区(县)民政局指定医院进行残情复查鉴定(1-4级残疾和特殊病种除外),由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出具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填写《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连同伤残证件和其他申办材料一并上报市民政局。
        (3)市民政局对上报的材料审查核对后,认为材料不全的,通知区(县)民政局补充材料;对符合受理条件的,向区(县)民政局签发受理通知书,并由市级指定医院对其中的退役义务兵、初级士官普遍进行残情复查鉴定;对其中的军队转业复员和离退休人员必要时复查鉴定;对特殊病种指定专科医院复查鉴定。复查鉴定的残疾情况与军队伤残档案上记载的残疾情况或者残疾等级不符的,按复查鉴定的残疾情况重新评定残疾等级;对经复查和审核符合条件的,在《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并加盖公章,将应归还申请人的材料和新办理的伤残证交由区(县)民政局经备案后退还本人。备案材料、原伤残证件和其他申办材料由区(县)民政局存档。市、区(县)民政局均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各自需要办理的事项,对需复查鉴定残疾情况的可以延长到30个工作日。
        对经审核不符合评残范围、认定条件、审批权限或者材料不符合法定形式或者复查鉴定明显达不到残疾等级的,不予换证,涉及伤残的有关材料予以扣留,在《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上简要注明理由并加盖公章,连同隶属申请人但不涉及伤残的材料,通过区(县)民政局退还申请人,并要求本人在《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上签署意见以留存备查。申请人如有异议,可向上级民政部门提出申诉。
对伪造、变造伤残证件的,民政部门除了收回伤残证件及有关伤残材料外,还将移交当地公安机关处理。
        2、伤残人员跨省迁移。
        (1)户籍迁出本市的,迁出地的区(县)民政局根据申请人提交的书面申请和迁入地户口薄,将申请人伤残档案、迁入地户口薄复印件以及《伤残人员关系转移介绍信》(附件9),发送迁入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并在优抚信息管理系统中予以标注,同时上报市民政局。
区(县)民政局在邮寄伤残档案时,应当将上述所有材料备案。
        (2)户籍迁入本市的,迁入地的区(县)民政局在收到迁出地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邮寄的上述材料以及本人提交的书面申请、伤残证和有关材料后,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签发受理通知书,并将申请人信息录入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呈待审批状态,同时填写《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连同其他申办材料一并上报市民政局;对材料不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和有关规定的,告知申请人补充材料。市民政局经审查核实无误后,在《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并加盖公章,将新办理的伤残证通过区(县)民政局发给本人。原伤残证件、伤残档案和其他材料退回区(县)民政局存档。
市、区(县)民政局均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各自需要办理的事项。
        3、伤残人员本市内迁移。
        (1)迁出地的区(县)民政局根据申请人迁入地户口簿和提交的书面申请,开具《伤残人员关系转移介绍信》,连同申请人伤残档案、迁入地户口簿复印件,移交迁入地的区(县)民政局。
        (2)迁入地的区(县)民政局在收到上述材料以及本人提交的书面申请、伤残证后,填写《伤残证内容变更申报表》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同时将《伤残证内容变更申报表》上报市局,便于在优抚信息管理系统中变更申请人属地并办理伤残证内容变更事宜。
        (3)区(县)民政局在移交伤残档案前,应当将上述所有材料和伤残档案复印备案;移交档案时,应履行交接手续。
        迁入地和迁出地区(县)民政部门均应当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各自需要办理的事项。
        (三)失业残疾军人转为无工作单位残疾军人
        凡依法与原所在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关系,并领取就失业证,尚未享受养老保险且未领取失业保险或领取失业保险期满后未重新就业的无业残疾军人,本人自愿申请可转为无工作单位残疾军人。
        1、本人向所在街道或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规定手续提交相关材料。
        2、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主管部门经调查核实后写出综合报告,连同本人申请和其他材料一并报送区(县)民政局。
        3、区(县)民政局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签发受理通知书,填写《失业残疾军人转为无工作单位残疾军人审批表》(附件5)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连同有关材料一并上报市民政局。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写出书面意见,连同申请人提交的材料,在登记备案后通过街、乡镇退还本人;
        4、市民政局经审核认为符合条件的,通知区(县)民政局对申请人的就失业情况进行公示。公示内容一般应包括:原就业单位、就业起始时间、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原因及时间、失业保险金领取情况、现再就业情况、达退休年龄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情况(涉及隐私或者不宜公开的不公示)、区(县)民政部门联系方式等。公示应当在申请人居住地的居、村委会进行,时间不少于7个工作日。
        区(县)民政局对公示中反馈的意见进行核实后写出报告并签署意见,连同公示书样稿和反馈的意见资料,一并上报市民政局。
        市民政局对符合条件的,在《失业残疾军人转为无工作单位残疾军人审批表》上签署审批意见并加盖公章,同时在优抚信息管理系统中作相应变更,并在残疾证变更栏中作相应注明。将残疾证和应当归还申请人的材料交由区(县)民政局经备案后发还本人。备案材料和其他申办材料由区(县)民政局存档。
对不符合条件的,在《失业残疾军人转为无工作单位残交由区(县)民政局于备案后将《失业残疾军人转为无工作单位残疾军人审批表》复印件和申请人的申办材料退还本人。
        5、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每年年末对失业残疾军人转为无工作单位残疾军人的就失业情况进行复核,对于已再就业或开始领取养老保险金的,应转为有工作单位残疾军人。同时,填写《伤残证内容变更申报表》(附件7)上报区(县)民政局,由区(县)民政局报市民政局一份,以便在优抚信息管理系统中作相应变更。
        (四)残疾军人户口农转非
        1、残疾退役士兵户口农转非。
        (1)经市民政局核准和登记的本市农业户口的四级以下伤残退役士兵(含义务兵及初级士官),自退伍之日起一年内且经复查鉴定并核准换发残疾证后,可自愿申请办理户口就地农转非。
         区(县)民政局有义务告知上述人员农转非和待遇变化的有关政策规定。
        (2)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区(县)民政局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区(县)民政局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签发受理通知书,填写《天津市退役残疾军人户口农转非审批表》(附件6)并签署意见、加盖公章,连同有关材料上报市民政局;对材料不全和不符合规定的,告知申请人补充材料。市民政局经审核认为不符合条件的,在《天津市退役残疾军人户口农转非审批表》上注明理由并加盖公章,连同上报的材料交由区(县)民政局于备案后将《残疾退役士兵户口农转非审批表》复印件和隶属个人的申办材料退还申请人;认为符合条件的,向区(县)民政局签发受理通知书,在《天津市退役残疾军人户口农转非审批表》上签署审核意见、加盖公章,同时办理其他申报手续,连同区(县)上报的材料一并转送市公安户籍管理部门审批。
        (3)市公安户籍管理部门业经审批并将有关手续转给市民政局后,市民政局在优抚信息管理系统中作相应变更,交由区(县)民政局将《准予农转非落户通知单》及隶属个人的申办材料于备案后转给申请人。备案材料和其他上报材料由区(县)民政局存档。
        2、四级以上残疾军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户口农转非。
经市民政局审批和审核登记的四级以上残疾军人,其本人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均可提出户口农转非申请。
        (1)从我市入伍的四级以上残疾军人退出现役后可在原入伍地户籍管辖区落户,也可迁入其配偶在本市的户籍管辖区、县落户,户口可就地农转非或异地入户农转非。
        (2)从外地入伍且配偶在津有正式户口的四级以上残疾军人退出现役后,可迁入其配偶户籍管辖区、县落户,户口可异地入户农转非。
        (3)本市历年接收、评定、调整至四级以上的残疾军人,均可办理户口就地农转非。
        (4)本市四级以上残疾军人可申请将其配偶及十六岁以下子女(虽已超过十六周岁仍在学校读书或残疾的子女)的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可异地入户农转非或就地农转非)。
        民政部门只审核代办就地农转非事宜,原则上每年集中办理一次,办理程序参照残疾退役士兵户口就地农转非规定。区(县)民政局应当在每年7月31日之前将申报手续上报市民政局,凡材料齐全、符合农转非条件的,80个工作日内将《准予农转非落户通知单》发给申请人,申请人在收到《准予农转非落户通知单》后,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到管界派出所办理转非落户手续。
        因异地入户农转非涉及落户且与农转非同步办理的,民政部门不予受理,当事人可咨询公安户籍管理部门自行办理。
        3、残疾军人户口性质变更。
        残疾军人因占地农转非等符合户籍管理规定的户口性质变更,其伤残抚恤待遇应当在上报市民政局批准后做相应调整。
        (1)区(县)民政局根据申请人书面申请、户口簿复印件、残疾军人证复印件等,填写《伤残证内容变更申报表》,一并报送市民政局。
        (2)市民政局经审核,对符合条件的,在《伤残证内容变更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连同有关材料退回区(县)民政局;市民政局在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和伤残证上对申请人户籍信息作相应变更。
        (五)抚恤金发放
          1、伤残人员从被批准残疾等级评定后的第二个月起,由发给其伤残证件的区(县)民政局按照规定予以抚恤。伤残人员抚恤关系转移的,其当年的抚恤金由部队或者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从第二年起由迁入地民政部门按标准发给。
另有文件规定的按相应规定执行。
        2、在国内异地(指非发放抚恤金所在地)居住的伤残人员,经向区(县)民政局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后,其伤残抚恤金可以委托他人代领,或者存入其指定的金融机构账户。所需费用由本人负担。
        在国内异地居住的伤残人员,每年应当向负责支付其伤残抚恤金的区(县)民政局提供一次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居住证明。当年未提交证明的,区(县)民政局应当经过公告或者通知其家属提交证明;经过公告或者通知其家属后60日内,伤残人员仍未提供上述居住证明的,从第二年起停发伤残抚恤金。
        3、前往香港、澳门、台湾定居或者出国定居的伤残人员的抚恤金发放按有关规定执行。
        4、伤残人员死亡的,从死亡后的第二个月起停发抚恤金。
         5、区(县)民政局依据人民法院的判决书,或者公安机关发布的通缉令,对具有中止(或取消)抚恤的伤残人员可决定中止(或取消)抚恤,并通知本人或者其家属。
        6、中止抚恤的伤残人员在刑满释放并恢复政治权利或者取消通缉后,经本人申请,按照换发、补发伤残证的程序,办理恢复抚恤手续,从批准后的第二个月起恢复抚恤,原停发的抚恤金不予补发。办理恢复抚恤手续应当提供下列的材料:本人申请、户口簿、原伤残证件、司法部门的相关证明等。
        六、申办手续与材料
        (一)新办、补办评残
        1、申请人(精神病患者由其监护人)书面申请。包括:本人负伤时的基本情况、工作经历、负伤时间、地点、部位、见证人和具体经过等。补办评残的还须说明服役期间没有及时评残的原因。
        2、申请人身份证及户口簿复印件(首页、个人页)。
        3、认定伤残类别、属别的有关证明材料。
        (1)新办评残:
        ①因参战、参加团以上军事机关组织的军事演习、军事训练和执行军事勤务致残的预备役人员、民兵、民工等受伤时无工作单位人员申请评定伤残民兵民工的,须提供团级以上军事机关证明。
        受伤时无工作单位的见义勇为者评残,须提供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证明。
        因战因公负伤时为公务员以及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管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评残,须县级以上编制部门出具编制性质证明和公务员登记表复印件,还须由受伤时所在单位出具受伤情况证明、近期工资档案复印件。
        ②受伤时无工作单位的人员评残,另须提供区(县)民政局、街乡镇、居村委会出具的申请人受伤时无工作单位的证明(对其中现仍无工作单位的,应一并出具受伤和目前均无工作单位的证明);对受伤时虽无工作单位,但受伤前或受伤后曾有过工作单位后失业的人员,还须提供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和就失业证(复印件须单位签署意见并盖章)。
        ③申请人因战因公受伤医疗终结后原治疗医院的原始病历(复印件需当时治疗医院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出院小结以及伤情诊断书。
        ④申请人因战因公负伤时两个直接见证人的旁证材料(应加盖见证人单位或居村委会公章,并注明见证人身份)。
        上述证明材料内容除足以证明申请人伤残类别、属别,还必须说明其受伤经过,以明确受伤性质。
        (2)补办评残:
        ①申请人退伍证和退出现役登记表,或足以确认本人入伍、退伍的原始记载和凭据。
        ②申请人现无工作单位的,区(县)民政局、街乡镇、居村委会应出具无工作单位证明;对曾经有过工作单位后失业的,还须提供解除劳动关系协议书、证明书和就失业证。
        ③原始档案记载或原始医疗证明。
        1988年8月1日以前负伤的,原始档案记载是指档案中在1988年8月1日之前保存的有关因战、因公负伤的文字记载。
        1988年8月1日后至2004年10月1日以前负伤的,原始档案记载是指档案中保存的负伤当时的文字记载;原始医疗证明是指团以上医疗机构的原始病历或出院小结或个人保存出具的具有同等效力的医疗证明。
        2004年10月1日以后负伤的,原始档案记载是指个人档案中由其所在部队作出的法定有效的本人负伤原始情况、治疗情况及善后处理情况等书面记载;因职业病补办评残须提供有直接从事该职业病相关工作经历的原始记载;因医疗事故补办评残须提供军以上后勤卫生机关出具的医疗事故鉴定结论;原始医疗证明是指服现役期间由其所在部队军以上单位指定的军队医院出具的因战因公致残的《病情诊断书》、《出院小结》或者正式病历或者正式病情检查、实验分析记录等。
        ④视情提供因战因公负伤时两个直接见证人的旁证材料(应加盖见证人单位或居村委会公章,并注明见证人身份)。
        上述记载或证明应足以确认本人服役期间受伤性质、受伤部位及伤情程度和伤残属别。
        5、申请人二寸红底彩色近期免冠照片四张。
        6、指定医疗卫生机构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
        7、区(县)民政局对申请人评残情况的综合报告(一人一份),报告内容应说明申请人受伤时以及目前的基本情况、工作简历、致残原因、评残理由和对评残的意见。
        8、《评定伤残等级审批表》一式三份;
        9、优抚对象档案详细信息表,由区(县)民政局微机录入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呈待审批状态后打印。
        10、区(县)民政局对公示中反馈的意见进行核实后写出的报告、公示书样稿和反馈的意见资料。
        此外,因公发生交通事故评残,须另附当地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责任鉴定书》。
        因医疗事故评残,须另附符合法定形式的《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书》。
        因职业病评残,须另附直接从事该职业病相关工作经历的原始记载。
        (二)调整等级
        1、申请人(精神病患者由其监护人)书面申请,主要说明原残情与现残情的变化情况以及原评定或调整残疾等级的时间。
        2、申请人认为残疾情况与原残疾等级明显不符的医疗诊断证明。
        3、申请人身份证及户口簿复印件(首页、个人页)。
        4、申请人二寸红底彩色近期免冠照片四张。
        5、提供原具体伤残部位、残情以及伤残等级档案。
        6、指定医院伤残鉴定专家小组出具的残疾等级医学鉴定意见。调整伤残等级一般应逐级调整,对跨等级调整的,鉴定机构必须对其原残情、现残情以及发展变化情况作出说明。
        7、区(县)民政局对调整残疾等级人员情况的综合报告(一人一份),报告内容主要说明调整残疾等级的理由和拟定等级意见。
        8、《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一式三份。
        9、区(县)民政局对公示中反馈的意见进行核实后写出的报告、公示书样稿和反馈的意见资料。
        10、原伤残证件。
        (三)期满换发、遗失损毁换发补发伤残证
        1、本人申请。伤残证使用期满后可按规定时间换证;证件损毁的,需说明证件损毁原因;证件遗失的需说明遗失时间、地点、原因。以上均需说明个人责任及今后态度。
        2、《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一式三份。
        3、申请人二寸红底彩色近期免冠照片四张。
        4、证件使用期满的,要呈交原证件;证件损毁的,要呈交破损证件;证件遗失的,须在区(县)级以上的党政机关报纸上刊登声明作废的“遗失启事”,并将“遗失启事”一并上报。
        (四)外省市伤残人员以及军队退出现役或移交地方安置的伤残人员迁入
        1、申请人书面申请。
        2、申请人身份证及户口簿复印件(首页、个人页)。
        3、伤残证。
        4、申请人二寸红底彩色近期免冠照片三张。
        5、由外省市迁入的伤残人员,须提供迁出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转移关系证明信》。
退出现役的伤残人员,须提供退伍(复员、转业)证、退出现役登记表。
军队移交地方安置的残疾人员,须相应提供军队离休干部荣誉证、军官退休证、文职干部退休证、无军籍职工退休证。
        6、伤残档案。
        7、指定医院出具的残疾等级鉴定意见。
        8、区(县)民政局综合报告。
        9、《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一式二份。
        10、优抚信息管理系统录入信息并呈待审批状态。
        (五)失业残疾军人转为无工作单位残疾军人
        1、申请人书面申请。主要说明原就业单位、就业起始时间、解除劳动合同(聘用)原因及时间、失业保险金领取情况、现再就业情况、达到退休年龄后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情况等。
        2、申请人身份证及户口簿复印件(首页、个人页)。
        3、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
        4、解除劳动合同证明书。
        5、就失业证、伤残证。
        6、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人民政府的调查核实后的综合报告。
        7、《失业残疾军人转为无工作单位残疾军人审批表》一式三份。
        8、区(县)民政局对公示中反馈的意见进行核实后写出的报告、公示书样稿和反馈的意见资料。
        (六)伤残人员户口农转非
        1、残疾退役士兵户口就地农转非:
        (1)申请人书面申请;
        (2)村委会、乡镇政府、区县民政局证明;
        (3)安置地户籍管辖区派出所证明;
        (4)申请人身份证及户口簿复印件(首页、个人页);
        (5)退伍证、市民政局换发的残疾军人证;
        (6)《天津市退役残疾军人户口农转非审批表》一式三份。
         2、四级以上残疾军人及其配偶和未成年子女户口就地农转非:
        (1)申请人书面申请(法定监护人可代十六周岁以下子女申请);
        (2)残疾军人证;
        (3)申请人身份证及户口簿复印件(首页,相关个人页);
        (4)配偶转非需提交结婚证复印件;
        (5)当地派出所证明;
        (6)居、村委会、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证明;
        (7)超过十六周岁子女在校读书的学校证明或残疾证明;
        (8)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农转非审批表(一式三份)。
         七、档案与数据库管理
        (一)档案管理
        1、建档。区(县)民政局应当建立伤残人员伤残档案,一人一档,长期保存。归整现有伤残人员伤残档案,及时建立新增伤残人员伤残档案。
        2、存档。伤残人员申办的所有伤残业务的全套材料,无论申办结果,区(县)民政局一律将其完整留存于本人伤残档案中,应当归还和发给伤残人员的材料或证件,应于归还之前复印备案以完整存档。
        3、备案。凡涉及申办伤残业务,但没有被认定或登记为伤残人员的,其申办材料由区(县)民政局登记备案,应当归还申请人的材料,应于归还之前复印留存以完整备案。
        (二)数据库管理
        伤残人员数据库实行联机部署、动态管理,明确专人负责。
        区(县)民政局应当按照业务流程和承办时限规定,及时录入和调整更新信息数据,不延报、不漏报,据实、完整、准确、规范填录信息项目。对不全、不实、不符合规范的报批信息,市民政局在优抚信息管理系统上做退回处理。
        非经相关负责同志批准,不得向外界提供信息查询,不得将信息外传、复制拷贝,不得私自进行表格、证件打印,不得擅自修改数据信息。
        八、工作要求
        (一)伤残抚恤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区(县)民政局应当公布有关评残程序和抚恤金标准以及其他有关待遇规定。
        (二)区(县)民政局对申请人申办涉残事项提出的审查意见,须通过局长办公会审定,由局主要负责人或分管负责人签字并加盖民政局公章方能生效。
        (三)区(县)民政局应当及时为新增伤残人员登记伤残抚恤关系,及时将其列入各项伤残抚恤待遇底册;对于涉及伤残抚恤待遇变动的,应当及时做好待遇的相应调整和相关后续工作。
        (四)提供涉残档案材料的复印件,必须由提供原件的单位签署意见、注明经办人并加盖公章。
        (五)填报的各种申报、审批等制式表格,须用A4纸打印生成,填写内容应当完整、准确。

 附件:

         1、评定伤残等级审批表 
         2、调整伤残等级审批表
         3、不予评定或调整伤残等级决定书
         4、换发、补发伤残证审批表
         5、失业残疾军人转为无工作单位残疾军人审批表
         6、天津市退役残疾军人户口农转非审批表(含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家属)
         7、伤残证内容变更申报表
         8、受理通知书
         9、伤残人员关系转移信


                            二OO八年八月二十二日




 

下载原文: 【评残审批表.doc】   【调级审批表.doc】   【不予认定评残、调级决定书.doc】   【申请补发证件审批表.doc】   【农转非.doc】   【伤残证内容变更表.doc】   【受理通知书.doc】   【转移信.doc】   【失业伤残审批表.doc】

    相关文章
    1. 关于转发民政部等单位《关于解决国内公民私自收养子女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
    2. [2009-04-14]
    3. 关于提高一至四级残疾军人护理费标准的通知
    4. [2008-12-17]
    5. 关于进一步完善定期抚恤定期补助工作的通知
    6. [2008-12-17]
    7. 关于2008年提高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的通知
    8. [2008-11-10]
    9. 关于享受抚恤补助的城镇优抚对象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有关问题的通知
    10. [2008-11-10]
            
        黄兴国主持召开市政府第45次常务会议 创文明交通城市 做文明交通人 /*-- 定义普通链接格式 --*/ .stext { color: #000000 ;font-size:13px;} a.bottomlink { text-decoration: none; color: #000000;font-size: 12px;} a.bottomlink:hover {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FF0000;font-size: 12px;}
        关于印发《天津市实施〈伤残抚恤管理办法〉细则》的通知 1999年民政部《关于统一使用伤残评定和伤残抚恤决定书的通知》1 关于印发《天津市企业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和不定时工作制行政许可文书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宁波市农机科技推广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河南省GSP认证检查员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税收减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浙江省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关于印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 中国农业银行关于印发《中国农业银行贷款浮动利率管理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人民法院诉讼费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湖南省砂石资源税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建设项目选址规划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减免税管理办法》的通知 >> 关于印发《港口建设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办法》的通知 1997年国家安全部、民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安全机关人民警察抚恤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实施〈劳动法〉中有关劳动合同问题的解答》的通知(劳部发[1995]202号) 国税发〔2010〕11号江苏省地方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纳税服务投诉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的通知 政策法规——关于印发《贯彻〈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