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局1931第十二集:专家意见为什么总与百姓相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25:46
     510日上午,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座谈会,听取部分专家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意见。10位专家在会上发表了意见,1位专家提交了书面意见。多数专家提出,科学、合理的减除费用标准应当与有关经济指标具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草案关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为3000元的规定已经超出了合理比例,不宜再提高(新华网518日消息)。

另据来自中国人大网的数据显示,截至517日,已经提交的个税修正意见超过22万条,创人大单项立法征求意见数之最,而5000元的起征点成争议的焦点。另据某网站发起的一项调查,支持上调个税起征点的比例达到97.9%,有88.6%的网民认为不能接受3000元起征点,56%的人认为应上调至5000元。

综上所述结果,我们真的很疑惑:在个税草案问题上,专家意见为什么总是与百姓意见相左呢?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朱青提出,发达国家减除费用标准相当于居民月平均工资的24%至40%左右,而按照草案的规定,我国的减除费用标准相当于月工资(约2800元)的100%,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孙钢提出,减除费用标准应当与物价指数挂钩,从2008年到现在,我国的物价水平上涨了10%至15%,据此计算减除费用标准应提高到2200元左右,草案的规定已经高于这一水平。燕京华侨大学华生提出,减除费用标准的提高对大多数低收入者没有任何益处,反而使其收入相对下降,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刘佐提出,按照3000元的减除费用标准计算,再加上“三险一金”的扣除,实际扣除额为3896元,相当于上海市2010年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水平。从全国范围看,这一标准已经很高。
呵呵,不愧为专家,所说的都是专业术语,站位也很高,站在了全国甚至国际的高位上,这是我等草民所不能比拟的。但草民还是不免疑惑:草民不管你专家站在什么高位上,用什么专业术语,草民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还有众多的与自己收入相仿的草民的生活问题,草民们正在受到物价增长过高、收入增长过低,购房难、就医难、上学难……这一系列的困惑,做为工薪阶层,无论干什么都要和那点工资说话,当然了,依法纳税是公民的义务,但税法的设计更应该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百姓生活的提高,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政府所做的一切的一切都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老百姓能过上好日子。按照温总理的话讲叫“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有了显著的提高,但不足之处还是有的。

工薪阶层希望个税起征点高些,并不是不想纳税,而是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希望有限的收入能够满足上面所讲的目标。对于某专家所讲,发达国家减除费用标准相当于居民月平均工资的24%40%左右,但专家并没有说人家发达国家的居民月平均工资是多少,就笔者想这个数肯定比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要高得多,因此这样做比较完全不靠谱,你不说总数怎么比较呢?还有专家讲,减除费用要与物价指数相比,从2008年到现在我国的物价水平上涨了10-15%,因此提出按这个水平减征费用要更低在2200元。但我们不知这专家这个上涨数来源于何方,这真的可信吗?我认为极不可信,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粮价、菜价、油价上可以直接体会出来。如今公众对于有些统计数据的水分已经没有信任度了,这样的数据基础上的分析会正确吗?肯定不正确。还有专家讲提高起征点对低收入者没有好处,只会促使其收入更低。这种说法或许有道理,但并不直接,也就是说这一来存在一个低收入如何界定的问题,另一个也有排队中收入阶层的嫌疑。还有国家税务总局的专家所认为起征点已经很高了则完全是站在税收部门的角度,不值一提。

总之,笔者以为这些专家的意见并不中肯,他完全没有考虑到普通百姓的利益,他只是站在各自的集团利益的角度发言,其意见与百姓相左实在不新鲜。我国个税的征收其实还存在种种弊病,例如依然不能以家庭为单位进行个税设计,例如对高收入阶层对于隐性收入还束手无策,例如遗产税的征收依然遥遥无期……一个家庭以三人计,两挣钱(有的是一人),如果平均下来收入会更低,如今以人为单位计征自然不公平。而对于许多富人们的隐性收入由于种种原因还不能如实征收,这一块其实相当大,直接影响税收对于国民收入的调节。而遗产税遥遥无期也很大程度上影响税收的调节作用。而就因为工薪收入一般摆在明处,比较容易征收,所以工薪阶层一定程度上成为税负比较重的阶层。税收数量要上去,工薪个税成为一个小的支柱,这在其他隐性收入不能进行税收调节的情况下便让工薪阶层负担了本不应负担的东西。如今众多的民众对于个税起征点提高的希望就反映了这个问题。

因此,笔者以为我们的专家还是要更多的从百姓利益的角度出发,不要动不动就抛出一些让人喷血的话来,那样最终不仅无助于国家的政策,更会留下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