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风钻:莫让“真维斯”变成了“真为私”-胡言天下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03:11

莫让“真维斯”变成了“真为私”

 

    清华的第四教学楼被改名成了“真维斯楼”。这事在网上已经被轰轰烈烈地炒作了许久了。胡言偶尔也会悄悄地关注一下各方面对此事的评论。之所以是“偶尔”还要加上“悄悄”,是因为这件事情确实让胡言有点汗颜。

    胡言不是因为“真维斯”出现在清华校园里而汗颜。胡言之所以汗颜,是因为天天在这个校园里生活着的胡言不是在校园里看见或者听见了“真维斯楼”的诞生,而是在媒体上得知这一消息的。得知这一消息之后,胡言汗颜。胡言突然发现自己对这个生活了将近三十年的校园好像真的没有感情了,真的冷漠了,冷漠到了对它的任何变化都漠不关心。

    其实,胡言对第四教学楼是有感情的。第四教学楼诞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胡言有幸成为了第一批在第四教学楼听课的学生。那个时候,清华几乎没有什么新建筑,更不要说新教室。也就是那个时候,国家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拨出了巨款 (当然,那个数字现在看来可能还不够塞满一个贪官的牙缝) 让清华盖起了拥有上千个座位的第三教学楼和第四教学楼,大大缓解了当时教室资源严重不足的窘迫。应该说,第四教学楼的出现及其所发挥的作用在清华的发展历史上是应该占有一定的位置的。

    现在,在清华教育百废待兴的年代里功不可没的第四教学楼改名为“真维斯楼”了。各界总说纷纭。

    有人说“很多人讨厌‘真维斯楼’的出现是因为讨厌真维斯”,更有人质问“清华是不是配得上真维斯这样的企业”。其实,“真维斯楼”的出现就已经说明了清华和真维斯之间并不存在谁配得上谁的问题,商业的真维斯需要借助学术的清华而变得“学术”一些,学术的“清华”也需要借助商业的真维斯而变得“商业”一些,最后二者是不是都能如愿以偿地发展成为四不像,那就要看他们的造化了。这个不需要旁观者去评头论足。俗话说,人各有志,企业和学校的领导者、决策者也有志,这个“志”不是他人一些口水就能改变的。

    有些仁人志士从“真维斯楼”的出现而联想到了一些世界知名大学,这倒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不错,哈佛大学、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等世界名校也有用商业品牌或者捐赠人的名字命名的建筑物。其实,清华大学在“真维斯楼”出现之前也出现了“蒙明伟楼”、“逸夫楼”这样的建筑,中国的其他高校也不乏同样的例子。但是,“蒙明伟楼”也好,“逸夫楼”也好,那都是先有名字而后有建筑物,这是与“真维斯楼”本质不同之处。而这一不同就不得不让旁观者提出质疑!

    至少,胡言相信,“真维斯楼”远远不只是简单地将一座建筑物更名。第四教学楼承载了清华的一段历史,承载了几届甚至是几十届清华学子的记忆,这历史和这记忆的价值无疑远远超出了第四教学楼本身的建筑价值。第四教学楼更名为“真维斯楼”,无疑又是一个商业行为,那么胡言想知道:清华的这段历史和几届甚至是几十届清华学子的记忆,在这个商业行为中到底做价几何?找遍了所有能找到的报道,胡言没有找到答案。

    一座几近无价的第四教学楼在清华的版图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几近无价的“真维斯楼”。第四教学楼的“几近无价”是用几代清华人沉淀的记忆评估的,而“真维斯楼”的“几近无价”则是“有好事者”的猜测或者臆想。到目前为止,甚至连普通的清华人都不知道“真维斯楼”为清华贡献了什么贡献了多少。现在,“真维斯楼”已经取代了第四教学楼,追问这一商业行为是否符合“等价交换”原则已经没有必要,我们需要追问的是:这一商业行为到底为清华带来了什么?

    或许,清华大学的领导者和决策者只有站出来把这个问题解释一下才能最终平息“真维斯楼”带来的质疑。我们可以相信清华缺钱,因为无论国家如何投入,也肯定无法满足清华及其领导者那永无止境的追求。我们也可以相信是为了募集发展基金才导致了“真维斯楼”的出现,但是,我们有权利知道“真维斯楼”带来的效益到底体现在那里或者到底将体现在哪里。其实,清华校园里的老师和学生都是很善良的。胡言想,在这个公开公正成为了一种奢望的年代,哪怕在“真维斯楼”出现之后,每天走进教室能看到讲台上摆放了一瓶印有“真维斯赠”字样的矿泉水,大多数师生恐怕也能稍微平息一下不满的情绪,恐怕也就不至于往“真维斯楼”外墙上那个为真维斯歌功颂德的铭牌上泼油漆了。

    胡言期待着有关方面的解释,期待着“真维斯”只是“真”而没有“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