迫切需求 英语:各种家具图集 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08:59:37
各种家具图集 2
古典家具雕刻艺术
精美的良木雕刻是明式家具中主要的装饰手法,涵藏着无穷的美学意蕴——超凡脱俗,焕采生辉。它的美学价值远远超出了传统家具本身的外在价值,实为中国古典艺术之奇珍。明式家具代表了中国古典家具的精华,其造型和做工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明式家具的精品主要用于宫廷、王公贵戚及高层次的文人士大夫之家。制作年代为明中期至清早期,时间跨度200余年。经典明式家具以其材质昂贵,做工精绝,式样讲究,数量稀少而称雄。它是明式家具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明式家具设计美学的智慧光芒,传递着明清两朝工艺思想追求的审美情趣,它是中国雕刻艺术形式的辉煌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又一宝贵遗产。

清·黄花梨西番莲纹扶手椅

清·紫檀书桌
明·鸡翅木有束腰香几明·黄花梨春凳明·黄杨木枕凳
明·黄花梨瘿木宝炉清·黄花梨狮纹马鞍明·紫檀螭龙喜鹊鹿纹折叠式镜台明·黄花梨螭龙喜字纹曲屏芯板透雕清·紫檀仙鹤展翅海云纹案屏风浮雕明·黄花梨螭虎戏宝鼎纹透雕明·黄花梨螭龙捧寿纹透雕明·黄花梨虎纹浮雕明·黄花梨螭虎纹浮雕清·黄花梨狮纹马具明·黄花梨螭龙纹架子床挂檐透雕清·紫檀博古纹案屏风浮雕明·黄花梨螭虎纹浮雕明·黄花梨人物风景纹浮雕明·黄花梨牡丹瓶花纹官帽椅靠背板浮雕清·紫檀西番莲纹扶手椅靠背板浮雕明·黄花梨戥子明·黄花梨太极八卦纹宝鼎底座浮雕清·黄花梨云龙戏珠纹牙板浮雕明·紫檀牡丹双凤纹牙板透雕明·紫檀山水人物纹高浮雕明·黄花梨折枝石榴纹浮雕明·黄花梨螭虎纹浮雕明·黄花梨座屏式小挂件透雕明·黄花梨螭龙螭虎纹浮雕明·黄花梨笔筒清·紫檀博古纹浮雕
明·黄花梨提盒式小箱明·紫檀无束腰方凳明·黄花梨双凤朝阳纹浮雕明·黄花梨螭龙纹架子床挂檐透雕明·黄花梨瓜棱形围棋盒明·黄花梨莲花螭纹曲屏透雕明·黄花梨龙虎纹透雕明·黄花梨镶黄杨木博古纹案屏浮雕清·紫檀吉祥纹扶手椅靠背板浮雕兼透雕明·黄花梨螭虎纹透雕明·紫檀黄花梨桌案牙板浮雕清·黄花梨吉祥纹官帽椅靠背板浮雕清·紫檀蝙蝠寿字纹浮雕明·黄花梨螭虎捧寿纹透雕明·黄花梨人物故事纹浮雕清·黄花梨镶象牙黄杨木山水人物图明·黄花梨山水人物纹浮雕明·黄花梨博古纹浮雕明·黄花梨麒麟纹透雕明·紫檀凤纹浮雕明·黄花梨禄字螭虎纹透雕明·黄花梨花卉凤纹浮雕明·紫檀无束腰带卡子花方几
明·黄花梨条桌明·紫檀方炕桌明·黄花梨螭龙福字纹半浮雕半透雕明·黄花梨花鸟纹透雕透明·黄花梨螭龙纹隔扇透雕明·黄花梨云龙纹架子床牙板浮雕明·黄花梨缠枝花卉纹浮雕明·黄花梨花鸟纹透雕明·黄花梨四螭禄字纹屏风透雕明·紫檀黄花梨局部雕刻残件明·黄花梨荷花纹浮雕明·黄花梨福字螭虎纹透雕明·黄花梨古树纹浮雕明,黄花梨麒麟螭虎纹透雕明·紫檀螭纹浮雕明·黄花梨麒麟纹透雕
清·紫檀螭虎瓜果纹浮雕
明·黄花梨竹节式双层套盒明·黄花梨竹节式双层套盒
清·紫檀梅花纹酒杯圆雕明·黄花梨小箱明·黄杨木花卉纹小罐浮雕
中国古典家具
























各式各样的床









中国古典摆设





























明式傢具雕刻藝


明式家具是指自明代中叶以来,能工巧匠用紫檀木、酸枝木、杞梓木、花梨木等进口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虽然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生产,但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能工巧匠制作的家具最得大家认可。因此,人们公认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正宗,也称它为"苏州明式家具",简称"苏式"。





明·鸡翅木有束腰香几 几形苗条玲珑,束腰处线道明朗舒展,于流传畅达之中衬示出老鸡翅木肌纹禽鸟翅羽的细绒罗叠之美。尤为可观的是,角牙处饰以精巧古纹,更将作品及材质的美感烘托得至善至雅。

明·黄花梨春凳 凳体宽厚沉稳,素面平整光洁,以淡棕色黄花梨木制成。四腿厚买,足微外撇,牙板宽阔,弓腿部交合处采用大木梁结构,使之要为坚固耐用,经久不松。线脚优美流畅,于厚重中见灵动。

明·黄杨木枕凳 凳面呈弧形,长不及尺,造型古朴,用料粗硕,韵味十足。凳面久经把玩,温润似玉,备觉可爱

明·紫檀螭龙喜鹊鹿纹折叠式镜台 背板透雕背板以攒框做成,界域分为三层八格,在镜台上支成斜面用于摆放铜镜。下层正中一格安荷叶式托,可上下移动,用于支撑大小不同的铜镜。上层装板雕螭龙纹,中层两侧饰喜鹊登梅纹,下层两侧饰鹿衔灵芝纹,背板搭脑为圆雕龙头。此器采用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手法,做工雕饰无处不精,是明代小型家具雕刻的上乘之作,所谓“小件而大气也”。

明·黄花梨螭龙喜字纹曲屏芯板透雕 透雕芯板正中刻一喜字,环绕真间有六条螭龙,上面四条作环躯飞舞状,下面两条作卧伏回首状。雕刻两面作,刀工娴熟。透雕的每一透孔间的大小和距离严谨,使图案对称和谐,整体优美,且有不易破损之功效。

清·紫檀仙鹤展翅海云纹案屏风浮雕 画面正中雕一仙鹤,口衔灵芝,两翅展开,在脚踏于海石之上,作展翅欲飞状。海涛翻滚,祥云缭绕。仙鹤神态自若,悠闲宁静。纹饰华美,雕刻圆浑,呈现出高雅的风格。

明·黄花梨螭虎戏宝鼎纹透雕 图案以宝鼎为中心,形态各异。奔跑着的螭虎,围绕着方鼎戏耍。方鼎长足,鼎身环绕回形纹。螭虎大小不一,形象生动。雕刻选材精良,流畅舒展。

明·黄花梨螭龙捧寿纹透雕   通体透雕螭龙捧寿纹。图案中心雕宝鼎形寿字纹,上面两螭龙手捧寿鼎作抬升状,下面两螭龙用脊背托起寿鼎底足,作回首状。四螭龙张吻、立鬃、睁目,造型异常生动

明·黄花梨虎纹浮雕   浮雕行走虎纹,构图完整,体现了奔跃奋动的节奏。虎作回首状,张口、立目、翘尾,威武勇猛。其造像有汉代石雕的雄浑遗风。

明·黄花梨瘿木宝炉   此炉本质纹理华美,色泽橙黄。器形仿宣宣德炉,古拙温润。宝炉整木雕成,炉腹圆浑,沿口外敞,美不胜收,是不可多得的案头珍玩。

明·黄花梨螭虎纹浮雕   浮雕成团身螭虎之纹。正面虎头有角,口衔虎尾,憨态可鞠。两侧螭虎则雕为虎头向外团围真身,使雕件总体构图丰满充实。

清·黄花梨狮纹马具   这是和马鞍配套使用的马具,其纹样与马鞍有异曲同工之妙。

明·黄花梨螭龙纹架子床挂檐透雕   雕刻大小两条嬉戏螭龙。小螭作团身引逗状,大螭作奔跑擒捉状,形态逼真。雕件呈长条形,大螭龙占构图的四分之三,体势至见舒展奔放。

清·紫檀博古纹案屏风浮雕   博古八宝纹盛行于清早期,追求尚古情调、淡泊意绪。案屏雕花瓶、果盘、水盂,瓶腹雕螭纹。纹饰拙朴,磨工精细,铲地平整,有古碑刻拓本之美。

明·黄花梨螭虎纹浮雕   浮雕为凌空飞舞的螭虎,肢体尽情伸展,口部大张,势欲吞珠。艺术情态汪洋恣肆,想象奇特,极富浪漫色彩。

明·黄花梨人物风景纹浮雕   作品雕绘了小桥流水、洞石祥云,二儒士手提肩担鲜桃果篮而归,更有二妇人立于桥畔迎候。削一妇人手持团扇,仪态大方;后一妇人右食指触唇,似有新妇含羞之态。屋宇半掩于山石之间。此景极具五柳先生《桃花源记》所述世外桃源之趣。

明·黄花梨牡丹瓶花纹官帽椅靠背板浮雕   明式家具椅类中,常于显要部位(靠背板上方)点缀以纹饰,以求在静态中展现动态。但靠背板通体雕刻牡丹瓶花纹却不寻常,花纹的刻法为铲地浮雕,有宋代花鸟画之清雅风骨。

清·紫檀西番莲纹扶手椅靠背板浮雕   清康熙一朝,宫廷艺师颇受西洋画家的影响,家具的雕刻在工艺形式上开始注重圆润,注意表现物体本身的质感和自然形态。在内容上西番莲等外采纹饰被引入明式文化的雕刻中。此件清宫廷紫檀靠背椅纹样正是这一时期的产物。整体浮雕西番莲花,刻工圆浑,密不露地。既有西洋壮观富丽之美,又有东方和谐舒展的华贵神韵。

明·黄花梨戥子   戥子是测定贵重物品或药品重量的器具,构造及原理写杆秤相同,最大单位是两,小到分或厘。此处收入三件戥子,左面一件较为罕见,酷似一把提琴。中间一件有两套测定器具,含铜盘、象牙杆及雕刻精美的银饰戥锤。

明·黄花梨太极八卦纹宝鼎底座浮雕   这是为青铜宝鼎定制的底座,雕刻太极图及八卦方点阵图。太极图外呈圆体,内为“双鱼”合抱状,象征太极生阴阳两仪。八卦方点阵图为文王后天八卦方位,所标“离南坎北,震东兑西”的卦形位次颇有相错,足可为易学研究提供值得商讨的实物图形

明·紫檀无束腰方凳   圆材横枨加矮老方凳。此凳是典型明式家具,各部位比例适当,线角简练,显示出明式家具永恒流溢的艺术神韵。

清·黄花梨云龙戏珠纹牙板浮雕   这是桌子上的牙板,浮雕二云龙戏珠。云龙作奔跑状,雕刻工整,轮廓清晰。边线纹与龙体极呈动感,有呼之欲出,触之即飞的艺术效果。

明·紫檀牡丹双凤纹牙板透雕   此物很可能是画案牙板残件,透雕牡丹花卉纹,浮雕双凤纹。凤纹形态优美,体态轻盈,雕工精细,纹饰流畅

明·紫檀山水人物纹高浮雕   作品雕刻古树亭阁,曲桥流水,四位世外高人置身于美景之中,宛如一幅淡墨写意比水轴画。工艺手法为高浮雕,多层雕刻,纵深开阔,穷极雕镂技艺之能。

明·黄花梨折枝石榴纹浮雕   枝头雕——硕大开口石榴,籽粒饱满,花叶点缀映衬其间,恰似一幅精美的花卉写意画。

清·黄花梨西番莲纹扶手椅   乾隆时期,清宫廷挑选技艺高超的工匠到皇宫制作与建筑物相和谐的中西合壁式家具,一方面用中国传统工艺制作,另一方面于雕刻部为融入西式图纹,较常见的有西番莲纹饰等。此扶手椅是这一时期宫廷家具的代表。

明·黄花梨螭虎纹浮雕   从古玉图纹中衍化而出的螭虎,造像古拙。最为精彩的是依据四周空间的大小,设计出不同的虎纹形态,奇思异想,大胆夸张。环绕在大螭虎周围的六只小螭虎无不活泼可爱,天真烂漫。

明·黄花梨座屏式小挂件透雕   这是案头陈设之物。上部一对透雕螭龙纹,二螭龙卷曲相连相对。龙身为挂件边框,一贯而下,自然流畅。中间悬挂镂雕花草纹香熏,雕工妙不可言。就作品之艺术总体分析,无疑是一件难得的珍品,代表了明代雕到工艺的高超水平。可惜已成残器。

明·黄花梨螭龙螭虎纹浮雕   浮雕螭龙螭虎各一,作奔跑嬉戏状。螭龙在前,头向后甩;螭虎在后,紧随不舍。二兽体态飘逸,宛如在水中游曳,形成一组完美的弧形曲线构图。

明·黄花梨笔筒   笔筒是文人案头必备之物,兼有实用与欣赏双重作用。因而在选材用料上颇为考究。此件用黄花梨大料制成,通体光素,突出木质纹理之美,浑然天成。意在表现文人崇尚自然,清静无为的境界。

明·黄花梨瓜棱形围棋盒   围棋盒选黄花梨雕成瓜棱形态,俨然是一个玲珑剔透的小南瓜,令人见而生爱。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十二瓣瓜棱中均有精美绝伦的斗形纹理,犹如镶嵌在器物中的十二只眼睛,使整个器物焕采生辉。

明·黄花梨龙虎纹透雕   此为三小片透雕残件,一龙二虎,造像从汉代古玉龙虎纹中衍变而来,器件虽小而构图丰满,颇有汉玉石雕刻之韵味。

明·黄花梨螭虎纹透雕   图案由四只螭虎对称构成,两大螭虎向内蹲坐,两小螭虎向外伸展,犹如一对“父子兵”守卫在大门两侧,威武雄壮。

清·紫檀蝙蝠寿字纹浮雕   器内雕刻蝙蝠、寿字、如意结,寓意福寿如意。此材质为鸡血紫檀,比金星紫檀更富有华贵的色泽和质感,展示出一种堂皇富丽的大家气象。

明·黄花梨螭龙纹架子床挂檐透雕   两条飞动的螭龙,尾部相连,回首而视。二龙两相呼应,有灵动旋转之势,情趣盎然。

明·黄花梨花卉凤纹浮雕   双凤相对而卧,口衔花卉枝条,花枝向四周伸展开来,形成热烈奔放的视觉效果,抒发出祥和之气。

明·黄花梨云龙纹架子床牙板浮雕   牙板属明式架子床最精美部位:床身正面大边。雕材选用浅棕色优质黄花梨木。在这重器大件之上,精雕舒身飞腾的双龙戏卷草纹图案,龙形神气飞扬,卷草纹交抱舒展。两端草梢卷动,似在戏龙,又似为龙所戏,情趣别致生动。双龙前后流动着丝丝云纹,颇有以小衬大之势。

明·黄花梨螭龙纹隔扇透雕   透雕螭龙纹为不对称构图,螭龙形态各异,大小不一,灵动活泼,可谓“形散而神不散”。

明·黄杨木花卉纹小罐浮雕   此罐状如随形竹节,实为黄杨木制成,上有盖,两侧有孔,可用绳穿。数枝万寿菊环绕其身,造型饱满,雕工老辣清丽。

清·紫檀螭虎瓜果纹浮雕   作品中心雕一果盘,盘内置两枚瓜果,盘外四周为变形螭虎纹,虎身饰变体古纹样,可谓淡雅之间寓古味。

清·紫檀蝙蝠寿字纹浮雕   器内雕刻蝙蝠、寿字、如意结,寓意福寿如意。此材质为鸡血紫檀,比金星紫檀更富有华贵的色泽和质感,展示出一种堂皇富丽的大家气象。

明·黄花梨螭虎捧寿纹透雕   透雕八条螭虎捧寿图。螭虎大小不一,排列有序,构图井然。透过疏朗朗雕纹,足以使人产生一种浮想联翩之感。

明·黄花梨人物故事纹浮雕   此器下方雕二云游仙人,长衣宽袖,手持佛尘。上方雕月宫,月宫内有两位仙女,婷婷玉立,其后琼阁佳树,旁伴祥凤。内容盖取自民间神话故事,观之清新可爱,令人心旷神怡。

清·黄花梨镶象牙黄杨木山水人物图   图景用象牙、黄杨木镶嵌于黄花梨材质之上,构成一幅完整的山水人物画面。内有水榭曲桥、楼台亭阁,渔帆点点,烟波淼淼,数位骚客,听琴品茗。画面疏密有致,层次清晰。黄杨木凸起,更添立体感和浮雕效果。

明·黄花梨山水人物纹浮雕   作品雕刻三仙出游于空山幽谷之中,内有古松、怪石、险桥,构图奇峻,造景新颖,形神之间传递着宋元山水画笔意。

明·紫檀黄花梨局部雕刻残件   左边是桌案的角牙,木质为紫檀;右边是花几的腿部,木质为黄花梨。从这两件雕刻残件中,可以充分领悟明式家具线脚的曲线之美,以及圆雕造型的变化之妙。

明,黄花梨麒麟螭虎纹透雕   麒麟奔跑于洞石之上,前后各一螭虎围追堵截,欲与麒麟一决雌雄。麒麟吻张鬃立,竖尾回首,怒目而观,神态栩栩如生,雕刻刀法苍劲有力。

明·紫檀方炕桌   通体光素的方桌,不加一刀一凿,选用的材质乃为至善至美、无可挑剔的最上品金星紫檀。其造型之美,可谓增一丝太肥,减一丝太瘦,具有不可思议的因材施制的巧致之工。识者略一经眼,必谓为人间极品,菲卓绝之能工巧匠则无法制之矣。

明·紫檀螭纹浮雕   雕件中心雕一寿字,两旁各卧伏螭纹。纹饰采用变形夸张的手法,抽象概括,简朴稚拙,芬馨中隐隐流溢着一丝经久不息的高古之韵。

明·黄花梨古树纹浮雕   雕老树临风,主干曲如龙、劲如铁,枝条刚坚若剑。苍古雄健,意趣横生。昔贤有“老树当风叶有声”的佳句,以之为喻,似甚恰当。

中国古典室内装潢





























酸枝木家俱欣赏
提起酸枝木一般人可能对其了解的不如花梨和紫檀多,但是长期以来酸枝木家具在我们生活中地位一直非常重要,它比花梨紫檀更接近于百姓生活.说酸枝,就要先从“红木”这个词说起。现在,在家具的使用中“红木”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包含很广泛的词汇,好像只要是红色的木头就可以称之为红木,实际上“红木”或“老红木”曾经是北方地区对酸枝木的称谓,当然现在有很多内行人还是如此称呼。酸枝木结构致密,质地温润,纹理细腻,可沉于水。在颜色及品质上的区分比较复杂,有黑酸枝、红酸枝、白酸枝。和其他家具高级用材一样,在使用时用的是其心材。
清代酸枝木月洞门架子床








酸枝木圆花架

老挝大红酸枝木玫瑰床

清晚期 酸枝木镶螺钿贵妃床

海派贵妃床(酸枝木)

红酸枝贵妃床

酸枝大床

酸枝嵌螺钿五屏式罗汉床

酸枝木云石榻床

老挝酸枝木罗汉床

酸枝木宝鸭穿莲贵妃床

红酸枝顶箱柜

越南酸枝木罗汉床

酸枝木弯脚案台

非洲酸枝木明式餐台

红酸枝书桌

老挝大红酸枝高低花几架

老挝大红酸枝浮雕云龙纹官皮箱

老挝大红酸枝光素鼓凳茶座五件套

老挝大红酸枝圆墩如意茶台七件套

老挝大红酸枝躺椅

老挝大红酸枝(黑框红芯)明式四出头官帽椅三件套

老挝大红酸枝长茶几灯挂椅三件套

老挝大红酸枝双面雕山水纹五屏式罗汉床二件套

老挝大红酸枝曲尺罗汉床二件套

老挝大红酸枝光素束腰高低床(片子床)
民国初年出现的“片子床”就是现代的床,或称“大床”、“洋床”。片子床的出现是床具的一大进步,它使十分复杂的睡具变得简单化,以前后两个片架组成,中间用床挺相连,上放床屉,使用方便,搬迁省力,造价也低。
民国床比之明清以来的拔步床、架子床、罗汉床要简单得多,它打破了“屋中屋”的原有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民国床是由西洋的概念、中国的质料和中国的做工融合而成,在西洋床前后挡板加床杠床屉的基础上,大量使用了中国古典的装饰手段,这样的结合,就出现了雍容富贵、典雅大气的海派床,其用料是老红木,在做工上较为考究,在样式是基本沿用欧式的花纹装饰,很是大气。还有一类是铜制的床,常见的铜床是将架子床简化了,其四围的栏杆向上伸展,上面用铜杆相连,这是为便于张挂蚊帐,此类床市场多见,无甚收藏价值。另有一类铜床则罕见,就是以片子床为蓝本,以铜铸出,其上的铜饰花纹与整个床架十分协调,不失为一件艺术品。
床是卧室中必备的第一器物,虽然简单,但在它的设计上则可谓匠心独运,各呈其巧。片子床的样式较多,形状各异,像方形、菱形、尖形、圆形的片架;雕刻的图案几乎没有重样的,从做工上分有透雕、浮雕、立体雕等;在装饰是也各具其妙,有用真皮装饰,有以镶嵌玉石、铜、银等作装饰,有用各种瘿子木装饰的,还有用磨边镜子作装饰。这样的陈设使卧室发生变化,洋房洋窗洋门外加洋床,这样似乎更配套。
片子床的出现与社会大背景紧密相连。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的居住空间变小,社会生活加快,搬移性增大。明清以来的拔步床、架子床,都是四周有围栏,庞然如建筑物,虽然后来有了一定的简化,但格局没有根本性的突破,适应不了新的社会生活变化,家具就出现了改革,那种传统的庞然大床被“片子床”取代,这是历史的必然。
床的简化使卧室更加通透,使闺房、卧室由绝对私密的空间相对地“开放”了,片子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中国人重视卧室私密性的旧有观念和封闭格局,这种以床为代表的家具改革,同时它也带来了其他家具的变化,从而编织起民国家具的模式。明清时期,中国建筑的重心是在客厅和书房。传统的观念认为,客厅和书房是一个家庭的“对外窗口”,在家具摆放上格外用心,无论使用的材质还是设计的样式都力求考究,由此一来品位必然上升。时至民国,受西方文化影响,这种情况有了偏移。西方历来重视卧室,重视卧室必然使卧室家具的品位提升。床是卧室中必备的第一器物,只有床“矮化”了,卧室中视觉才感到开阔,才有了大衣柜、梳妆台来填充空间,并且床的尺寸在民国以后是逐步增宽增大和增高的,尤其是北方,民国时期制作的大床高度可达2.2米以上,躺在其中就是一间小房子。
床头柜今天已经司空见惯了,但是在民国时期,这可是家具中时髦的物件。床头柜不是一件独立的家具,而是与床配套的小件家具,它常常和床及衣柜等形成一套,其样式虽不是很多,但也有许多不同的款式,显示着木工匠人的巧妙构思。常见的床头柜是门打开以后,上面有一个抽屉,下面装一盛小件衣物的小柜。床头柜有的上配一个镜子,或方或半圆,大概是用于妇女睡前的卸妆吧。

老挝大红酸枝群仙祝寿束腰高低床

美人榻(贵妃床)
“轻碧云烟紫苏窗,翠罗桃色烟纱帐,琉璃萤光青竹屏,醉卧桃红美人榻”。在很多小说里往往会有这们的情景出现,在一处诗情画意的居所里,熏香袅袅,色彩柔媚的轻纱从屋顶上倾泻下来,轻纱后面放置一张美人榻,一个天仙般的可人儿姿态撩人的半坐半躺,似睡似醒,意态暧昧,有些慵懒,是何等的华贵与优雅,让人生出许多遐想,恍如隔世般。
如果说罗汉床是中国古代社会男人的专用榻,那么美人榻就是女人专用的床榻。美人榻与罗汉床相比,更小,更精致玲珑,其形态更接近现代的三人沙发,过去常常是有钱人家放置在闺房或亭榭间,供大家闺秀、贵族小姐休息所用,也可做闺房陈设家具。它的舒适小巧,古典华丽,直令人联想起“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场面,相传此榻和杨贵妃有关,为她所用,因而又称“贵妃椅”、“贵妃榻”,江南一带也有称“小姐榻”的。
美人榻在制作上很讲究,后有围栏突出并由右向左阶梯式提高,其意为“步步高”,中间常镶以秀丽的云石,上面都会雕刻精美的吉祥如意图纹。两旁的围栏演变成扶手,有的还制作成书卷枕形,为的是让女性午间做小憩用,榻面一般较狭小,可坐可躺,制作精致,形态优美。有一种美人榻应该一侧是高起的床头,另一侧是平的,这种美人榻,以广作为多,大多为花梨木等红木所制,制作年份大多在清末至民国间。
美人榻演变至今,外形与风格也有了极大的变化,功能也不仅仅是休息之用,在它身上被赋予了无数的时尚元素,靓丽的形态吸引了不少女性的目光。由于美人榻占地面积不大,雕刻精美,又具有实用价值,可以用作床使用,也可当沙发使用,而且跟沙发容易配套,所以也是红木家具中很受欢迎的一个类型,虽价格不菲,但却越来越受欢迎。
假想一下,如果在观景台的落地窗前或卧室里放一张美人榻,要白色或红色的,整个榻身就宛如一位静卧的古代美人,令人赏心悦目,闲暇时就在这样的榻上听着音乐捧书阅读,或慵懒地靠着它,一个人安安静静地享受阳光,必定带给你除了舒适闲散,还有不一样的轻松惬意,也许你刹那间的错觉,以为自己就是那前朝旧世的贵妃美人……
老挝大红酸枝贵妃床

老挝大红酸枝龙椅

老挝大红酸枝凯瑞宝座

脚踏
脚踏,今通称“脚蹬子”,古称“脚床”或“踏床”,宋、元以来,常和宝座、大椅、床榻组合使用,有的和家具本身相连,如交杌及交椅上的脚踏,有的则分开制造,如宝座及床榻的脚踏。脚踏除蹬以上床或就座外,还有搭脚的作用。一般宝座或大椅坐面较高,超过人的小腿高度,坐在椅上两脚必然悬空,如设置脚凳,将腿足置于脚凳上,可以达到舒适的目的。
到了明代,除床榻外,坐具已很少附有脚踏。清中期以后,有多具抽屉的书案往往带脚踏,体制宽大,只能是清式书案的附件。
明式的床前多设脚踏,罗汉床前的脚踏短而成对,架子床和拔步床前的脚踏独一而修长,长约二尺,宽尺余。床上中置炕桌,炕桌两旁坐人,两具脚踏就放在坐人部位的床前,以备踏脚。两具脚踏之间,多置灰斗,形如方抽屉,因中放炉灰而得名。灰斗为柴木制,多上黑漆,中有椿柱,可以在上面磕烟袋。尔后传世既久,脚踏大多已与床分离。
脚踏原为床的附件,故形制多与床身相同,较常见的是有束腰,方材,内翻马蹄,有的采用鼓腿膨牙的造法,无束腰直足的、有束腰带托泥的、四面平式的都少见。
从式样和功能区别,脚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带滚木装置的凳面,脚踏之上,来回滚动,摩擦脚心的涌泉穴位,起按摩保健作用,可以叫保健凳,也叫“滚凳”。《长物志》说:“脚凳,以木制滚凳,长二尺,阔六寸,高如常式,中分一档,内口空,中车圆木二根,两头留轴转动,以捌拽轴,滚动往来。盖涌泉穴精气所生,以运动为妙。竹踏凳方面大者,也可用。”按滚凳可以活动经络,有利血液循环,对老年多病、行动不便的人颇为相宜,可以说滚凳应是一种医疗用具。
另一种则是专为踏脚承足的,也称脚踏、承足、搁脚凳等。由于古代居室多是砖地面,为了防止北方冬季和南方梅雨季节时,身体接触地面会感到寒冷,故过去坐椅子或床榻,脚不是直接踩在地面上,而是放在脚踏上,而现代居室都是地板、瓷砖或地毯,不再需要隔湿隔寒的脚踏,故这一类型的脚踏已逐渐消失了。
脚踏不仅是一种容足之具,有时也充当坐具。如清中期大文学家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一书里,便描述了脚踏的这个功能。第十六回《贾元春才选凤藻宫,秦鲸卿夭逝黄泉路》写赵嬷嬷到贾琏处,“平儿等早于炕沿下设一杌,又有一小脚踏,赵嬷嬷在脚踏上坐了,贾琏向桌上拣两盘肴馔与他放在杌凳上自吃。”赵嬷嬷虽为贾府里较有身份的下人,但在王熙凤的贴身丫鬟平儿和贾琏眼里,其地位仍很卑贱,自然不能与他们平起平坐,所以只能坐在炕沿下的小脚踏上吃饭,甚至吃饭用的菜肴盘碗也只能放在杌凳之上,不能上桌。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脚踏在一些非正式场合里也是身份相对较低的人所坐的坐具。
老挝大红酸枝狮足脚踏

香几
香几是品位很高的木器,古人用于焚香祈祷、承放香炉,一般设于书房或门廊阶前,可成对成组,但更多是单只摆放。在古代社会里,由于人们讲究“尊祖礼神”,时不时地就要举行祭祖、拈香行礼的仪式。香几作为承放香炉的家具,自然不可避免地成为这些场合中的必备之物,所以做工一般都很讲究。
香几属于高足家具,不论其放在室内还是室外,大多是居中显要设置,四面无依附物,所以为了达到从各个侧面观看均相称宜的效果,香几在形制上多采用曲线形的结构,腿柱以五足居多,三足、四足、六足的也比较常见,造型委婉流畅,腿足做成三弯腿形式,而且多带有托泥装置,从而使它的基本造型显行典雅而稳重,营造出修长优美的形态。凡香几大都是有束腰,这样看起来高挑玲珑,从而大大提高了它的观赏性。
在明代,香几的制作已经异彩纷呈,造型变化多样,除圆形外,还有梅花形、多边形、葵花形等,形制繁多,多彩多姿,充分说明了当时的制作工艺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超水平。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里曾详细提到了香几:“书室中香几之制有二,高者二尺八寸,几面或大理石、岐阳玛瑙等石;或以豆柏楠镶心,或四八角,或方,或梅花,或葵花,或慈菰,或圆为式;或漆,或水磨诸木成造者,用以搁蒲石,或单玩美石,或置香椽盘,或置花尊,以插多花,或单置一炉焚香,此高几也。”到了有朝,香几的制作更繁杂,造型更趋于多样化,在束腰上有大面积的雕饰,整体造型上仍然稳重凝华。从清中期的江苏文人李斗的著作《扬州画舫录》里反映出来,“小室中有天香小几……小几有方、圆、三角、六角、八角、曲尺、如意、海棠花诸式。”从记载中可以看出,清代香几的制作工艺已很先进了。香几盛行于明代,清以后就渐渐不流行了,随之出现了由方形或长方形香几繁衍出来的茶几。
香几除了承放香炉和香薰的实用功能外,还可以作为雅室中的摆设,具有非常强的装饰性,比如可以在上面陈列花瓶、盆景等,当做花几使用。香几的使用大多成组或成对,但也有单独使用的,如宋赵希鹄《洞天清录集》所云:“明窗净几,焚香其中,佳客玉立相映。”
由于香几独特的外形特征,以及其功能的多样性,从其出现之日起,尤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可能正是香几的尊贵气质吧,人们在制作它的时候,也经常使用紫檀、香枝木、酸枝木等上等材料,并尽量将工做细,似乎这样才与它的身份相配。
由于香几以它的装饰性见长,加之它几乎可与任何家具相配,如今在崇尚装饰的现代又流行开来,在很多环境下都有它的身影,如在现代生活的厅堂放置一张具有中国古典特色和香几做点缀,使其与室内的现代家具形成强烈反差,营造出现代都市人的怀旧情结,与花草古玩盆景等一起点染空间。可以说,哪里有了香几,哪里就有了生气,它婀娜窈窕的身姿,仿佛是温雅贤淑的少女,时时伴在人们的左右,给生活增添美好与愉快。
老挝大红酸枝五足三弯腿托泥如意纹香几

炕几、炕案
同炕桌一样,炕几、炕案也属于矮形桌案,但比炕桌窄得多,通常顺着墙壁置放在炕的两头,主要用于坐时靠倚,下面可以摆陈设或用具,北方家庭一般将被子叠好后放在其上。炕几和炕案多呈长条形,长短大小相差无几,只是形制不同。凡由三块板构成,或腿在四角,呈桌形结构的称炕几;腿足缩进不在四角,呈案形结构的就叫炕案。炕几、炕案有的带抽屉,但一般时代很晚,用材非酸枝木即新花梨,不能算是明式。
炕几又叫靠几,一般由三块厚板直角相交,几面呈长方形,正立面呈∏形,长和宽的比例与炕案相仿,高度一般比炕案还要矮一些。由于炕几的形制较为低矮,因此在制作手法上它比大型桌案更容易发挥,形式也更加多样,不仅可以模仿大型桌案的做法,还可以采用几凳、屉柜的设计技巧,装饰上不拘一格,如足底有的平直落地,有的向内或向外兜转,往往形成卷书状,根据其腿部在四角上的结构可分为桌型结构或案型结构。案形炕几直接采用大型桌案的做法,只把比例缩小,四腿去短即可,它和大型案的唯一差别是只有平头,翘头案几很少见到;条桌式炕几样式甚多,其两端立板或光素,或开光,或雕花角牙,或挖,或攒等。
从发现和考证的情况来看,炕几始于宋代,在当时还不是很普及,从明代开始渐渐盛行。明末满人在入关前以游牧为生,起居习惯以席地为主,入关后他们还保留着原有习惯,因而在清代家具中,炕几、炕案等低型家具的使用非常普遍,而且有很大的讲究,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尤其适合于深宅大院内设置的大木炕床,它们既可依凭靠衬,又可放置器物,有时也可用于设宴。明式炕几一般都注重材料的合理使用,造型简洁而无过多的装饰,既实用又坚固,和元代炕几相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清式炕几与清式家具的特点是一致的,即崇尚华丽繁缛,用材厚重而结构富于变化,装饰性很强。
炕案与炕几同属于比较高档的工艺型家具,一般多见于名门大家和富有家庭,常用于读书、写字,放置书卷、画册等,也用于宴享。炕案的特点也是窄而长,腿子短,长与宽的差距较大,有夹头榫和插肩榫两种基本形式,有像桌型的,案面下以长枨加角牙造成罗锅枨的感觉,有的是罗锅枨之间加一板,此外则为变体。民间使用的带抽屉炕案,年代也有较早者,而且淳朴可爱,它们多用一般木材制成,造型有的接近闷户橱,两屉者、三屉者都有,一般称之为联二橱式炕案和联三橱式炕案。
老挝大红酸枝炕几

架几案
架几案是一种狭长的案类家具,架几案名称中的“架几”二字,可谓是十分地形象,“架”是指两几共架一块案板,“几”却是十分熟悉的名称。两几共架一案的架几案在清中晚期流行,从清代《则例》和宫廷陈设档册中,得知当时称架几案为“几腿案”。此名后来虽不通行使用,但就其构造来说倒是颇为确切。
架几案是几与案的组合体,两端为两只几架起案面,其特点是两头几子与案面不是一体,而是分体的家具。架几案长可近丈气势宏大,厚可达三寸,尺寸硕大的架几案极为沉重,仅桌面的面板需要几个小伙子才能搬起来,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家具中的“巨无霸”。案面多用厚板制成,倘若攒边张板制者,匠师称之曰“响膛”,言其一拍便砰然作响,与实心的厚板音响不同,唯响膛制作多用于次等家具或紫檀架几案面,大概是因紫檀缺乏巨材大料,免不得不采用响膛造法。架几案既不用夹头榫也不用插肩榫,可随意拆卸,装配灵活、搬运方便。明式架几案的案面全光素无纹饰,而清式架几案多为立面浮雕花纹。因此,明式架几案的式样变化多表现在几子的造法上。最简单的一种几子是以四根方材做腿子,上与几面的边扶相交,用粽角榫联结在一起,边抹的中间装板心,腿下有管脚枨,或由带小足的托泥的支承,这是架几案几子最基本的形式。
有的几子两边的几中部各有一抽屉,不仅实用,也起到使其牢固的作用,而且在视觉上增加稳重的效果。有的几子在中部加枨子四根,加槽装板心,足底不用托泥而用管脚枨,和上端一样,也采用粽角榫结构调整,管脚榫之间也打槽装板心。这样,在案面的空间被隔成两层,可以利用它们放一些物品。在整洁的厅堂和书房中,架几案的几子只能空着,否则就会显得凌乱无序。还有的几子是在上一道腰枨之间安卡子花,在下一道腰枨之下安角牙,以增强装饰效果。也有的几子采用四面用厚板而雕镂的造法,在厚板中部透雕各种纹饰,里外两面,层次分明,花纹以外,将厚板铲剔去一层,使纹饰更为突出。
在古代,架几案的用途其实有二,其一为读书人架书,历来受文人的宠爱;其二是放香炉等。尺寸硕大、选料名贵、装饰华美的大架几案只有在故宫博物院、颐和园、中南海等处才有。
架几案简朴单纯,淳洁清雅,常为清晚期富贵人家所用,造型简练严整,多用直线,干净利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而两几共架一案的造型形式,显示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十分有趣味。架几案往往摆放在厅堂正中一间的北墙,如正中一间为过厅而且迎面有屏风,则它们就靠在屏风之前,上置花瓶、小座插屏等陈设,案上面可以挂书画。架几案也可以顺着两梢的山墙摆放,而小架几案也可以贴着栏杆罩摆放,或顺着窗台摆,可以起到分隔室内外空间的作用。明代的架几案以长者居多,还有一种矮型的,只高二尺多,多为在炕上摆放的,用法和炕几、炕案相似。
我国20世纪50年代之后,不少硬木家具被拆散充作木料。其中,宽厚的架几案面民间幸存者寥寥无几。
老挝大红酸枝明式圆包圆架几案二件套

月牙桌
明代的圆桌,往往是由两片拼合,两片拼合的圆桌通常被人称为月牙桌,因为它合起来似圆月一轮,分开来却像月牙两半儿。又因为它是由两个半圆拼成的,所以也叫半圆桌。
月牙桌造型工艺与圆桌相似,有直腿、三弯腿、蚂蚱腿等不同形式,桌腿也有三腿、四腿不等,腿下有马蹄足或带有托泥,托泥通常有窗格形、冰纹形等。月牙桌分为有束腰和无束腰形,有束腰的月牙桌,束腰之下一般都会有雕刻精美的牙子,蚂蚱腿形月牙桌两腿之间形成壸门轮廓,造型比较秀丽,三弯腿形月牙桌又具柔和的线条美。月牙桌两半桌的角腿各做半只腿形状,当需要组合时,两半腿正好合成一条整腿,与圆弧面的腿宽度相等,两个拼合起来即为圆桌。
明代的月牙桌不施装饰,却在洗练当中透出自然之美。清代的月牙桌做工精美,周身布满雕饰,有西番莲折枝、如意、蝙蝠等图案。
月牙桌虽然是在圆桌的基础上衍生的家具,但是它和圆桌相比,更美观、实用。两半月牙本身就代表着祥和、宁静,而它独特的线条,优美的造型又从视觉上带给人全新的享受。月牙桌灵活、秀气,不仅合并起来和圆桌有一样的用途和效果,还以它独特的结构达到便于拆分的特点,使得在空间上得以合理利用。月牙桌平时可分开对称摆放,多在寝室和较小的场合使用,可靠墙或临窗,上置花瓶、古董等陈设品,别有一番风味。
月牙桌在追求家具的形体美、做工美和装饰美的同时,又遵循着家具的实用性。月牙桌的一半可以用来吃饭,一半用来烧香供神。当喜庆团圆的时候把两月牙桌并拢便成了一个大圆桌,一家人在一起吃饭,团团圆圆。月牙桌一般成双成对出现,百十年后保留一半儿,已属幸存,得窥全貌,则更不易,以致后来的人们误认为可以靠墙而立、单独使用的半边儿本来就是一张完整的桌子。
由于月牙桌具有形式美观、便于拆分等特点,明以后直至民国,都有大量制作。月牙桌不知不觉成了千家万户最常见的家具,伴人们度过无数油灯照明的居家日子。
月牙桌以它独特的造型同样被许多现代人喜欢,一张古朴、端庄的月牙桌放在客厅的一角,使它在满目的现代家具中别具一格,点缀了家居的空间。房间柔和的灯光袭在月牙桌圆润、流畅的线条上,在现代中体现了传统之美,使整个房间显得典雅、尊贵。
老挝大红酸枝《福禄寿》半圆台

圆角柜
古代家具中的柜类、圆角柜最古,并被当今学者和收藏家视为最为成功的储物大柜,它因其柜顶的转角呈圆弧形而得名,并且多为通体光素,仅仅依赖其合理的比例和线条就能产生高雅的格调,所以一直为文人雅士所喜爱。以前此种柜多用较轻的木料制作,外表上麻灰,再罩红漆,尽管木质轻,但因其形体高大,又加上表面漆灰较厚,重量仍很大。近些年,人们喜欢用香枝木制作,也有使用酸枝和老榆木的。
圆角柜的特点是稳重大方,坚固耐用,这种特点突出表现在用料粗壮和侧脚收分明显两个方面。圆角柜的四框与腿足不分开,系以一根圆料制作而成,顶转角呈圆弧形,柜柱脚也相应的做成外圆内方形,故得名。圆角柜四足侧脚收分明显,正面及侧面都为梯形设计,柜体上小下大的构造,增强了视觉的稳定感,重心偏里,柜门开启后,松手即可自动关闭,这种利用力学原理的家具设计,充分显示了古代文人与工匠的才华。柜子对开两门,两门活动处不用合页,而采用门轴的做法,把紧靠柜边的门框上下两端做出长于柜门的轴头,上端插入门框顶边的圆孔中,下端坐进下门框两侧的圆坑中,既转动灵活,又便于拆卸,必要时可以把柜门摘下来而不需要任何工具。柜门一般用整块板镶成,因立栓与门边较窄,板心又落堂镶成,所以配置条形面叶,北京匠师又称为“面条柜”,南方人称其为“大小头橱”。
根据外形和设计的不同,圆角柜有四扇门和两门之分。四扇门圆角柜外形与两门柜基本相同,只是宽度大一些,靠两边的两扇门不能开启,但必要时可以摘下来。它是在柜门的上下两边做出通槽,在门框的上下两边钉上与门边通槽相吻合的木条,上门时把门边通槽对准木条向里一推,上下两道木条便牢固地卡住门边,两侧门安好后,再安中间的两扇门,中间两扇门因须开闭活动,做法与两门柜的形式相同,在中间两扇门的中间,还有一条可拆装的活动门闩,门闩和门边均钉有铜质饰件,可以上锁。
圆角柜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具备很高的观赏性,摆在家中会起到良好烘托氛围的效果,家具自身所散发的独特意韵,使主人在对东方文化不经意的欣赏中,将浮躁、疲倦的身心得到净化,何乐而不为呢?
老挝大红酸枝圆角柜

闷户橱
汉以后,出现了一种前开门、或供贮存食物、炊具的“厨”。两晋以后,厨类家具很快得到普及,其用途也从原先贮存食物扩大到藏书与贮存衣物等,为示区别,在厨字边加个木旁,成了“橱”。
橱的形体较柜小些,形如案与矮柜的结合体,上面是桌、案的样子,可以摆放物件,面下有抽屉,抽屉之下有很隐蔽的闷仓(或叫暗橱),闷仓的立墙和立柜的柜樘板一样,或用独板或加短柱,立墙分段嵌装,将抽屉拉出后,可向闷仓里存放物品。这一类有闷仓的家具,北京匠师通称“闷户橱”,主要用于收藏日常衣物用品,形体较大的闷户橱也常设于厨房中,橱内主要存放食物与食具,民间使用较多,有联二橱(有两个抽屉)、联三橱(有三个抽屉)、炕橱等形制,更多抽屉的很少见。
闷户橱除抽屉数量有一个、两个、三个等区别外,在造法上的变化还有橱面和条案面一样,两端有的没有翘头,有的有翘头;抽屉脸有的贴壸门券口,有的不贴,凡贴券口的,铜饰件上的锁销可以从券口正中之后的缝隙中穿过,插入闷户橱大边底面的销眼内,要锁抽屉时,可上推销子,使销子上的管状装置与面叶上的两个锁鼻(或称“曲曲”)平齐,用铜锁或穿钉横穿,把抽屉锁住,不贴券口的抽屉同样可以安装上述铜饰件。
闷户橱不论抽屉多少又叫“嫁底”,因过去嫁女总要陪嫁一两件闷户橱,橱上或放箱只,或放掸瓶、时钟、帽筒、镜台之类,用红头绳扎紧,故“嫁底”是由于用它做嫁妆之底而得名。
过去小康之家习惯将一对中等大小的顶箱柜贴墙而放,两柜之间放闷户橱,因为闷户橱比较矮,不会挡住后面正中常有的高窗,因此就把它塞在中间,三件恰好占满一间后墙或山墙的长度,所以一个抽屉的闷户橱又叫“柜塞”。北方地区流行的形体小巧的“炕橱”形似闷户橱而小,是类似炕头柜的一种小型盛藏家具,通常设于炕上或炕边处。
明式橱按陈设形式可分为横设的桌案式橱与竖放的立柜式橱两种,前者外观与桌案相似,高度与桌案差不多,橱面也可当作桌案使用。从明式橱的种类和数量来看,桌案式橱多于立柜式橱,存放橱多于书橱。
老挝大红酸枝独板三联橱

亮格柜
亮格柜是明式家具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书房内常用的家具,集柜、橱和格三种形式于一器。通常上层是没有门的格架,齐人肩或稍高,用以陈放古董玩器,便于欣赏;下层为对开柜,用以存放书籍,中间平添二或三个抽屉,又有橱的功能。北京匠师称上部开敞无门的部分曰“亮格”,下面有门的部分曰“柜子”,合起来称之为“亮格柜”。亮格柜重心在下,放置稳定,一般厅堂或书房都备有这种家具,既实用又颇显风雅,兼备陈置与收藏两种功能,把实用和美观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很受当时文人士大夫和官宦好古人士的欢迎,因而在北京多于南方城镇。
亮格柜有不同的样式:上面的亮格单层或双层;亮格或全敞或有后背;或后背镶板,两山及正面透空;或在两山及正面各装一道极矮的围栏;或在左右及上沿装一壸门式牙板;或三面安券口;或正面安券口加小栏杆,两侧安圈口;或无抽屉,或有抽屉;抽屉或露明安在亮格之下柜门之上;或安在柜门之内;下层对开两门,内装膛板,分为上下两层,门上装铜饰件。双层亮格柜往往处在矛盾之中,柜子矮了,容物不多,亮格矮了,陈设不便,使用起来反不及单层亮格柜来得实用,故传世实物单层多于双层。
亮格柜还有一种比较固定的样式,即上为一层亮格,中为柜子,柜身无足,柜下另有一具矮几支撑着它。此种柜子在明万历年间非常盛行,北京匠师名之曰“万历柜”或“万历格”。
明式柜格大多将上格部分做成一层或两层四面透空的平屉,而清代柜格则将左右及后面用板封死,格下的抽屉和柜门则大多数刻上烦琐的花纹,并多有镶嵌,嵌件多用螺钿、象牙或兽骨,整体看起来极为富贵豪华,感觉上不如明式柜格亮丽大方。
注:券口:三根板条安装在方形或长方形的框格中,形成拱券状,故曰“券口”;
圈口:四根板条安装在方形或长方形的框格中,形成完整的周围,故曰“圈口”;
露明:构件未被其他构件遮没,显露在外部分。
老挝大红酸枝明式拐子纹亮格柜

架格
架格是以四根立柱为足,取横板将空间分隔成几层,用以陈置、存放物品的家具,因其多用来放书籍,也常被称为“书架”或“书格”。有的架格本身无足,用两个小几做腿,把架格架起,这可以说是架格的一种变体。柜格是将柜和格结合的造型,上部为格,用以陈设文玩器物,中间有两或三个抽屉,下部为柜,可以贮存物品。
架格的最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四足间加横枨、顺枨承架格板,用横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层,格板一般为三层或四层,最低一层格板之下安牙条及牙头。有的架格只分两层,在两层之间或两层之上或下加两三个小抽屉,抽屉有的前脸贴壸门式券口,造法与某些联二橱、联三橱的抽屉相似,多放在便于开启处,高度约到人胸际。常见的做法是在每层的后、左、右三面设栏杆似的装置,也有不设栏杆而在后背装板,或后背空敞,而在左右两面或左右前三面安券口或圈口;有的在后背安装透棂或三面安装透棂。
明式架格一般都高五、六尺,大多四面透空,依其面宽安装通长的格板,每格或完全空敞,或安券口,或安圈口,或安栏杆,或安透棂,其制作有简有繁,既增加了使用功能,又不破坏透空的艺术效果。而清代架格则将左右及后面用板封死,格下的抽屉和柜门多刻上烦琐的花纹,有的花纹带有明显的西洋装饰风格,构思独特,工艺精湛。至于用横、竖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高低不等、大小有别的格子则是在清雍正时期开始流行的形式,这种格内屉板高低错落,俗称“博古架”或“百宝格”,专用来陈放文玩古器,放在书房、客厅雅致非常,有浓厚的清式家具风格。此外,安装玻璃和洋锁也是新的东西。
低矮的架格或称“矬书架”,一般略高于桌案,它可以靠窗台放,靠墙或贴落地罩放,在顶层之上置瓶花、文玩,或利用架上空间悬挂书画。清制矮架格木制的或漆木制的都较多,大都有竖格,纤巧烦琐,不复有明式意趣。
最简易的用柴木制成的架格,素白不施油饰,边牙条、牙头都不安。有一种民间普通使用存放食物的柴木通风架格,是一种介乎架格与柜子之间的家具,四面安装透棂,或后背装板,两侧及门均用直棂或寸许见方的透棂造成,透棂内可糊纱或任其空透,苏州一带把这种家具叫“饭橱”或“碗橱”,北京另有一个通俗形象的名称叫“气死猫”。也有极为考究的用紫檀制成,其用途当然是为了放置珍贵的图书文玩了。
老挝大红酸枝明式品字栏杆架格

画柜
画柜,顾名思义就是专门用于存放书画卷的家具,也有叫画箱的。
因书画是用宣纸、绢、绫、帛等做底,时间久了很容易虫蚀破损,既怕潮湿又忌干燥,与其他文物相比,显得更为娇贵。书画不能长久悬挂,否则会变形,收藏者要将收藏的作品轮换挂,从欣赏的角度会感到新鲜,同时又是对书画的保护。为保护书画,最大限度地延长其寿命,便产生了画柜。
画柜有箱式结构,也有柜式结构的。曾见过一对箱式画柜,每只画柜分三节组合而成,共四只画箱加两只托底,画箱为侧开门,便于收藏的拿取尺幅较宽大的立轴,门板满工浮雕龙纹图案做装饰,高贵豪华。托座为画箱承几,几身较高,有利于画箱防潮和取用,牙板宽大,满工浮雕与画箱看面相同的龙纹图案,使整体的装饰风格和谐统一。
香樟木是传统的名贵木材,纹理美观、香气浓郁,经久不衰,独具防虫、防蛀、驱霉、隔潮的功能。香樟木家具自古以来就是藏书、藏画柜的首选材质。同时,香樟木木质细密,纹理细腻,花纹精美,深受人们喜爱,是明清皇室贵族、巨贾富商之家的必备品,如今已成罕见之物。也有“木中黄金”的红木制成的画柜,内衬香樟木匮胆,防潮防腐,永藏万年。
书画存放一般按年代分出大类,以花鸟、人物、山水分科,根据作者姓氏笔画编号,名片中包括画名、作者、质地、尺寸等,科学而详细的记载。此不仅适用于国家收藏单位,而且个人收藏也可较正规地按此方法保管和建档,以便于查找。
字画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湿度下存放,并保持空气流通,画架书柜存放保持离地面半尺以上,每年晚秋季节,取出晾一次。书画库应选择通风条件好和较干燥的楼房,不宜选择底层和顶层,要求保持一定的温度、湿度,这样可以抑制害虫和霉菌的生长繁殖。此外,字画易被虫蚀、鼠咬,保藏书画的场所,绝对不能丢放食物,以免引出虫鼠。
老挝大红酸枝四面平式书画柜

柜橱
立柜式橱也叫“柜橱”,它是由闷户橱演变而来的一种集橱、柜、桌于一体、三种功能兼而有之的家具制品。
柜橱一般形体不大,高度相当于桌案,底板比闷户橱要矮,多数是紧靠地面,有的也加以矮足或矮座,采用桌案式橱的造型结合柜的结构,即形体上与宽矮的桌案式橱相似,柜面可作桌案使用,橱门之上通常另加一层抽屉,抽屉下不设闷仓而是安柜门两扇,门上有铜质饰件,可以上锁,内装樘板或另加抽屉,有的则在顶板之上立柜内加亮格;屉、门的拉手、铰链、扣锁等均采用精巧的金属构件,多与木质的颜色、纹理形成鲜明对比,颇富情趣,在室内陈设颇觉奇趣,一向为人们所喜爱。尽管北京匠师仍依其抽屉之数称之曰联二、联三,但它已不是闷户橱,而只能叫柜橱了。
明代柜橱种类很多,但在做工上,特点和风格与桌案一样,也都是侧脚收分明显。除此形式外,还有一种不带侧脚收分的柜橱,这种柜橱四条腿全用方料,柜面四角与四条腿都是外角平直,高度与桌案大体相同。
老挝大红酸枝光素独板二联橱


柜在明代已经成为室内常备的家具,按其造型可分为横柜和竖柜两种。横柜多采用上下扣合形式,柜两侧各加一个“大鼻”,前脸居中安装雕花铜锁插并加锁。这种上下开合的横柜与箱在形制上比较接近,习惯称呼上也有交叉。但这类横柜绝无矮小者,比如北方地区的横柜宽度多与炕宽相同,故又称“炕柜”或“炕头柜”。地柜中也以横柜形式居多,柜下通常施车脚(托座),前脸开门的地柜分横向推拉门与对开门两种,形体高度视实际需要而定。竖柜又称立柜,以形体高大者居多,陈设时或并列放置,或在大厅两侧相对而设,既典雅庄重,又美观大方,在明清家具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竖柜的基本式样是对开两门,柜内装樘板数层,两扇柜门中间有立栓,柜门和立栓上钉有铜饰件,一般加有铜锁叶。
根据柜的具体形制来看,柜又可分为圆角柜、方角柜、两件柜、四件柜、亮格柜等。圆角柜(无合页,系木门轴)是相对于方角柜而言的立柜,双开门,四框均为圆柱,四足略外侧,呈上紧下松之势,前、左、右三面有小檐喷出。方角柜为四面平齐状,四角见方棱,上下同样大小,四个脚无侧脚,双门用铜合页连接,形体大小不一,最大者达四米有余,以顶竖柜最为流行。这种柜都是成对的,两柜两顶箱,所以又称四件柜,一般在大厅两侧相对而设,也可在内室并列摆放。亮格柜是架格和柜子结合在一起的家具,常见的形式是架格在上,柜子在下,架格齐人肩或稍高,里面放置古董文玩等器物便于观赏,柜内贮存物品,重心在下有利稳定。
清代柜做工更加考究,选材上更崇尚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材,用料上更显得粗重大气,形体上不断向高向宽发展,装饰工艺更趋繁细华丽,边面多雕花或嵌以名贵玉石等,使用功能也有进一步发展。
老挝大红酸枝素面独门柜

老挝大红酸枝折叠五扇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