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法拉利过山车:引用 书法作品布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8:51:38

书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

       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书法技巧讲座二:书法常识——运笔

一、姿势与执笔: 

  1.写字的姿势分坐式和立式两种。

      坐式适合写一寸见方以内的字,其要求是:头正、身直、臂开、足安。即头部端正;上身正直,双臂自然分开,左手按纸,右手执笔写字;双脚自然安放地面。

      立式适合写寸楷以上的大字,要求是:头俯、身躬、臂悬、足开。即头部略俯;上身微躬;左手按纸,右手悬肘执笔;双脚自然分开站立,约与肩等宽。

     无论坐式、立式,浑身以放松、自然为上。 

2.执笔的方法有三指法、四指法、五指法、龙眼法、凤眼法、回腕法、握拳法等等。

       苏东坡说:“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意思是说,执笔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要遵循一个原则,即“虚”和“宽”。

      造纸术发明以前,古人在竹木简牍上写字,左手持简,右手执笔写字,用三指执笔法方便。后来王羲之发明了“五指执笔法”,这可能与高桌凳的出现有关。不过,苏东坡还用“三指执笔法”,现在的日本也多用“三指执笔法”。这与我们今天执钢笔的方法类似。

书法技巧讲座三:书法常识——运笔

      五指执笔法,可以用“按、压、勾、顶、抵”来说明五个手指对笔杆的作用。

     按:拇指由内向外按住笔杆; 

    压:食指与拇指相对压住笔杆;   

    勾:中指第一节由外向右内勾住笔杆;  

    顶:无名指与中指相对,用指甲根部由右内向左外顶住笔杆; 

   抵:由于无名指的力量小于中指,所以,小指抵在无名指下方,以助一臂之力.

   这样,四个手指从不同方向管住笔杆,改变各手指的力量,毛笔就可以向不同的方向运动了。

 用“五指执笔法”要注意: 

       ①  指实掌虚。即四个手指贴实笔杆,掌心空虚,可放下一个鸡蛋。

       ②  掌竖腕平。这是坐式书写的要求,可以使笔杆保持垂直;若是立式书写,就应该掌平腕斜,这样才能保持笔正。

      ③  执笔高低,可以根据写字大小来定。一般以无名指至笔尖的距离与字格边长相等为宜。写正书宜低执,写行草宜高执。

     ④  执笔松紧适中,不宜过紧过松。

     ⑤  执笔的疏密,即手指分布的疏密。疏执笔稳重,宜写正书;密执笔腕活,宜写行草。一般执笔宜密不宜疏。 执笔的深浅。指笔杆与手指接触的部位关系。笔杆越靠近指尖,执笔越浅,反之,执笔越深。一般来说,执笔宜浅

五指执笔法:指实掌虚、腕平掌坚

五指执笔法:指实掌虚、腕斜掌平

 深执笔 指实掌实,运笔不灵活。 此外,龙眼法、凤眼法,其实是五指执笔法的虎口形状似龙眼、凤眼法

龙眼法风眼法

书法技巧讲座四:书法常识——运笔

 

基本笔法

    笔法即书写过程中的运笔方法。古人流传下来的笔法很多,如“永字八法”等。不同的书家有不同的用笔方法。尽管笔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然其基本笔法就那么几种,是不变的,赵子昂的“用笔千古不易”应该包括基本笔法在内。

    1.中锋与侧锋

    ①中锋,一般以为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即中锋。其实,当我们运笔时,笔毫是铺开的,锋并不聚拢,所以,说笔锋在笔画中间运行是不妥的。准确的说法应该是“运笔时笔杆与纸面保持接近垂直时的笔毫状态叫中锋”。中锋是运笔过程中的笔法,不是起笔、收笔的笔法。从我的定义来看,中锋很简单,只要你注意笔杆与纸面保持垂直,随便怎么写,都是中锋。

    ②侧锋,有人以为是行笔时,笔锋偏向笔画某一侧的情况。其实也错了。侧锋应该不是运笔过程中的笔法,它是起笔时的笔锋状态,起笔后的行笔基本上还是中锋,否则,写出的笔画肯定是偏锋败笔。永字八法把“点”叫做“侧”,就是这个道理。点的形状向右下斜侧,笔头的形状与点类似,侧锋而下,略顿即收就是点了。

     2.逆锋、回锋与顺锋、出锋

    ①逆锋、回锋,是书写时与笔画运行方向相反的起笔和收笔的方法。其特点是将笔锋藏在点画中间,所书笔画含蓄,如屋漏痕,统称藏锋。所谓“欲右先左,欲下先上”即此。

    ②顺锋、出锋,是书写时与笔画运行方向相同的起笔和收笔的方法。所书笔画两端尖锐,笔锋外露,统称露锋。

     3.转锋与折锋

    转锋与折锋,是在笔画起收和转折处使用的两种运笔方法。

    ① 转以成圆,隶书的蚕头,小篆起收笔及转弯处,都是转锋形成的圆笔。

    ②折而为方,起收笔处的折往往与逆锋、回锋结合。起笔逆锋后垂直折锋写出方头再行笔,收笔则是略提折锋回收;转折处的折锋以横折为例,笔略提侧锋切向右下,挫锋下行。折锋形成方笔,欧楷、魏碑及汉隶张迁碑都以方笔为主。起笔时如果不逆锋,而是侧锋切入,用笔如用刀,也可写成方笔。这就是切锋了,所谓“欲横先竖,欲竖先横”即此。尖锐的新笔不宜用切锋,因为新笔切锋容易使下笔处的棱角过尖,刺目而不含蓄。故新笔宜用逆折写方笔。

    4.提、按与顿、挫

    ①提,即书写时提起笔锋;按,即书写时按下笔锋。提按是书法中最简单也是最难的笔法,难就难在点画中处处有提按,时时有提按,且提按的幅度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提要按着提;按要提着按。这样,提笔写成的笔画细而不弱,按着写出的笔画粗而不肿。

    ②顿,是按并停住。一般起收转折处用之。挫,是顿后移动笔锋调整方向的笔法。一般用在笔画转折处。如楷书横折处:写横时笔锋朝向左方,至转折处顿笔,笔锋朝向左上,如果就此写竖,笔锋偏向左侧,写出的笔画扁平;所以,顿后向左挫锋,调整笔锋使其向上,再写竖,就是中锋了。

书法技巧讲座五:书法常识——运笔

 

学书法首先要了解毛笔的性能,要善于选择、使用和保养毛笔。这样才能使

学习事半功倍,兴趣倍增。

    有人以为,初学书法(特别对少儿)没必要买好笔,等学到一定水平再买好笔不迟。

其实不然,初学必须笔好,学到一定水平反倒可以不必要好笔。因为初学者根本没有

用笔技巧,本来就难以驾驭毛笔,再加上笔不好,就更难写出效果了。长此以往,学

书的兴趣泯灭殆尽,只好与书法拜拜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初学者保持

学书的兴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能明显感到自己的进步。这除了与学者本人的

天资悟性以及老师的教法有关外,笔的好坏影响更大。

    什么是好笔?一般认为“尖、圆、齐、健”是笔之四德。除了“健”与笔毫的选材

有关外,其他三德与做工有关。只有做工精良,符合四德的要求,才能算是一支好笔。

如图                                       笔的尖 

                                                 笔的齐   

      其实,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光知道尖、圆、齐、健,并不能选择一支好的毛笔。

要真正选择一支好笔,还必须借助其他一些相关经验。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介

绍几条经验供大家参考:

     好笔≠贵笔。价格昂贵的笔不一定是好笔,因为这类笔大都所选材料稀有昂贵

(如狼毫、紫毫等),或者笔杆材料高档,精雕细刻;而笔头的做工则不一定精。

这类笔我见过很多,大多中看不中用。真正的好笔是要看笔头本身的。

     ⑴笔的大小不同,尖、圆、齐的要求程度也不同,笔越小要求越高。对于中小笔

来说,笔锋一定要尖锐,锋颖要像针尖一样,锋尖有透明感。笔头的圆锥形要端正,

圆润饱满。

    ⑵除了兼毫,笔毛一定要纯,无杂毛。

    ⑶启功的《书法概论》里谈到制笔的方法是,笔心的主毫最长,往外的副毫一层

一层逐渐变短。这种笔我用过一支小楷,其实并不好用。真正好用的笔是主副毫一样

长的。有的制笔者在笔心夹一些短的断毫,这样的笔也是不好用的(如图)。

                                    笔心有断毫

                                        主副毫等长 

      ⑷根据笔锋的长短,可把毛笔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一般初学用中锋比较适宜。

黄?先生是反对用长锋羊毫的。他认为长锋只不过增加了贮墨量而已,长长的笔肚只

起到皮管的作用,实在没有必要。这种观点虽不无道理,但忽视了长锋与中短锋的本

质区别。长锋笔的特点除了贮墨多,主要在于:①减小了笔尖的角度。这样,同样的

粗细变化,必须增大提按的幅度;②增加了笔肚的长度。这就减小了笔的弹性,再加

上贮墨的增加,弹性又相应减小。所以,增加了运笔的难度。这是长锋的不足。但,

正因为锋长,对善用裹锋和绞转笔法的行草书家来说,往往能写出中短锋所难以表现

的独特效果。如林散之的草书,就是善用长锋的典型。此外,还有超长锋和超短锋。

    如图,是一个笔商送我的超短锋狼毫。这么短的锋是很难做到不散锋的。然此笔做

工精良,新发开时,可写小楷。现在虽锋颖已退,写小行书还是可以的。狼毫弹性本

来就大,锋又短,弹性就更大了。再软的纸,用此笔都能写出劲挺的笔画来。不过,

由于锋太短,稍微提按,笔画粗细变化就很大,所以此笔也很难把握。

                                          超长锋、长锋、中蜂

                                                                            超短锋

书法技巧讲座六: W IQe:Sch;y书法常识——欧体

欧阳询  (557-641)谈到书法中的书体,人们往往提到欧、柳、颜、赵四体,其中的欧体就指的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书体。

/X[1]S/[1H?p 欧阳询,字信本。自幼敏悟,博通经史。在隋时即享书名,曾任太常博士。至唐,官至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他的书法上追古隶及六朝书法的朴茂凝重之风,结体紧结,方正浑厚;行、楷出于“二王”,而欧书的险劲之势又是“二王”所不及的。他的传世碑刻《九成宫醴泉铭》,字体高华庄重,法度森严,用笔刚劲,纤浓得中,寓险峭于平正之中,成为后人学习书法的楷模。此外,《皇甫诞碑》《化度寺邕禅师塔铭》也是欧阳询的得意之作。传世的墨迹还有《张翰帖》《卜商帖》《千字文》等。欧阳询的书名当时就员播四方,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初唐四家”。

如何将欧字写活

遵循"取法乎上"的原则,许多书法爱好者将欧字作为入门的范本,但练了几年,收效甚微,虽有形,却无神,观其字,味同嚼蜡。怎样才能避免这种现象呢?
欧字法度森严,字存隶意,字形偏长,这些显著的特点与其它基本技法姑且不谈,以下说说几个容易忽视的方面。

用笔欧字用笔以方为主,但临习时不可一味的将各个笔画的起收笔都作刀切处理,过分追求棱角,要注意方圆结合。圆处用"揉笔"处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揉笔"--如同在疼痛处作圈形按摩。以横为例,收笔时轻顿之后,毛笔轻轻提起,但不离开纸,朝着回锋的方向作圈形运动,尔后回锋收笔。动作虽小,却能表现出方中带圆的形态。其它如竖画的收笔处、横折的折处、取法于隶的竖弯钩的收笔处等,都带有圆意,都可用"揉笔"。

注意细微的粗细变化。初临欧字,便可观察出笔画的轻重变化,诸如横、竖的两头重,中间轻等,但细察之则变化多端。比如垂露竖:一种是两头重,中间轻,在字中多有顶梁柱的作用,如"中"字 等;还有一种是起笔轻,行笔较细,收笔重,常用于字中有多个长竖,如"涧","国"字的左竖等,力求多变。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仔细观察,细处着眼,写出细微变化,才能让笔画活灵活现起来。

笔势有的习字者,写完一笔,停下来看一笔,再写下一笔,将一个个笔画"摆"在纸上,失去了内在联系,这就失去了笔势。所谓"势",就是笔画在运动中所形成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了解了这个关系,才能和谐统一,气息贯通,不然,笔画就会成为一个个符号,所以古人说:"必先识势,乃可加工"。以"其"字的下面两点为例,左边一点向右上方出锋,以便接着写右边的一点,而右边的一点带笔向左下出锋,以便接着写下一个字。再如"三点水"旁,第一点收笔后奔向第二点,第二点又同样奔向第三点,所以前两点都是向下俯势,收笔出锋也都向下,而第三点写完后的奔赴方向是右边的笔画,所以有上仰之势,其出锋也带笔向上。另外,在横画中,斜度大的,收笔较重,反之,则轻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明白了这些,笔画的俯仰,顿笔的轻重,出锋的方向等就不会是盲目的,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处理了。而笔势又与节奏,韵律关系紧密,每一笔都有快有慢,如起笔蹲驻蓄势时稍慢,行笔加快,收笔护尾略减慢,但较起笔略快,因为它既是一笔的结束又是下一笔的即将开始,就这样快慢,轻重,字字反复着。在用笔正确的前提下,如能做到每笔呼应,连贯,字便有了活力。

结体要收得住,但还要放得开。欧字的确中宫紧收,工整严谨,但也须有"疏可走马"之处,临习时要注意比例的安排,敢于伸展,如"九","成"二字的钩画,极力放开,对比强烈,不能写得缩手缩脚。

字字有"险"处。千万不可将欧字写得过于"平","均"。横画很少有水平的,上斜得厉害,但通过其他的笔画又化险为夷,如"怀"字,靠最后的长点求平衡。打破常规的处理,让该居中的偏侧,如"宫"的第一点,"千"的中竖等;应错开的却对齐,如:"长"的两竖等。看似平整的楷书,通过"险"的结体变化,使欧字有了各种各样的姿态。

虚实要得当。欧字中一些衔接的地方,诸如"雨","门"等字的方框,其左上角或内部不能"焊死",要留有空隙,与室必有门窗一般,取透气之意,避免沉闷。

 当然,以上强调的几点,都必须要先有纯熟的基本功,但这也只是解决了技术性的问题,还需要在品德修养,意境构思诸方面下工夫,才能表现出神采,"字外功"的道理就在于此。

 

书法技巧讲座八: 书法常识——柳体

柳公权(778年-865年),也受到颜体的影响,但又有所不同。颜体筋力丰满,雍容堂正;柳体偏重骨力劲健,有所谓“颜筋柳骨”之说。柳公权,字诚悬,官至太子少师。为人耿直,敢于直言。一次皇帝问柳公权笔法,他说“心正则笔正”。这就是书法史上著名的“笔谏”的故事。柳公权擅长行书,浑厚中见锋利,严谨中见开扩,刚劲挺拔,被誉为“柳体”。当时权贵之家书写碑志,如不是柳公权亲笔,人们就认为其子孙不孝;外国使臣入贡,另备货贝,专门购买柳公权的书法作品。柳公权的传世著作有碑刻《玄秘塔碑》《婶策军纪圣德碑》等。颜真卿和柳公权都以楷书见长,法度森严,是唐代书法“尚法”的代表,达到了楷书的高峰。

柳字的用笔特征:

  1、方笔圆笔并用。方笔指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有棱角,而呈方的形状。用笔方法是以折为主。圆笔则是指那些圆浑丰润的笔画。柳字用笔往往方圆并用。比如横画起笔方,棱角分明。收笔圆,含蓄圆润。垂露竖也是如此。捺画则起笔圆,捺脚外方。要注意柳字竖画、撇画起笔之处的方与一般楷书不同的地方,柳字往往二次转锋折笔,因此在起笔之处比一般楷书多一个棱角。

  2、柳字的横画有长短区别,短画粗而上昂,长横细而下覆。横与竖并不象颜体《勤礼碑》那样横轻直重有明确的定式,柳字的横与竖轻重悬殊不太大,有的短横甚至常常比竖画粗重。

  3、柳字的撇和捺进行比较,一般撇轻捺重,这一点跟颜字一样。

  柳字的结构特点:

  1、两竖相向。即一个字中左右两边并列的两面三刀竖,在左的向右弯,在右的向左弯,形成一种相向之势,这种写法也出自颜字,不过柳字的竖画比颜字瘦劲,虽然写法一样,但结构的趣味也就有所不同。

  2、收放有对致,参差变化。在一字之内,有的笔画写得比较收敛,有的则很舒展。比如“言”、“其”、“者”等字中的横画长短是很悬殊的。如果一个字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那么柳字非常注重这几个部分在宽窄、长短方面的对比,使字有的地方留白多,空间疏朗;有的地方留少,显得格外紧凑。这一点柳字跟颜字不同,颜字是力求匀整,两面三刀肩齐平,而柳字追参差变化,如“街”、“孰”、“智”、“辫”等字就是典型例子。

  3、与上述一点相联系,柳字因为有向外格外舍展的笔画,字内往往注意紧凑,是内紧外疏的字,这是跟颜字的又一大区别。

  1、方笔圆笔并用。方笔指在起笔收笔和转折之处有棱角,而呈方的形状。用笔方法是以折为主。圆笔则是指那些圆浑丰润的笔画。柳字用笔往往方圆并用。比如横画起笔方,棱角分明。收笔圆,含蓄圆润。垂露竖也是如此。捺画则起笔圆,捺脚外方。要注意柳字竖画、撇画起笔之处的方与一般楷书不同的地方,柳字往往二次转锋折笔,因此在起笔之处比一般楷书多一个棱角。

  2、柳字的横画有长短区别,短画粗而上昂,长横细而下覆。横与竖并不象颜体《勤礼碑》那样横轻直重有明确的定式,柳字的横与竖轻重悬殊不太大,有的短横甚至常常比竖画粗重。

  3、柳字的撇和捺进行比较,一般撇轻捺重,这一点跟颜字一样。

  柳字的结构特点:

  1、两竖相向。即一个字中左右两边并列的两面三刀竖,在左的向右弯,在右的向左弯,形成一种相向之势,这种写法也出自颜字,不过柳字的竖画比颜字瘦劲,虽然写法一样,但结构的趣味也就有所不同。

  2、收放有对致,参差变化。在一字之内,有的笔画写得比较收敛,有的则很舒展。比如“言”、“其”、“者”等字中的横画长短是很悬殊的。如果一个字是由几个部分构成的,那么柳字非常注重这几个部分在宽窄、长短方面的对比,使字有的地方留白多,空间疏朗;有的地方留少,显得格外紧凑。这一点柳字跟颜字不同,颜字是力求匀整,两面三刀肩齐平,而柳字追参差变化,如“街”、“孰”、“智”、“辫”等字就是典型例子。

  3、与上述一点相联系,柳字因为有向外格外舍展的笔画,字内往往注意紧凑,是内紧外疏的字,这是跟颜字的又一大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