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太阳能展:老人超龄不退月入上万 如何5年攒下60万养老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9:47:54

老人超龄不退月入上万 如何5年攒下60万养老金

2011-5-28 9:42:00  新闻晨报     进入理财大学 

汤子勤 绘

  好买理财 罗梦

  家庭情况

  王老伯今年六十有五,5年前,带着高级中学教师的荣誉离开了工作岗位。但心心念念不忘学生的他,两年前在原单位的盛邀下,又回到学校代课。学校给王老伯和在职教师一样的待遇,月薪5500元,加上他每月3000元的养老金,老伴王阿姨2500元退休工资,老两口也算是“月入上万元”,生活还挺滋润的。

  平日里王老伯出去上课,老伴王阿姨做家务,闲暇打打麻将,老两口生活平静充实。膝下一儿一女均已成家立业,每个月会孝敬二老3000元。

  按说二老操劳一生,现在也该好好享受生活了,但两年前一场来势汹汹的大病击倒了王阿姨,没有医保的她不得不自费看病。王阿姨这一病就是大半年,零零总总算下来,总共耗费了20万元,除去儿子女儿承担的10万元,王老伯夫妇自己也花掉了10万元,几乎耗尽老夫妇的全部积蓄。看着疾病折磨下健康每况愈下的老伴,王老伯心里不是滋味,深刻体会到了健康的重要性,同时,也打定主意要好好理理自己的财产,为自己和老伴日后养老看病早做准备。

  ■理财目标

  1、王老伯、王阿姨现在图的就是安安稳稳、安度晚年,不追求太多的收益,害怕承担高风险。他们最基本的要求很简单,就是不亏本钱,保证每个月稳定的收入能够创造不低于通货膨胀率的收益。另外,老夫妻对金融产品却一窍不通,常常为复杂的规则和计算头疼,他们希望把自己的钱投放到清清楚楚、一目了然的金融产品上。

  2、随着年龄越来越大,老两口觉得身体状况明显不如从前,加上一场重病让两个老人都心有余悸,生怕旧病复发或者再有其他大病,因此,两人都觉得需要准备一笔钱以备不时之需。由于儿女刚刚结婚花费了一些费用,王阿姨的病又用去了大部分积蓄,王老伯希望在自己70岁完全退休之前能够有60万元的非固定资产。

  两位老人深知,良好的心态是预防疾病的良药,儿女前不久刚刚成家,王老伯再次上班后,一人在家的王阿姨开始觉得有些孤单,与其整日搓麻将不如多去户外走动走动。现在老年大学越来越受欢迎,每月学费约200元。王阿姨也打算去参加一个老年培训班,一来可以和其他老人有交流,热闹点;二来可以培养兴趣,享受生活。

  ■理财分析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王伯伯、王阿姨的年收支状况:两人的工资收入、社保金加起来总共每月有11000元。他们的子女都很孝顺,但他们还有自己的事业需要打拼,还要还房贷,因此王老伯并不想接受子女的资助。两人的日常生活支出约每月2000多元,再加上王阿姨参加老年大学及其他一些交际费用,每月平均约有3000元的支出,每月约可以省下8000元,一年下来可以攒下9.6万元,扣除过年给孩子们的压岁钱,他们每年可净结余9.2万元,分摊至每月就是7666元。

  如果将这笔钱直接每月存入银行,存期3年,按目前三年期定期利率4.75%,5年下来,约50.37万元,离预期的目标60万元还差10万元的缺口。如果再做一些优化,完全可以实现他们的目标。

  ■理财规划及建议

  银行定存 方便省力

  王老伯夫妇一年约有9.2万元的净流入,为保证日常消费所需,他们可以预留一部分随时取用,考虑到他们平均每月3000元的支出,身边准备好18000元活期存款即可。

  目前通胀背景下,银行存款利率已有所增加,每月三年期定存,是一种简便的方法。三年后,王老伯每月可以有一笔8600多元的收入,如果不急用,还可循环存入。

  但如果王老伯希望有更高的投资收益,则可考虑买一些国库券或者认购一些风险较低的基金(如债券基金)等,这两种产品都能在银行购买,对于老年人来说也比较方便。

  定投债基 收益稳定

  老两口日常开销并不大,唯一担心的是身体健康。看病住院花费居高不下。王老伯的医疗保险涵盖范围有限,因此,不得不未雨绸缪,提早打算。

  老人家一辈子攒点积蓄不容易,因此在投资理财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安全性和稳定性。他们大部分是风险厌恶者,对收益率没有过高的要求。而我国的金融市场又不够发达,很多人对金融产品的了解还不够深入,甚至存在很多误区。考虑到购买的便捷性和低风险的考虑,王老伯用多余的资金来购买债券型基金做定投是比较好的选择。

  定投具有积少成多的特点,且不用考虑投资时点,只需每隔一段时间投入一些资金,手续简单,自动扣款,很适合老年投资新手。从风险和收益的平衡性来考虑的话,王老伯可以考虑投资偏债型基金。近期由于准备金率上调对资金面产生负面冲击,收益率曲线的短端有所上行,但长端仍较稳定,表明目前市场对加息的幅度和频率以及下半年通胀的走势仍较为乐观。目前资金面总体较宽松,股票市场也正在调整,这都对债市有利。王老伯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业绩比较好的债基进行配置,如招商安泰债券、博时信用债券、华富增强回报等。

  房屋出租 与儿同乐

  几年中,儿女纷纷离巢。原本热闹的家,现在略显孤单。尤其是王阿姨上次大病,儿女不在身边,二老不得不求助于邻居的帮忙才能及时送到医院。经历了这次大病,儿子和女儿都提出了要把二老接到各自的新家去住。只是二老不舍多年的老邻居,也担心住到子女家可能会引起不便,所以一直婉拒。

  其实,子女的孝心二老不必推辞。给子女一个尽孝心的机会,也给自己的晚年一个更美好的回忆。二老可以选择搬到子女的家中,将原来的老屋出租。老房子在普陀区,地段较好,每个月租金大约2500元。这样一年下来就可以多了3万元的收入。5年下来,就是15万元的收入,可以轻松覆盖掉王老伯60万理财目标的那10万元缺口。

  [理财师手记]

  老年理财要目的明确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疾病的威胁,而很多时候,子女因为工作繁忙不能够及时地给予帮助,因此老年人不得不自己为自己做打算,老年人理财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常情况下,老年人的消费支出并不多,除去患病治疗费用之外,大额消费一般很少,而老人的收入来源也相对较为固定,因此老年人理财会较多地考虑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一些具有保值性的金融产品虽然收益率不高,但却具有很低的风险性,因而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老年人同样可以享受生活,拥有了大把空余时间的退休老人,可以多多参加户外活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这不仅可以增添生活的乐趣,还可以舒展心情,有利于身心健康。

  超期服役也快乐

  多多

  王老伯是一所中学的高级教师,退休后接受学校返聘,仍在学校辛勤耕耘。65岁的老伯,希望为了积攒养老看病的钱,能再多做5年,攒足60万元。

  像 王老伯这样超期服役的老人,身边也有几位,都干得津津有味的,状态很不错。笔者结识的一位高校资深教授,退休后受聘于香港某大学,讲授《新闻法》与记者维 权,深受欢迎。十年来,他教书育人、著书立说,开创了事业第二春。从这个意义上说,目前政府正在考虑的柔性退休政策,有其客观现实基础。随着人自然生命的 延长,人的工作年限也可以适当延长,特别是像医生、教授、作家、科研人员等脑力劳动者,他们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要他们身体健 康,头脑敏捷,完全可以延后退休,继续用自己的专长为社会做贡献。而且,人是社会动物,继续活跃在社会舞台上,会给他们带来快乐和成就感,而一旦退下来, 如果自我心理调整不到位,反而会在落寞失落感的打击下,加快衰老。

  但超期服役的老人,一定要懂得“岁月不饶人”,工作量和工作节奏要适当。王老伯作为高级教师,可以不担任班主任,不坐班,不用太累,工作之余也能安排自己的生活。如此,则超期服役也是快乐的。

  不赞成王老伯为自己制订具体的攒钱计划。事实上,王老伯的经济条件不错,加上子女孝顺,他们老两口只要健健康康的,钱不是问题,而一旦有了攒钱指标,就会有压力。超期服役做几年,能攒多少钱,一切请顺势而为。

  目前,王阿姨的健康是家庭安泰的关键,建议王阿姨要学会保养自己,并在家人上班自己独处时,找到快乐生活的方式。

  [保险规划] 人生有计划才不乱

  中国平安 阮珎

  如果有两款大病保险,同样的缴费期和同样的交费金额,当大病发生时,一款是赔付给你所交金额的10倍作为医疗 费,另一款是你交多少赔多少。你会选择哪一款?相信聪明人都会选择第一款。因为“投入与产出比最大”。没错,第一款是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险。那么,第二款 呢?就是你的存款积蓄。其实,在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已经投保,只是投保对象不同。如果你向保险公司投保,你将以一赔十。如果你靠积蓄以备万一,就是向 自己的钱包投保,你是以十赔十。

  本案例中,以王老伯和王阿姨的收入状况,本可以拥有舒适而快乐的退休生活,一场大病却将半生积蓄 消耗殆尽。令我感慨痛惜的是,如果王老伯夫妇曾经购买过终身重大疾病保险的话,这部分风险是可以通过保险产品来转嫁的。而在未来的日子里,两位老人还将背 上巨大的心理负担,没有积蓄的不安全感和重头再来的辛苦积攒,都是老人不能承受之重。

  现代社会,生活环境日益复杂,人们罹患重大 疾病的概率在不断增加,昂贵的医疗费用只靠基本的社会保险通常不够。作为社保的有益补充,重疾险成为家庭保障规划中十分重要的一环。而且,根据保险产品的 设计原理,年纪越轻,越早买,缴纳的保费相对就越低,如果到了年老时才购买,不但条件限制严格,保费较高,而且由于收入下降对于保费的承受能力也降低,甚 至可能因为超出投保年龄限制无法购买。

  别人的“今天”或许就是自己的“明天”,为了避免将来老了的时候不至于如此焦心,我真心希望正在阅读本文的读者,尽早的规划好自己和家庭的未来,人生有计划才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