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环计的故事:60年语文课改与国家变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2:07:17
与行政和经济体制改革这样的宏大问题相比,发生在语文课本里的变革或许微不足道。然而,它却最与我们息息相关。从识字,写出第一篇文章,到价值观念形成,语文课的作用举足轻重。而一篇高考语文作文的成败,会影响每个人一生的命运。
正因如此,人们才如此关注近年来语文课本内容所发生的变化:鲁迅作品减少了、梁实秋的文章入选了、《回延安》消失了、“泰坦尼克号”来了。更具标志意义的是,广东教材收录了茅于轼、王则柯等经济学家的文章,自信地告诉学生:私欲也推动了历史进步。
我们只需回顾这六十年的语文课本,便能体味这种变革的震撼意义。


核心提示  一方面,建国初期的语文课本,要为巩固新生政权“添砖加瓦”,坚定人们对于新制度的信心和认同;另一方面,它也必须承担起提高全民语文素质、统一书写规范等功能,比如推行简体字。而缺乏经验的中国,自然选择了苏联这个现成的老师。
建国初期的语文课本

建国初的语文课本,内容以革命史、党史为主。在“教授读写听说”的工具性意义之外,更被赋予了巩固政权的特殊意义。总体来说,这些课文中的政治说教远没有文革期间极端。
这时期关于毛泽东的文章非常多,如《八角楼上》、《毛主席小时候是怎样学习的》。也有歌颂新生共和国欣欣向荣之景象的,如《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与此同时,在“以苏为师”的国家战略影响下,课本中大量选用了苏联作家作品,几无其它国家的作品。
新政权取代了旧政权 语文课取代了国语课
在1949年9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文化教育工作被赋予了“提高人民文化水平, 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主要任务。共同纲领规定,为了实现这一任务,“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 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这一时期,教育部正式把“国语”改为“语文”,制定了教纲,“语文”这两个汉字正式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专 有名词。 【详细】
“以苏为师”的新中国语文教学
建国初,中国向苏联全面学习现代化、工业化建设经验。刘少奇建国之初即提出:“中国人民的革命,过去是以俄为师,今后 建国,同样也必须以俄为师。”做到这一点,要求之一就是在教育体系上与苏联对接。这也体现在语文教材上。上世纪50年代初期,选入语文教材的外国文学作品 中,首选苏联作品。那些作品大多数是反映苏联现代生活的,其中不乏佳作,也有很多政治性浓厚、文学色彩相对比较弱的作品。 【详细】
“红领巾教学法”的来龙去脉和是是非非
1953年5月,苏联教育专家普希金通过对北京女六中的一堂观摩教学课《红领巾》的评议,尖锐地批评了我国长期流行的“先生讲,学生听”的 语文教学方法,引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场具有全国影响的语文教学改革。这场改革推动了各地教师学习苏联的热潮,一时之间“红领巾”教学法风靡全国,几乎成 了语文教学的唯一方法。但是,后来的语文教学理论基本上都对“红领巾”教学法持否定的态度,这是为什么呢?【详细】
经典课文选读
建国后小学语文第一课
全文共只有两句话:毛主席,像太阳……
八角楼上
描写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领导革命的艰苦经历
任弼时同志二三事
通过生活和工作中的细节歌颂任弼时崇高品质
朱德:母亲的回忆
朱德撰文感谢母亲,教给他生产知识和革命意志

核心提示  在大跃进前后的一段时间里,部分教育界人士已经意识到政治教育不能取代语文教育,没有基本的读写听说训练,思想教育无从谈起。于是,他们开展了语文课是“载文”还是“载道”、“语”和“文”是否应该分开等诸多有意义的争论,但都因大跃进以及文革无疾而终。
六十年代的语文课本

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于1958年秋编辑出版的初中语文课本中,和鲁迅同时期的名家几乎“集体消失”,取而代之的则是反映和歌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作品,语文教科书几乎成了时事宣传手册。
语言和文学“分家” 大跃进中夭折的教改尝试
1958年的“大跃进”狂潮,在当时的语文课本中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中止了语言和文学课程的分科,一批艺术水准较高的文学作品被大量政治时文取代。一些有意义的教改尝试也因此终止。 【详细】
作文放卫星 经典遭到批判
作文浮夸风飘进了校园,某市教育部门便宣布:“有几个学校学生创作指标达到了几万篇,如市立师范,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里,学生就完成了4000多篇创作。经典课文也遭到批判,“捕蛇者说所鼓吹的思想,无非就是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减少对农民阶级的剥削。这种思想的革命性 是不彻底的,也不可能根本改变农民的地位,是封建毒瘤。” 【详细】
背景:“大跃进”运动
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和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计划指标。“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 【详细】
经典课文选读
大跃进时期小学语文第一课
全文还是只有两句话:爷爷六岁去放羊……
卖炭翁、石壕吏
即使是这样看似政治正确的课文,也遭到批判
小公务员之死
契科夫经典的短文,剖析病态的俄国社会



核心提示  文革时期,语文课也成为了“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在几乎每一篇语文课文的开篇,都写着最高指示:“学习马克思主义,不但要从书本上学,主要还要通过阶级斗争、工作实践和接近工农群众,才能真正学到。”这种极左做法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导致国民语文素质大大下降。
文革时期的语文课本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人民教育出版社遭解散,编辑们下放劳动,各地自行编写的“革命教材”五花八门。
当时,各地语文课本普遍的选文标准是“以毛主席著作为基本教材,选读文化大革命的好文章和革命作品”,各地的课本充斥着“语录加批判”式的文字。语文教学 大纲要求“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无限忠于毛主席,无限忠于毛泽东思想、积极宣传毛泽东思想、不断批判资产阶级、为在地球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而努力奋 斗”。
文革十年 完全成为政治灌输的语文课
在广州,根据有关研究者整理的资料,1974年广州市中小学教材编写组编印的高中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共分为六 个部分,一是马、恩、列、斯、毛关于思想文化工作的论述,二是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辅导,三是阶级教育,四是大批判,五是团结人民打击敌人的小评论,六 是革命故事。根据有关研究者的统计,在上海市1972年《初中语文课本》一、三、五册中,毛主席文章和诗词、马恩列斯文章、鲁迅杂文占50.2%,样板戏 选场、评论、总结、家史和通讯占37.3%,古代诗文仅占2.4%。直到1976年,各地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大量具有时代痕迹的文章,比如《毛主席语 录》《一张大字报》《从小爱唱东方红》等。 【详细】
毛主席诗词、语录大量进入课本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就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在极左思维的影响下,语文课已经完全失去了基础教育的功能。 【详细】
课文《你办事,我放心》歌颂华国锋
文革结束后,教育系统开始拨乱反正。不过,在文革刚结束的一段时间里,一些极左以及个人崇拜的内容依然充斥于语文课本之中,最典型的便是歌 颂华国锋的小学语文文章《你办事,我放心》,全文如下:水有源,树有根,毛主席的恩情比海深。“你办事,我放心”,为我们选定了带路人。华主席,真英明, 除“四害”,为人民。我们紧跟华主席,高举红旗向前进! 【详细】
经典课文选读
文革时期课文开篇语
文革时期每一课开头都是“最高指示
飞机飞机停一停
飞机飞机停一停,带个喜讯去北京……
工农兵常用的几种修辞法
修辞加强文章感染力,更有力的批判中产阶级
北京中学数学课目录
即使是理科,也不能避免空洞的政治说教



核心提示  1978年由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中,“政治标准第一”仍是原则。不过,在4年后的修订版大纲中,教育部第一次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进行”的要求。在1990年,国家对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80、90年代的语文课本

80年代开始,一些反映现代意识和具有时代感的课文也逐步增加。比如,《海底世界》一文结尾处的“海底世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到了80年代后已变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到了80年代后期,中小学语文教材选编者的思想更为解放,袁枚《祭妹文》、杜牧《阿房宫赋》、陶潜《归去来兮辞》等过去认为“不讲政治”的篇目都得以入 选。一些描写西方近代科学家、思想家或艺术家的作品,比如《画鸡蛋》《爱因斯坦小时候》《试航》《月光曲》《伟大的友谊》等,以及一些科普文章,比如《蟋 蟀的住宅》《我和狮子》《鹌鹑》《冬眠》《麻雀》等也入选。
文革结束后 语文教育的“拨乱反正”
1977年,邓小平复出主持工作之后,立即指示恢复中小学教育秩序,重组人民教育出版社,并对新教材作了如下要求:要 反映出现代科学文化的先进水平,同时要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尽管“文革”中一直处于混乱状态的中小学教材编撰工作开始走上正轨,但1977年当年的语文教 科书仍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左”的痕迹。1978年,这是一个真正的新纪元的开始,中小学生们拿到了和过去十多年完全不一样的新书。后来有学者评价说,这 套课本清除了十年动乱时期的许多谬误,改正了在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践等问题上的一些不适当的处理方法,吸取了国际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更重要的 是,“进行了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改革”。 【详细】
工具性与政治教育性并重的年代
1986年,国家再次颁布新的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要求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文 字训练的同时,要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四年后的1990年,国家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并第一次提 出了语文教育要“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要求。提出要对小学生、中学生一直到大学生“由浅入深、坚持不懈地进行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及国 情的教育”,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感情,树立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详细】
藏在作家记忆深处的语文课文
迟子建最喜欢的作者是鲁迅。她对中学课文中鲁迅的《故乡》、《孔乙己》印象最为深刻,她甚至还背诵过《野草》。其他的课文像朱自清的《荷塘 月色》等,也还有一定的印象,但远不如鲁迅的深刻。莫言首先想到的是《乌鸦与狐狸》,还有《小马过河》。郑渊洁在读书时也经历了“文革”,原以为他印象最 深刻的课文应该是童话,没想到郑渊洁提到了《刘胡兰》,他觉得15岁的女孩就能为了信念或者信仰献身,真是很了不起。 【详细】
经典课文选摘
许多人在人行道上追着灵车奔跑。人们多么希望车子能停下来,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可是灵车渐渐地远去了,最后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中了。人们还是面向灵车开去的方向,静静地站着,站着,好像在等待周总理回来。
——十里长街送总理
养蜂的人看见列宁,惊讶地说:"您好,列宁同志,是谁把您领导这儿来的?"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
—— 蜜蜂引路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 月光曲
天快亮了,规定的时间马上到了。指导员正在着急,只见黄继光又站起来了!他张开双臂,向喷射着火舌的火力点猛扑上去,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的枪口。
—— 黄继光
同学们惊奇看着爱因斯坦。只见他从书桌拿出两个更不像样的小板凳,摆在桌子上,说:“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强一些。”老师很感动,从此改变了对他的态度。
——爱因斯坦小时候



核心提示  九十年代末,部分专家开始对语文教学进行新一轮的反思。1997年,《北京文学》刊登文章,认为现行的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的桎梏、语文的扭曲、文学的悲哀”。这些声音,为新一轮的语文课内容变革拉开了序幕。
新的改革

关于人性、心灵的内容不断增加
一些语文老师注意到,在新世纪的语文课本中,“爱情”这一曾经讳莫如深的字眼也不再那么敏感。在人教版初三语文课本《泰坦尼克号》一文的对白中,就出现了“我爱你,杰克”这样的表白。而且,在很多教材中,选文所涉及的国家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 【详细】
人民教育出版社不再“一统天下”
新世纪之初的课改更加放开了教材的编纂,使语文教材迅速从人教社一统天下发展为各地版本教材群雄并举,甚至一个城市的不同区域,也选择使用不同的版本。 【详细】
争议不断

鲁迅作品减少 金庸作品入选
两种教材最大的区别是,以前为人所熟知的一些名篇比如鲁迅的《阿Q正传》没有出现在课本中,而金庸的《雪山飞狐》则被编列在教学参考书单里。 【详细】
课文被删节引发争议
初二课本中,闻一多做《最后的演讲》时,曾高度评价司徒雷登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学者,真正知道中国人民的要求的”。可惜时代不允许帝国主义的代表享有如此正面的评价,只能是“别了,司徒雷登……” 【详细】
仍存问题

语文课为何成了“鸡肋”?
现在的考试很少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的实际能力,而是和英语考试一样设定了标准答案,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教学中一味要求死记硬背,甚至把押作文题和背诵几十篇范文作为应付高考的经验来传授。难怪很多大学生甚至研究生英语不错,语文却是一塌糊涂,连封信都写不好。 【详细】
教科书改革被媒体过度诠释?
“信息化与语文的整合”理念,实际上是北京教科书改革的核心。但这个,却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的焦点大都被媒体放到了“金庸与鲁迅之争”上。 【详细】
它山之石

美国语文教育追求的阅读境界
“批判性思维”一词在美国教育中有特定的内涵,它不是专指挑毛病、批评别人,而是要求在掌握充分论据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和推理,尽可能使结论或作出的判断客观公正。这是美国语文教育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要求。 【详细】
香港的语文教科书改革新政
香港目前主要由学校自主决定教材,不一定用教育局推荐的文章或书目,完全可以自己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不过,大多数学校的做法是,选择一本出版的教材,然后根据课程设计需要增删,并辅助以本校设计的教材。 【详细】
经典课文选摘
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将在一个不是以他们的肤色,而是以他们的品格优劣来评价他们的国度里生活……
——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
他看到普罗米修斯被锁在悬崖上,心中愤愤不平,便挽弓搭箭,射死了那只鹫鹰,接着又用石头砸碎了锁链。普罗米修斯--这位敢于从天上拿取火种的英雄,终于获得了自由……
——讲述争取自由故事的课文《普罗米修斯》
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课文《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
——房龙的《宽容》序言也入选教材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曾获普利策奖
只有当人民购买力得到普遍提高,国内市场才会显示容量优势。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但是,这种追求需要必要的制度来规范。
——经济学家王则珂的《钱》入选广东教材
他们的作品也进了教科书
茅于轼
梁实秋
金庸
余华
马丁·路德·金
海子

60年前,小学语文的第一课是“毛主席,像太阳”;40年前是“公社送我上学堂”;30年前,则变成了“我们热爱毛主席”、“我们热爱共产党”;而 就在10年前,小学语文第一课变成了“我们是中国人”;而如今,很多小学生读到的第一课,已经变成了“爱爸爸妈妈”、“秋天、春天”。
60年,语文教材回归了它的本来面目,更加平和、自信,更加关注人的心灵。从政治挂帅到人性追问,有人说:“这不但是语文教材的选择,也是民族生存 条件的投影。”而我们更想说的是,变革从未停止,我们希望有更多优秀的文章进入语文教材,就像不久前蔡元培的《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入选一样。
因为这意味着,这个国家更加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