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倩倩 刘笑语:景云铜钟(唐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8:27:50
 景云铜钟(唐朝)          景云铜钟是唐代为景龙观所铸之青铜钟,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被称为“天下第一名钟”,世界名钟之一,收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该钟原名“景龙观钟”,开元年间改景龙观为迎祥观,故又称“迎祥观钟”。后曾悬挂于西安钟楼。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今称之为“景云铜钟”或“景云钟”。         基本资料   名称:景云铜钟;  用途:铜钟;  质地:青铜;  时代:唐代景云年间;  时间:1987年;  地点:西安钟楼;  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  级别:国家一级文物,国务院规定的六十四件禁止出国文物之一。         文物简介   景云铜钟,唐代文物。西安钟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中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因楼上悬挂铁钟一口而得名。始建于明代(公元1384年)。初建时,地址在今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因朱元璋称帝后怕全国各地出现真龙天子与其争位,因此下令修建钟楼以镇龙气。钟楼基座为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基座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外重檐3层,内为上下两层,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钟楼的西北角上陈列着一口明代铁钟,重5吨,钟边铸有八卦图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但它比钟楼早先悬挂的铜钟却小得多了。钟楼原先悬挂的巨钟是唐代景云年间铸造的“景云钟”(现藏于碑林博物馆)。据说,迁到今址之后,虽然楼的式样大小并没有改变,景云钟却怎么也敲不响了。无可奈何,只有另换。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         流传历史         唐景云二年(711年),唐睿宗李旦巡游周至,夜宿行宫,梦见霞光满天,祥云缭绕,以为吉兆,遂下令铸钟以志。钟起初是被悬挂在刚落成不久的唐景龙观(唐长安城崇仁坊西南隅,今西安下马陵一带)“行三重楼以凭观”的钟楼上的,因此,称这口钟为“景云钟”,亦称“景龙观钟”。        宋敏求撰《长安志》注:“本长宁公主(唐中宗第四女)宅,估价木石2000石。公主随夫为外官,遂奏请(中宗)为景龙观。”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唐长安钟楼旧址上建了一座钟楼,以保存这口富有神话色彩的“景云钟”,作为报时用。据说每天撞击报时的时候,全城都能听到清亮悦耳的犹如凤凰鸣叫的钟声。        明神宗万历十年(1587年)扩建西安城,将钟楼迁往今天西安钟楼的位置。据负责迁移钟楼任务的陕西巡抚龚懋贤所撰《钟楼碑》记载,当钟楼移建工程完结之时,把景龙观的大钟搬来悬挂起来,却怎么也敲它不响,只好又把它送回原处。        民国初年,景云钟曾在西安亮宝楼展出,后长期存放于此,供人参观。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将景云钟拆卸外运,埋于乡下避难。建国初,人民政府才将景云钟迎回古城,受技术条件限制,于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只能建一小亭,暂时存放景云钟。在1964年于日本举办的世界名钟展览中,景云钟凭外形和声音取得了第二名的佳绩,被推选为世界名钟。2000年底,国家邮政总局发行的第一套《中国古钟》纪念邮票中就选用了景云钟的形象。         文物造型         钟高247厘米,腹围486厘米,口径165厘米,重6吨。钟用铜锡合金铸成,铸造时分为5段,共26块铸模,钟体可见铸模痕迹。钟形上锐下侈,口为六角弧形。钟身有可调节音律的“蒲牢”形钟乳32枚,钟声纯美优雅,清脆洪亮。钟身周围铸有纹饰,自上而下分为3层,每层用蔓草纹带分为6格,共18格。格内分别铸有飞天、翔鹤、走狮、腾龙、朱雀、独角独腿牛等图案,四角各有4朵祥云,显得生动别致。         文物铭文         钟身正面有骈体铭文一段,共292字,分为18行,每行17字,空格14字,字体为稍参篆隶的楷书。此铭文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内容是宣扬道教教义,阐述景龙观的来历、钟的制作经过以及对钟的赞扬,是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故此铭文为研究书法史者所珍视。         铭文原文          原夫一气凝真,含紫虚而构极,三清韬秘,控碧落而崇因,大道无为,济物归于善贷,而妙门有教,灭咎在于希声。景龙观者,中宗孝和皇帝之所造也,曾城写质,阆苑图形,但名在骞林,而韵停钟虡。朕翘情八素,缔想九玄,命被鼓延,铸斯无射,考虞倕之懿法,得晋旷之宏观,召广鲸工,远微凫匠,耶溪集宝,丽壑收珍,警风雨之辰,节昏明之侯,飞廉扇炭,屏翳管炉,翥鹤呈恣,蹲熊发状,角而不震,侈而克杨,庶其晓散灵音,镇入鹓鸾之殿,夕腾仙韵,恒流鳷鹊之闱,聋俗听而咸痊,迷方闻而永悟,洪钩式启,宝字攸铸。其铭曰:紫辰御历,青元树音,倾岩集宝,竭府收珍,杜夔律应,张永规陈,形包九乳,仪超万钧,上资七庙,傍延兆人,风严韵急,霜重音新,自兹千岁,从今亿春,悬玉京而荐福,侣铜史而司辰。        景云二年,太岁辛亥,金九癸酉金朔,一十五日丁亥铸成。         译    文         原来天地间一切真质的东西,都是一种太乙混然之气凝结而成,包括无穷无尽的太空。道家的教义,祖藏奥秘,其主旨在于倡导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因应变化于无为。 ”虽大道是无为,而对万事万物,却主张务必宽贷。众妙门的教化,也在于消灭祸于无形。         文物价值         景云钟为存世唯一由皇帝撰文书写、监工铸造的青铜大钟。铸工技巧娴熟,雕工精细,纹饰精美,线条流畅,钟声清晰宏亮,音质优美,显示了唐代高超的冶铸技术。号称“天下第一名钟”,已被中国政府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它是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铸造的距今已有1270多年但至今敲起来仍声音清脆宏亮音韵优雅浑厚听了使人心旷神怡。现在人们在除夕之夜听到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景云钟的录音。
        相关资料   西安钟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西安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古代遗留下来许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因楼上悬挂铜钟一口而得名。  钟楼始建于明代(公元1384年)。因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怕全国各地出现真龙天子与其争位,因此下令修建钟楼以镇龙气。初建时,地址在今西安广济街口,与鼓楼对峙。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龚贤主持,将钟楼整体迁移于今址。  钟楼基座为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基座用青砖砌成,楼为砖木结构,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边长35.5米,外重檐3层,内为上下两层,有楼梯可盘旋而上。在檐上覆盖有深绿色琉璃瓦,楼内贴金彩绘,画栋雕梁,顶部有鎏金宝顶,金碧辉煌。        景云钟铸工技巧娴熟,雕工精致,钟声清晰洪亮,音质优美,显示了唐代冶铸技术的高超水平。正是以其自身独特的形制,精美的雕刻,古秀的书体,幽邃的声音,高超的冶炼技术,跻身于世界名钟之列。钟身正面有骈体铭文一段,共292字,分为18行,每行17字,空格14字,字体为稍参篆隶的楷书。此铭文由唐睿宗李旦亲自撰文并书写,内容是宣扬道教教义,阐述景龙观的来历、钟的制作经过以及对钟的赞扬,是李旦传世极少的珍贵书迹,故此铭文为研究书法史者所珍视。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对景云钟进行录音,每年除夕之夜作为辞旧迎新的“新年钟声”进行播放,并一直沿用至今。  西安市文物管理局现已仿制了唐景云钟,1997年1月30日将其悬挂于西安钟楼基座的西北角,现对游客开放。仿制的景云钟外观与原钟近似,通高2.45米,重6.5吨,钟裙外径 1.65米,纹饰、铭文酷似原钟,音质嘹亮雄浑,可与原钟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