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教育统考包过:心跳骤停的自救与互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2:11:02

一、自救

当你突然感到心口剧痛,并且蔓延到手臂和下巴,你会非常紧张或不舒服,想去医院已经没有力气,你的身边也没有人,怎么办?

在这个时病人会非常紧张或不舒服以至于有濒死的感觉,想去医院已经没有力气,并且开始感到快要昏迷时,他大概只有十秒钟的时间就会失去知觉,不省人事,若身旁没有他人帮助急救,一定要包握住这宝贵的十秒进行自救。

不要惊慌,不要停止咳嗽,用力咳。

每一次咳嗽前要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力的、深深地、长长地咳,好像要把胸腔深处的痰咳出来一样,每间隔2秒钟深吸气、咳嗽一次,一直做下去,直到救助的人到来或自己感到舒服了方可休息,这是生死线上的较量。

做深呼吸的目的是将氧气吸进肺部,咳嗽的目的是刺激迷走神经使心脏复律、同时也起到以挤压心脏的作用,也是帮助心脏复律。使你有去医院检查治疗的机会。

 

二、互救

将病人仰卧于硬板或地面上

(一)心前区捶击 在心搏骤停后的1分30秒内,心脏应激性最高,此时拳击心前区,所产生的5-15W.Sr 电能可使心肌兴奋并产生电综合波,促使心脏复跳。 

  1.方法 右手松握空心拳,小鱼际肌侧朝向病人胸壁,以距胸壁20-30cm高度,垂直向下捶击心前区,即胸骨下段。捶击1-2次,每次1-2秒,力量中等,呼唤患者,如无应答,应立即改行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2.注意事项 

  (1)捶击不宜反复进行,捶击次数最多不宜超过两下。 

  (2)捶击时用力不宜过猛。小儿禁用,以防肋骨骨折。 

(二)胸外心脏按压 这是每个人必须掌握的互救方法,国外已经全民普及了。心脏骤停病人的胸廓仍具有一定的弹性,胸骨和肋骨交界处可因受压下陷。因此,当按压胸部时,使血液向前流动的机制是由于胸腔内压力普遍增加,以致胸内压力>颈动脉压>头动脉压>颈静脉压。正是这个压差使血液向颈动脉,流向头部,回流到颈静脉。 

  1.病人体位 病人仰卧于硬板床或地面上,头部与心脏在同一水平,以保证脑血流量。如有可能应抬高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 

  2.术者体位 紧靠病人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力垂直作用于病人胸骨,术者应根据抢救现场的具体情况,采用站立地面或脚凳上,或采用跪式等体位。 

  3.按压部位 在胸骨下1/3段。确定部位用以下方法:术者用靠近病人足侧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确定近侧肋骨下缘,然后沿肋弓下缘上移至胸骨下切迹,将中指紧靠胸骨切迹(不包括剑突)处,食指紧靠中指。将另一手的掌根(长轴与病人胸骨长轴一致)紧靠前一手的食指置于胸骨上。然后将前一手置于该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手指并拢、分开或互握均可,但不得接触胸壁。 

  4.按压方法 

  (1)成人 术者双肘伸直,借身体和上臂的力量,向脊柱方向按压,使胸廓下陷3.5~5cm,尔后迅即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使心脏舒张,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放松时掌根部不得离开按压部位,以防位置移动,但放松应充分,以利血液回流。按压频率80-100次/分。 

  (2)小儿 使患儿仰卧于诊疗桌上,足部略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术者以一手掌根部置于患儿胸骨中下部垂直向脊柱方向施力,使胸廓下陷;如是婴儿,则用一手托住患儿背部,另一手以食、中指进行按压。按压频率,年长儿80次/分,婴幼儿及新生儿100次/分。 

  5.按压与通气的协调 

  (1)一人操作 现场只有一个抢救,吹气与按压之比为2:15,即连续吹气2次,按压15次,两次吹气间不必等第一口气完全呼出。2次吹气的总时间应在4-5秒之内。 

(2)两人操作 负责按压者位于病人一侧胸旁,另一人位于同侧病人头旁,负责疏通气管和吹气,同时也负责监测颈动脉搏动。吹气与按压之比为1:5,,为避免术者疲劳二人工作可互换,调换应在完成一组5:1的按压吹气后间隙中进行。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以核实病人是否恢复自主心搏。但核实过程和术者调换所用时间,均不应使按压中断5秒以上。

最新资料报道,当一个人抢救时,可以不做人工呼吸,保持持续的有效循环量,更为重要。 

 6.按压有效标志 

  (1)可触知颈动脉搏动(由吹气者监测)。 

  (2)动脉血压收缩压>8kPa. 

  (3)意识改善,瞳孔对光反应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