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出现内部错误:如何进行企业财务分析?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3:18:41

如何进行企业财务分析?

分类:“波波开讲”系列 2006.10.20 14:56 作者:童少波 | 评论:1 | 阅读:3778

大家好!很高兴“波波开讲”系统又和大家见面了,这次咱们要讨论的主题是有关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

在这第一部分里,我并不打算就企业财务分析的具体内容进行说明,而只想先扯点野棉花,聊一聊我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

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主题来讨论呢?主要是基于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我发现目前无论是市面上,还是网上,都很难找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针对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让他们切身感觉到这些文字是为我而写,这些文字与我有关,这些文字我很有兴趣,没有,真的没有,要不就是我没找到,总之,让我觉得非常沮丧和恼火,它们要不就是太细,太专业,随便打开一页,就有一大堆复杂的公式和图表,不得不让你望而却步,要不就是太粗,太泛,让人总觉得隔靴捎痒,说不到点子上。

我一直认为,象企业财务管理这样的知识,应该是一个大众的知识,她不应该是个明星,她不应该在那里作秀而让人生畏和生厌,她也不应该让人感觉总是那么严肃和无情,她必须有亲切性,如果不太和蔼可亲,至少也得憨态可鞠,总之不应该被关在公司财务部的那扇防盗门里面,对着镜子孤芳自赏,无论是因为害羞还是高傲,都应该摘掉那块面纱,让人真正的了解,让人真正觉得她很重要,觉得她很有趣,觉得她也离我们不太远。

因此,我常常想,作为一个对财务和对业务都有一点了解的人,作为一个对企业整体管理略知一二的人,作为一个对推动企业管理的普及有一点兴趣的人,我想,我有这样一个责任和使命,同时也应该有这样一个胆量,在财务人员和业务人员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用共同的语言对话,让他们相互理解各自的想法,让他们相互协作而减少对抗,建立和谐企业(呵呵,我们胡老大提的那个口号还真不错,和谐社会嘛,什么都要和谐才是),不一定做得好,但我会尽力而为。

其次,作为一名有点财务背景的人,我了解财务人员曾经或正在经受的痛苦,要不就是对如此多的财务分析指标背了又忘,忘了又背,痛苦不堪,要不就是有几个记忆力好的全部搞定,却发现自己被淹没在财务指标的汪洋大海里,找不到整体结构和方向。同样,作为一名经常同业务人员对话的人,我也非常了解业务人员的痛苦和恼怒,面对财务人员不晓得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搞出来的一大堆指标,还配上一大堆文字,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基本上就一个感觉,“昏”就一个字!基本上有“五大不知”,就是,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些指标,不知这些指标之间是什么关系,不知这些指标代表什么意思,不知这些指标如何计算,不知为什么这样计算。

于是,今天我选择了这样一个主题,或者想以这样一个主题做为切入点,以一点愚公的精神,或者以一点唐吉坷德的精神,希望搭起一个财务和业务共同的平台,用一种大家都听得懂的话,说一些大家都听得懂的道理,讲一些大家都想听的故事。

昨天我回头看了一下我在第一部分讲的内容,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完了,这个事情可玩大了,说什么要搭起一个财务和业务共同的平台,说什么要用一种大家都听得懂的话来说一些大家都听得懂的道理,还说要讲一些大家都想听的故事。不好,这次可真是有点玩火自焚,玩笑开大了,把自己给推到悬崖边了,要不是那天晚饭时多喝了几杯,我可不会夸下如何大的海口。不过还好,好在我还有点唐吉坷德的勇气,自不量力,但也只得让那匹瘦马托着我这肥硕的身体,穿着一身破旧的行头,直奔那坐大风车了。

那好,我们现在就骑马上路吧!

还记得我们这一次的主题吧,主要是讲企业财务分析的。这是第二部分,在这部分里,我主要是想和大家一起来建立一个企业财务分析的结构和框架,有了这个结构和框架之后,我们就可以对企业财务分析有一总体的了解,有一个全局的把握,先看森林,再见树木,先抬头看路,然后再低头拉车。

好了,废话少说,我们来说一说有关企业财务分析的总体性的和全局性的一些问题吧。

在谈企业财务分析的总体框架和架构之前,我想就“分析”这个词,做一个反思,来考虑一下与“分析”有关的本质性的问题,或叫一般性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呢?我个人认为,企业财务分析,应该是“分析”的一个子集,他们之间一定有共性,一定会有共通的规律,对“分析”的本质性或一般性的反思,有助于对企业财务分析更深的认识,因此,不要嫌我太啰嗦,我只想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授人以鱼的事情比较容易,我干得基本上没有什么成就感。呵呵!

好,那么如何来对“分析”进行反思呢?

我想反问五个方面的问题,来对“分析”来进行分析。

第一个问题就是,分析到底是什么呢?这个问题问得有点怪,有点废话,不过这也的确,我们这不是在作反思吗?往往在反思的时候,问的问题总是有点怪的,总是有点象废话的,总是让人觉得有点象疯子,就象问,“我为什么是我”这样的问题一样。那我们就来疯一下吧。分析到底是什么呢?说白了,分析就是通过对事物进行不继的分解和剖析,从而对其本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这种认识和了解,基本上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定性的,就是凭感觉、凭经验或凭直觉的,有时候没有什么理由可说,还有一种就是所谓定量的,也就是,整一堆数字出来,画几张图表出来,用数字说话,量化表达。这二种情况实际上是认识问题的二个极端,真正对一件事的认识和了解,都会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两者相互结合,只是偏重不同。

OK,那我们再来看一看第二个问题,那就是,到底为什么要进行分析呢?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呢?那是因为我们要决策,就是要做决定和判断,不分析一下,是很难做决策的,无论这个分析是凭感觉或直觉的,还是搞一堆数字,画一堆图表的。分析的过程,也就是理清思路,追根溯源的过程,不分析一下,就总是举棋不定,难以进行下一步的行动。因此,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做决策的。我在这里强调分析的最终目的是做决策,是有原因的。因为在企业里,常常做分析的人和做决策的人是两批人,往往做分析的人和做决策的人沟通不力的话,就会造成做分析的人不知道做决策的人到底想要什么,于是就想当然的做了一大堆分析,同时,做决策的人可能对做分析的人的分析结果不太满意,于是也就按自己的想象去做一堆决策,决策的质量和后果就可想而知了。决策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分析与决策的相联性和相关性,取决于做分析的人和做决策的人的沟通情况,而我个人认为,这个沟通的主要责任应该在做分析的人,要搞明白决策者的决策意图,才有可能正确的进行分析工作,才有可能起到决策支持的作用。

好了,要搞清楚决策者的意图,我们就要搞清楚如下三个问题,那就是,我们要对什么东西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分析的对象是什么,第二,我们要对这些东西的哪些方面进行分析?也即分析的内容是什么,第三,我们要对这些东西的这些方面,分析到什么程度?也就是分析的深度和层次问题。细心的学员可能会发现,这三个问题,实质上是一般意义上分析模型的三个维度,即,分析的对象维,分析的内容维和分析的层次维,这三个维度形成一个立方体模型,大家可以自己画一个图。通过这三个维度,对不同对象的不同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以得出相关结论,进行相关决策。这个模型比较通用,同时也比较抽象的,但反映了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做企业分析的一个原始框架,其他有关企业的分析,可以参考这个模型进行变更,以适应具体的情况。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对分析的分析,主要反思了关于分析的五个主要问题,即到底什么是分析,为什么要进行分析,对什么进行分析,对什么方面进行分析,分析到什么程度,其中后三个问题,构成了我们通用的分析框架,具体的分析,则可以在这个通用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具体化和细化,以适合具体的情况。

OK,刚才我们啰啰嗦嗦谈了一大堆,还没有真正涉及到企业财务分析这个主题,但通过上面的反思,为我们搭建起了一个通用的分析框架,为我们形成企业财务整体分析框架垫定了一个基础。

那么,我们的企业财务整体分析框架是什么呢?在搞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就二个问题说明一下,一个就是财务分析不是企业分析的全部,这个好象众所周知的事情,我就不多说了,第二个想说的就是,企业财务分析,不光是财务报表的分析,更不光是三张报表的分析,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一点,是因为,很多书或文章,一谈到企业财务分析,无一例外是对三张报表的指标分析,这样的认识是非常不全面的,对全面认识企业财务分析是非常不利的。那如何较全面的认识我们的财务分析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企业财务整体分析框架了。

为了搞清楚企业财务整体分析框架,我们就得回来头来看一看刚才我们谈到的通用分析框架,对这个通用的分析框架进行具体化,以形成有关企业财务整体分析框架。

让我们来对通用框架的不同维度分别进行具体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财务分析的分析对象是什么,也即,财务分析是对什么的分析,可能会有人要抢答了,这不是废话吗?财务分析当然是对财务进行分析了,呵呵,错,为什么说错了呢,我们可以回想一下,企业财务和会计的职能是什么,首先是反映,第二是管控,最后是决策支持,也就是将企业经济活动的信息反映出来,加以分类整理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进行管控,并提供决策支持。因此,财务分析,应该是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分析,是借助于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财务信息,以财务的视角对这些经济活动进行分析,而不是对财务信息本身进行分析,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经济活动。做财务分析的人员一定要认识到这一点,因为这关系到你的财务分析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为企业经济活动提供好的建议,是否可以为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支持,财务分析人员首先应该是一群内部咨询人员,而不是数字游戏人员,当然,这要取决于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否健全,是否可以收集到真实的业务信息,如果源信息都不完整和不准确,财务分析人员只能轮为数字游戏人员了。

OK,既然我们明白了财务分析的对象是经济活动,那么,企业的经济活动有哪些呢?主要有三大类,看过我有关如何看懂财务报表的那几篇文章的学员一定知道,那就是,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因此,在企业财务分析整体框架的分析对象维上,就是经济活动,分为三大类,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

那么,财务分析是对经济活动的哪些方面进行分析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得好好想一想了。

经济活动也是一种活动,一般情况下,我们对一种活动,无非会在三个方面对这个活动进行分析和评价,一个是时间,二是质量,三是成本,这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学过项目管理的人都应该知道,他们实际上就是项目三角形的三个边。而财务分析的对象是经济活动,对于经济活动,还有两个重要的方面要注意,那就是收益,以及与这个活动相关的风险。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企业财务分析整体框架的分析内容维上,就是有五大分析内容,即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不同的经济活动,分别是从时间方面,从质量方面,从成本方面,从收益方面及从风险方面来分析经济活动,而经济活动又有三大类别,因此,通过财务整体分析框架的对象维和内容维的组合,至少可以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15块的分析。

最后我们来看一看财务分析的层次维,这个层次维实际上就是经济活动的层次,关于这个层次问题,我已经在相关流程管理的文章中给了说明,至少包括二个层次,一个是模式层,二是操作流程层。关于这个层次维,有些抽象,没有很严格的层次界线,就是要有这么一个意识,即在对不同经济活动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时,分析的指标要有一定的层次,对不同活动层要以不同的指标与之对应,举个例子,在对经营活动的时间(也即活动的效率)方面进行分析时,有一个周转率的指标,而反映不同活动层次就有不同层次的指标与之对应,如,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原材料周转率,是分别反映不同层次的活动的效率指标。这些我们都会在本主题的后面部分中详细给大家说明。

好了,在了解通用分析框架的基础上,通过以上对这个通用框架的具体化,我们基本得出了企业财务整体框架,有三个维度组成,在对象维上,分别是筹资活动,经营活动及投资活动,在内容维上,分别是时间,质量,成本,收益和风险,而在层次维上,基本上由模式层及操作层。为了方便理解,大家可以在纸上画出该整体框架的图形,我这里就不去画了。

如果大家画出这个财务分析整体框架图来,不难看出,这是一个立方体形状,不同维的不同因素,将整个立方体分切成很多小块,企业财务分析就是按这些小块,对不同层次的不同经济活动,进行不同层次指标的分析,以得出相应的结论,进行不同层次的决策支持。

好了,这就是我们在这一部分要和大家提到的通用分析框架和企业财务整体分析框架,我们可以看到,企业财务整体分析框架象一块被切成很多小块的大方蛋糕,要想吃掉这块大方蛋糕,只有一小块一小块的来吃,否则可能被撑死,至少也是不消化而拉肚子。因此,在本主题的后面的部分,我将只截取框架中分析对象维上的经营活动,与其他两个维度进行组合,来看一看如何对经营活动的不同方面及不同层次进行财务分析的。而有关投资和筹资活动的相关分析,我会另开一个主题,在以后的时间时,和大家一起讨论!

未完待续!!

因为前一段时间一直比较忙,好久没有就该主题继续写下去,还好,今天有点时间了,那就继续吧。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前两部分我们讲的内容吧。

在前两讲中,我们提到,财务分析的对象是企业的经济活动,所谓经济活动,也就是做这个事情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我们也谈到了,做一件事情,应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或者说,问五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对这件事情进行分析,一是,做这件事情的效率如何?第二,做这件事情的效果如何?第三,做这件事情花了多少钱,第四,做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处,第五就是做这件事情有什么风险,实际上,就是从时间,质量,成本,收益及风险这么五个方面来分析一件事情,对于企业来说,就是从五个方面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分析,同时,我们也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表现为流程,而流程又是分为不同层次的,有战略层,模式层及操作层,有关流程的问题,请参见我其他的相关讲解。因此,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也就应该分成不同的层次去分析。这就是我们在上一部分中,提到的有关企业财务分析的整体框架,我们可以用这个整体框架来具体的分析各种企业经济活动。但由于这个整体框架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不可能在一个主题中给大家详细说明,因此,在本主题中,我们主要想突出这个框架中的经营活动,主要想对经营活动的相关方面进行分析。

我们这一部分是本主题的第三部分,在这一部分中,我想主要对经营活动,在时间方面,以财务的视角,进行相关的分析。

这里有两点要进一步说明一下的就是,第一,如何理解“在时间方面,以财务的视角,进行相关的分析”这句话。所谓以财务的视角,说简单一点,就是将企业里的什么东西都看成是钱,无论这些钱是硬币、纸币,还是放在银行里的钱,也无论这些钱是以材料的形式放在仓库里,以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形式放在车间或公司其他地方,还是专利的形式被保护起来,他们都是属于企业的钱,属于企业的资金,属于企业可以控制的资源,因此,“以财务的视角”就是将公司可以控制的资源全部看成钱,所以说,在企业里干财务的这帮人,都是些钻进钱眼里的一帮人,呵呵。会计学上有一个原则,是会计四大基本假设之一,就是货币计量(其他三大基本假设分别是,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及持续经营,关于这些概念,以后有机会再说吧),这个货币计量的意思,就是我们在上面说的那个意思,让你将企业里的东西都会成钱,就是让你钻进钱眼里,什么都要想一想,是多少钱,赚多少钱,花多少钱。好了,了解了什么是“以财务的视角”,再说一下,如何认识以财务的视角来对“时间”方面进行分析。

从时间方面去分析一个活动,就是看这件事做得是快还是慢,快,有多快,慢,有多慢;一方面,财务的视角就是钱的视角,另外,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制造企业为例,实质上就是,现金变成材料,然后加工变成产成品,运到客户手中之后,收回更多的现金,然后再将他们变成材料,再加工成产品后,运到客户那里再收回更更多的现金,如此不断周而复初,每转一次,如果可以赚钱的话,转得越快,钱赚得越多,如果亏钱的话,转得越快,钱亏得越多,因此,除了去分析每转一次是赚钱还是亏的以外(这是经营活动的收益方面的问题,我们在分析经营活动的收益方面时,再去谈),还要去分析,钱在整个这个过程中,转一次有多快,转得快,从财务角度来说,赚钱或亏钱的效率就越高,转得慢,赚钱或亏钱的效率就越低。对企业经营活动,看一看钱在不同经营流程环节转得是快是慢,多快多慢,这就是我们今天在这一部分,以财务的角度以经营活动的时间方面进行分析的主要内容。

好了,刚才我啰啰嗦嗦说了一大通,终于搞明白我们今天要说什么了,呵呵。

那如何来衡量钱转得快慢呢,从财务的角度来说,把握一个指标足以。不会吧,有这么牛的指标吗?有的,那就是“周转率”这个指标,这个指标就是反映企业里的钱转得快还是慢的指标,但要说明一下的就是,它不是一个指标,而是一个指标系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企业不同层次的人,关注企业经济活动的颗粒度是不同的,也即,流程的层次是不同。因此,周转率的含义是不同的,对于高层来说,关注的是企业整体的运作,对于中层来说,关注的是企业局部的管理,对于操作层来说,关注的是明细流程,因此,应该有不同的周转率指标来衡量不同层面的流程,提供给不同层面的人员以相应的决策信息,但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全部的指标都应该关注,这是财务人员的责任,同时也是作为财务人员的优势。

在了解了周转率是个什么意思之后,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周转率是如何计算的,在谈周转率的计算之前,有一点还要说明一下,那就是,周转率是衡量钱转的快慢的指标,但钱转得快慢,我们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钱转了几圈来衡量,也可以用钱转一圈,要用多长时间来衡量,也即,钱转得快慢可以用两个方法来说明,一个是单位时间的周转次数,另一个是单位次数的周转天数。那如何计算呢?虽然不同的周转率的具体用的数字不一样,但既然都是周转率,那么,计算方法就应该有一定的规律,什么规律呢?以周转次数为例,就是,把循环到下一个环节的钱的总额,去除以留在上一个环节的钱的平均余额,要注意的就是,这个总额和余额,都是以同一个时间段的长度去衡量的,也即,如果总额是一年的,则余额也是一年的平均余额,如果总额是一个月的,则余额也应该是一个月的平均余额,以此类推。说到这里,可以有些人是一头雾水,不明白什么意思,不过没有关系,不明白不要紧,我们说几个例子,可能就会明白了。

先来看一看总资产周转率这个指标,这个指标是衡量公司全部的资金周转快慢的,关注的是整个企业层面的,是个总括性的指标,一般是企业高层比较关注。对于企业高层来说,企业活动很简单,就是搞到钱,然后把这些钱变成收入,然后再搞些钱,再变成收入,对于企业高层来说,流程循环就是这么简单(他才懒得关注具体如何变成收入呢,这是下面的人操心的事,呵呵),因此,对于总资产周转率这个指标来说,就是用收入总额(循环到下一个环节的钱的总额)去除以总资产平均余额(去除以上一个环节的钱的余额)。用个数字来说明可能更有点感觉。假设有个公司,一年的年收入是1000万,这一年年初的资产总额为300万,年末资产总额为500万,好了,这个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应该如何计算呢?用这一年的收入总额1000万,去除以这一年的平均余额400万(300万加500万除以2),这个公司的总资产周转次数为2.5,也即这个公司的全部的钱在一年内要转2次半,知道一年内转几次,那全部的钱转一次要用多少天呢,好办,用一年365天去除以这个次数,不就是转一次用多少天吗?对了,就是这样计算的,但为了方便,一般情况下,一年不用365天,而用360天算,用360天去除这个次数。好了,这个公司的总资产周转天数,也即,这个公司全部的钱转一次要多少天数,用360天除以2.5次,就等于144天,也即,这个公司全部的钱,转一次要用144天。OK,通过上来的计算,我们得出这个公司的总资产一年的周转次数为2.5次,周转一次要144天,但这个指标是好是坏呢,这可不好说,单单看这个指标说明不了问题,它只能说明公司现在的现状,要了解公司现在的状态的好坏,有三个方面要去对比,才知道是好是坏,哪三个方面呢?一个是这个指标的历史情况,也即上一年,上上一年这个指标是如何的,就是去看一看我以前是怎么样的,然后才知道我现在这个状态是好是坏,第二个方面要看的是同行业的优秀公司这个指标的情况,也即去看一看别人在这个方面的表现如何,才知道我相对来说表现得如何,第三个方面要看的是自己的目标值,也即去看一看是不是达到了我之前预想的目标,如果达到了,可以说表现得不错,如何没有达到,则要找原因了。所以说,对于分析经济活动的财务指标,我们不能就这个指标看这个指标,一定要与什么东西比较一下才可清楚,至少从三个方面去比较,一个是看看自已的过去,一个是看看别人的表现,一个是与自己的目标,与这三个方面都比较一下,才可知道自己目前的情况是好是坏,不要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也不要相信有什么对所有的公司都适用的所谓标准设定值,这些所谓标准设定值没有意义。

在了解了企业整体资金转的快慢,我们可以进一步将公司的全部资金大体上做一个划分,将总资产划分为流动资金,营运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等,可以将这一年的收入总额去除以这些不同类型的资金的年平均余额,可以分别计算出相应资金的周转率,如,将年收入总额除以这一年的年平均流动资金余额,则可以得出流动资金周转率,将年收入总额除以这一年的年平均营运资金总额,可以得出营运资金周转率,以此类推,得出相应指标后,可以与我们在前面提到的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说明当前的情况。

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好了,以上是我们从总体上及大的层面上进行周转率的分析,还没有涉及到各个经营环节,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企业在各个经营环节周转情况。由于企业的所在的行业及在供应链上的位置不同,因此,每个企业的赢利模式及手段也是不同的,因此,企业经营有各自不同的经营环节及活动,不可能在这里全部说明这些环节的周转情况及指标,也没有这个必要,因为我们已经将框架和规律做了初步和总体上的说明,具体的分析指标,大家可以依自己的行业及特点来具体化,同时,也可以发明和创新一些指标,为什么不呢,谁说财务分析一定要局限于书本上的那些指标呢?只要你发明和创新的指标可以很好的说明你的公司或行业的经济活动就可以。

下面我们以制造企业为例,来说明几个经营环节的周转率。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采购环节,在采购环节的周转情况,从财务的角度,最关心的就是,现金变化成材料的快慢速度,我们用转成材料的钱,也即材料的买价去除以应该付给供应商但还没有付的钱,也即除以应付帐款平均余额,可以得出这个指标,这个指标就是应付帐款周转次数(周转天数大家可以自己去想一想),这个指标越大,说明我们为了买材料,付给供应商的钱越快,反之则越慢。大家当然明白,钱给得越快,还真不是一件好事,这年头,钱在谁手上,谁就是爷啊,因此,最好慢点付钱,先看看产品质量,看看有没有按要求的数量和价格供货等,再付钱吧。既然谈到这里,我想顺便提一下就是我们常说的在采购环节内控的二维控制,三维控制及四维控制,二维控制(2-WAY)就是将仓库的入库单与供应商开过来的采购发票进行核对,三维控制(3-WAY)就是将采购订单、采购发票与入库单进行核对,四维控制(4-WAY)就是将采购订单、采购发票、入库单及质检单进行核对,通过这些核对来实现相关的控制,主要就是看一看,供应商是不是按我方要求的数量,质量、时间和价格来把货送给我方,没有多送和少送,没有早送和晚送,没有送质量差的,也没有送高价给我,说得更时髦一点就是,看供应商是否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价格,以合适的数量和质量,将货送到我认为合适的地点,多爽啊,要达到这一点可不容易,哪个供应商那么听话,哪个人不出点错呢,因此,会有我们刚才谈到的控制方式,这些控制方式依自己企业的控制环境及对风险不同承担能力来确定,具体这些控制类型里要控制哪些项目,大家可以去想一想,我在这里不多说了。

好了,我们再扯回来吧,其实钱付不付,付得快慢,也不完全是由我们来定的,这要看与供应商的合同是怎么订的,在不违反合同的前提下,尽量晚一点付款,同时还要考虑到可以从供应商那里得到的折扣尽可能多的拿回来。总之,不要把供应商搞得太很了,供应商也要吃饭,否则供应商以次充好,给你捣乱,对企业也不利,现在不总是在说要与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要达到与供应商的双赢吗。好了,好象又扯远了。还是回到我们的指标上来吧。

刚才我们谈的是采购环节应付帐款的周转率,这个指标也比较粗,我们可以将材料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和分层,计算某类材料的应付帐款周转率,来看一看对某类材料付款的快慢,同时,我们也可以将供应商按一定方式进行分类和分层,计算某供应商的应付帐款周转率,来看一看对某类供应商的付款的快慢。总之对应付帐款周转率进行不同层次的细分,进行不同层次的决策支持。

以上是采购环节,我们再来看一看仓库存货的周转情况,其实,仓库存货的周转,一般会涉及到生产及销售环节,如,原材料出库到生产线,就涉及到生产环节的存货周转,又如,产成品销售出库,就涉及到销售环节的存货周转。

我们先看一看总体存货的周转快慢,先不论是生产出库还是销售出库。公司备有存货,就是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的,最终是为了销售给客户的,因此,从总体上来看,存货周转的下一个环节是产品销售出去后的成本,也即产品销售成本,因此,存货周转次数的计算方式是将本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去除以当年平均的仓库存货余额,这个存货余额是全部的存货,不论是原材料,半成品,还是产成品,还是其他存货,都加在一起。这个指标反映全体存货的周转速度,但是,如果你要是只想关心某一种存货的周转速度,那么,这个指标就太粗了,必须进行细分。

我们将它分成生产环节的存货周转和销售环节的存货周转,分别从生产环节和销售环节来看存货周转的快慢。

先看一看生产环节,在生产环节的周转情况,从财务的角度来讲,最关心的就是原材料变成半成品及产成品,或半成品变成产成品的快慢了。以原材料变成半成品的快慢为例,我们看一看是如何计算的,我们用转成半成品的钱,也即,用将加工成半成品的原材料(这些原材料是先加工成半成品的)的出库成本,去除以这类原材料的平均在库成本,可以计算出这类原材料的周转率。如果我们想知道半成品转成产成品的快慢,我们可以用转成产成品的钱,也即,用将加工成产成品的半成品的出库成本,去除以这类半成品的平均在库成本,可以计算出这类半成品的周转率,从而知道半成品转成产成品的快慢了。总之,如果要知道某一类存货的周转速度,就用这类存货的出库成本金额,去除以这类存货的平均在库成本,就这么简单,因此,你可以按这个规律,去再次将存货进行细分,以得到更明细存货的周转速度。

好了,不多讲了,再来看一看销售环节的存货周转情况吧。在销售环节,我们关心的就是产成品的周转快慢了,我们可以用产成品的销售出库成本,也即产品销售成本去除以产成品的平均在库成本,这样就可以了解全部产成品的周转情况了。但如果你要了解某一类产成品的周转情况,这个指标也太粗了,因此,你可以将产成品进一步的细分,将该类产成品的销售成本,去除以该类产成品的平均在库成本,这样就可以知道更明细的信息了。

以上是我们谈到的存货周转情况,分别就生产环节的存货周转情况和销售环节的存货周转情况都做了一个简单说明,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在销售环节,还有一个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就是,东西卖给别人了,钱是不是尽快收回了,也即,如何才可以知道我的钱收回得快慢呢,因为,钱早点到我和荷包里,和晚点到我的荷包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俗话说得好,“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钱到手才是自己的,因此必须要知道钱回收的早晚。好了,那如何来算呢?我们可以用当期实现的销售收入,去除以当期的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可以得到应收帐款的周转次数,这个周转次数说明公司的应收帐款在当期这段时间内转了几次,这个概念还真是不好理解,什么叫应收帐款在这段时间内转了几次?没有感觉,不如这样,我们改个角度来想一想,看一看应收帐款没有收回的持续天数,也即,钱已有多少天了还没有收回,这样想一想可能好理解一点,那如何算呢,这个好办,用这段时间的天数,去除以刚才我们算出来的这段时间内的应收帐款周转次数,可以得出这个应收帐款平均周转天数,它说明这些应收帐款已持续有多少天没有收回,也即,公司收回应收帐款要用多少天数。一般在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的批发企业等渠道公司里,这个指标有一个洋名字,叫DSO,是Days Sales Outstanding这个英文的缩写,中文名字叫应收帐款平均回收天数,在这里名字比较多,不要搞昏了,都是一个指标,不要别人叫洋名字的时候被吓倒了,还以为是个非常高深的东西,只是说明人家美国人也比较关心这一块,也用这个指标来衡量,同时也说明,管理是有共通性的,不同的公司,在操作层面上,没有太多的花样可以玩,该做的一定要做,而且要做好,这样才能活得更好。好象又扯远了,呵呵。

好了,销售环节关心的钱的周转情况我们也谈完了,下面我们来简单总结一下上面谈到的一些内容。

财务的角度就是把公司的一切东西都看成钱,从时间方面来分析经营活动,就是分析这些钱在经营活动的过程中,转得快慢,转得快,赚钱或亏钱的效率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衡量快慢的指标就是周转率。由于企业经营活动有不同的层次,不同层次的人,关注的面不一样,因此,在计算周转率这个指标时,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周转率这个指标是有层次之分的,在认识这个不同层次周转率时,我们要认清两个东西,一个是要认清经营活动及流程的层次以及这个层次对应的资金,二是搞清楚你是计算多长时间内的周转率。你可以关注高层次的周转率,你也可以关注具体经营过程各个环节的周转率,同时,你可以关注一段长时期内的平均周转率,你也可以关注一段很短时间内的平均周转率(有点象物理里面的平均速度和即时速度),再要说明的是,周转率这个指标可以用两个方面来说明,你可以用单位时间的周转次数来说明,你同时也可以用单位次数的周转天数来说明,两者之间有一个简单的换算关系。

好了,再不多说了,再说我自己都觉得太啰嗦了,关于这部分还有什么我没有说明白的,可以直接和我联系!

在后面接下来的一部分,我会就经营活动的质量方面,以财务的角度,给大家做进一步的分析,欢迎大家与我交流和探讨!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有一些时间,可以坐下来和大家一起继续我们的有关企业财务分析方面的话题。关于企业财务分析这个话题,我们在前里的几个部分里,已经谈过了一些内容,由于距离现在时间也比较久了,因此,在这一部分的开头,我想和大家一起来先简单回顾一下前面我们到底谈到了些什么。

在前面的几个部分中,我们主要谈到了这么几个内容。首先我们对“分析”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分析的几个最根本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建立了一个一般分析的框架,并结合企业财务分析的特点,具体化出我们的企业财务分析框架,根据这个企业财务分析框架,我们认识到,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就是对企业的三种不同的经济活动从时间,质量,成本,收益和风险这五个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剖析和探究,并最终为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决策支持。然后,我们在这个企业财务分析框架的总体指引下,对企业三大经济活动之一的经营活动在时间方面,以财务的视角进行了一些分析和探讨。

这是我们在这个主题的前面几个部分和大家一起谈到的一些内容,由于最近一直太忙,基本上也没有时间静下心来和大家一起做一些探讨,距离我们上一次谈这个主题大约已经有二个多月了,如果大家对我们这个主题的展开思路以及前几个部分的内容有一些模糊了,可以回头看一看有关这个主题前面的一些内容,以便对我们谈的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展开这个主题后面的内容。

好了,废话少说,我们来看一看今天我们要谈些什么。

我们还是参照在前面我们一起建立起来的企业财务分析框架,依据这个分析框架,在上一部分我们谈了时间方面的内容后,今天要谈的是有关质量方面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的内容是要聊一聊,如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在质量方面,以财务的视角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大家请注意,这句话有四个重点词,一个是企业的经营活动,一个是质量方面,一个是以财务的视角,一个是不同层次。之所以请大家注意,是因为,这几个词所在的维度,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企业整体财务分析框架,在企业整体财务分析框架中,各个维度中分别有哪些要素,请大家再次思考一下,如果你对这个内容不太熟悉,请回头看一看前面这个主题的相关内容。

谈到质量这个问题,可能马上就有人会想到全面质量管理、产品质量、质量保证、质量控制、质量检验、5S6δ等等这些名词,也有可能马上就想到戴明、朱兰、克鲁斯比等等这些人以及日本鬼子,因此,质量这个话题是一个比较广泛和比较深入的一个话题,要想谈清楚和明白,也不是我们在这里可以做得到的,但是,虽然如此,我还是想在这里就质量这个问题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以便大家对企业管理中的质量这个概念,有一个总体上的和理念层次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今天要涉及到的话题,即,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质量方面,以财务的视角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看,什么叫作质量,或者说,什么叫作好的质量,其实很多人都对质量做过很多的诠释和解释,下过很多的定义,但总结一点,无外乎就是这么一句话,那就是符合客户的需求和期望,这里所谓的需求,就是客户明说的,一定要你做到的;这里所谓的期望,就是客户没有明说的,或者是明摆着的,不必要客户说的,或者是不好在台面上说的,需要你在私下去了解的。也就是说,无论客户明说了的或没有明说的,你都要去满足,这才叫有质量,这才叫好质量。你会感觉这里的客户还真是那么回事,大概就是传说中的上帝了吧,没错,这就是现代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即,质量第一,客户至上。

好了,既然质量是符合客户的需求(这里包括前面讲的期望),那么,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推断,即,我们明白,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是分不同的类型的,因此,客户也要相应的进行分类管理,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其本质上是对市场需求进行分类管理,以不同的方式来满足这些市场需求,那么,做为反映客户需求的质量,也当然应该进行分类,不同的需求,不同的客户,有不同的质量及质量标准与之对应,这就是朱兰的质量与等级的质量管理思想,也即,质量不可笼统的说好中差,而是要按需求及客户的不同进行分类和分级,不同类别的需求和客户,都有好的质量和不好的质量与之对应。我们打个比方,奔驰宝马车和夏利富康车,是针对不同的客户需求市场也开发的,如果你有钱,图个享受和面子,你就去开奔驰和宝马,如果你钱不多,只图个方便,你就去开夏利和富康,但是,请注意,奔驰宝马的质量就优于夏利富康吗?当然不可这样说,奔驰宝马有奔驰宝马的质量标准,夏利富康有夏利富康的质量标准,只要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那就是好质量,价高不等于质优,价低不等于质劣,虽说一份价钱一份货,但不同的价钱,给的货都应该是与这个价格相对应的好货。

因此,质量是针对不同的需求和客户的,没有一个针对全体的需求和客户的质量标准,达到不同类别需求的质量标准,就是好的质量,这就是质量、客户、需求与等级的相互关系。

好了,既然质量是针对不同的需求和不同的客户的,客户是分等级和类别的,质量也是相应的分等级和类别的,因此,为了搞清楚相对于客户的质量概念,我们必须对客户进行分类和分层,不同类别和层次的客户,我们在谈质量时,其内涵也应该是有所不同的。那么,如何来对客户进行分类和分层呢?在谈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理清一个概念,那就是,什么是客户,可能有人会说了,客户就是消费者,客户就是顾客,是的,没错,这些都是客户,但这些都是狭义层面上的客户,而我们要谈的是广义上的客户,即,客户就是你要满足的对象,这个对象的面就广了去了,你站在不同角度和层面,这个对象就有不同,也即你的客户就有不同,比如说,你可以站在企业内部的角度,可以将你的上级或将你所在的流程的下一个岗位做为你的客户,这就是内部客户的概念,你也可以站在企业外部的角度,可以将产业链上的下游企业或最终消费者看成你的客户,这就是外部客户的概念,同时,你也可以站在企业整体层面上,由于企业做为一个整体,其最终目标是为股东创造价值,这也是企业存在的唯一理由,因此,在企业整体层面上,你可以将股东看成你的客户,你也可以站在经营层面上,企业通过生产不同的产品或提供不同的服务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你可以将产品或服务的消费者做为你的客户,这个客户,就是我们常说的顾客,这就是客户与顾客这两个名词的不同。企业就是通过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满足经营层面上客户的需求,最终满足企业整体层面上的客户,即股东的需求。对于企业来说,满足经营层的的客户的需求是手段,满足整体层面的客户的需求才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这就是股东和顾客这两种企业客户之间的关系。

那么,如何来理解这两个层面的质量呢?我们先来看看企业整体层面,对于企业整体层面,它的客户是股东,股东的需求很简单,就是要多赚钱,在越短的时间内,花越少的代价,冒越小的风险,赚得钱越多越好,在企业整体层面上,做一个企业与做一个项目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因此,在这个层面上,衡量一个企业的质量与衡量一个项目的质量有相似的方式,项目的质量是通过项目的目标范围,时间,成本来衡量的,在项目约定的期间内,按项目预算完成项目的目标范围,这个项目就算成功,就算好的项目质量,对于企业来说,在确定的时期期限内,按照成本费用预算,赚得股东满意的利润及收入目标,就算是好的企业运作质量。因此,站在企业整体层面或项目整体层面上来看,质量是由目标,时间,成本这几个因素来决定和衡量的,一旦目标范围,成本和时间确定下来,相应的质量标准也就确定下来,在这个层面上,衡量是否达到质量标准,也就是衡量是否在既定的时间期限和预算内,达到相应的目标,如果提高质量标准,在目标范围不变的情况下,就意味着达到目标的时间期限或预算的减少,而对于做一件事情来说,达到目标的时间或预算,总是可以想办法去改进和减少的,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了戴明的持续改进和不继的PDCA的质量管理理想。因此,对企业整体运作质量的衡量,是通过对质量以外的其他几个因素的综合考虑和评估得到的,也即,企业整体运作质量,是要看企业花了多大的代价,冒了多大的风险,花了多长时间来实现股东的收益目标。

好了,这是企业整体层面的质量概念,那我们再来看一看企业运营层面质量概念。

谈到企业运营层面的质量概念,人们提得最多的就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就是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别顾客的需求特征的程度,产品和服务实际上就是客户需求的载体,客户要的不同产品和服务本身,而是产品带给他的需求的满足,不同客户,其需求是不同的,质量标准也是不同的,因此,各个类别产品的实际的质量与该类别产品的质量标准的对比就都会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满足程度好,就是好的产品质量,否则就是差的产品质量。

因此,企业就是通过提高提供给经营层面客户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经营层面客户的需求,最终提高企业整体运作的质量,满足企业整体层面的客户的需求,企业经营层面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决定着企业整体层面的运作质量,企业经营层面的客户的需求满足程度,决定了企业整体层面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这就是两个层面的质量和两个层面的客户之间的因果关系。

那么,如何提高经营层面的产品的质量呢?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不得不谈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质量到底是一个过程的概念,还是一个结果的概念,也就是说,质量到底是通过对结果的检验而得到提高的,还是通过对过程或流程的规范而提高的,质量的提高,到底是一个事后检验的问题,还是一个事前规划,事中控制的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与传统质量管理理念的一个本质的差异,因此,也涉及到在这两种理念指导下的质量行动方式。传统质量管理理念认为,质量是结果的体现,是通过对结果的检验而得到提高的,因此,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传统质量管理人员力图通过加强对产出产品的质量检验,来提高产品的质量。但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要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必须对达到产品质量标准的过程或流程进行规划和规范,加强产品生产流程或服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力图通过对流程、制度和操作规范的规划和优化,来达到提高最终产品或服务质量的目的。也就是说,现代质量管理理念更多的认为,质量是一个过程或流程的概念,而不是一个结果的概念,质量的提高,要依赖于在事前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标准的分析和规划,对过程或流程本身的规范,而不是对结果的检验,有赖于事前对流程的计划,事中的控制,而不是对事后的补救,主张合格的过程或流程,而非合格的产品,认为有合格的过程或流程,没有合格的产品产出都是很难,加强对实现产品质量标准的流程的不断优化和改进,实现对最终产品质量的提高,因此,戴明的持续改进理想,更多的是针对实现产品质量标准的流程的持续改进,而不是对产品质量本身的持续改进,对结果品质的保证,是通过对过程或流程品质的保证而得以实现的。

这些质量管理理念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得到充分的体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实质上是一套流程管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力图通过对流程的规范和优化,来提高和保证各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同样,这些质量管理理念也在一些企业实践中得到应用,比如KFC和麦当劳,正是因为他们对餐食的制作流程进行了很好的规划和控制,加强实现餐食质量标准的每一步骤的规范,每一步都有定量的标准加以严格的控制和衡量,因此,他们才可以将他们的餐食做到全世界一样的难吃。做得难吃并不难,关键是要做得一样的难吃,这就有点难了,这必须对流程进行事前很好的规划和事中标准化的管理控制,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将同一家餐厅开到世界不同的地方,而我们只能做到将不同的餐厅开在世界同一个地方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可以将同一种餐食做到全世界一样的难吃,而我们只可以将同一种餐食做到全世界不一样的好吃的原因,这就是为什么他们的餐食叫产品,而我们的餐食叫艺术品的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得知,要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就要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而要提高产品本身的质量,就要提高实现产品质量标准的内部流程运作的质量,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流程管理,提高流程效率,加强对流程的控制,持续对流程进行优化的原因。

那么,如何对流程进行优化以及如何进行流程项目呢?大家可以看一看我关于流程管理的相关文章,在这里就不啰嗦,但有一点是要注意的,那就是,加强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促使员工对流程管理知识的学习以及对流程中本岗位专业知识和操作规范的学习,促使员工尊重流程制度和操作规范,是提高流程运作效率和效果,提高最终产品或服务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

因此,通过上面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员工对专业知识及流程操作规范的学习,是提高内部流程效率和效果的基础,而内部流程和操作规范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部顾客的满意度,进而影响企业整体层面的运作质量,最终影响股东的满意度。反过来,要想股东满意,就得顾客满意,要想顾客满意,就得提高内部流程和操作规范的效率和效果,要想提高内部流程和操作规范的效率和效果,就得提高员工素质和满意度,促使员工不断对流程进行完善和优化,这就是员工学习与成长、内部流程、外部客户以及股东四者之间的关系,这也是卡普兰的平衡记分卡(BSC)关于这几个方面的基本逻辑关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关于平衡记分卡的相关书籍,我以后也会同大家一起讨论有关BSC的相关内容。

好了,以上我们谈了很多内容,可以扯得有着远,其实谈了这么多的主要原因,一个是想让大家对企业质量管理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和了解,必尽企业管理是一个整体,谈的问题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分界限;第二是想让大家对我们今天的主题有一个更好的理解,今天的主题如果大家还记得的话,那就是如何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质量方面,以财务的视角进行不同层次的分析。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了,在企业整体层面上,以财务的视角对质量的衡量,实际上是对在预算花费和预算期间内对战略目标实际程度的衡量,关于全面预算的制定,执行,控制、分析及考核,这其中涉及到战略与全面预算的关系,全面预算与绩效的关系等等问题,不是今天我们可以讨论到的,因此,我会再找时间和大家一起讨论。我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想对企业经营层面的经营活动的质量,以财务的视角进行分析。

在前面,我们提到,质量更多的是一个过程的概念,产品的质量,更多的是反映在过程或流程中,经营过程的质量,最终体现在产品的质量上,因此,从财务的视角对经营活动的质量方面进行分析,就是要看,为了达到或提高最终产品的质量,在经营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代价有多大,以及,在达到或提高最终产品质量的情况下,如何降低这个代价。因此,要搞清这个问题,有一个概念大家必须搞清楚,那就是质量成本。产品的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由于产品成本我们经常在财务会计核算中涉及到,我们比较熟悉它,而产品质量成本更多的是一个管理会计的概念,在财务会计核算过程中,一般不会设置会计科目单独对产品质量成本进行核算,而是将它们当做管理费用直接记入当期损益或递延到后期的损益,或者记入制造费用,间接记入产品成本中。因此,会计核算人员不一定就对产品质量成本很了解,那好,我们就来看一看产品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有什么不同。在财务会计上来说,产品成本就是生产这个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相应的间接费用分摊的总和,也即生产出产品实体而花费的全部直接和间接费用总和,而产品质量成本是为了促使最终产品实体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而发生的相关的支出,比如,为了达到产品质量标准,在事前对生产流程的优化费用,对生产员工操作规范的培训费用,以及在事中对生产流程进行控制以及在事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和补救的费用等,因此,除了计算报废损失外,产品质量成本并不涉及有关产品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员等费用,我们可以看到,这两种成本是从两个不同的维度去统计的,产品成本的统计和核算,是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和法规,而对产品质量成本的统计和分析,则完全出于管理的目的而进行的,只要是为了达到或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的支出,都可以记入产品质量成本的范围。

OK,我们了解了产品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之间的差异,下面让我们来看一看,产品质量成本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依据现代质量管理理念,质量重在事前的规范,事中的控制,质量是计划出来的,而不是检验出来的,因此,质量成本,首先包括事前对生产流程或业务流程设计及优化的成本,同时包括对操作人员及流程运作人员的培训成本,以及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流程的控制成本,这些成本,我们一并叫做预防成本,之所以叫预防成本,是因为,在事前做这些事情,可以很好的防止最终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同时,我们也不应忽视对事后产品的检验工作,通过检验,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质量问题,通过对这些质量问题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相应在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并加以解决,因此,这些检验发现的费用,我们叫做签定成本。最后,质量成本还包括由于产品没有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而报废的支出以及由于产品缺陷而发生的维修费及被客户投诉而发生的相关支出等,这些成本我们统一叫做缺陷成本,但由于一部分发生在企业内部,也就是说发生这些缺陷没有被客户发现,丢脸丢在家里了,因此,这部分成本叫内部缺陷成本,而另一些发生的企业外部,也即发生这些缺陷没有被检验出来,被客户发现了,丢脸丢在家门外了,因此,由此而产生的成本,我们叫外部缺陷成本。我们谈到这里,你可以看意识到,这几个成本之间,有一定的关系,那就是,提高预防成本,可以相应的减少缺陷成本和签定成本,而减少预防成本,相应的缺陷成本及签定成本就会增长,也即,预防成本与缺陷成本和签定成本之间,是一个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从财务的角度来看,一定有一个平衡点,可以让总的质量成本最低,我们可以对相应的质量成本进行多期的统计和观察,画出相应的质量成本曲线图,通过对不同产品质量成本的分析,找出不同产品的质量成本平衡点,力图优化质量成本结构,降低总体质量成本。

以上是我们就企业管理过程中质量的概念以及如何从财务的视角对经营活动的质量方面进行分析,和大家谈到的相关内容,不知所云,敬请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