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 小说岳昆仑:欣赏的神奇力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5:47:26

  

  欣赏之美

  认识思璇两年了,她认真生活,活得精彩,活得充满实验精神,很佩服她的真诚与勇气。

  这一回,思璇请我写序,我欣然应允。收到文稿后,才无限惊奇地发现,“欣赏”,这可是多棒的主题啊!思璇写了一本独特的书。

  仔细读后,不禁佩服思璇!又一次真诚与勇气的演出,才能完成本书。也令我第一次深思起“欣赏”的深刻含义。

  欣赏意味着有能力去看到美好。

  第一层次,美的事物,你能看见美。

  欣赏大自然之美,欣赏艺术之美,欣赏美人之美,欣赏人的才华与德行……

  第二层次,不美的事物,你能看见美。

  好老师看见了顽劣学生的潜力,竞争者看见了竞争者的优点,困境中看见了希望,痛苦中看见了成长,生离死别中看见了智慧。

  第三层次,平凡的事物,你能看见隐藏的真相,看见美中之大美。

  爱因斯坦看见了E=mc2,弗洛伊德看见了潜意识,老子看见了道,释迦牟尼佛看见了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于是,培养自己具备完整的欣赏能力,成为自我修炼的方向。

  我忽然想起一个禅宗事迹的片段。那位有名的以烧佛像来取暖的丹霞天然禅师,在未悟之前,去拜谒马祖道一。马祖道一以“平常心是道”法语,名垂千古,他特别擅长启悟弟子,光是有记载的,法嗣就达一百三十九人之多。但是,禅录里记载:祖顾视良久,曰:“南岳石头是汝师也。”他没有收下丹霞天然,反而仔细端详他很久之后,说:“我不是你的老师,你的老师是石头希迁。”于是,一句话把丹霞天然转介到石头希迁那儿去。他老老实实地在那里执役三年。三年后,丹霞天然果真在石头希迁座下悟道了。

  我常常在心里琢磨这事迹,其中有很多玄奇。

  马祖道一怎么看出丹霞天然会悟道,又怎么看出石头希迁能启悟他?在未悟之前,丹霞天然可曾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过?“南岳石头是汝师也。”这是一句帮助他开悟的催眠指令吗?也许这又是一则无解的公案。

  不过呢,套用思璇的思路,我可以说,马祖道一是懂得欣赏人的。一位懂得欣赏的人,肯定能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活得更好,活得更精彩。欣赏的最高境界,我想,应该是,看见每个人都是发光的佛,看见一草一木一花一叶都是无所不在的道。

  祝福阅读思璇此书的读者,都能获得珍贵的“欣赏力”!

  廖阅鹏




  欣赏是幸福的源泉

  欣赏是激励和引导,是理解和沟通,是信任和支持,它能让平凡的生活蜕变为美丽和谐的艺术,有了欣赏,一切美好愿望都具备了实现的可能性。善于理智欣赏他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欣赏和帮助,创造一个宽松和谐、洋溢着浓浓人情味的温馨世界。

  “适时的欣赏是免费的,但它却价值连城。”沃尔玛连锁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如是说。

  任何爱情、任何婚姻,都是男女双方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表明,如果夫妻双方都能够经常地欣赏对方,他们之间的亲密度和婚姻幸福度就会大幅度提升。幸福从来不可量化:无数彼此欣赏的爱侣,对粗茶淡饭甘之如饴;无数反目成仇的夫妻,将锦衣玉食弃如敝屣。

  欣赏是我们自信的来源,价值感的写照。我们得到别人欣赏时,就等于有人直接告诉我们的价值所在。人类最根本的需求就是期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接纳。欣赏,是别人给予我们最强有力的支持。而当我们欣赏他人时,第一个受益者也是我们自己,因为欣赏是一种流动的温暖感,当我们使用它的时候,自己的身心会先明亮起来。

  医学专家研究证明,欣赏不但能使我们的心理层面得到满足,对生理方面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无论是给予还是接受欣赏,都会触动人类大脑中控制快乐幸福的中枢神经,让神经末梢产生类似抗抑郁药才能带来的兴奋感觉——甚至即使我们明知对方的欣赏并非真诚,也会同样如此。

  欣赏是生活的哲学

  每一个人都有他值得欣赏、值得称赞的地方。即使是一个傻子,做了一百件错事,也一定有一件事是他做对了的,就值得我们对他的毅力表示欣赏。

  欣赏是生活的哲学,人与人之间只有通过相互欣赏,才能够共同进步。如果我们能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多一份欣赏,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友善、多一份爱心。如果我们把人生分作几个阶段,而在每个阶段都有欣赏我们的人相依相伴,我们的生活将会何等阳光灿烂!

  如何才能实践这个哲学呢?很简单,发现对方的优点。请不要说某人一无所长、一无是处。没有优点的人,和没有缺点的人一样,是不存在的。

  发现家人、友人、同事的优点,不是牢记写在他们的名片上或简历上的头衔或荣誉,而是他们内心深处真正引以为傲的某种品质。比如朋友信守诺言,兄弟体谅他人,友人审美水平极佳,同事做事坚持……当这些优点被我们发现并欣赏时,不但我们会被对方打动,对方也会强烈地感到,在我们面前他是如此与众不同,继而以同样的热情来欣赏我们。

  欣赏,是一种做人的智慧。欣赏别人是对我们自己的尊重,它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和胸襟。对于朋友或同事,欣赏是灵魂的一剂良药。建立友谊的过程,也就是有效表达自己欣赏对方的过程。只有对方发现我们给予的关心、尊敬、爱和期待,他才有可能朝向我们期待的样子不断努力,继而,我们和他们,才会通过相互之间的尊重和喜爱使人际关系连接得更紧密。

  不过,如果我们的欣赏过于泛滥、不分场合,且过于单一,时间久了,就会让对方感到更加乏味。欣赏既然是智慧,就需要我们予以智慧地运用:在公众场合欣赏自己的爱人或家人,会使对方全身心感觉到爱的力量;在一对一的时候欣赏友人或同事,既能使我们得到对方真挚的友谊和真诚的感谢,又不会让其他人觉得我们赞赏的人更高明,从而引起不必要的猜疑和误会。

  欣赏改变命运:坏孩子卡耐…

  欣赏的魔力是神奇的。它不仅会为我们的事业、家庭锦上添花,还有可能在我们失意时翻转人生。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欣赏对于孩子,如同阳光对于小草一样重要,我们几句不经意的欣赏话语,就有可能让孩子在未来创造无穷的奇迹。

  在19世纪末美国密苏里的一个小镇上,有个劣迹斑斑的坏孩子,镇上的其他孩子,都被禁止和他来往。坏孩子9岁时父亲再婚,他对继母自然充满敌意。婚后,父亲指着坏孩子对新夫人说:“你千万要提防他,他是全镇最坏的孩子。”

  然而,继母却微笑着摸摸坏孩子的头,责怪自己的丈夫:“你怎么能这么说呢?他应该是全镇最聪明最快乐的孩子才对。”

  继母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坏孩子,因为即使是他的生母,也没有这样欣赏过他。他开始在继母的关爱下努力学习。很多年后,他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成功之路——他就是美国当代著名的企业家、欣赏教育大师戴尔·卡耐基。

  成年人因欣赏而确立人生目标、取得巨大成就的事例,同样屡见不鲜。

  1852年,屠格涅夫早已成为公认的文学家。一次,他无意中捡到本过期杂志,非常欣赏其中一篇名为《童年》的小说。为了打听小说作者,屠格涅夫可没少费心思,逢人就说,这个年轻人前途不可估量!

  屠格涅夫的欣赏辗转传到小说作者唯一的亲人姑妈那里,姑妈立即写信告诉了侄子屠格涅夫的原话,鼓励视若亲生的侄子不要辜负名家的欣赏和期望。侄子欣喜若狂,屠格涅夫的欣赏,使他找到了自信和奋斗目标,此后从中篇到长篇,一发不可收,最终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世界名著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欣赏他人时,一定要大声地说出来,或至少用动作或神态表现出来。在心底默默地欣赏,不但不会激励他人,还可能会被误解——不过,单相思除外。

  20世纪电影巨星英格丽·褒曼一直梦想成为演员。中学毕业后,她通过重重考试,终于闯进欧洲顶级表演学府——皇家戏剧学院录取的最后一关。然而,当她胜券在握卖力表演时,却发现面试官们只是漫不经心地聊天说笑,几分钟就把她打发下场了。

  那年褒曼才18岁,她万念俱灰,打算投河自尽,只是想到明天自己美丽的尸体将在臭气熏天的河面上浮上来,才勉强离开。

  然而,几天后,她却收到皇家戏剧学院的录取通知书。面试官对她说,她的演技太棒了!她刚上台,就赢得了所有人的一致欣赏,并立即决定录取她,后面的表演根本不看了。

  被误读的欣赏,差点毁掉一代影后年轻的生命!

  欣赏的力量,是无穷无尽、无法取代的。请从现在开始,跟着这本书,开启我们的欣赏之旅吧!我们会发现,原来改变自己、改变人生、改变世界并没有那么困难,所有的改变,都蕴藏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期待效应:欣赏让白痴变为…

  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为天才,批评与谩骂会使天才变为白痴。

  这是“期待效应”创始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试验中反复证明的理论。

  所谓“期待效应”,即当我们对某种事物充满了欣赏和美好的期待时,对方就会感受到我们的鼓励、信任和支持,然后朝向我们所期待的美好方向发展。如果我们一直专注于对方的缺点和问题,对方就会在我们的情绪暗示下,朝向我们担心的问题方向逐渐发展。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实验:他们从一群大学生中挑选出一个外表愚笨、举止粗俗的女孩子,以高额物质奖励为诱饵,引导同学们改变初衷,给她足够的注意和关心。在心理学家的软硬兼施下,大家争相称赞女孩美丽,开始时非常言不由衷,但慢慢地,竟变成发自内心的了,因为女孩在众人的深厚期待中不断调整言谈举止,努力充实自己。一年后,这个女孩竟然变得可爱大方,举止优雅,还获得了幸福的爱情。

  美丽不是绝对的,只是相对的。即使它暂时光芒不再,只要我们相信自己、欣赏自己,周围的人也会给予我们无限期待,它就会如含苞的花蕾,终将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谨记“期待效应”的提醒:被人欣赏后建立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决条件。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非常容易,但要令他重建自信,则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也要付出更多的欣赏、耐心和爱心,远比当初所做的破坏工作困难很多很多倍。

  同样能改变我们的,还有暗示原理。

  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家称: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心理特性,是人类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保护能力,一种本能,不能简单以好坏来判断。

  暗示分为自我暗示与他暗示两种。

  期待效应:欣赏让白痴变为…

  在我们小时候,如果偶有小恙,我们就会向妈妈装腔作势地渲染病情,以便光明正大地逃学,留在家里看电视。然而,当大人终于对我们的病情信以为真时,我们却发现,我们反而不能如愿以偿地开心游戏——因为我们的身体不适不但没有消失,反而更重了,甚至有可能真的发烧。这就是最简单的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尚且如此,他暗示更会变本加厉,常言道,“谎言重复一千遍就变成了真理”。

  春秋时,有个和孔子弟子曾参同名的恶棍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曾参杀人了,曾母断然否定。一会儿,又有人说,曾参杀人了!曾母坐立不安,开始犹豫。再过一会儿,第三个人跑来说:你家曾参杀死人啦!曾母终于信以为真,逾墙逃走。

  曾参是出名的贤人,曾母应该最了解儿子,却也无法抗拒别人错误言语的连续影响。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不自觉地被别人左右呢?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作出的结论。这种决定和判断就是平时我们常常会说到的“主见”。

  一个自我认知比较健康、完整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的人。但是,人不是完美的,每个人的“自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失,而人又有着自我完满的一种本能,当我们的内在存在缺失的时候,我们就会本能地开始向外索取欣赏,希望能够弥补那部分缺失,这就给外界影响留出了空间和机会,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空间和机会。当我们被他们,特别是被我们喜欢、钦佩、信任的人欣赏或批评时,就会和我们的自我认知形成互动,对我们的“自我”和“主见”起到辅助性的推动、补充作用。

  倘若我们自己的内心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自我认知,我们就会有选择性地去选择积极暗示——无论是正面的欣赏,还是负面的批评。

  但如果我们的内心自我认知缺失比较严重,就需要很多很多的积极暗示,但如果事与愿违,身边全是批评,我们就很容易丢失自我,成为人云亦云的“随风倒”。而没有自我的生命,又怎么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怎么会有积极的发展呢?

  欣赏——破解注意力的局限性

  我曾给学员们做过一个测试:我房间的墙壁是用蓝色的墙布装饰的,我请大家环顾四周,仔细观察,并说,一会儿我会让大家闭上眼睛,靠记忆说出哪些东西是蓝色的。

  一分钟后,我让大家闭上眼睛,我问他们:“请问这个房间里哪些东西上有红色和绿色?”全场一片哑然。

  大家统统不记得屋子里还有其他颜色:包括我桌子上的粉色闹钟,窗台上插着六枝红玫瑰的白色玻璃花瓶,以及墙上两张一米见方、主题是郁郁葱葱绿色树木的环保宣传画。

  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注意力的局限性。当我们专注于A点,势必会忽略掉B点,以及C点。我们的专注程度越高,我们的局限性就越高,我们会忽略掉的东西就越多,而被我们专注的那个点就会被高度放大。

  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某人的缺点上时,势必会忽略掉他的优点。当我们高度放大对方的缺点时,那些缺点就会变成我们心上的一堆蛀虫,让我们越来越心烦,越来越懊恼,然后充满了厌恶、不满和愤怒,恨不得对方立即从自己的世界里完全消失才好。

  我反复要求咨询者找出矛盾冲突方的优点,实际上,就是迫使咨询者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方的优点上。当我们发现曾视如水火者也有很多闪光之处时,我们的内心深处就会滋生出欣赏,感受愉悦,然后产生更多的宽容和耐心,自然而然地包容对方和自己的不同。此时,即使对方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也会以一个客观而中立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事论事,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再是以情绪化的态度来处理。

  但如果不幸相反,我们就会陷入一个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同时,欣赏他人又从欣赏自己开始。一个不能够欣赏自己的人,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欣赏他人,对别人所有的挑剔,实际上都是在挑剔自己,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投射原理。

  在我们小时候,都有过闯祸后被大人当场抓获的经历。几十年后,当我们正巧目睹邻居或亲戚的孩子恶作剧时,往往都会设身处地地为孩子着想,很耐心地教孩子改正错误,说不定还会亲切地拍拍孩子的脑袋说:“我小时候比你还要淘气。”

  但如果不巧,惹祸的是我们自己的孩子,旁边还站着我们的上司或长辈,我们的态度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我们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孩子,即使小朋友证明他的清白也无济于事。因为此时孩子的反应已被我们放到了第二位,第一位是自己的面子。

  我们根本不是在挑剔孩子,而是在指责自己。

  职场、家庭、友谊……所有人际关系莫不如此。

  通过欣赏别人的优点,我们会发现,世界并不如我们曾经想象的那样糟糕:我们的另一半之所以彻夜不归,不是和第三者厮混,而是因为在和业务伙伴周旋;我们的同事之所以经常打“小报告”,不是想暗算我们,只是想通过恭维老板获得加薪,以偿还沉重的房贷;我们的团队之所以缺乏凝聚力,不是每人都自私自利,而是我们自己的领导水平不高,在某件事上处事不公……

  然后,我们就会积极有效地面对这些问题,欣赏对方、信任对方,然后,改正自己的不足。继而,我们身边的人也会像我们一样,专注于我们的优点,我们的事业和家庭就会变得完美和谐。

  欣赏的五个要素(1)

  欣赏有五个要素,一是时间,二是人物,三是精准,四是态度,五是持续性。

  欣赏的时间非常重要。时间太早,对方会觉得莫名其妙,因此会怀疑我们的诚意;时间太晚,对方则会感到被忽略。

  《一分钟管理》的作者肯·布兰查德说过:“抓住人们刚好做对事的那一瞬间及时给予赞美。当你经常这么做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很称职,觉得自己的工作有价值,以后他们很可能会不断重复这些行为来赢得你的赞美。”

  比如,飞飞一直业绩很差,这次偶然拿到了一个大单,如果我们是管理者,就应该立即予以欣赏,以激发他的工作积极性,说:“你的能力终于显现出来了,我真的很高兴,希望你继续努力!”他就会再接再厉,慢慢地,原本偶然的成绩成了必然。

  不过,如果对方正处在紧张焦虑、痛苦忧伤等负面情绪当中时,我们就不要欣赏,否则很可能会让对方觉得我们不懂体察和同情,甚至嘲讽他的不幸,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人物是欣赏的第二个要点,欣赏某一个人时,一定要首先了解他的社会地位、职业特点、教育背景,针对他的特性作出合理的肯定,才是有价值的欣赏。

  例如,某经理最近在某一流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反响强烈,小吴想表示欣赏,便说:“您真不应该做管理,您应该去当作家,您的文章写得真是好!”经理听了这话,觉得哭笑不得,反问道:“你是说我不是个称职合格的管理者?”

  小吴这才觉察自己用词欠妥,赶紧说:“不是不是,我是说您的文章真的写得非常好,比一般的专栏作家写得都要好!只在企业里做管理实在太屈才了!”

  小吴就是犯了本末倒置的错误:经理的本职工作是经营管理,写作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如果下属想向上司表达欣赏,一定要根据其职业特性,首先肯定他的经营管理能力,其次才是写文章的才华。如果把副业提升到比本职工作更高的位置上去欣赏,就变成了明褒暗贬,反而会影响人际关系。

  同时,欣赏他人时,还要了解对方的性格,才能有的放矢。

  平平和宣宣性情截然不同。平平不苟言笑,宣宣则言语幽默。如果我们用亲切或是玩笑的语气欣赏平平,他一定会认为这是嘲笑或戏弄。所以,我们和平平沟通时,就必须使用非常正式的语气和措辞。

  然而,如果我们用电视新闻般字斟句酌的语言去欣赏宣宣,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宣宣会认为我们话中有话,一定隐藏着什么阴谋,结果好意的欣赏被全盘否定。

  举个例子,比如平平和宣宣都衣着得体,我们就要严肃地对平平说:“你今天的着装搭配非常到位,而且突出了职业化特点,很好!”但我们欣赏宣宣时,则要用诙谐轻松的语调说:“哟,你今天要去走秀啊?这么时尚,真不愧是咱们这儿的时尚先生,呵呵。”

  欣赏的五个要素(2)

  欣赏需要有清晰准确的表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情达意。即欣赏的精准性。

  欣赏是否有效,不在于量而在于质。抓住关键点,针对对方的心理需求,把话说到那些点上,才能让我们的欣赏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得意之处,希望自己最突出的优势能被他人认可、欣赏、羡慕,甚至是一点点嫉妒。如果我们能够在和对方开始谈话之前,或是开始谈话的前三分钟之内快速捕捉到这些特点,了解到让对方引以为傲的事情,然后在随后的谈话中貌似轻描淡写地谈到这些事件,表达我们的欣赏,对方就会非常乐意和我们继续交流。这就是很多谈话从最初的“五分钟”延长到五小时的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捕捉到对方突出的优势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广开渠道,或者平时多留意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甚至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时常温习,每一次的温习不仅让我们能记忆牢固,同时也能够增加我们的欣赏度,让我们的欣赏言由心生,呈现出强大的力量。

  欣赏的第四个要素,是欣赏者的态度。

  中国有句俗话叫“伸手不打笑脸人”,几乎没有人会对着一个欣赏自己、认可自己的人痛斥,即使对方自己并不看重,即使是表面上要维持威严,甚至要做做样子批评对方不应该净说恭维的话,心里也早已经乐开了花。

  但是,此时我们要万分注意,不要让欣赏变成一种献媚,让被欣赏者对我们产生轻视心理,或者因为我们的欣赏说得太轻易、太多,而产生骄傲情绪。我们欣赏他人时,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表达时语气可以轻松,但态度一定要真诚,否则就会变成嘲讽。

  同时,当我们举例说明欣赏时还要言简意赅。话说得太多,被欣赏者就会忽略重点,不得要领,结果反而成了一次非常糟糕的沟通。

  欣赏的第五个要素,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难完成的——持续性。

  当我们在一段时间里以欣赏的心态去看待同事、友人和家人时,是比较容易的。我们或多或少总会产生一些好奇心,促使我们去体验尝试。但一段时间之后,新鲜感开始退却,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间,重新回到原来熟悉的抱怨状态中去,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开始尝试欣赏,却最终功败垂成的根本原因:缺乏持续性。

  那么,怎样才能坚持呢?

  我们可以把欣赏分为三个阶段,记在本子上,经常翻看,督促自己执行:如第一个阶段偶尔说一句欣赏的话;第二个阶段经常使用欣赏的语言;第三个阶段让欣赏成为一种习惯。

  也可以采取一种决裂式的行为,当我们做好改变的心理准备之后,召集同事朋友或家庭成员开个会,在会上认真宣布自己将从现在开始作哪些改变,请大家监督。

  这种方法需要我们有着较强的心理承受力,保证自己无论遇到怎样的情况都能够坚持下去,只要持之以恒,就会相当有效。

  学会欣赏——欣赏的五个细节

  欣赏包括认可、接受、称赞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健康之爱,是发掘潜能、创造奇迹的最好方法。

  欣赏包括认可、接受、称赞和鼓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健康之爱,是发掘潜能、创造奇迹的最好方法。

  1.及时性

  尽量在对方做的过程中给予欣赏,让对方在期待被欣赏时给予欣赏,可使效果事半功倍。

  2.准确性

  欣赏时要用词准确,不要夸大事实,更不要滥用赞美之词。

  3.适时性

  准备给予肯定的欣赏之前,先确定对方的职业特性、个性特征、当下的情绪状态,再给予合适的用词、语气、姿态,否则就有可能把欣赏扔到炸弹上,适得其反。

  4.持续性

  对他人的欣赏一定要有持续性。偶尔一次的欣赏,有可能使对方因期待过久而积怨成恨。

  5.客观性

  欣赏不等于不能批评,批评中肯也是一种欣赏,但一定要一语中的。

  欣赏就像清晨洒在玫瑰上的露珠和阳光,赞美和鼓励的话说起来毫不费力,却能够成其大事。对别人说一句欣赏的话也许只需要几秒钟,却能够产生巨大的功效,甚至能够让一个人受益终生,那个人也许正是你自己。

  欣赏,从交流的良性循环开始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曾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们就某些利益发生争论时,彼此都觉得自己委屈,都在不断地向对方解释、澄清、证明,然而却是越谈越被动,越谈伤害越多,结果经常是不欢而散,甚至有可能从此断绝来往。

  这就是交流出了问题。我们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通常都会牢记自己的付出,并在语言交流中反复提及,却常常忽略对方也有付出,忽略我们的固执己见,实际上也在无意中给对方带来无法弥补的伤害。

  小山和林林合伙创建了一家公关公司。创建伊始,林林为向小山表示自己的诚意,对小山说,小山为了公司项目所做的公关行为,相关费用由林林承担。但同时,小山起草了一份合同,并经林林认可,合同中明确规定,小山为了获得项目而支付的公关费用由小山个人承担,包括在他的佣金里面。

  小山与林林开始合作,两个人互相欣赏、默契合作,小山从未找林林报销过公关费。有一天,小山对林林说:你看我多为你着想啊,咱俩约定由你承担公关支出的,可我从来没找你报销过公关费。

  初次听到小山提及此事,林林心里有些不快,但她还是向小山表示了感谢;提醒小山合约里清楚地写着:公关费由小山个人承担,包括在他的佣金里面。

  合约期满,小山和林林续签合同,林林主动修改其中关于公关费的部分,写成谁发起的公关行为,由发起人承担费用。然而,小山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林林公关费的事宜,林林心中的不快也与日俱增。

  当小山第N次喋喋不休地重复公关费时,林林终于忍无可忍。

  林林对小山说,我们本来是彼此欣赏的。但现在,我们似乎已陷入一个讨债式的恶性循环里。我也为你做了很多事,例如主动修改合同条款内容,在法律上给你更多的利益,但我并没有一提再提。毕竟,我和你之间就是因为相互信任、彼此支持,才会在一些事情上自觉自愿地作出利益让步,并且会时常为对方着想、赞赏对方的优点,这也是一切友谊和合作的基础。

  然而,现在你这种有情绪的负面交流方式,就很有可能产生交流的恶性循环:因为人和人的利益都是相互的。当你每一次重复说你的利益和让步时,我就一定会找相关的事例去证明我的利益和让步,然后你我就会陷入争论的泥潭,把目光集中到对方的缺点上,而不是优点上,久而久之,有可能会造成情绪急转直下,甚至连良好的合作也会分崩离析——你说呢?

  小山想了一会儿,点点头表示赞许。

  经过心平气和的沟通,林林和小山商定,从现在开始,以欣赏的角度和欣赏的表达方式去审视对方,交流时,彼此尽量去谈论对方的优点,尽量去表达自己对对方的感谢,让语言进入良性循环。当我们用语言欣赏对方时,对方也会以欣赏的语言回报。长此以往,彼此都能够记得对方对自己的付出、对自己的欣赏,也更愿意为双方的情意付出更多。

  有了这份欣赏,无论是事业、友谊,还是家庭,还有什么不会圆满、不会幸福呢?

  修正沟通方法——语言记录法

  对自己的语言进行录音,是检视语言沟通是否得体的最好方法。

  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自己的每一句语言都经过深思熟虑,认为我们的表达准确无误,我们表现出了宽容善良,但事实上,我们并非每时每刻都能做到这一点。

  言由心生。即使我们在选择语言时慎而又慎,我们内心深处潜藏的不满也会让我们在语气、语态、措辞中不经意地泄露出来,传达给不该传达的人,造成误会甚至关系的破裂。想控制自己的情绪,将负面沟通防患于未然吗?很简单:请记录自己的语言,从现在开始。

  1.随时记录

  随身携带一支录音笔,放在衣服口袋里,从早餐后或上班前出门开始打开录音功能,真实记录这一天里你的言语对白。

  2.即时整理

  下班或晚餐后把当天录音的对话统统整理出来,细读一遍,你一定惭愧不已:你在现实生活中的表达和自己的初衷一定差之千里。

  3.自我觉察

  第二天,继续准备好录音笔。但是,当你每次表达意见之前,先想一想,自己到底要说什么、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想好之前让自己保持微笑,认真聆听别人的意见。

  这样一天下来,再看看自己的心情、身体有什么变化,自己的人际关系有什么变化,同事对你的态度有什么变化,家人对你的态度会产生什么变化。

  4.对照比较

  下班或晚餐后再把录音整理出来,仔细阅读,看看今天的语言表达和前一天有什么区别,然后,重新体会你自己的内心感受,细细品味其中的改变。坚持几天,你就会惊奇地发现,你的表达非常得体,你的声音欢欣,你的态度非常自信,你面临的,是一个和过去迥然不同的自己。

  欣赏——最好的身心良药(1)

  变老、疾病……即使我们不承认岁月的流逝,我们的身体也会为我们敲响警钟。毕竟,身体是与我们沟通最多、最忠实的朋友。它每时每刻都在与我们对话:冷、热、高兴、愤怒、爱、恨……它就像我们的一面镜子,如实地诉说着我们的一切。

  欣赏可以改变一切,身体也不例外。我们的身体,在很多时候就是思想的产物,我们的生理机能会借生病告诉我们,我们的情绪遇到了问题。

  我们的年轻或年老,都是取决于心理年龄。而心理年龄的年轻或老化,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心理暗示决定的:如果我们认为自己老了,就会感到力不从心,再患上种种疾病。但如果从心理上认为自己年轻,精神畅快,那么,身体各方面就会感到轻松,活得自由自在。

  凤凰卫视的当家花旦吴小莉,被媒体称为“快乐的老妖精”。乐观、豁达的个性却让她始终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早已跨过青春门坎的她,说起年龄时总是十分坦然,“何必在乎年龄呢,我觉得只要心态年轻就永远不会老。

  至于生理疾病,很多更是心理问题的反映和写照。

  很多疾病都是压力的结果,而所有的压力,都是由负面思想开始的,然后,更多的负面思想便会接踵而来,直到压力显现。换句话说,当我们抱怨健康问题时,就是丢出负面情绪,让我们的身体听见而烙下印记,引发身心疾病。

  如果我们把全部的思想都放在疾病上,等于邀请疾病的到来。但如果相反,我们以欣赏的态度审视我们的身体,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疾病,很多问题便可以防患于未然。

  这种说法绝非天方夜谭。很多心理研究报告都显示,一个人对于自己健康状态的认知,将导致这样的信念在他们身上实现:比如医生告诉病人,有种特效药能治病,这种药对这些病人发挥的功效,就要比使用相同药方,却没有接收这项信息的病人要大得多。同理,两个人得了同样的病,一个人每天对自己说”我身体很好、非常快乐、非常享受生活‘他的病就有可能日趋好转,而另一个人却反复埋怨“我病的很重”,结果他的病就越来越严重。

  欣赏——最好的身心良药(2)

  自言自语时如此,倾听别人的话语时亦如此。我们的身体不会考虑发话者是谁,它只留心自己的关注度。如果我们对身体缺乏欣赏、缺乏自信,就有可能陷入人云亦云的怪圈,甚至引发严重的生理疾病,造成完全不必要的麻烦。

  那天同行给我打电话告诉我一件事:她的大学同学聚会时失约了,原因是父亲毫无先兆的突发心脏病。她多问了一句,得知同学的母亲不久前刚刚心脏病发作,做了数个心脏支架才抢救过来,老伴照顾她时,她不厌其烦的描述了症状,并添油加醋的埋怨了一番老了不中用之类的话,然后父亲也就感觉身心不适。

  “这也许是心理问题。”我抱着手机沉思了一会儿,说。

  “我也是这样想的。”同行在电话那边说:“我告诉她父亲有可能只是心理问题,建议她换个医院检查,并且让她反复提醒父亲,时刻告诉自己很健康!”

  “老人家住在哪家医院,我也去探望一下。”我问道。

  “你是说现在吗?呵呵,不行!”电话里传来同行孩子般的笑:“老人家参团去海南旅游了!同学陪父亲去了最好的医院做了全套检查,结果什么事也没有!”

  由此可见,心理暗示的力量有多么大,真正能够击倒我们的人,只有我们自己。

  据说,美国某医学教授对癌症的病因提出了新理论,认为癌症的发展主要不是客观上存在的癌细胞,而是主观情绪、自我暗示导致了癌变。这一理论虽未被广泛接受,但癌症患者在得知真相后,病情便会急剧变化,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当然,具体到每个人,心理暗示功能的强弱也不尽相同。有调查统计显示,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抑郁、内向的人比自信、成熟、开朗的人更易受暗示;一些性格开朗的人,即使遇到问题,也会以欣赏自我的乐观态度,本能的把事情往好的方面想,于是身体也就更健康。

  当然欣赏自我不是万能的,它只能是辅助我们治疗,绝不能代替医院和医生的作用。不过,如果健康问题已经出现,用欣赏和乐观的泡沫灭火,或用抱怨指责的汽油灭火,哪一个速度更快,应该是不言而喻吧。

  被欣赏是我们本性中最深刻…

  打造出色的团队、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是无论老总还是员工都会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毕竟,我们人生中的1/3都在办公室度过,能否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任何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可能是一场冲突的前奏,如果处理不好,将矛盾日积月累,我们几十年的辛苦工作和幸福家庭,都有可能毁于一旦。

  我问过许多从基础工作做起的高管,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说,初涉职场时领导对其充分地欣赏和肯定,为他们的事业飞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心理学家丝雷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人们就无法成长开花。”由此可见,被认可、被称赞,是我们本性中最深刻的心理需求,我们只要自己能够被他人热情期待和肯定,就会下意识地朝着被期待的方向去努力。生活如此,事业更是如此。

  欣赏的力量,对于管理层则更加重要。因为再惊人的效益也是员工积极工作所产生的结果。如果只是通过强权、金钱来维持,这个企业一定会暗流汹涌,就像沉默的死火山,迟早要爆发。要想防患于未然,管理者必须要用欣赏和鼓励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对员工多些理解、认可、肯定与支持,少些怀疑和批评,员工才会迸发出强大的工作热情,不但公司效益能更上一层楼,甚至可以超出管理者的预期目标。

  一个卓越的管理者,绝非是能够百战百胜地指点江山者,但他绝对是一个能够适时称赞他人、激励员工们打开思路,继而博采众长的欣赏高手。

  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选拔的第一任总裁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使员工振奋起来的能力,是我所拥有的最大资产。让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动性的方法,是欣赏。再没有什么能比上司的批评更能扼杀一个人的雄心的了……我赞成鼓励别人工作,因此我总是迫不及待地去欣赏别人,却很讨厌挑别人的错误……我在世界各地见到许多成功人士,还没有发现有哪一个人,不管他有多么伟大,地位多么崇高,不是在被欣赏的情况下比在被批评的情况下工作成绩更好、更加勤奋努力的。”

  通用电气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也是一个人见人羡的欣赏高手。他经常采用手写便条表示感谢的形式,虽然“老土”且花费不少时间,却总能立竿见影。韦尔奇总结自己时说:“给人以自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他所带领的GE,成为利益增长含金量最高的地方,也是让很多人无限向往的地方。

  欣赏不仅应用于激励员工,在员工闯祸时更为重要,此时的欣赏更能扭转乾坤,化危机于无形。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有位生意合伙人名叫爱德华·贝佛,有一次,他在南美经营一桩生意时判断失误,使公司一夜之间损失百万美元,占投资总额的40%。所有的人都认为,贝佛一定会遭到洛克菲勒的责骂,甚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但洛克菲勒只是拍拍贝佛的肩膀说:“全靠你处理得当,帮我们保住了全部投资的60%,我们没有办法做到每次都这么幸运,谢谢你。”

  贝佛深感意外,倍加自责,从此努力工作,屡创佳绩,成了洛克菲勒公司发展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

  当然,我在课堂上提出这些例证时,台下也会有总经理不解地问:如果员工出错也要欣赏,岂不是纵容他们一犯再犯?

  这时我就会问,你喜欢别人批评你,还是赞扬你?

  “当然是赞扬。”他说。

  我告诉他,这也是他、我和所有人的共同心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针对某人而发出批评,就是意图贬低此人。人们对于欣赏的回应,远比对批评的回应强烈。当我们批评某人时,他们就会觉得有必要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甚至认为自己遇到了不公,竭尽所能地反击。结果,批评不但毫无效果,反而会产生负面影响。如果他不能全身心积极投入到工作中,就不能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那公司的效益和发展又从何而来呢?

  欣赏创造牢固的团队凝聚力…

  衡量一个团队是否真正具有凝聚力,不是在辉煌时期有多少人会挤破门槛,也不是在有很好物质利益回报的时候有多少人会高声喝彩,而是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还有人愿意和团队共同进退,共度难关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即使失败,也无怨无悔。

  真正伟大的吸引来自于宏大无穷的心灵,而非屈指可数的蝇头小利。

  瑞安大学毕业不久便来到一家公关公司工作,如今已成为经理。几年来,瑞安一直全身心投入工作,很快,努力就得到了回报,公司发展蒸蒸日上,而且非常有凝聚力,瑞安以他的团队为荣。

  然而,经济危机爆发了,总公司在资金周转上遭遇困境,一些项目被压缩删减,瑞安的公关公司不幸成为调整目标,总部要求瑞安在减薪坚持和关闭部门两者中选其一。

  瑞安深受打击,但还是选择了减薪坚持,他坚信他的整个团队会和他共度难关。然而,当他告诉员工自己的决定后,却鲜有支持者,大家只是询问公司关闭后,总部会给每位员工多少遣散费,尚未结算的奖金具体哪天瑞安能够如数结算,还有没有其他物质补偿等。

  这些问题,无疑是给瑞安当头一棒,他忽然发现,一直让他引以为荣的团队凝聚力不过是他自己一相情愿的想象,员工看重的不过是瑞安给予的超额物质利益,一旦这些超额的物质利益化为泡影,瑞安可能根本不值得他们信任。

  “怎么会是这样?公司怎么能这么对我?我那么拼命为了公司工作,他们却要减少我的薪水!而且这个团队怎么会变成一盘散沙!我原来多么看好他们……”

  瑞安沮丧到了极点,用失神的两眼呆呆地看着我,嘟嘟囔囔地反复说着这两句话。“瑞安,这个团队里谁最棒?”我问瑞安。

  瑞安有些迷惑,看了我半天最后试探着说:“他们都不错的,小李很聪明,小冯有很多新点子,小张做的宣传图片也非常不错……”

  “这个团队里谁最棒?”我再问,目光直视着瑞安。

  瑞安陷入了疑惑,说:“他们真的都很不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

  “瑞安,请你看着我,告诉我你是个怎样的人?”我说。

  欣赏创造牢固的团队凝聚力…

  瑞安惊讶地看着我,干咳了几声,说:“是我。我的责任心很强,不计较利益得失,对工作充满热情,对员工非常关心,无偿提供我的经验和知识,他们说,在我这里工作能学到很多东西!”瑞安讲到最后一点时,声音不由自主地抬高了很多。

  “瑞安,你负责公司的管理工作有薪酬吗?公司有没有给你工资、福利?”我问瑞安。

  瑞安略略停顿了一下,说:“有。但我不是为了钱才这么做的,那点工资我根本看不上。”

  “公司给你的工资福利和其他公关公司比较怎么样?”我又问。

  瑞安沉默了很久,才说:“比其他公关公司高一点儿。”

  “如果公司一直不给你薪水,或是给你很少的薪水,你还会承担管理工作吗?”我问。

  瑞安沉默了。

  “你认为,你的员工他们会怎么看待公关公司和总部的关系?”我问瑞安。

  瑞安笑了,这是他走进咨询室后的第一次微笑,说:“能怎么看?不但总部和他们无关,就连公关公司也和他们无关。他们都是拿计件工资,业务做得多拿得就多,业务做得少拿得就少,只不过我们给的提成比其他公关公司要高,所以他们才会来这里工作。”

  我也笑了,注视着瑞安。瑞安恍然大悟——他已经自己回答了自己的疑问。

  我给瑞安布置了三个家庭作业:(1)制订一个保证公司、个人都接受的薪酬奖金调整计划;(2)制定一套工作质量评定标准,包括工作完成质量及实际工作量;(3)通过仔细观察从自己身上找到五个与所有员工都不同的优点,并用具体事例来证明。

  两周后,我再次见到了瑞安,他兴奋地告诉我,他对自我和公司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并重新组建了一个团队,原来的团队也有人表示愿意留下来。他激动地说:“现在我明白了,真正的团队凝聚力不是靠超额的物质利益来诱惑的,而是一种精神,一种没有丰厚的物质利益也共同奋斗的精神。尽管我的团队物质利益比过去少了很多,他们却能主动帮我分担工作、出谋划策,真是不可思议!”

  瑞安成功了,过去,他没有发现自己的优势,他给予员工的超额物质奖励和经验分享,只是一种讨好式的给予,不会令员工有归属感,反而会助长员工对管理者的利用和轻视。结果,他的团队凝聚力只是表面现象,一旦遭遇风险,必然面临颠覆的下场。

  相反,如果瑞安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管理信心,激发内在的自信,由内而外焕发出一种影响力和号召力,优秀的人才就会主动聚集在他身边。而人才对于企业来说,是千金不换的无价之宝。

  赞扬要真诚(1)

  心理学理论证明:人在不被欣赏、不被重视、没有鼓励,甚至是充满负性评价的环境中,往往会自我价值感降低,自信、自尊感降低,导致行为上出现停滞不前,甚至退化。相反,如果能够工作在一个充满欣赏和信任的环境中,就很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行动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

  然而,欣赏不是敷衍了事的任务,而必须要发自内心。只有真诚由衷的欣赏,才会产生不可抗拒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两个月后,瑞安再次出现在我的咨询室里,这次他的苦恼是——当初选择跟他一起创业的那些人竟开始懈怠了,他完全无法相信他们居然会在短短两个月里就改变心意。

  “瑞安,你相信你的团队成员吗?你相信他们会为这个团队创造奇迹吗?”我问瑞安。我知道,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瑞安迟疑了一会儿,终于慢吞吞地说:“我没有办法完全信任他们。特别是留下来的那几个人,我没有办法忘记当初他们是怎样抛弃我的。”

  “如果你不信任别人,你又怎么能要求别人信任你呢?”我对瑞安说,“信任与尊重都是相互的。如果你想要做成一件事却又不相信它会被做成,没有对它作出积极的反应,它就一定不会到来。你听说过管仲的故事吗?”

  瑞安摇摇头。

  “齐国名相管仲,在官拜宰相一职前曾经做过押解官负责押送犯人。与其他押解官不同,管仲并没有亲自押送犯人,而是让他们按自己的喜好自己安排行程,只要在预定日期赶到目的地即可。有人曾经提醒管仲说不能相信这些犯人,一定会有人中途逃走,那他就要承担责罚。管仲坚持自己的做法。犯人们认为这是管仲对他们的信任与尊重,结果没有一个人中途逃走,全部如期到达了预定地点。管仲利用的,正是期待效应。”

  瑞安嘟囔了一句:“那是他运气好。”

  我笑笑,又给他举了另外一个例子,听了几句,他就会心地微笑了,因为故事的主人公,正是他最爱的女友西西。

  西西在一家进出口公司工作了四年,业绩始终较差,她的上司林琳非常傲慢刻薄,对西西的话99%都是冷酷犀利的否定和批评,西西偶尔积极一下,也会被林琳毫不留情地讽刺打击一番,从此越来越沉默。

  赞扬要真诚(2)

  不久,林琳被调职,新主管Sam总是鼓励大家畅所欲言,对同事们赞赏有加,在他的带动下,西西开始尝试性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每次都会获得Sam的鼓励,西西的工作热情迅速高涨,不断学习着新东西,起草合同、参与谈判……以前那个沉默害羞平庸无能的女孩子,现在不仅能够跟外国客商为报价争论得面红耳赤,工作业绩也突飞猛进。

  西西的转变不仅打动了同事,也打动了瑞安。但直到此时,他才完全理解西西变化的深层含义。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有些心虚地说:“我也会经常夸他们。”

  我忍不住回身偷笑。我相信他会这么做,但经验告诉我,他的称赞一定不是发自内心的。

  我开始以领导的口气,滔滔不绝地列举下属的优点,然后,请瑞安提出看法。

  瑞安很有些顾忌,我鼓励了许久,他才吞吞吐吐地说:“我觉得……你刚才在夸奖小王的时候,有点假,不像是真的在夸奖她,倒像是在讽刺。你夸奖欣欣的时候,又觉得你高高在上的,也不是在夸奖,有点像施舍,听着似乎让人不是很舒服。”

  “你说得很对!现在我想请你再来听一段录音。”我取出录音机,找到刚才瑞安谈论自己同事的那一段放给瑞安听。瑞安的脸上泛出淡红色,他听出来了,自己的声音居然和我刚才一样充满了高高在上的扬扬自得。

  “你真的很欣赏他们吗?”我问。

  瑞安明白了,欣赏必须发自内心,违心的欣赏是虚假的,别人也能明显感受到这一点。虽然瑞安经常在口头上夸奖他的那些员工,但他的内心深处却认为,那些人的所谓优点根本不足挂齿。结果,他的夸奖充满了高高在上的施舍的味道,瑞安的下属听到这些话,不但不会感激,反而会产生抵触情绪,失去工作激情。

  这一次我给瑞安布置了新的家庭作业,要他用一个月的时间,从每一个人身上去发现不同的优点。例如小周具备的三个优点小吴也有,瑞安就必须从小吴身上发现与小周不同的另外三个优点,丽丽和芸芸依此类推,并保证每人的每个优点,都必须有相应的事例来证明。

  有了前面的成功经验,这一次瑞安信心十足地离开了我的咨询室。

  五天后,我接到瑞安的短信,说他没想到这一次的家庭作业竟然会这么难!我问他是否愿意坚持。很久之后,他回了短信,说他选择坚持。

  三个月后,我遇到了瑞安的朋友,得知瑞安做了一套新计划,把公司的利益回报也考虑了进去,他的团队也重新团结起来,公司收入成倍增长。

  由此可见,欣赏绝不是表面工夫,学会欣赏不难,但掌握欣赏不易,熟练运用欣赏,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真正的欣赏,是内心真诚和善意的流露,是理解和尊重的体现。

  认可要及时(1)

  优秀的员工从来不是天生的。即使有人学历特别出众、经验特别丰富,也需要管理者适当引导,方能脱颖而出,更不用说绝大多数学识普通的员工。对待经常惹祸的员工、经常与领导作对的员工时,管理者欣赏的意义更加重要。一句欣赏的话对上级而言也许平常,却可能油然转变下级懒散的工作态度。“拉进来”也许比“推出去”难度高,但如果成功,就会推动员工朝向想要的那个方向努力挺进,想叫停都停不住。

  欣赏的魅力是神奇的,是一种非常动人、悦人悦己的管理艺术。

  转眼已是盛夏,瑞安和他的公关公司做得风生水起。原来不看好公关公司的几位集团股东也开始转变态度,纷纷介绍自己的亲属给瑞安做部下——小楠就是其中一个。

  小楠是集团总裁的表妹,过去从事前台工作,并没有出纳经验,结果她的工作自然让瑞安非常失望,瑞安忍无可忍,经常责备她,小楠也开始紧张,工作状态更差,失误越来越多,瑞安失望透顶,却又因总裁的关系不敢发作,只好再次坐到了我面前。

  “我真的很想欣赏她,很想接纳她,我一遍又一遍地告诉自己她刚毕业没有工作经验,应该给她学习的时间,但是她实在是太差了!我看她不懂,主动教她,她却老嫌我管得太多,天哪,我简直无法想象,要是不经常监督她,她会把账做得乱成什么样!!!”

  瑞安越说越激动,直至无法自制,双手在空中乱舞:“我真希望这个人从来都不存在!”

  “瑞安,我想跟你做个有趣的练习,好吗?”我问瑞安。我准备为他做催眠治疗,让他直接与自己的潜意识对话。

  瑞安兴致勃勃地答应了,把不良情绪放在了一边,这正是我想要的结果。

  我为瑞安做催眠,引导他在放松而专注的状态下重新审视小楠的工作状态,与小楠进行对话。没有了人际关系的束缚和限制,没有了其他因素的制约,瑞安在催眠状态里可以非常放松地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坦率说出了自己的不满和对小楠的期待。然后,瑞安让自己平静下来,用客观的立场和观点去重新审视小楠的工作、发现小楠的优点。

  催眠结束,瑞安像换了一个人一样,平静地微笑着说:“其实小楠这个孩子也还算不错,虽然经常顶嘴反驳我的意见,但每件事最后都是按照我的意见去办理,而且完全符合我的要求。仔细想想,她也算是做得很好了,只是她不擅长沟通,每次都要习惯性地跟我唱对台戏。现在想想,其实她也挺委屈的,每天被我批来批去的,我几乎没有夸过她一句。”

  认可要及时(2)

  同时,瑞安也在催眠状态下看到了自己潜意识里对于总部派驻出纳这种做法的抵触。他认为,总部这种行为是对自己的不信任,令他无法接受,这也使瑞安从一开始就对身为总裁表妹的小楠抱有敌对情绪。他和小楠之间的对抗,实际就是发泄他对公司的不满。

  “我要从小楠身上找到几个优点?”瑞安心态平和、情绪饱满地问我。他已经习惯了我的家庭作业。

  我笑笑,反问瑞安:“你觉得你有可能找到几个优点?”

  瑞安信心满满:“我觉得我至少可以从她身上找到十个优点。她和我接触很多,她的工作我直接负责,而且我现在已经习惯了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特别是我的团队伙伴,我相信我有足够好的眼力从她身上发现至少十个优点。”

  我笑了,说:“这次我不需要你从她身上找到那么多的优点,我只想让你能够对她的优点及时认可并给予鼓励。”

  瑞安有些不解,疑惑地看着我,等我的更多解释。

  我说:“在她做对事情的时候及时给予认可,我相信你可以很容易做到,不过,在她做错事的时候依然要给予认可和鼓励。你愿意尝试吗?”

  瑞安有些忐忑,最后说:“我试试吧。”

  我点点头:“要我们在对方做错事情的时候依然给予认可和鼓励的确很难,但是,恰恰是这些时候,认可和鼓励才更显价值。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当我们想要改变他人时,为什么不用赞美来替代责备?即使那个人只有一点点的小进步,我们也应该由衷地去肯定他赞美他,只有这样,你才能激励他人不断改善自己,最终达到你所期待的样子。‘”

  瑞安和小楠的故事,结果自然也是皆大欢喜,而瑞安从这段经历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越来越成熟的出纳,还有总裁对他的格外赏识,瑞安的职场发展,从此更加顺风顺水。

  不要把领导当成父亲(1)

  合作伙伴之间、师徒之间、朋友之间,以怨报德的事件可谓屡见不鲜,有时今天还亲密无间,明天就恶语相向,比分手恋人的你死我活有过之而无不及。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任何关系的好转或交恶,都必然是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使别人改变,先要通过欣赏发现别人的优点,从改变自己开始。

  新年刚过,瑞安再次坐进了我的咨询室。他又遇到麻烦了。

  不久前,瑞安聘用了尚未毕业的大学生陈晴做助理。瑞安就像一个父亲,从接电话、复印文件教起,陈晴十分感激,学东西很快,短短三个月就得心应手,成为瑞安的称职助理。

  然而,随着时间流逝,瑞安发现陈晴开始不再言听计从,有时甚至阳奉阴违,敷衍拖沓。瑞安还从其他渠道听到陈晴对自己的批评,甚至有“管理白痴”之类的话。

  瑞安气愤至极,开始回避跟陈晴讨论,陈晴却对他步步紧逼。最终,瑞安收到了陈晴的七封电子邮件,每封邮件都在五百字以上,不但从已说过N多遍的细节琐事去证明瑞安的冷酷自私,还罗列了瑞安十大罪状,最主要一点是说瑞安开始就在利用陈晴,用感情投资榨取陈晴的智慧和能力。

  瑞安再也无法忍受,认为自己遇到了“白眼狼”。他找到陈晴,请她主动递交辞职报告,以免被辞退对她前途不利。陈晴却认为瑞安是在卸磨杀驴,把瑞安的十大罪状包括公司机密、瑞安的私生活用邮件群发的形式公之于众。瑞安立刻得到了上级的提醒,也成了下级的笑柄。

  “我已经仁至义尽,却腹背受敌,把我推入陷阱的是我一手培养出来的人。这还不算,现在陈晴天天纠缠着要辞退赔偿金,而且是半年的薪水,简直是疯了。”瑞安说。

  我能够想象瑞安的现状,也能够体会瑞安此时的心情,但我依然要瑞安从陈晴身上找到五个优点,并用事例证明。

  这次瑞安只用了半小时,便开口说:“她非常聪明、非常勤奋、非常努力。刚上班时,我交代的工作她就都能如期完成且基本上达到我的要求,这对新人而言是很难的。她做得很好。”然后,瑞安又长出了一口气,“她还是个孩子,不知道天高地厚,她给大家群发邮件根本就是个小孩子的行为,非常欠考虑。她没朋友,我基本上是她唯一一个比较亲近的人了,现在我又不理她,也难怪她会这么疯狂。”

  瑞安开始能够原谅陈晴的无知和莽撞。这时我告诉他,我希望有机会能够见到陈晴。经验告诉我,陈晴的问题远不止和瑞安之间的这些纠缠。

  不要把领导当成父亲(2)

  三周后,陈晴带着浓浓的敌意走进我的咨询室。她非常年轻,还像个未成年的孩子,迫切渴望着被关注、被尊重、被需要、被爱护,尤其是自己喜欢的人。

  无疑,陈晴爱上了瑞安,只是她的爱并不是常态的男女之爱,而是一种错觉,一种完全建立在她个人想象上的感情。

  我决定引导陈晴换个角度去观察瑞安,以促进他们之间的关系转变。

  我问陈晴:“瑞安是个怎样的人?请你讲出他身上的三个优点。”

  陈晴没想到我会这样说,呆呆地看着我。经过刚才对瑞安的声讨,她的心情已趋于平和,虽然对瑞安仍有看法,但总算没有直接抢白我,而选择了沉默。

  “他很善良。”陈晴想了好一会儿,言语中流露出不屑。

  “瑞安资助过失学儿童,对吧?”我问陈晴。

  “这只是沽名钓誉罢了。”陈晴撇撇嘴。

  “你会为了让别人夸你而资助失学儿童,或是捐助其他公益活动吗?”我追问道。

  “我当然不会!我可不是他那样的小人!”陈晴大声说,偏见依然占据了她的身心。

  我让陈晴列举出用资助失学儿童换取名誉对于瑞安有什么实际意义或价值,陈晴却语塞了,她无话可说。

  之后,我再次请陈晴列举瑞安身上的三个优点。陈晴开始思考,慢慢地说:“他很努力,每天早来晚走,节假日、周末统统都在工作。”

  这是一个很棒很棒的转变,我看到了希望。

  “还有吗?”我问。

  “他的审美能力很棒。我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刚到公司那会儿没两件衣服,他带着我去买衣服、买首饰,甚至帮我付账,我们同学都说我像换了一个人一样,都很羡慕我,说我遇到贵人了……”陈晴的泪水模糊了双眼,声音有些哽咽,最终停了下来。

  我开始了解陈晴的感受。陈晴刚刚走上社会,瑞安的热心让陈晴错误地把工作关系与恋人关系/家庭关系混同在一起,当瑞安在陈晴面前逐渐减少家长/爱人的角色成分,更多地扮演工作伙伴时,陈晴所感受到的就是抛弃和背叛。

  不要把领导当成父亲(3)

  我给陈晴留下了两个家庭作业:(1)用一天的时间去想她和瑞安之间的恩怨情仇,发现自己走神了立刻提醒自己回到当下,继续回想自己和瑞安之间的种种纠缠。如果想要痛斥瑞安,就把痛斥的话用笔写下来大声地念,至少念上十遍,然后撕碎扔进马桶里冲掉;(2)用一周的时间观察瑞安,在瑞安身上找到三个与今天所能想到的三个优点不同的其他优点,每个优点都要有具体事例来证明。把这三个新发现的优点记录下来,把用来佐证的事例也都一一记录下来,每一个优点、每一个事例都要大声地读上至少五遍。

  三天后,陈晴主动递交辞职报告,告别时对瑞安说:“我会一辈子记得你对我的那些好。”

  按照公司规定,辞职的员工没有赔偿金,瑞安自己掏钱额外支付给陈晴三个月的薪水作为补偿,并主动向其他公司推荐陈晴。后来陈晴结交了男友,婚期在望,非常幸福。瑞安也重新开始了平静的生活和工作。

  在和平年代的普通人之间,大是大非的矛盾几乎是不存在的,因此欣赏不仅能将“白眼狼”化敌为友,还能解决其他更严重的问题。出现问题时不要陷于谁是谁非的泥淖,而是要考虑解决办法——人际关系没有答案,没有道德评判,也没有解决方案,只有诸多可能性。

  欣赏征服了“空降兵”上司(1)

  征服上司,这听起来有点像漫无边际的痴人说梦,但其实,上司对下属的依赖程度,要远远大于依赖其他同事和外部人员。因此,征服上司并不会增加我们的职业风险,相反,还会帮助我们获得安全与发展的资源。关键只是如何运用欣赏,表达欣赏。

  毕竟,上司和我们普通人一样,都需要别人对自己能力和自尊的认可。

  周六上午,瑞安漂亮的女朋友西西敲开了我的房门,她遇到了一个挠头的问题。

  一直很欣赏西西的Sam被公司升职派驻欧洲,西西因为业绩突出被提升为助理总经理,总经理则是公司另外派下来的翁玉。

  翁玉工作作风快捷严谨。每次开会,翁玉都会提出一些纪律要求,然后要大家集体讨论。然而,每当这时,会议室就会是一片死寂:没人愿意附和,甚至没人愿意发表意见。每当这时,翁玉就会把目光投向西西,眼神中充满期待,但西西却很矛盾。她不想脱离原来一贯融洽的团队,但因为她是翁玉的副手,绝不能违背翁玉的期待。

  更让她难过的是,公司此时有了传言,说西西的升职其实是和Sam的权色交易,甚至以前和西西非常要好的伙伴也会将此描述得绘声绘色。西西非常伤心,也非常困惑:Sam在的时候大家非常团结,相互之间也都很支持,像个大家庭,但现在却在风言风语中分崩离析。

  西西遇到的情况其实是在公司里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就是灵魂人物的领袖魅力。Sam是一个极具个人魅力的人,特别是他的开朗风趣、对大家的欣赏,更是让大家情不自禁地会被他的个人魅力深深吸引,大家为了赢得Sam的欣赏,会全力以赴去完成Sam提出的工作要求,便无暇顾及其他。现在Sam走了,新上任的翁玉让大家看不到自己想要的价值肯定,注意力自然全部集中在“乘直升机”的西西身上。

  “升职是公司的决定,我有什么错?!”西西只觉得千般委屈。

  “你猜,你的那些同事们会怎么看待你的这次升职?”我问道。

  西西考虑了一会儿,说:“大概会不太舒服吧。我是这个部门里来得最晚的,Sam来之前我也差不多算是业绩最差的,就是Sam来了之后我才开始有变化,业绩有了提升,现在也能算是比较好的几个,但也不是最好的,如果用业绩来衡量的话,别人肯定会不服气。”

  “那你觉得公司为什么要升你职而不是其他人呢?”我问。

  欣赏征服了“空降兵”上司(2)

  西西想了想,说:“我比较容易管呗,我资历最浅,性格也比较懦弱,原来在公司是出了名的不爱说话。要是换了别人,一定无法配合翁玉工作。”

  我笑了。西西果然非常聪明。

  “既然这样,那你能不能告诉我,除了性格原因,还有没有其他原因让你不去抵触翁玉?”我问西西。

  这次西西用了更长的时间思考,沉吟了好一会儿才说:“其实她也挺好的,她只不过不像Sam那么喜欢欣赏别人,但她也从来没有批评过我们,即使出现问题,也只是就事论事。不过大家都习惯了Sam的方式,所以会觉得翁玉冷冰冰的,不好相处,特爱挑剔。”

  “那你能不能试着像Sam那样去称赞别人?成为翁玉和大家的润滑剂呢?我想协调,翁玉和大家的关系,应该也是你的工作内容之一,对吗?”我问西西。

  “当然!这是我这个职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西西立刻说,非常干脆。

  我微笑着看着她。西西明白了,说:“哦,你是要我像Sam那样经常夸奖别人,把大家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先缓和我跟大家的关系,再协调翁玉和大家之间的矛盾,是吗?”

  我笑而不答,但西西已经领悟了我的用意。

  西西笑了,笑得很好看。但很快,她又产生了些许疑虑,问道:“我能做好吗?”

  我点了点头,告诉她,事业的成就,很多时候就是一次又一次的自我突破。

  “西西,你可不可以用三个形容词来推荐自己,每个形容词都要有一个具体事例证明?”我问西西。

  西西有点羞涩,想了想,笑着说:“善良吧,我很喜欢小猫小狗,经常收养流浪猫流浪狗,我家都快成流浪猫流浪狗的俱乐部了。”

  我肯定地点点头,注视着她,鼓励她继续说下去。

  西西又想了想,说:“随和吧,在单位里我和谁都能相处,就算是过去林林经常批评我,我也跟她相处得还算凑合,是公司里跟她矛盾最少的一个。现在跟翁玉也是这样。”

  我再次点头,继续微笑着看着她。

  西西用了更长的时间思索,才继续说:“还有认真吧,交给我的工作我都会很认真地去做,并且会主动寻找相关信息,尽可能给出比较多的选择方案,然后从中选择最好的。”

  “非常棒!”我说,“那你愿不愿意回去后继续寻找新的优点?在一个星期内至少找到十个优点。”

  “十个优点?!”西西惊愕地喊道。

  “是的,十个优点。你还要从翁玉身上找到与你身上十个优点不同的另外三个优点,并且你还要承诺我一件事:每天至少对一个同事说一句称赞他的话,最好是针对他的工作。”

  我知道这个要求对西西来说显然有些难度。让一个被称赞、被认可的人转变成为称赞他人、认可他人,不仅是语言的问题,而是要从普通员工有意识地转变为领导的问题。这是角色心理的转变,对西西的心理是个挑战。但只要她能够做到,一定会有天翻地覆的变化。

  西西直直地看着我,认真地想了半天,终于点了点头,算是承诺。

  一周后,我接到西西的电话,即使距离遥远,但她内心的快乐,我也能从内心深深体味:她重新回归了那个团队,不是妥协,而是逐渐变成这个团队的新核心。她的魅力,将同事吸引到了她的身边。

  翁玉对西西的表现也非常满意,开始交给西西一些重要的沟通任务,通过西西,员工也开始接纳翁玉。翁玉开始学习西西,对员工们的成绩发自内心地认可称赞。渐渐地,欣赏使“空降兵”上司和团队完美地融为一体。

  建一个欣赏愿望墙(1)

  想要在职场,特别是陌生的职场做到由衷欣赏他人,而不是迫不得已地假装,就需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改变固有的认识,甚至偏见。只有我们改变了自我意象,我们的职业生涯才会开始发生变化,朝向我们想要的那个方向发展,然后,一发而不可收。

  改变自我意象,需要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因此,建议你为自己做一个小小的欣赏愿望墙,为自己许一个美丽心愿,每天早晚起床/睡觉前看上三分钟,相信你想要的,一定会得到,这些画面就会引导你的生活向心中的未来勇敢前进。

  欣赏愿望墙的制作方法:

  原材料:

  一米见方的硬纸板或木板一个,笔记本一个,签字笔一个。

  制作步骤:

  1.把硬纸板或木板清理干净,作为背板。

  2.找一些人物图片(或玩偶),每张图片上的人物都和你职场中的工作伙伴(上下级、同事或客户)或暗恋的结婚对象有1~2个相似点,比如气质、五官、身材、服装风格、款式,等等。

  3.把这些图片一一粘贴在背板上。每一张图片的上、下、左、右都预留出一定比例的空间。

  4.在这些图片上写上与之相似的那个人的名字,可以用全称,也可以使用自己想到的代号,或是同事之间经常使用的绰号、昵称等。

  5.在每个图片的右侧,写上你对他的期待,你希望他用怎样的态度对待你、和你保持怎样的关系。例如,你希望某某和你有亲密关系,可以写上“恋人”,你希望某一天能够替代某某的职位,就在他的图片右侧写上“下属”。

  6.在每个图片的左侧,用五个以上的形容词描述介绍他的特点,必须是优点。

  7.在每个图片的下方留出一片空白区域,叫做“欣赏练习区”,这里将作为你的欣赏练习区备用。

  8.记下日期,每天记录至少一个人的一件事,是你认为值得欣赏的行为。在一个月内,至少在每个人身上发现一个新的优点,并且有至少三件具体事例可以证明这个优点的确存在而且非常准确。

  9.把新发现的优点填写在他的图片相对应的欣赏练习区里。

  10.把做好的欣赏愿望墙挂在你的床头最醒目的地方。

  11.每天早晚各用三分钟的时间仔细观赏你的这面欣赏愿望墙,细读每一个人的名字、优点,和你期待与之拥有的关系状态。

  然后,你就在欣赏的无限祝福中,耐心等待美丽愿望实现的那一刻吧!

  欣赏是每个家庭成员最深切…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每个上班族在职场打拼和建立家庭时,都背着一件笨重的“包袱”。里面满载着自儿童时代就积累起来的各种困惑、焦虑和未能解决的问题。我们的职场关系通常就是童年时代人际关系的写照:顶头上司、权威人物好比是家长,而同事则好比让我们又爱又恨的兄弟姐妹。如果我们的家庭未能完整,童年未能幸福,儿时的经历就会像一道长长的阴影,投射到我们的职场和现在的家庭之上。

  家庭心理治疗大师萨提亚说过,人是家庭塑造出来的。当我们牙牙学语时,所有的自我认知都来自于我们的家庭——父母,还有兄弟姐妹,如果他们认可我们、欣赏我们,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就会生根发芽,而后长成参天大树。但如果没有得到欣赏,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就只是一棵摇摆不定的小草,躲在屋檐下阴暗的角落,我们的内心世界就会像初一的月牙,缺乏应有的完满。

  欣赏,成为我们内在世界里最深切的渴望。

  每个生命在降临之初,都拥有足够多的爱和信任,都拥有一颗充满爱与信任的心。但如果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遭遇伤痛,却没有及时很好地处理,就会渐渐学会恐惧,学会冷漠,学会抗拒、防御。

  那时,尽管我们不谙世事,却也在内心深处不断挣扎,也采取了许多自以为是的应对方式,比如,讨好曾经深深伤害我们的家人,但却不可能坚持多久,因为我们自己要寻求心理平衡,每次讨好时,我们的心情并不愉快,久而久之,一定会找机会爆发,结果又转为了冷战,或者互相谩骂指责。结果,当我们长大成人以后,只能从外界、从生命历程里遇到的其他人身上拼命索取一种认可与肯定,来完成我们未被滋养的自我认知体系,或者,干脆将我们成年后的所有坎坷和失败,都干干净净地推到我们的家人身上。

  其实,十全十美的家庭,如十全十美的人一样,是寥寥无几的。85%以上的家庭都是问题家庭——可能是单亲,但更多的是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我们长大的过程,就是和问题一起成长的过程,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

  每逢此时,推卸责任最容易,自省却最难。我们渴望别人欣赏,我们的家人也同样如此,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能从欣赏别人开始?

  当我们欣赏他人、给他人支持时,第一个受益者竟是我们自己,因为欣赏是一种流动的温暖感,当我们使用它的时候,首先会使自己的身心明亮起来。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欣赏是我们幸福的源泉,是我们生命的根基。有了它,我们才能跨越障碍,推进各项计划。

  换位思考,不再挑剔(1)

  我们和父母日积月累的矛盾,很多都是源于点滴小事。事情发生时,我们,还有父母,都容易一味盯着对方的错误,不断批评、指责、抱怨对方做得不对、做得不好,结果只能将矛盾激化。

  换位思考,改挑剔为欣赏,会让我们发现全新的父母,还有自己。

  “他根本不配做父亲!”每当安子向我提起他的父亲,他心底的愤怒就会毫无保留地写在脸上。

  安子是大学三年级学生,成绩很好。安子的父亲曾是机械厂工人,但十年前就因酗酒旷工被辞退了,在家赋闲,并经常打骂安子甚至安子的母亲,这个家一直是靠母亲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的。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安子边上学边做家教,日子过得非常辛苦。

  周日下午,我见到了安子,让他用五个形容词描述父亲,安子未加考虑便脱口而出:“暴力!野蛮!粗鲁!无知!没有责任心!”

  “你常说你父亲经常打人,你挨打最多的时间是在什么时候?”我问安子。

  “差不多五岁的时候吧,十五岁以后基本上就没有再打过——我长大了,他打不过我了!”安子的言语中还时时带着情绪。

  “父亲现在还打你吗?”我又问。

  安子沉吟了一会儿,说:“不打了,我十五岁以后他就很少打过我了。”

  “十岁的时候你有多高?父亲又有多高?”我问。

  安子想了想,说:“我有一米六吧,我爸有一米八,比我高。”

  “一个一米八的成年男子,如果真想打一个一米六高的少年,你认为他会打不过吗?”我追问道。

  安子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这是我第一次看见安子绽放出可爱的笑容。

  “有没有想过也许父亲打你是因为他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我的问题还在继续。

  安子又充满了恨意:“他就是这么说的!每次打我都把这句话挂在嘴上,说是为我好。”

  我笑了:“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父亲没打你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如果还是用五个词来形容,你会用哪些词?”

  安子陷入了思考中,一边回想一边说:“嗯……高大、强悍、坚毅、聪明、豪放。”

  “安子,你有没有想过,是什么让一个高大、强悍、坚毅、聪明、豪放的男人,变成了暴力、粗暴、无知的人?这些年里都发生了什么?”我问。

  安子不再争辩,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换位思考,不再挑剔(2)

  我给安子布置了家庭作业,让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在父亲身上找到十个优点。我相信安子将会在练习中学会欣赏,而他和父亲的关系也一定会在他对父亲的欣赏中快速改变。

  我成功了。三天后,安子的父亲极不情愿地来到我的咨询室。短暂寒暄过后,我说:“我想跟你分享几个小故事,可以吗?”

  安子的父亲略略有些惊讶,不自然地咳嗽了几声,含糊不清地答应了。

  在美国,有个并不富裕的家庭、并不富裕的父亲。父亲用积攒很久的钱买了一辆新车,他非常爱惜这辆车,每天回家后都很用心地为它保洁,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

  这个父亲有个刚满五岁的儿子,每天都跟着父亲一起洗车,父亲经常称赞他。一天,父亲工作太累了,回到家竟没洗车就休息了。懂事的小男孩想瞒着父亲一个人悄悄把车洗干净,给父亲一个惊喜。

  然而,他却到处找不到洗车用的抹布,想起平时常常看到母亲用一个钢丝球清洗碗筷,就跑去厨房拿了母亲洗碗用的钢丝球去清洗父亲的那辆车。然而,他洗完车却发现惹祸了——车上出现了许多无法擦掉的花纹,他吓坏了,哭着跑进父亲的卧室。父亲看到车被刷坏,心疼极了,他想:“我该怎么惩罚我那个闯祸的儿子呢?我是那么爱他!”

  儿子以为父亲一定要责骂他,哭个不停,却没想到,很长时间后,父亲平静地从房间里走出来,微笑着把还在哭泣的儿子拥到怀里,很温和地说:“孩子,谢谢你帮爸爸洗车,爸爸爱这辆车,但爸爸更爱你。”随后,父亲教小男孩什么东西要用什么工具来清洗,小男孩把父亲的教导铭记在心,再也没有出过错。

  讲到这里,我停下来,注视着安子的父亲,发现他已经陷入了沉思,显然他的内心已被触动,他陷入了深深的愧疚和反思。

  我知道此时他一定不想被人打断,但我仍说:“我还有一个故事想跟您分享,您还愿意继续听吗?”我深知,把他暂时从沉思中唤醒,对他理解下一个故事将大有裨益。

  安子的父亲用力点点头,他有了主动倾听的渴望,我很高兴,因为这也意味着我的下一个故事将会更深层次地进入他的内心世界。

  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美国。这个家庭有三个女儿,大女儿最出色,一直是全家人的骄傲,两个妹妹都以大姐为榜样。

  一年夏天,三姐妹一起开车郊游,小妹妹露丝刚刚拿到驾照,很想试一试,两个驾驶经验丰富的姐姐便鼓励她多练习。露丝非常兴奋,边开车边不停地和姐姐们说笑,然而惨剧发生了——露丝因操作失误,发生车祸,大姐当场死亡。

  露丝的父母赶到医院,所有人都以为他们会狠狠地责备露丝,但他们只是紧紧拥抱着幸存的两姐妹,泪流满面。后来,他们一如既往地关爱两个女儿,即使是对闯下大祸的露丝,也没有心怀不满。

  露丝深受感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得比姐姐还好,以报答父母对自己的宽恕。几年过去,露丝果然成了当地名声显赫的才女,成为家族的新骄傲。很多年后,她问父母,当时为什么没有责备她,毕竟是她害死了姐姐。

  父母只是淡淡地说:“你姐姐已经离开了,不管我们再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能让她起死回生。但你还在我们的身边,如果我们责备你,你就会从此背上杀死姐姐的心理包袱,你会失去一个完整、健康而美好的未来。我们不要再给你造成新的伤害,我们希望你幸福。”

  听完这个故事,安子的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点点头。

  我知道他的内心深处一定在翻江倒海,就没有多说什么,只是请他也用一个月时间在安子身上发现至少十个优点,每个优点都要有至少一个具体事例来作例证。同时,我还要求安子的父亲每天至少对安子说一句欣赏他的话,还对他提出了关于欣赏表达的十个要求。

  安子的父亲非常认真地做着笔记,承诺我回去后一定完成。

  用肢体语言表达爱更真实(1)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称赞固然是最常见的欣赏方式,但绝非唯一。很多时候,肢体语言是最能够真实表达感情的方式。我经常听到有些父母坚持说自己爱孩子,但他们却很难给予孩子一个简单的拥抱,甚至拉拉孩子的手都比较困难。孩子也是如此。他们自称爱父母,却拒绝注视父母的眼睛,拒绝靠近他们,这就不是真正的欣赏,真正的爱。

  人与人的交往之中,非语言的表达,远比语言表达更真实,因此也更有力量。

  一个月后,安子和他的父亲同时出现在我的咨询室里,安子和父亲并排坐下,时不时地会拍拍父亲的肩膀,表示他对父亲的支持。安子说,过去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过去他看到父亲就只有厌恶和仇恨,根本不想靠近他。

  安子说,经过这一个月的观察,他发现自己对父亲有太多的误解,于是萌生了走近父亲、和父亲谈心的由衷渴望,即使最初受到父亲的拒绝和怀疑,他也坚持着,尝试着用肢体语言跟父亲建立感情,例如帮父亲拿一下他手上的东西、帮父亲放好洗澡水、邀请父亲讲一讲他年轻时的故事等,终于让父亲打开了沉默已久的内心世界。通过交流,他才真正了解到,原来父亲生活得很不容易,父亲也有很多的委屈。

  “父亲的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如果是我,也许我会中途放弃,甚至也许会选择自杀。但父亲没有,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安子言辞恳切,声音有些哽咽。

  “虽然他对我的教育方法不够正确,但确实是因为他的严厉让我从小就学会了自律、学会了上进、学会了靠自己的力量拯救自己,这些都是父亲所给予我的力量,也是他心里对我的期待,只是,这些我全都没有看到,只看到他的缺点,然后反叛,但即使这样,父亲也容忍了,他非常了不起。”安子的眼睛里泛着泪光。

  一个月的欣赏练习,让安子看到了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父亲,看到父亲的付出,也看到了自己对父亲的不公正态度,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接近父亲,给予父亲他所能够给予的支持,例如今天他对父亲所表现出来的肢体亲近。

  安子的父亲不善言谈,只是反复说要用行动来支持安子的学业,然而,这些朴实的话让安子格外感动。

  “我从来没有想过,我心目中那个刚毅、坚强、有责任心的大丈夫就是我的父亲,他就生活在我的生命里,我从来都没有注意到。”即使牢牢握住了父亲长满老趼的大手,安子还是不能相信自己的真切感觉。对此,安子的父亲流露出些许不安,他很想安慰安子,却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

  我示意老人可以单手拥抱安子,或者更简单地只是把安子的手放在自己的掌心里。老人羞涩地试着用一只手握住安子的手,安子立刻紧紧抓住父亲的手,父亲得到了鼓励,又试探着用另外一只手去拥抱安子,安子的眼泪夺眶而出,父亲也开始悄悄地流泪……

  五个月后,我接到安子的信,里面有一张合家欢的照片。安子告诉我,父亲现在经常和家人沟通,安子小时候怀念的温馨情感在这个家里被重新点燃。

  与父母和解

  我们成人后,和我们年迈的父母之间,仍有着各种各样的纠缠甚至敌意。仇恨,其实就意味着我们无法摆脱儿时对父母的依赖,达到真正独立。然而,我们却很少发现,我们眼里那些父母不可容忍的缺点,其实经常就在我们自己身上。

  通过欣赏而与父母和解的路,可能是漫长的,但对我们来说,却是发现自我的旅程。

  “我们俩肯定是前世的敌人,这一辈子就是为了彼此折磨。”秀帆这样描述她和母亲的关系。

  秀帆是计划外生育。当年母亲就是为了生儿子,才顶着重重压力违规生了第三胎,结果自然是大失所望。自秀帆记事起,母亲便对此事懊悔不已,听到她唠叨的秀帆,自然也会耿耿于怀,母女的对立从此开始。

  小时候,秀帆就故意跟母亲作对。母亲让她放学早点回家,她就偏在路上玩到很晚;长大后,双方的分歧更加强烈:母亲希望她早早嫁人,她偏偏立志独身。结果,到了40岁,秀帆才开始谈恋爱,却无所适从,发现自己对亲密关系恐惧,既不能表达自己的感情,也不能读懂对方的反应。没办法,在朋友的陪伴下只好来到我这里。

  我让秀帆用五个形容词来描述自己母亲的优点。秀帆想了想,缓缓而坚定地说:“坚强,独立,干练,有主见,干脆直爽,做什么事都很迅速,十个人的活儿她一个人就能全部完成,非常能干。”

  我问秀帆:“你有没有觉得自己其实挺像你的母亲的?在你身上,也有同样优点吗?”结果,还没等秀帆回过神来,朋友就表示了认可。

  我笑了:“你有没有想过,你不欣赏母亲,实际上就是自夸,认为你自己比她强?如果你注意到一个人有缺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你会在别人身上看到这些优点,是因为你自己也有。所以,要想有个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你就应该把焦点放在对别人的欣赏上,而不是挑毛病。”

  秀帆愣住了,半晌才说:“谢谢您的提醒,的确,我和母亲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父亲做事有些拖拉,每逢此时,我和母亲都会跟他着急,嫌他太慢了。”秀帆说到最后不禁笑了,她说她现在回首审视自己,真有点儿像翻版的母亲。

  我也给秀帆留下了家庭作业:不管母亲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从妈妈的言谈举止中寻找爱的动机,同时寻找这些举止与自己言谈举止的相似之处,然后记录下来,每天晚上休息前念一遍,在心里对妈妈说一声:“谢谢,我爱你。”

  我的建议收效显著:两周后,秀帆和母亲一起来了,并且非常骄傲地向我介绍说:“这是我母亲,她是一个非常棒的中学教师,培养出了很多优秀学生,也是我们家的精神支柱。”

  秀帆的妈妈羞涩中流露出惊讶,忍不住回头看了看秀帆,又看看我,我们一起向她鼓掌,每个人都走过去给她一个轻轻的拥抱,向她表达我们对她的敬意和接纳,我看到秀帆的妈妈眼睛开始泛红,泪光隐约闪烁,一个美丽的全新改变即将开始。

  亲密关系的复制性

  很少有人能够了解,亲密关系具有非常强大的复制性。你的父母是怎样的亲密关系,你也将经历相同模式的亲密关系,如同复印机的复制一样,绝无改变,除非你开始尝试学习改变自己。

  我的一个好朋友David,地地道道的原装美国人,在美国一所大学里教课,心理学教授,我和他的相识源于心理学。

  David新婚不到一年,前些天写信给我,说他遇到了大麻烦:他的太太对他实施家庭冷暴力,并伴随有家庭暴力行为。

  他的太太每天都会唠叨不停,不停地抱怨,抱怨自己遇到不公平的对待,抱怨老公对自己不够好,抱怨社会上的许多不合理,抱怨儿子不听话(儿子是太太和前夫所生,跟随她一起移民到美国),抱怨邻里之间没有人情,抱怨工作不如意,抱怨前夫对自己太糟糕……

  不仅仅只有太太这样一天到晚地抱怨,她的儿子也学会了不停地抱怨,时时刻刻表现得自己是一个十足的受害者。

  当David不能认同她的看法,或是表现出了厌烦、抵触的情绪时,她就会对David用尽全力拳打脚踢,仿佛David是她的杀父仇人,而不是她的丈夫。

  我问David,她的父母关系如何?David告诉我,她的母亲就是这样的生活状态,也是以这样的方式对待她自己的丈夫、David的老岳父。

  David的岳母经常骂David的岳父“笨蛋”,现在David也常常从自己的太太口中听到这个词,这是太太对David最常用的称呼,伴随着蔑视的表情和态度。

  David说,她现在和她的母亲一模一样,而自己也和她的父亲一模一样。

  David还忘记了一个人,就是David自己的母亲。

  事实上,David的母亲也和他的太太一模一样,而David的父亲也就是这样被她赶走的,他们的婚姻维持了不到4年。

  David找了一个和他母亲一模一样的女人,而那个女人同时也是她自己的母亲的复制品。

  David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因为恋爱之初的David也像其他人一样信誓旦旦,坚决不找像自己母亲那样的女人,而他的太太也是赌咒发誓地坚决不找像父亲那样窝囊可气的男人,自己也坚决不会像母亲那样对待自己的爱人。

  结果呢?不知不觉中,他们各自都在重复着自己上一辈的行为模式。

  David是一个心理学教授,他能够看到这一点,及时醒悟,及时向其他专业人士求助。而更多的亲密关系当中,却更习惯于从对方身上去找原因,会说:“都是他(她)的错!”而错过了让自己学习改变的机会,也错过了创造幸福的开始。

  我们对于亲密关系的学习,对于幸福、快乐、健康之爱的了解和认识,能否信任另一半、怎样对待另一半、习惯于欣赏还是批判、是否懂得爱的表达、是否敢于做爱的表达……一切的一切,通常都是来自于我们的父母。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是健康的、充满爱的,我们就会学习到爱;如果父母之间的关系是疏远的、冷漠的,我们就会学习到怀疑、猜忌、疏离和痛苦。

  因此,一个感情已经死亡的婚姻,和平解体远比凑合维持婚姻的形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有益。真正杀死孩子的未来的,不是离婚,而是父母之间的糟糕关系。

  同理,真正令一个人丧失生理健康、人格尊严的,不是离婚,而是一段糟糕的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具有复制性,却并非完全不能改变。家庭动力系统就像一个永动仪,只要其中很小的一个因素发生了改变,其他因素都会随着这个小小的改变而发生改变,以保持这个动力系统的整体平衡。

  幸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快乐、健康莫不如此。我们只有处理好了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才能真正地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与爱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