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传说教学设计:贵阳老照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08:12:20
 歌曲:我在贵州贵阳府 http://www.1ting.com/player/3c/player_219375.html

19世纪后期贵阳的天主教堂。

这种中西合壁的老建筑,看起来很典雅。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天主教传入贵阳。道光三十年(1850年)天主教贵州教区第一任主教白斯德望修建了贵阳第一所正式天主教堂。同治十三年贵州主教李万美将原教堂拆除重建,光绪元年因火灾使即将完成的教堂付之一炬,后再行重建,于次年完工,即今上北堂之大教堂。现占地约8000平方米,目前,贵阳北天主教堂仍是全省天主教的中心和最大的教堂。


 

 


 



甲秀楼和晚清时游山玩水的贵阳名士。 甲秀楼是今天贵阳的城标,在南明河上,明朝时,南明河中有一块巨石,有官吏命在上面建起了“浮玉桥”,将巨石与路面连接起来,并在巨石上修了“翠微圆”。到清代时,有人又在巨石上建造了甲秀楼,结果第二年,贵阳附近青岩就出了一名状元赵以炯,据说,这位状元常去甲秀楼。从清代康熙年间开始到科举制度被取消,贵州共出过三位状元一位探花。


 


 


 

老贵阳的牌坊。贵阳从元明时期开始修建牌坊,至清代,牌坊林立,贵阳街市的“十二坊市”中,以牌坊命名的就有“三牌坊市”等4个。今油榨街一带,民国初年尚有数十座牌坊,蜿蜒直至图云关下。20世纪20—30年代,因筑路陆续拆除。贵阳牌坊,多为石质,其用途,一是记功,二是旌表节孝,三是鼓励慈善行为,四是高寿纪念,五是炫耀门第,六是标志坊,多立于村镇入口与街上。


贵阳铜像台(今喷水池)民国18年(1929年)建,是着西服、面南而立的贵州军阀周西成铜像。周西成行伍出身,一生只活37岁,统治贵州三年,他在贵州创修公路引进汽车,建电气局使省城贵阳开始有了电灯,设立贵州大学培养地方人才,与其他统治贵州的军阀唐继尧、刘显世、毛光翔、王家烈等相比,他可算贵州军阀中的佼佼者。


 

1952年,周西成铜像被拆除。


当年在贵州主政的军阀周西成号召学生修路,学生们积极响应。这是当年学生响应上级号召,修筑公路的场景。

 

贵州最早的汽车 周西成1927年派副官专程出差广州购买轿车,用车运船装,将其从广东辗转运达贵州三都。又先后雇佣260名“苦力”,用时五十余天,从三都搬运抵贵阳,人们称是“人抬汽车”。车至省城后,周西成常乘坐它游逛。行人也常在道上观奇。为此,周西成又出布告说:“汽车如老虎,莫走当中路,若不守规矩,压死无告处”。


贵阳老东门城墙。

十九世纪末的南京街街区——今日的中华北路。那时贵阳不过是省府所在的小镇。


 

南岳寿山南岳山又名长寿山。顺山路拾级而上穿过石坊可达南岳山道观。该道观为贵州省道教会会址,“文革”中殿宇、神像、碑刻、古迹、经典以及大多数丈围的乌柏树等被砍掉,今已遗迹全无。


 

梦草公园这个公园在今中山西路,是贵阳最早的公园,原为明代贵阳诗人吴滋大的别墅,清代改建臬台衙门。民国1年(1912年)9月,创为梦草公园。因公园地处贵阳中心区,故游人甚多,是当时贵阳颇具规模的一座园林风景区。民国18年(1929年)改名为中山公园。园内有贵阳最早的动物园,后因军阀混战,无人管理,逐步破败。


20年代的贵阳非常小,今天的闹市中心那时候还是一片乡村景象,这是20年代市西河上的香炉桥

20年代的太平桥


从画面上看,全是挑水的干人(穷人),看来是劳苦大众聚集的区域。


从比较多的路上行人看,这是当时的贵阳近郊的一条路,恐怕现在已经是一条繁华大街了吧?从路人的穿着看,前面那个带礼帽、穿西装的绅士,正抱着孩子在和穿着入时的妇女散步,看来也是当时贵阳的新潮人物(穿着时髦,没有大男子主义哦)。


 

20年代的一个居民区

从这座破破烂烂的风雨桥看,20年代,贵阳的市政的确很差。


30年代初期,贵阳的市中心附近。


威清门内正阳街街景——可以看到远处的老贵阳城门

玉皇阁附近街景——镜头前这两个探头探脑的人好象没有见过照相机。


 

20世纪30年代初期贵阳城中心的大十字。

30年代的世杰花园,今天这里早已成了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延安中路。


30年代贵阳的中山公园,在今天的中山东路上,老市委大院里。

30年代贵阳的一个邮政局,大量的邮件正等待运出。


 

省府路,是40年代贵阳铺得最气派的街道,因为那时候贵阳的路面大多没有硬化的,而省府路则是用长条石板铺就的。


抗战时期,贵阳成了大后方,一下从全国各地涌入了大量的人,贵阳的城市人口迅速增加,达到了40多万,1941年,贵阳设市,从小镇变成了城市,城市建设也有了发展,贵阳开始变得摩登起来,大十字的岗亭上,不仅有西门子的大钟显示这个城市的“现代”,而且还有值勤中国警察和美国士兵.


抗战以后,受外地移民的影响,贵阳人的穿着也变得越来越摩登了。

时风所及,连这小孩也穿得像华威先生。


国立贵阳医学院成立时候的临时院舍是如此简陋

40年代贵阳医学院的附属医院。


40年代的贵州大学也很荒凉


40年代贵阳建设起了一批新式的公园,河滨公园就是其一。

中正公园(今花溪公园)也是40年代辟为公园的风景区


 

 1949年,解放军进入贵阳,这是当时的入城仪式。

入城之前,苗族妇女和解放军士兵。


1949年,贵阳的一个贫民窟。

49年前后的贵阳南明河边,还有这等渔歌唱晚的景象。


50年代,贵阳新建了一批现代建筑,这是1956年建设的贵阳汽车站,别小看这建筑,据说50年代北京的十大建筑之一的北京火车站的造型,就参考了这个建筑。


50年代的贵阳六中

50年代的贵阳妇幼保健院


50年代的贵阳人民医院

50年代的贵阳师范学院(今贵州师范大学)


 

50年代的贵州省博物馆

1957年修建的河滨影剧院


50年代的贵州省图书馆

50年代建设起来的贵阳邮电大楼,此楼一直沿用至今,大概八层左右,一直到70年代后期,都是贵阳的最高建筑。据说有点歪斜,设计者还为此下狱。


60年代的贵阳花溪公园

50年代的贵阳黔灵公园


50年代,黔桂铁路全面建成,贵阳有了火车站,引来了大批幼儿园的参观者。

火车站建起以后,开始建设朝阳桥,一条连接车站与市区的大道——遵义路也建设起来了。这是从邮电大楼上远眺遵义路,路尽头是火车站。


 

延安路是50年代兴建的最漂亮的道路,今天看起来也不落伍。


六十年代,延安路就被破坏成这个样子,所有绿化带都被毁掉了。

延安路的建筑和街心花园。


 

 


中华路是贵阳最繁华的街道,这是几张50年代中华路的照片


 

六十年代的金桥饭店是贵阳最好的旅馆之一

六十年代的春雷广场是贵阳最大的广场,现改名为人民广场。


70年代的街道和警察(路中站立者)


70年代的三民东路是很典型的贵阳老城区

80年代的贵阳市西路小商品市场


80年代贵阳河滨公园南明河畔的游泳人群,贵阳的河流和湖泊不像北方城市那样给人“看”,而是给人玩的。


80年代贵阳大西门的过街天桥,这样的天桥在贵阳到处都是。


清朝时间的油榨街


1954年拓宽的中华路


 

80年代的中华路


解放初期的三民东路

 

50年代的市政府办公大楼


贵阳医学院附院

40年代贵州大学


50年代妇幼保健院

10顶或踩的标志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