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民国的珍贵特产:流亡學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7:15:07
對於民國及老蔣對於教育的理念, 只需舉一個名辭: 流亡學校!

對於民國史事稍讀過一點的人, 應該對抗戰時的所謂流亡學校不陌生, 從西南聯大(北大,淸華,南開),中央,武大,浙大,同濟,等等大學, 把淪陷區的大部份重要大學, 帶在政府身邊, 遷到后方復校。甚至連很多中學及師範也如此,許多改為國立的中學, 家母的無錫師範學位, 大部份時間就是抗戰時在安徽省積溪縣(胡適的故鄉,當時是小後方)讀的,只有最後一年,因勝利而囘無錫讀到畢業。 當時的流亡學生,只要進去了,別說學費,連生活費吃用都是政府包下, 一些人還成天搞反饑餓,反政府罵娘, 罵政府腐敗貪汚, 但也不去問問在當時打战兵荒馬亂,民窮財盡,精華地區盡失的地步下, 這個腐敗貪汚的政府,是從那兒弄到這些財力,又這麼無私無償地把你養下來?不知道聞一多那一伙有沒有對此想一想?

不僅如此,49年又再產生一批流亡學校,跟國民政府且退且走且讀,有一些最後一路走到臺灣,如員林的實驗中學,乃一路從山東遷來的,各位如果讀龍應台的"1949大江大海"及齐邦媛的 "巨流河”, 應該有細節有深刻的體驗! 

但又更進一步, 在台灣安定下來後, 又把有流亡意義的大陸老大學一一在台重新開張, 從國立的清華,交通, 中央, 政治,中山, 中正, 藝專一直到到私立的輔仁, 東吳等大學, 各位能想像一下這是怎樣一種對故土教育的思念及執著?正當這些一一復校, 且國民義務教育從六年延長為九年時, 又傳來大陸文革停學上山下鄉, 甚至以零分鴨蛋為榮的張鉄生(記得嗎?)事件,這該是多麼巨大的諷刺及反差?

古今中外, 我還沒聽聞有像這種”流亡學校”的存在, 更別說把這個理念,發揮到這麼長,這麼廣的!  就像把故宮國宝公器帶著走, 走了那麼長的時間,那麼逺的距離!所以雖然許多大陸朋友要如此遠道來看本民族的寶物, 但看來他們大多也無怨, 許多人表示: “適得其所”! 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