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驻天猫商城:新世纪美国新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6:08:15
新世纪美国新闻学教育面临的挑战
----------------------------------------------------------------------------------- [美]Maurine Beasley 撰 杨保军 编译 2006-01-07 20:17:14.0

[内容提要]进入新世纪后,美国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核心是如何组织、管理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作者列出了美国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的几种主要模式,并认为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不会在美国消退。

[关键词]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进入新世纪后,美国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面临诸多挑战。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挑战就是全球化的挑战。与全球化紧密联系的是先进的传播技术,这些先进的技术正在使信息的生产与消费成为新世纪最重要的产业。在此情况下,什么是组织和管理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教育的恰当方式,已经在美国引起各种各样的争论。

我了解到,中国也面对着如何扩大、组织和管理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的问题。我知道暨南大学(2000年我曾在此任教)正在把原来的新闻系改为单独的新闻学院,也在重新设置各种课程。我以为这种现象也将在中国的其他一些新闻学和大众传播学教育单位发生。

在美国的许多大学,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有些大学甚至在1900年前就有了。然而,不管是在学界还是在与新闻/大众传播教育密切相关的专业(职业)机构中,这种教育的地位和必要性在获得完全认可的过程中都有过困难的时期。甚至直到今天,尽管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吸引了大批的学生,它的地位、必要性仍然受到怀疑。

就我所知,中国过去的专业新闻教育规划是以美国模式为基础的,特别是受到了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模式的影响。许多学生曾在美国的各种新闻学院学习过。尽管传播媒介在中美两国都受到不同意识形态的调控,但许多美国的新闻技巧已被中国新闻界吸收和采用。

过去十年里,在美国的主要大学中,一些新闻学教育课程规划(program)要么被合并到传播学院系,要么被彻底取消。下面是三个典型的例子:

密西根大学取消了专业的新闻学教育课程规划;

俄亥俄州立大学合并了新闻学和传播学教育的课程规划,坦率地讲,实质上是减少了新闻学教育的课程;

马里兰大学分阶段取消了它的广告课程,并且把公共关系课程从新闻学院抽出。之所以这样做,是基于如此认识:新闻教育是一种单独的学科(separate discipline),不应该与说服和宣传鼓吹教育联系在一起。但另外一些大学(比如俄亥俄州立大学)就持完全相反的看法。

从这些例子可以发现,在今天这样不断变化的世界中,一个完美的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学规划(课程设置)到底应该如何组成,人们还缺乏一致的看法。

在美国,近些年来,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问题是许多报告的主题,这些报告从教育者和职业人员的不同角度出发,讨论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的地位问题。这些报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有些人认为现行的教育过于职业化(意指与传播实践结合过于紧密——译者),另一些却认为职业化的程度还远远不够,但他们共同的结论是,新闻学/传播学教育需要变革,尽管在如何变革的看法上大家的意见很少一致。尽管存在着关于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结构、教育目标的诸多争论,但毫无疑义的是,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仍然吸引着人数不断增长的美国国内学生和留学生。目前在美国大约有14万学生,其中百分之六十为女生,在进行大概450个4年制的新闻学/大众传播学课程学习。根据“新闻与传播学教育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缩写为AEJMC)①所做的年度调查,在1998—1999学年度,估计有35000名学生取得了学士学位,3000名学生取得了硕士学位。另外,大约有1000名学生在学习博士学位课程。我不知道2000年博士毕业生的准确数字,但数量不会太多。大多数博士毕业生都走上了教学岗位。

新闻学本科生典型的就业方式,与他们在报刊学(写作和编辑)、公共关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和包括新媒介在内的其他领域所接受的专业教育、训练相一致。由于1999年美国就业市场看好,因此超过五分之四的学士学位获得者在毕业时至少有得到一份工作的机会,6—8个月之后,超过四分之三的毕业生都拥有了一份全日制工作②。

但是,就1998—1999年度就业情况来看,非常明显的是,不少学生没有找到他们打算进入的领域和想要就业的岗位。由于学生接受的专门性教育的差别,这种现象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对想在日报谋求工作的学生来说(占总毕业人数的19.3%),实际的比例为7.2%,这是一个相对较高的比例。到广播领域工作的情况与到日报的基本相似,想去的毕业生为20%,实际找到工作的为7.4%③。但是,公共关系和广告专业的毕业人数比社会能够提供的工作岗位要多得多(只有3.9%的公关专业毕业生找到了工作,而实际想到公关岗位工作的毕业生占毕业总人数的22.3%;5.4%的毕业生找到了从事广告的职位,而想得到这类工作的学生占总毕业人数的21.8%)④。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想到网站工作的毕业生占到总毕业人数的22.3%,但只有2%的人真正在网站找到了工作⑤。这些情况告诉我们,毕业生并不会必然地能在他们选择的新闻/大众传播领域内找到工作。⑥

另一项关于毕业生的调查,对从事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教育者提出了许多严峻的现实问题。调查表明,1999年美国大学文科毕业生初入工作的年平均工资为27664美元,而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毕业生初入工作的年平均工资是25000美元。⑦

看来,尽管雇主们可能寻找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毕业生(确实,美国传播领域的工作职位正在增多),但似乎并不愿意给他们付很高的工资。因此,尽管近些年来进入非传播领域的毕业生人数在一直下降,但美国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提供的毕业生数量,对现存就业市场能够消化的人数还是太大。1999年,进入非传播领域工作的毕业生的比例大约为17.8%,这是相当高的,与此同时,到传播领域工作的毕业生为65.1%。剩下的毕业生要么失业(大约为8%),要么继续读研深造。⑧

在考虑是否扩大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的规模时,美国的上述情况可能给中国的教育者提出了问题:有无足够的工作岗位提供给所有的毕业生?与传播相关的产业看好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毕业生吗?愿意以合适的工资录用他们吗?有人告诉我,在中国,某种程度上像美国一样,一些雇主(单位)并不想录用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专业毕业的学生,而是录用在文学、语言学和其他文科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当然,另一方面,在美国许多雇主更愿意雇用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一些对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持批评态度的人认为,有些雇主之所以愿意雇用新闻学/大众传播学专业的毕业生,是因为这些毕业生唾手可得,人工费用相对低廉而且还经过了训练。但是,维护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的人反驳到,传播产业起点工资低,是因为初入工作犹如医院里的实习医生,但从长远来看,传播领域的报酬可以与其他产业相较,尽管从事这一领域的工作需要更多的学习。

针对有人把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看作仅仅是商业化训练的批评,美国的新闻学/大众传播教育者进行了反驳,他们认为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学位实际上是人文学科的学位。这一点只要看看获得认证的学院(the accredited schools)所提供的课程就会十分清楚。

得到认证的学院是指这样一些学院,它们提供的课程计划符合“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认证协会”(the Accrediting Councilon Education in journalism and Mass Communications,缩写为ACEJMC)规定的各种标准。进入取得认证课程计划学习的学生,所学的大多数课程(coursework)(至少为65%)是非新闻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个广阔的知识基础,主要是人文学科的知识基础,同时将技巧教育和训练(skill training)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在美国,大约仅有100门左右的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课程得到认证,约占总课程的四分之一。剩余的课程要么不愿意申请认证(认证以自愿申请为基础),要么由于过多的技巧训练课而获不得认证。认证工作仅以“新闻与大众传播教育认证协会”制定的专业条件为标准,而不是以理论上的条件为标准。认证协会的成员由教学人员和传播业界的代表组成。

几十年来,ACEJMC只在美国国内开展活动。但近几年来,关于进行国际范围的认证研讨不断增多,目前,至少有一两所美国之外的学院得到了认证。毫无疑问,在未来几年里,中国从事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教育者会觉得这种认证工作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情。

目前,美国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主要按照以下四种模式进行。

与传媒产业紧密联系的一些学校(比如密苏里大学),继续强调为进入广泛的工作领域,包括广告和管理,而做好教育准备。密苏里大学已经宣布要开设一门以网络为基础的媒介管理硕士学位课程。

定位于专业方向的其他几所大学,比如马里兰大学,走的是一种相对狭窄的教学模式,他们把重心放在诸如报刊(print)、广播和电子新闻专业上,而去掉了其他系列的基础课程(sequence-based coursework)。他们能否继续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媒介产业能否资助他们的教学和雇用他们培养的毕业生。

也许大多数课程设置走的是当下的潮流之路,即在传播学研究的广阔框架内进行新闻学教育。这种模式已经被许多大的州立大学所采用,尤其是中西部的州立大学,长期以来新闻学/大众传播学在这些大学被当作社会科学来对待。在这类学校中,有的大学(比如德克萨斯大学)很大,拥有几个单独的新闻学系,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专业教育和训练。有些大学则把重点放在理论课程上。这些大学期望不断培养大量的传播学博士毕业生,他们中的许多人更适宜于理论研究工作,而不是专业技术或其他实际的工作。

更为全面综合的课程设置方式,是将专业人员聘请到学校来,以加强专业教学队伍。这种方式对中国的一些学校可能也有吸引力。虽然如此,至少在这些综合大学中的某些学校的教学计划中,理论层面的研究生课程可望会较完整地保留下来。这些学校中的大多数认为,将研究生层次的课程进行认证是有好处的,但也有学校并不这样看。看来,在全面综合的传播学课程设置模式中,新闻学课程将变得越来越少。

比较小的学校,尤其是以人文方向为主的学校,寻求的可能是另一种模式——“新专业主义”(New Professionalism)模式,它是由三一学院(Trinity University,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的一所私立人文学院)的教授罗伯特和威廉姆(Robert Blanchard and William Christ)提出的。他们的观点是把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看作是人文学科一般的传播教育。他们提倡注重实践的实验室教育方式,这样,即使学生毕业后不打算作专业的电影制片人,他们也可以使用照相机(摄像机)、制作电影。按照这种模式制定的教学计划有时给学生提供50小时的传播学课程,这种方式很受准备在广播领域、新媒体界和其他相关领域探索、发展的学生的欢迎。但是,这中模式对传播业的雇主们没有特别的吸引力,对认证协会也无吸引力。他们希望学生学习的大多数课程是传播学范围之外的课程。

尽管对未来来说,新闻学/传播学教育的模式是混合型的模式(mixed models),但现在看来就很清楚的一点是,新闻学/大众传播学教育在美国不会消退。在有些情况下,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教学人员和从事与传播相关产业的人士的对话交流有可能不断增多。在另一些情形下,可能会有更多的涉及到其他学科的(比如信息学)跨学科研究。所有上述模式都包括着对留学生的教育。

上述各模式或大或小都面对着相似的诸多挑战:如何在毕业生与迅速变化的就业市场之间提供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如何改变课程内容、调整院、系结构,以适应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的要求;在进入新的网络传播世界,如何重新理解传统新闻学(意指报刊和广播)的意义。

美国的新闻学/大众传播学的教育者面对着各种变革的挑战。对继续发展来说,变革是一种有力的和催人奋进的力量。同样,中国也面临着变革的挑战,我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前进。

注释:

① Lee Becker, Gerald M. Kosicki, joelle Prine and Wilson Lowrey, 1999Annual Survey of JMC Graduates, AEJ MC News 34(November 2000): 1,7.

② Becker and others,1.

③ Becker and others,7.

④ Becker and others,7.

⑤ Becker and others,7.

⑥ The full findings of the annual survey of journalism/mass communication graduates are available at www.grady.uga.edu/annual survey.

⑦ See survey at www.naceweb. org/NACE.

⑧ Becker and others,6.

[译者简介]杨保军(1962-),男,陕西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

Challenges facing the US journalism educ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Maurine Beasley, the U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YANG Bao-jun

Abstract: In a new century, journalism education in the US faces many challenges with focus on how to organize and govern education of journalism/mass 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lists several major models of journalism/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in the US and concludes that such education will not fade away.

Key words: journalism/mass communication;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