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项销项不符定什么罪:曹操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5:08:35
曹操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跳转到: 导航, 搜索 本文介绍的是东汉三国时期政治人物,关于曹操的其他含义,详见“曹操 (消歧义)”。 曹操
曹操画像 概要 姓名 曹操 庙号 太祖 谥号 武王/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7月18日-220年3月15日 (66岁) 在位 在世时未称帝 父 曹嵩 年号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孟德小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者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去世后谥号为武王[1]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太祖武皇帝

目录

[隐藏]
  • 1 生平
    • 1.1 出身
    • 1.2 早年
    • 1.3 陈留起兵
    • 1.4 逐鹿中原
    • 1.5 奉戴天子
    • 1.6 攻取河北
    • 1.7 兴兵南征
    • 1.8 加官晋爵
    • 1.9 平定关陇
    • 1.10 汉中之争
    • 1.11 襄樊会战
    • 1.12 逝世
  • 2 文学
  • 3 家庭
    • 3.1 养祖父
    • 3.2 父亲
    • 3.3 妻妾
    • 3.4 子女
    • 3.5 后裔
    • 3.6 族人
  • 4 曹操年谱
  • 5 后世评价
  • 6 戏剧/电影
  • 7 注释参考
  • 8 相关条目
  • 9 参考资料
  • 10 外部链接

[编辑] 生平

[编辑] 出身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养祖父是宦官曹腾,历侍四代皇帝,有一定名望,汉桓帝时被封为费亭侯。曹操的父亲曹嵩是曹腾的养子,汉灵帝时官至太尉。《三国志》记载曹操的远祖(实为养祖父的远祖)是汉朝初期的相国曹参。曹家与夏侯家有密切关系,“夏侯、曹氏,世为婚姻。”[2]关于曹嵩的家世,没有确切说法,《三国志》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南朝宋史家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引用的《曹瞒传》记载,曹嵩本姓夏侯,后来成为曹腾的养子,于是改姓曹,曹操实为夏侯氏,夏侯惇夏侯渊与曹操为堂兄弟。也有一说指曹嵩为曹腾堂兄弟之子,曹腾有可能过继子侄作为养子。此两说均无确切证据支持。

[编辑] 早年

曹操少时机警过人,通权谋机变,以侠义自任,行为放荡不羁,不规规矩矩地谋生做事,不为世人看重。只有梁国桥玄南阳何颙,认为曹操是非常之人。[3]当时曹操还默默无闻,桥玄建议曹操去结交当时的名士许劭,以提高名望。于是曹操就去拜访许劭,结果被许劭接纳,曹操才逐渐知名。[4]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北征,路过桥玄之墓,下令祭祀桥玄,并且写了悼文。

曹操早年就表现出对武艺的爱好。他身手矫健,曾经偷偷潜入中常侍张让家,被张让发觉后,能够手舞著越墙逃出,全身而退。又博览群书,尤其喜欢兵法,曾抄录古代诸家兵法韬略,还有注释《孙子兵法》的著作传世。这些活动为他后来的军事生涯打下了基础。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二十岁,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稍后曹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5]。上任数月,宦官蹇硕的叔叔违禁夜行,被曹操依律棒杀。这使曹操得罪了宦官集团,可曹操是依法而行,这些人又无法中伤诋毁曹操,只好转而称赞他做得好,举荐他去担任地方官。熹平六年(177年),曹操被任命为顿丘令,第二年,即光和元年(西元178年),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曹操被免官后,在洛邑无事可做,回到家乡谯县闲居。

光和三年(180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阉党所害。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尔后,曹操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腐败,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编辑] 陈留起兵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之乱,朝廷任命曹操为骑都尉,前往颍川镇压。由于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任职后罢免了贪污官员近八成,并严令禁止当时风行的宗教迷信。据说因为曹操当政素称严明,济南郡一带作乱之徒听说曹操要来了,都纷纷潜逃到别的郡县。曹操被任命为东郡太守,但是曹操没有就任,称病回乡[6]。当时天下纷乱,先是发生了冀州刺史王芬联合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地方豪强,谋划废黜灵帝立合肥侯的事件。王芬等人曾希望曹操加入他们,但被曹操拒绝,[7]后来王芬事败自杀。接着,又有西北金城郡(今兰州)的边章韩遂杀死刺史和郡守,率兵十余万反叛朝廷。

这时,曹操被起用为典军校尉。不巧的是,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太子刘辩登基,太后临朝听政。大将军何进想趁灵帝逝世、宦官失侍之机诛灭阉党,但没有取得太后的支持。于是何进便召时任并州刺史的董卓进京,胁迫太后同意。不想此举打草惊蛇,没等董卓到京城,何进却被宦官先下手谋杀了。同年十二月董卓入京,执掌朝政,把汉少帝废为弘农王,而改立其弟陈留王为汉献帝,又派人把弘农王母子毒死。京城也陷入混乱。为了稳定局面,董卓想拉拢曹操,上表奏请曹操为骁骑校尉。但曹操没有接受董卓给他的官职,而是更名改姓,潜逃出洛阳。

回到家乡陈留之后,曹操散尽家财征募义勇,率先揭竿起义,讨伐董卓。次年,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后将军袁术长沙太守孙坚、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河内太守王匡兖州刺史刘岱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等地方势力,一齐举兵反董。群雄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则行使奋武将军之职。但董卓军势力强盛,袁绍等都不敢先出兵。曹操认为董卓焚烧皇宫,劫持皇帝迁都长安,大失人心,正是“此天亡之时也”。于是独自引兵西进,结果于汴水遭董卓部将徐荣击败。曹操身中箭矢,坐骑也伤重不起,后得曹洪出让自己的坐骑,才死里逃生。此时曹操自己所带领的兵士不过五千人[8],而其他诸军兵士十余万,却每天只知饮酒作乐,不思进取。曹操为联军出谋划策,但未被采用。曹操只好与夏侯惇一起前往扬州招募兵勇,得兵四千,但行至龙亢时,士卒哗变。曹操提剑连杀数十人,叛军逃窜,“其不叛者五百馀人”。

局面僵持之时,联军内部却发生了变故。先是刘岱杀死桥瑁,让王肱当了东郡太守。接着袁绍和韩馥又考虑拥立幽州刘虞为帝,但曹操表示他还是拥戴长安的献帝,“诸君北面,我自西向”。从此,曹操就更加认为袁绍行事不正,为后来的官渡之战埋下伏笔。而刘虞坚拒,表示自己宁可投奔鲜卑,也不接受僭越之举,此事遂不了了之。拥立新帝未成,袁绍却趁机胁迫韩馥,夺取了冀州。191年曹操讨伐入侵东郡的黑山军,袁绍上表朝廷推举曹操为东郡太守。192年四月,董卓被司徒王允吕布所杀。

颐和园长廊彩绘“孟德献刀”

[编辑] 逐鹿中原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的百万黄巾大军入侵兖州。兖州刺史刘岱不听济北相鲍信的劝阻,与黄巾军交战,结果被杀死。鲍信等便暗中使人到东郡迎接曹操,推举他担任兖州牧一职。后来与黄巾军战于寿张以东,历经苦战,鲍信战死,终于大破敌军。曹操一路追击至济北,最后逼降黄巾军,收编降卒三十余万并男女百余万口,又从中选出精锐,号称“青州兵”。到了这时,曹操作为一方势力才渐成气候。

后来袁绍荆州刘表联手,袁术则与幽州公孙瓒徐州陶谦相结以抗。这时的曹操是袁绍派系的同盟军,刘备孙坚也分别屈身于公孙瓒与袁术之下,是受其差遣调度的客将。正当曹操协助袁绍,大破袁术于各地之际,陶谦却趁机攻打兖州东部的泰山郡,导致曹操的父亲曹嵩被杀。[9]。针对这个事件,曹操于193年至194年间,二度讨伐陶谦,并在徐州当地展开格杀勿论的大屠杀。《后汉书》对此事则描录“男女数十万人惨遭杀害,即便鸡犬也不能幸免,泗水也因此堵塞不通。”曹操在此事件中表现出性格中暴躁引发的残忍嗜杀,使其残忍本性爆发。

兴平元年(194年)至二年(195年),曹操在兖州与吕布张邈等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兖州之地也反复易主。曹操命荀彧程昱坚守鄄城,并以此为根据地,终于击破吕布,平定兖州。朝廷也于此时正式承认曹操的兖州牧地位。

[编辑] 奉戴天子

图画中的曹操

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迁出长安,进驻安邑。次年,曹操听从谋士荀彧的建议[10],打算迎接皇帝,派曹洪率兵西进。不过此时皇帝(或其掌权之臣)对曹操仍有疑虑。但曹操势力强盛,数月之间又击破了汝南颍川的黄巾军,朝廷乃封曹操为建德将军。稍后不久,升任镇东将军,且进封为费亭侯。费亭侯曾是曹操祖父曹腾的爵号,可见朝廷已对曹操寄以厚望。同年秋,汉献帝入驻洛阳。随后曹操也进军洛阳保卫京城,皇帝赐曹操节钺,标志着曹操对中央朝政的实际控制,“奉天子以令不臣”的局面形成。洛阳经董卓破坏,已残破不堪,董昭等劝曹操定都

两个月后,东汉迁都于许。皇帝任命曹操为大将军、封武平侯。又封袁绍为太尉,袁绍耻居曹操之下,不肯接受。此时袁绍势力比曹操强大,因此曹操坚持把大将军一职让给袁绍,自己只任司空,行使车骑将军之职。

连年征战使得民生凋敝,曹操在《蒿里行》中描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还发生过由于粮食极度缺乏,人吃人的情形。为发展经济恢复民生,定都许县之后,曹操采纳枣祗韩浩的建议,实行屯田制。曹操因为奉戴天子,某种程度上促使汉朝“宗庙社稷制度”得以重建,这也吸引了许多拥护东汉朝廷的人才来归附,加之曹操用人有术,不停地举着天子旗号东征西讨,实力日强。

建安二年(197年)征讨张绣,张绣举众投降,之后因曹操纳张济之妻,张绣对这件事感到十分痛恨,于是袭击曹操,曹操在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与校尉典韦殿后下逃亡,但曹昂、曹安民与典韦也阵亡。此后,曹操又两度攻击张绣,都没有彻底击破。后来张绣接受谋士贾诩的建议,向曹操投降,曹操才取得对荆州北部的控制,并消除了许都南面的威胁。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用荀攸郭嘉的计策,开决二河之水灌入下邳,最后生擒吕布、陈宫,把徐州纳入势力范围。建安四年(199年),曹操派史涣曹仁于禁徐晃击破张杨旧部眭固,取得河内郡,把势力范围扩张到黄河以北。

到这时,曹操已经实际控制了黄河以南的兖州、豫州和徐州,并向南延伸到荆州北部,向北则进入河内。这时,袁绍也已兼并公孙瓒的势力,占据黄河以北的青州、冀州、幽州和并州,“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意图发兵攻打许都。当时,很多曹军将领都认为无法抵挡袁绍的进攻,曹操却自信的说:“我了解袁绍的为人,志向远大而智谋短浅,表面严厉而胆量微小,畏惧胜利而缺少威信,将领傲慢而政令不一,土地虽然广大,粮草虽然丰足,正好作为送给我的礼物。”

[编辑] 攻取河北

主条目:官渡之战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曹操在诛灭了董承等人之后,为了解除东顾之忧,避免和袁绍刘备两面交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猛扑徐州,击破刘备,收复徐州。二月,袁绍领兵11万南下,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四月,曹操在白马之战延津之战中连续斩杀袁绍两员大将颜良文丑,并靠着曹仁于禁乐进等人的奋战而顶住了袁绍的猛烈攻势。八月,袁绍逼近官渡,依沙堆为屯,东西连营数十里,与曹军对峙。十月,战事处入僵局之时,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向曹操献策,偷袭袁绍的粮草囤积地乌巢。曹操采纳许攸的意见,奇袭淳于琼等人守备的乌巢,焚烧了袁军粮草辎重,扭转了战局。随后,袁绍大败,仅剩八百骑逃回北方,曹操前后杀死淳于琼等袁军将士7万多人。

建安七年(202年)五月,袁绍病逝,其子袁谭袁尚争位,河北一分为二,曹操趁势进攻。204年七月,曹操攻下河北袁氏的根据地“邺城”,从本年起,曹操把自己的据点北迁到了冀州邺城[11],政令军队此后皆从此出,而汉献帝的都城许县则只留个别官吏,但正当壮年的汉献帝十几年间却不敢违背其意志[12]。最后,曹操在建安十二年(207年)彻底击溃袁尚乌桓联军,消灭了袁氏集团,统一中国北部。

[编辑] 兴兵南征

主条目: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六月,被任命为丞相。七月,曹操亲统大军10余万南征荆州,企图先灭刘表,再顺长江东进,击败孙权,以统一天下。八月,荆州牧刘表病亡,次子刘琮请降。九月刘备长坂坡被曹军重创,不得不与孙权联合。十二月,曹操于赤壁之战中败于刘备孙权联军,损失惨重,失去一举统一天下的机会。中国历史三国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

[编辑] 加官晋爵

建安十七年(212年),董昭等人推举曹操为“魏公”,荀彧以忠于汉室立场提出反对。曹操答应荀彧永不作魏公,但因此对荀彧不悦。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公,其领地广及魏郡河东郡河内郡等十个郡国,甚至远远超过西汉初年的刘姓王国,更加违背了“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后诸侯封地不得超过一郡的汉制。

[编辑] 平定关陇

建安十六年(211年)三月,曹操为用兵关中,借口要讨伐汉中张鲁,遣曹仁夏侯渊等统率大军与钟繇会师于关中,此举激起关中诸侯的反抗,马超等十部起兵联合反曹,曹操依贾诩离间之计,引起马超、韩遂等相互猜疑,一举击溃关中联军,马超等各自走还凉州。随后,马超在陇西卷土重来,先后攻下陇西各地,但最后复夺凉州未成,兵败逃奔汉中去了。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进攻汉中张鲁投降。曹操收降张鲁后,取得汉中属地,但刘备得悉曹操攻降汉中,早晚要攻打蜀地,便和孙权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回师益州。此时曹操没有接受刘晔的建议[13],未能趁刘备未站住脚跟之时攻蜀,便班师回朝,再次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再自封“魏王”,自加九锡,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十月,再授赐十王冠、二彩带,乘金根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实际上掌握等同于皇帝的权力和威势,权倾朝野,汉献帝形同手上傀儡随意摆布。并任夏侯渊为征西将军、曹仁为征南将军,欲取荆蜀。

[编辑] 汉中之争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起,刘备率军大举进攻汉中,汉中之战爆发。孙权也率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由于形势紧张,曹操便在九月亲自到长安坐镇,一面令合肥守将张辽乐进李典阻挡东吴进攻。时汉中曹军与刘备相峙一年,曹军多次击退汉军猛烈攻势。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刘备亲自领军和黄忠分进合击,于定军山斩杀征西将军夏侯渊。至此汉中为刘备攻占,同年三月曹操亲自挥军欲夺回,一度召集抽调镇守北方的曹彰二十万大军增援,但都为刘备所败,曹军无功而返,刘备便派刘封黄忠赵云等将昼夜不停攻击曹军。至五月曹操便撤退至长安,刘备攻下房陵,派刘封顺沔水攻占上庸。相传曹操再度败于刘备,此段心境为“鸡肋”的典故[14]

[编辑] 襄樊会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刘备在汉中进位汉中王,封关羽为前将军。关羽起荆襄之兵大举北伐襄樊,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残军于樊城,史称樊城之战。曹操派大将于禁援救,适时汉水暴涨,淹没于禁七军,汉军乘势攻打,于禁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擒杀,关羽还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一时之间威震华夏。当时曹操治下许多州郡的义军早已受关羽遥控。

同年十月,曹操欲迁都避其锋芒,司马懿蒋济等劝阻[15],认为孙权必然不愿看到关羽坐大。孙权果然觊觎荆州而自请袭击关羽后方。曹操要孙权出兵援助后,将驻守合肥张辽亦调往襄樊战线,还有加上兖、豫两州的部队。

曹操又命人把孙权偷袭荆州的消息用箭射到关羽和樊城守将曹仁处,曹军士气大振,而关羽进退失据。此时,曹仁出城与援军徐晃一同出击,击退关羽,解除了樊城之围。不久之后,关羽被孙权擒杀,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到许昌,曹操以礼安葬。襄樊战役结束。

[编辑] 逝世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冬,孙权上书称臣,“陈说天命”,劝曹操称帝。曹操把孙权来书给群臣观看,陈群夏侯惇司马懿等人都劝曹操登基。曹操却不想废汉自立,他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暗指希望由自己的儿子来取代汉朝建立政权。

曹操在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廿三庚子日(220年3月15日)病逝于洛阳,享年六十六岁。[16] 谥曰武王。他临死前留下《遗令》。[17]根据曹操的遗嘱,他于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于邺城西郊的高陵[18]

同一年,长子曹丕以魏篡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编辑] 文学

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里行》原是挽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夏门行》原是感叹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里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余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 曹操生于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证。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叹,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此外,曹操还有不少其他文章传世,例如《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文字质朴、感情流露流畅率真。

[编辑] 家庭

[编辑] 养祖父

  • 曹腾

[编辑] 父亲

  • 曹嵩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曹操像

[编辑] 妻妾

曹操正妻及后宫,据《魏志·后妃传》及《武文世王公传》,可考者有十五位:

  • 武宣皇后,就是卞氏,生有曹丕曹植曹彰曹熊四子。
  • 丁夫人,曹操的原配正室夫人,因曹昂之死而与曹操反目,曹操曾欲迎回而不可得。
  • 刘夫人,丁氏的侍女,随丁氏陪嫁至曹家,后亦为曹操之爱妾,不久病亡,生有曹昂曹铄二子。
  • 环夫人,曹操之妾,生有三个儿子曹冲曹据曹宇。一说还和前夫边让生有女儿曹宪
  • 杜夫人,曹操之妾。和前夫秦宜禄生有儿子秦朗。和曹操生有儿子曹林曹衮,女儿金乡公主
  • 秦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琁曹峻二子。
  • 尹夫人,曹操之妾。和前夫何威生有儿子何晏,和曹操生有曹矩一子。
  • 王昭仪,曹操之妾,曹干生母早卒,曹操命其抚养。
  • 孙姬,曹操之妾,生有曹上曹彪曹勤三子。
  • 李姬,曹操之妾,生有曹乘曹整曹京三子。
  • 周姬,曹操之妾,生有曹均一子。
  • 刘姬,曹操之妾,生有曹棘一子。
  • 宋姬,曹操之妾,生有曹徽一子。
  • 赵姬,曹操之妾,生有曹茂一子。
  • 陈妾,曹操之妾,生有曹干一子。

野史记载有一位:

  • 来莺儿,东汉洛阳之名妓,后爱上曹操的侍卫王图

[编辑] 子女

据《魏志·文帝纪》、《任城陈萧王传》、《武文世王公传》,曹操的儿子有二十五位:

  • 曹昂(? - 197年),曹操长子,庶出,但是由曹操原配丁氏抚养长大,年轻时曾举孝廉。因张绣反叛而死于战乱之中。
  • 曹丕187年 - 226年),建安廿五年(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 曹彰(? - 223年),绰号“黄须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223年封任城王。
  • 曹植192年 - 232年),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225年立为陈王。
  • 曹熊(? - 220年),早薨。
  • 曹铄(? - ?),早薨,甥魏明帝曹睿后追封其为殇王。有子曹潜及孙曹偃,曹偃死后绝子嗣。
  • 曹冲196年 - 208年),为著名神童,未成年便夭折。
  • 曹据(? - ?),太和六年(232年)封为彭城王。
  • 曹宇(? - ?),太和六年(232年)封为燕王。
  • 曹林(? - 256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沛王。
  • 曹衮(? - 235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睿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 曹玹(? - ?),建安十六年(211年)封为西乡侯。
  • 曹峻(? - 259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陈留王。
  • 曹矩(? - ?),早薨。
  • 曹干216年 - 261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赵王。
  • 曹上(? - ?),早薨。
  • 曹彪195年 - 251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楚王。嘉平三年(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泄,被赐死。
  • 曹勤(? - ?),早薨。
  • 曹乘(? - ?),早薨。
  • 曹整(? - 218年),建安廿二年(217年)封为郿侯。
  • 曹京(? - ?),早薨。
  • 曹均(? - 219年),建安廿二年(217年)封为樊侯。
  • 曹棘(? - ?),早薨。
  • 曹徽(? - 241年),太和六年(232年)封为东平王。
  • 曹茂(? - ?),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太和六年(232年)封为曲阳王。

曹操的7位女儿及其相关史书:

  • 曹宪(? - ?),汉献帝贵人。(《后汉书·皇后纪下》)
  • 曹节(? - 260年),汉献帝皇后。(《后汉书·皇后纪下》、《后汉书·孝献帝纪》)
  • 曹华(? - ?),汉献帝贵人。(《后汉书·皇后纪下》)
  • 安阳公主(? - ?),名不详,为荀恽之妻。(《魏志·荀彧传》)
  • 金乡公主(? - ?),名不详,何晏之妻。(《魏志·曹真传》引《魏末传》)
  • 清河公主(? - ?),名不详,夏侯楙之妻。(《魏志·夏侯惇传》引《魏略》)
  • 临汾公主(? - ?),名不详,疑为曹操女儿。(《魏志·司马芝传》)

[编辑] 后裔

  • 曹霸,曹髦后人,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官至左武卫将军,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将军画马图》二诗,表达对其画艺的赞叹。
  • 渡来人高向玄理与僧旻也自称曹操后人

[编辑] 族人

  • 夏侯惇(?-220年):字符让,有记载的活动期间约为189年-220年。初为奋武将军司马。建安十二年(207年)封邑2500户。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死后谥为忠侯,其七子二孙皆为关内侯。青龙元年(233年)入太祖庙庭,配享祭祀。
  • 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惇之族弟,有记载的活动期间为189年-219年。初为别部司马、骑都尉。建安廿一年(216年)封邑800户。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建安廿四年(219年)死于与刘备、黄忠的争夺汉中的战役。死后谥为愍侯。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
  • 曹仁(168-223年):字子孝,太祖从弟,有记载的活动期间为187年-223年。初为别部司马,行厉锋校尉权。建安廿五年(220年)封邑3500户,封陈侯。文帝年间官至大将军。死后谥为忠侯。青龙元年(233年)入太祖庙庭,配享祭祀。
    • 曹纯(170-210年):字子和,曹仁之弟,有记载的活动期间为196年后-210年。初为议郎。约建安十二年(207年)封邑300户,封高陵亭侯。死后谥为威侯。
  • 曹洪(?-232年):字子廉,太祖从弟,有记载的活动时间为189年-232年。初为鹰扬校尉。黄初年间,封邑2100户。官至骠骑将军,封乐城侯。死后谥为恭侯。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
  • 曹休(?-228年):字文烈,太祖族子,有记载的活动时间约为188年-228年。初为虎豹骑宿卫。黄初七年(226年)封邑2500户。官至大司马,封长平侯。死后谥为壮候。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
  • 曹真(?-231年):字子丹,太祖养子,本姓秦,其父为掩护曹操,为追兵所杀,曹操收养真,改其姓为曹。有记载的活动时间189年-231年。初讲虎豹骑。太和三年(229年)封邑2900户。官至大司马,封邵陵侯。死后谥号为元侯。正始四年(243年)在太祖庙庭,享祭祀。

[编辑] 曹操年谱

年份 公元 年龄 大事记 出典 桓帝永寿元年 155年 1岁 曹操出生,初名吉利,小字阿瞒,父为曹嵩,不久曹嵩的养父曹腾就病死了。   永寿二年 156年 2岁 灵帝刘宏出生。   延熹二年 159年 5岁 桓帝联合宦官杀梁冀,曹腾急病去逝,享年59岁。   延熹四年 161年 7岁 刘备诞生。   延熹九年 166年 12岁 第一次党锢之祸。   永康元年 167年 13岁 党人释放,免除终身监禁。   灵帝建章元年 168年 14岁 陈蕃、窦武谋诛宦官反为所害。   建章二年 169年 15岁 第二次党锢之祸,李膺死难。   熹平三年 174年 20岁 通过察举孝廉成为郎官,稍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便封洛阳之副中将。   熹平六年 177年 23岁 被任命为顿丘令。受任议郎。   光和元年 178年 24岁 曹操因堂妹夫滁强侯宋奇被宦官诛杀,受到牵连,被免去官职。归隐谯县故乡。   光和三年 180年 26岁 被朝廷征召,担任议郎。   光和四年 181年 27岁 诸葛亮诞生。   光和五年 182年 28岁 孙权诞生。   光和七年/中平元年 184年 30岁 二月,黄巾军起义,黄巾党人作乱。被任命为骑都尉,四月率领2千人讨伐黄巾贼有功,受朝廷重用。   中平二年 185年 31岁 受任东郡太守却婉拒而辞职,归隐故乡。   中平四年 187年 33岁 曹丕诞生。   中平五年 188年 34岁 刺史改称州牧。王芬阴谋刺杀灵帝,引诱曹操加入行动,遭到拒绝,没多久王芬死于曹操刀下。   中平六年 189年 35岁 灵帝去世,刘辩即位少帝。何进谋诛宦官反为所害,袁绍挥军入宫,杀宦官。董卓入洛阳,掌握实权,袁绍逃往冀州。董卓立汉献帝,欲拉拢曹操,任曹操为都骑校尉,曹操更名改姓弃职潜逃,到陈留募兵。   汉献帝初平元年 190年 36岁 正月,关东群雄推举袁绍担任盟主,出兵反抗董卓政权。董卓迁都长安。曹操以奋武将军头衔加入关东军联盟,却因兵少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袁绍建议拥刘虞为皇帝,曹操拒绝参加,而遭袁绍厌恶。   初平二年 191年 37岁 在东郡击溃黑山贼10万余民。袁绍表为东郡太守 ,荀彧离开袁绍阵营,投靠曹操。   初平三年 192年 38岁 四月,王允及吕布暗杀董卓。六月李傕、郭汜、樊稠等率军攻破长安,杀害王允,王灿避居荆州。率军大破黑山贼和匈奴部队。鲍信等表曹操为兖州牧。率军大败黄巾军,冬天获黄巾青州降兵30万并百万人口。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曹植诞生。

  初平四年 193年 39岁 春天,匡亭之战六百里大追击大败袁术军团。徐州牧陶谦率军攻入兖州南部的任城,曹操率军征讨陶谦攻克徐州十余城。   兴平元年 194年 40岁 父亲曹嵩因徐州牧陶谦驱赶出城而遇害,二次亲征陶谦,大败陶谦军,下令屠城。而属下的张邈和陈宫等却乘曹操外征徐州,叛变并迎接吕布入兖州,众郡县响应叛乱,仅有三城,因荀、程、夏侯等留守将领的死守,而得以硕果仅存(曹操几乎等于失去了兖州,当时兖州8郡共有80县城)。曹操回返兖州,与吕布军在濮阳相持百日,终都因粮尽而各自退兵。当年陶谦死,刘备接替徐州牧。冬十月,曹操驻军东阿县时,因缺粮而解散刚刚招募的士兵。   兴平二年 195年 41岁 率军三败吕布军。破定陶、庸丘等,平定兖州。天子表曹操为兖州牧。同年长安大乱,献帝东迁洛阳。   建安元年 196年 42岁 二月大破黄巾军,天子表曹操为建德将军。六月提升为镇东将军,费亭侯。七月成功迎奉汉天子,得总揽朝政,采用董昭的建议,迁都许县(改名许都)。九月被封大将军,武平侯。十月讨伐杨奉,攻占梁县,让大将军与袁绍,改任司空,车骑将军。采用枣祗和韩浩的建议,开始屯田。当年刘备兵败吕布,投奔曹操麾下。汉骠骑将军张济亡故,张绣接替统领他的人马。   建安二年 197年 43岁 率军到达宛县,张绣降而复反。二次征伐张绣,并大败之,张绣迎兵与刘表合兵。九月袁术称帝,并侵犯陈国,亲自率军东征,袁术弃军而逃至淮河,曹操击败袁术所留守的四将。稍后南阳、章陵等县反叛曹操,归于张绣,派曹洪征伐未果。亲征并大败叛军,并收复湖阳、舞阴等地。   建安三年 198年 44岁 初设军师祭酒。三月率军征伐穰县张绣,因为刘表的救援,而回撤,但以奇兵大败张、刘联军。因吕布帮助袁术,而派高顺攻击刘备(此时刘备存身曹操麾下),再次东征吕布,并大败之,绞杀吕布、斩陈宫以及高顺等。张辽等归降,其中包括再此投降的毕,被再次任命为鲁国相;臧霸、孙观、吴敦、尹礼等人则被任命为青州刺史等官职,管理青、徐二州。   建安四年 199年 45岁 派曹仁、于禁、史涣打败眭固军(前杨丑杀张杨,眭固杀杨丑,并归顺袁绍)并斩之。率军围困射犬,薛洪、缪尚率众降,被封列侯。再次任命叛将魏种为河内太守。同年袁绍灭公孙瓒,得青、冀、幽、并四州后,率精锐步兵10万,骑兵万余进攻许。曹操率军进军黎阳,臧霸入驻青州。攻下齐、北海、东安。派于禁驻军黄河。并分兵防守官渡。十一月张绣投降,被封列侯。袁术兵败陈国,欲投奔袁谭,曹操派刘备、朱灵和路招中途拦截袁术。袁术死于途中。刘备得兵后,则偷袭徐州刺史车胄,驻军沛县,正式反叛曹操,东海国昌霸也叛归刘备,得众几万人,刘备派孙干与袁绍结盟。曹操派刘岱、王忠攻打刘备,不果。庐江太守刘勋被孙策击败后,率几百部下投降曹操,被封列侯。   建安五年 200年 46岁 诛杀董承。亲征刘备,大败之,获其妻子并关羽、部将夏侯博等。袁绍派兵攻打刘延,自己陈兵黎阳。曹操欲北援刘延,后来听从荀攸的建议,兵走延津。张辽、关羽打败袁绍大将颜良,并斩之。白马坡,曹操500骑大败文丑、刘备率领的5000骑兵,并斩文丑。曹、袁对军官渡,袁绍连军几十里,曹操几乎是以一敌十,战斗不利,欲撤军,后来听从荀彧的建议,继续以弱兵抗强兵。(同时,孙策听说袁曹对兵官渡,曾计划袭击许,出兵前,却被刺客暗杀而亡。)刘辟叛变曹操,袁绍派刘备援兵刘辟。曹操派曹仁击败刘备和刘辟军,刘备自此奔荆州投靠刘表。许攸因故投靠曹操,曹操得知袁绍的运粮情况,遂用荀攸之计,派徐晃、史涣截击袁绍的几千辆粮食,并烧尽之。袁曹对抗数月间,曹操军得屡斩袁绍军的大将。十月袁绍派淳于琼等率兵万余运输粮草,曹操率精兵五千,大败淳于军兵并袁绍派来的救援骑兵。袁绍同时派高览、张郃攻击曹营留守的曹洪军,他们闻听淳于大败后,投降曹操。袁绍、袁谭等闻讯后弃军而逃,曹操斩其军七万余首。冀州诸郡闻而多降曹操。

孙策去世,孙权即位。

  建安六年 201年 47岁 率军大败袁绍的仓亭军。袁绍回冀州后,收拢军队,再次恢复了诸多叛郡。九月派蔡扬攻击汝南的刘备、龚都,未果。曹操亲征刘备,刘备闻风而逃奔刘表处。共都贼众则四散。   建安七年 202年 48岁 五月,袁绍亡故。九月亲自率军征伐袁谭、袁尚,数次大败之。袁谭和袁尚死守其城。   建安八年 203年 49岁 率军攻打黎阳,大败袁谭、袁尚军。二袁遁逃,曹操继而进军邺城,留贾信驻扎黎阳。八月征伐刘表。期间袁谭与袁尚为争夺冀州而内战,袁谭争战不利而求降曹操,公许之并联姻,曹操并听从荀攸的建议,停止征伐荆州刘表,转而继续先平定冀州的战略。率军再进黎阳,东平吕旷、吕翔投降,被封列侯。   建安九年 204年 50岁 率军进入洹水,期间正值袁尚攻击袁谭,留下苏由、审配守护邺城,苏由闻公至即投降。留下曹洪攻击邺城,曹操亲自率军攻克毛城的尹楷和邯郸县的沮鹄守军。易阳县令韩范及涉县长梁歧献城投降,被封关内侯。五月水淹邺城,袁尚回兵救邺。七月大败袁尚之援军,袁尚欲投降,不许。袁尚逃往中山国,部下马延、张凯投降,追击袁尚军,得其全部辎重。审荣开城投降,审配不降而斩之。自此邺城平定,曹操祭祀袁绍,并善待其家人,下令免税和惩罚豪强,百姓乐之。帝任曹操为冀州牧,曹操同时辞去了兖州牧。袁谭乘曹操征伐袁尚时,伺机攻占数郡,继续与袁尚内斗不止。曹操乃与袁谭交绝,并讨伐之,袁谭撤出平原,逃至南皮。曹操遂进入平原,平定其诸郡县。   建安十年 205年 51岁 率军攻打南皮的袁谭,大败之,并斩袁谭及其妻儿。平定冀州后,颁令宽恕袁绍部将并随众,并禁止私相仇雠。袁熙部将焦触、张南叛攻袁熙、袁尚,并献城投降,被封列侯。袁熙、袁尚逃亡乌丸地区。四月,张燕率不下十万余众投降,被封列侯。八月赵犊、霍奴杀死幽州刺史并涿太守,乌丸则攻打犷平鲜于辅。公亲征赵、霍,平定叛乱并斩之。救援了犷平,乌丸军逃往塞外。十月返回邺城后,颁布命令,驱除当地的诸多鄙习,改良社会风气。高干在并州发生叛乱,派乐近、李典攻击壶关城之高干军。   建安十一年 206年 52岁 亲征高干,围困三个月而攻下。高干则只留下众将留守壶关,自己逃亡匈奴求取救兵(后在逃亡荆州的途中,被捕杀)。11月亲征海贼管承。又恰逢乌丸作乱。开凿平虏渠、泉州渠,以准备次年征讨乌丸。   建安十二年 207年 53岁 颁令嘉赏部下,封20余人为列侯。听从郭嘉建议起兵征伐乌丸。五月兵至无终岭,七月田畴应招做向导,直奔柳城。上白狼山,以张辽为前锋,大败之,胡、汉降众20余万。乌丸逃亡辽东,与袁熙、袁尚等只剩几千骑兵。后被公孙康斩其首,送至曹操处,如公之最初预料。十一月兵至易水岸边,乌丸诸单于来贺。   建安十三年 208年 54岁 开辟玄武池训练水军。朝廷废三公,改设丞相和御史大夫。六月为丞相。七月亲自率军南征刘表。八月刘表亡故,刘琮继位,驻扎在襄阳,刘备则驻扎樊城。九月至新野,刘琮降,随进军江陵,刘备则逃往夏口。平定荆州后,施行新法,韩嵩、蒯越、邓义、傅巽等15人被封侯或任要职,文聘为江夏太守。曹操率轻骑3000,大败刘备于当阳。益州牧刘璋此时接受征兵和纳税。后刘备、周瑜等联军约5万,曹操30万大军败于赤壁,曹军死亡大半,遂退军南郡,留曹仁守之。时孙权也领军数万攻打合肥,公派张憙率千骑救之,途中采用蒋济奇谋,千人充4万,军未至,而唬走孙权军。刘备乘势占领荆州江南一带的郡县。遂成日后三足鼎立之雏形。   建安十四年 209年 55岁 军至谯,造快船,练水军。七月出肥水,军至合肥,颁布抚恤兵士的命令。设置扬州郡县的长吏,开芍陂屯田(按吕蒙对孙权的说法,就是曹操想实施长远的征伐计谋)。其间曹仁驻守江陵,与数万周瑜军,对峙年余,最后曹仁弃城,孙权任命周瑜未南郡太守。   建安十五年 210年 56岁 颁布<求贤令><十二月己亥令>公开声明无心篡汉。在己亥令中,透露在建安年间,从将兵5千到最多时候30余万,后因功被封4县3万户。建铜雀台。仅食武平县万户,退还阳夏、柘、苦等三县2万户。   建安十六年 211年 57岁 天子任25岁的曹丕为五官中朗将和副丞相。商曜反叛,派夏侯渊和徐晃征伐,并大败之。三月张鲁占据汉中,派钟繇讨伐他,并同时派夏侯渊从河东郡出发,与钟繇会合。关中的马超、韩遂等怀疑钟繇要讨伐的是自己势力,而反叛,屯兵潼关,派曹仁讨伐,并令曹仁坚壁勿战。七月曹操亲自西征,大败马、韩等军,马超等因之欲割地求和,公不允。九月马、韩再次请求割地,并送任子以求和,曹操采纳贾诩的建议,伪许之,并再次大败韩、马军。韩遂、马超败走凉州,杨秋则本安定,曹操军斩成宜和李堪等叛将,关中自此平定。十月亲自北征杨秋,杨秋投降,被恢复了原爵位。十二月留夏侯渊镇守长安。   建安十七年 212年 58岁 曹操被天子待如西汉初年的萧何故事。马超余众梁兴屯兵蓝田,派夏侯渊平之。十月曹操首次征伐孙权。荀彧饮药自杀。   建安十八年 213年 59岁 进军濡须口,破孙权江西营,抓获孙权部将公孙阳。由于孙权年前听从了吕蒙的建议在濡须口建立了濡须坞,使得曹操只能在与孙权军相拒月余,叹江东军容肃整而退兵。 献帝下诏并14州为9州。五月,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策命曹操为魏公,聘曹操三个女儿为贵人。魏国包括河东、河内、魏郡、赵国、中山、常山、钜鹿、安平、甘陵、平原共十郡国,国都邺,建魏国社稷宗庙。凿渠引漳入白沟,建金虎台。置魏郡东西部都尉。魏国置丞相已下群卿百寮,皆如汉初诸侯王之制。置魏国尚书、侍中和六卿。马超在汉阳为害,屯兵兴国,派夏侯渊讨伐之。   建安十九年 214年 60岁 曹操亲耕籍田。南安赵衢、汉阳尹奉讨伐马超,杀了马超的妻儿,马超则逃往汉中。韩遂移军金城,率羌兵万骑战夏侯渊,夏侯渊大败之,韩遂逃往西平郡。夏侯渊继续攻打兴国,屠金城。曹操派毌丘兴上任安定太守。天子使魏公位在诸侯王之上。五月孙权征兵皖城,抓获庐江太守朱光和参军董和及百姓数万户。是岁,刘备定蜀。七月二次亲征孙权。十月派夏侯渊自兴国出发,讨伐在陇西郡罕作乱30多年的宋建,自此平定凉州,并斩了宋建。曹操自己伐吴未果,归邺城。十一月伏皇后涉嫌谋害曹操而遭诛杀。十二月颁布求才和刑法两道命令,设置了理曹掾蜀的官职。并驻军孟津。刘备入成都,自任益州牧。   建安二十年 215年 61岁 天子立曹操二女为后。三月亲自西征张鲁,氐族人堵塞道路,派张郃、朱灵败之。四月抵达河池县,氐王窦茂等万人不顺服,五月大败氐王。同时西平将曲演、金城将蒋石杀韩遂,献其头。张鲁闻曹操来伐而欲降,其弟不允,鲁乃让其弟、部将杨昂等据守阳平关。曹操军至阳平,初不克,伪做后撤军,但派解、高二将乘夜偷袭张卫军,大败之,杀了杨任。张卫则逃,军溃,张鲁逃亡巴中。军入南郑,获张鲁府中珍宝(张鲁本欲投降,故出兵前未有毁之)。巴郡、汉中投降曹军。八月,孙权与刘备解决了荆州归属问题后,顺势回兵攻击合肥,被张辽、李典等将领所击败。九月巴郡朴胡、杜濩归附,朴被任命为巴东太守,杜被任命为巴西太守,同时皆被封为列侯。天子令公可承制封拜诸侯、太守、国相。十月设立五大夫爵位,以赏有战功之人。十一月张鲁自巴中率部来降,鲁及五子皆被封列侯。时刘备在历时两年取得益州,并与孙权就荆州的归属后,始占领巴中。曹操派张郃于巴西战,彼此不胜后各自退兵,且当时未听刘晔之谏,乘刘备取益州未久,人心未稳之际,进取蜀地,从而失去了统一全国的一次机会。十二月,曹操大军子南郑返,留夏侯渊、张郃留守汉中。孙权与刘备平分荆州。   建安廿一年 216年 62岁 二月大军回到邺城。三月再耕籍田。五月被加封为魏王。代郡乌丸单于普富卢朝见汉帝,汉帝封曹操之女为公主。七月匈奴南单于呼厨泉来朝贺,住在魏国。八月任命钟繇为魏相国。十月训练部队,三征孙权。十一月大军抵达谯。   建安廿二年 217年 63岁 大军驻扎在居巢。孙权在濡须口修筑城墙欲加强抵抗。二月大军驻江西郝溪,率军猛攻下,孙权退军。孙权派都尉徐详求降,曹操同意,并允结为姻亲。三月大军返回,留下夏侯惇、曹仁、张辽等驻扎居巢。四月,天子令曹操出入可用皇帝的旌旗等仪仗。五月,建造学宫。六月任命军师华歆为魏国的御史大夫。十月天子继续令曹操可使用,如冠冕的十二玉串,金银车,六匹马以及五彩从车等皇帝仪仗。同时任命曹丕为魏王太子。刘备排张飞、马超和吴兰等驻下辩,令曹洪迎击刘备军队。疫病流行,陈琳、徐干、应玚、刘桢皆死。   建安廿三年 218年 64岁 吉本、耿纪、韦晃等反,攻许,丞相长史王必、典农中朗将严匡平灭之。刘备军进军汉中,驻扎在阳平关,派吴兰、雷铜入武都郡,曹洪大败吴兰,并斩其部将任夔。夏侯渊、张郃军与刘备军相持不下。曹操驻军于长安。   建安廿四年 219年 65岁 夏侯渊战死,曹操放弃汉中,引军回长安。刘备自称汉中王。关羽发动襄樊战事,曹操南征关羽。孙权偷袭荆州军,关羽被俘,遭孙权斩首。   建安廿五年 220年 66岁 正月,返回洛阳,二十三日急病去世。十月,曹丕篡汉,建立魏王朝,东汉灭亡。  

[编辑] 后世评价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资治通鉴》引谋士荀彧郭嘉对曹操的评价,说曹有十胜,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19]。著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同时也揭示他年少志愿:在天下太平后隐居故里,过这夏天打猎、冬天读书的愿望,但身居高位,夙愿难遂。

曹操在其军事生涯中,曾发动多次屠城,受到屠杀的战俘与平民达数十万之多。(曹操屠徐州见于上文,《后汉书·孔融传》“曹操攻屠邺”等多处。)

北京梅兰芳大剧院的京剧中曹操的扮相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及政治和民间对于“正统”的推崇,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俗语“一说曹操,曹操就到”正是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兵贵神速)。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是中国军事史上第一流的军事家。曹操时常打败仗,开始在军事上还是一个乱撞的鲁莽家,绝不像正史上所讲的,是天生的军事才能。但是后来曹操能总结战争失败的教训,并能虚心倾听和采纳臣下的正确判断,因而在对全局其决定作用的战役,如官渡,柳城,渭南之战取胜。作为指挥大军的曹操,在历次战役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指挥才能,有起初指挥三五千人,到后来发展到能够指挥四五十万大军。

毛泽东对曹操持正面评价,他不仅有“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的诗句,还在1954年公开赞扬曹操说:“曹操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创立魏国。那时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中心地区。他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还督促开荒,推行法治,提倡节俭,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些难道不该肯定?难道不是了不起?说曹操是白脸奸臣,书上那么写,戏里这么演,老百姓这么说,那是封建正统观念所制造的冤案,还有那些反动士族,他们是封建文化的垄断者,他们写东西就是维护封建正统。这个案要翻。”

[编辑] 戏剧/电影

  • 中国中央电视台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年):由鲍国安饰演曹操。
  • 台湾华视电视剧《关公》(1996年):由龙隆饰演曹操。
  • 电影《三国志之见龙卸甲》(2008年):由刘松仁饰演曹操。
  • 电影《赤壁》(2008年)/电影《赤壁:决战天下》:由张丰毅饰演曹操。
  • 中国电视剧《三国》(2010年):由陈建斌饰演曹操。

[编辑] 注释参考

  1. ^ 陈寿. 三国志·卷01. 中文维基文库. "谥曰武王。" 
  2. ^ 三国志·魏书九·诸夏侯曹传第九:“评曰:夏侯、曹氏,世为婚姻。 ”
  3. ^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 之者,其在君乎!”
  4. ^ 《续汉书》曰:“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
  5. ^ 尉,即县尉,是县令的辅官,掌管治安捕盗工作,约相当于现代的副县级警察局长。由于洛阳县是东汉首都,所以它有四个尉官的设置,北部尉是其中之一
  6. ^ 据《三国志》裴松之注所引的《魏武故事》建安15年12月己亥令所载:“去官之后,年纪尚少,……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
  7. ^ 魏书载太祖拒芬辞曰:“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
  8. ^ 《世语》曰:陈留孝廉卫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众有五千人。
  9. ^ 对于曹嵩之死,史书说法不一。第一种说法,《三国志·武帝记》引《世语》曰: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嵩惧,穿后垣,先出其妾,妾肥,不时得出;嵩逃于厕,与妾俱被害,阖门皆死。劭惧,弃官赴袁绍。后太祖定冀州,劭时已死。第二种说法,《三国志·武帝记》引《吴书》曰: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于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于陶谦,故伐之。
  10. ^ 《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彧劝太祖曰:“昔晋文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高祖东伐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匡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东京榛芜,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太祖遂至洛阳,奉迎天子都许。”
  11. ^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三国志二》
  12. ^ 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七》
  13. ^ 《三国志·魏书十四·刘晔传》:鲁奔走,汉中遂平。晔进曰:“明公以步卒五千,将诛董卓,北破袁绍,南征刘表,九州百郡,十并其八,威震天下,势慑海外。今举汉中,蜀人望风,破胆失守,推此而前,蜀可传檄而定。刘备,人杰也,有度而迟,得蜀日浅,蜀人未恃也。今破汉中,蜀人震恐,其势自倾。以公之神明,因其倾而压之,无不克也。若小缓之,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关羽、张飞勇冠三军而为将,蜀民既定,据险守要,则不可犯矣。今不取,必为后忧。”太祖不从。《傅子》曰:居七日,蜀降者说:“蜀中一日数十惊,备虽斩之而不能安也。”太祖延问晔曰:“今尚可击不?”晔曰:“今已小定,未可击也。”大军遂还。
  14. ^ 《三国志·武帝记》引《九州春秋》曰: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主簿杨修便自严装,人惊问修:“何以知之?”修曰:“夫鸡肋,弃之如可惜,食之无所得,以比汉中,知王欲还也。”
  15. ^ 《晋书·宣帝记》: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
  16. ^ 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两千年中西历转换
  17. ^ 《遗令》:“吾死之后,葬于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无藏金玉珠宝。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台上施六尺床,下施穗帐,朝脯上酒脯米长糒之属,每月朝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前作伎乐。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裳,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
  18. ^ 中华民国中央研究院两千年中西历转换
  19. ^ 《三国志·郭嘉传》引《傅子》:太祖谓嘉曰:“本初拥冀州之众,青、并从之,地广兵强,而数为不逊。吾欲讨之,力不敌,如何?”对曰:“刘、项之不敌,公所知也。汉祖唯智胜;项羽虽强,终为所禽。嘉窃料之,绍有十败,公有十胜,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原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编辑] 相关条目

  • 三国志
  • 曹魏
  • 三曹
  • 董卓
  • 吕布
  • 袁绍
  • 刘备
  • 孙权

[编辑] 参考资料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曹操维基文库中该作者的作品:曹操http://zh.wikisource.org/wiki/曹操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录:曹操
  • 《曹操集》曹操著,中华书局出版,1959
  • 《三国志》陈寿著,中华书局出版,1995
  • 《三国志人物事典》小出文彦 作者,霹雳新潮社 出版,2006

[编辑] 外部链接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官衔 前任:
董卓 汉朝丞相
208年220年 继任:
曹丕 显示▼隐藏▲      三国皇帝 曹魏 高帝*→ 太帝*→ 武帝*→ 文帝明帝齐王高贵乡公元帝 蜀汉 昭烈帝后主 东吴 武烈帝*→ 长沙桓王*→ 大帝废帝景帝文帝*→ 末帝 注:带*者为追尊,未实际统治。 三皇五帝三国 / 十六国南朝 / 元魏 - 北齐 - 北周五代十国 -  / 西夏 /  / 民国 | 共和国 显示▼隐藏▲      三国志》人物(184 - 280) 依据姓氏分类  · 三国志姓氏家族树 魏志 曹操 · 曹丕 · 曹睿 · 曹芳 · 曹髦 · 曹奂 · 武宣卞皇后 · 文昭甄皇后 · 文德郭皇后 · 明悼毛皇后 · 明元郭皇后 · 董卓 · 李儒 · 李傕 · 郭汜 · 袁绍 · 麴义 · 田丰 · 沮授 · 颜良 · 文丑 · 淳于琼 · 审配 · 袁谭 · 袁熙 · 袁尚 · 高干 · 袁术 · 刘表 · 吕布 · 陈宫 · 高顺 · 臧洪 · 公孙瓒 · 陶谦 · 张杨 · 公孙度 · 公孙渊 · 张燕 · 张绣 · 张鲁 · 夏侯惇 · 韩浩 · 史涣 · 夏侯渊 · 曹仁 · 曹纯 · 曹洪 · 曹休 · 曹真 · 曹爽 · 夏侯尚 · 夏侯玄 · 荀彧 · 荀攸 · 贾诩 · 袁涣 · 张范 · 凉茂 · 国渊 · 田畴 · 王修 · 邴原 · 管宁 · 崔琰 · 毛玠 · 徐奕 · 何夔 · 邢颙 · 鲍勋 · 司马芝 · 钟繇 · 华歆 · 王朗 · 王肃 · 程昱 · 郭嘉 · 董昭 · 刘晔 · 蒋济 · 刘放 · 刘馥 · 司马朗 · 梁习 · 张既 · 温恢 · 贾逵 · 任峻 · 苏则 · 杜畿 · 杜恕 · 郑浑 · 仓慈 · 张辽 · 乐进 · 于禁 · 张郃 · 徐晃 · 朱灵 · 李典 · 李通 · 臧霸 · 文聘 · 吕虔 · 许褚 · 典韦 · 庞德 · 庞淯 · 阎温 · 曹彰 · 曹植 · 曹熊 · 曹昂 · 曹铄 · 曹冲 · 曹宇 · 曹林 · 曹峻 · 曹彪 · 曹协 · 曹蕤 · 曹霖 · 曹礼 · 曹邕 · 曹贡 · 曹俨 · 王粲 · 徐干 · 陈琳 · 阮瑀 · 应玚 · 刘桢 · 卫觊 · 刘廙 · 刘劭 · 傅嘏 · 桓阶 · 陈群 · 陈矫 · 徐宣 · 卫臻 · 卢毓 · 和洽 · 常林 · 杨俊 · 杜袭 · 赵俨 · 裴潜 · 韩暨 · 崔林 · 高柔 · 孙礼 · 王观 · 辛毗 · 杨阜 · 高堂隆 · 满宠 · 田豫 · 牵招 · 郭淮 · 徐邈 · 胡质 · 王昶 · 王基 · 王凌 · 毌丘俭 · 文钦 · 诸葛诞 · 邓艾 · 钟会 · 华佗 · 杜夔 · 朱建平 · 周宣 · 管辂 蜀志 刘焉 · 刘璋 · 刘备 · 刘禅 · 甘皇后 · 穆皇后吴氏 · 刘永 · 刘理 · 敬哀皇后 · 张皇后 · 刘璇 · 诸葛亮 · 关羽 · 张飞 · 马超 · 黄忠 · 赵云 · 庞统 · 法正 · 许靖 · 麋竺 · 糜芳 · 孙乾 · 简雍 · 伊籍 · 秦宓 · 董和 · 董允 · 董厥 · 刘巴 · 马良 · 马谡 · 陈震 · 蒋琬 · 费袆 · 陈祗 · 吕乂 · 吕凯 · 刘封 · 彭羕 · 廖立 · 李严 · 刘琰 · 魏延 · 杨仪 · 霍峻 · 霍弋 · 王连 · 向朗 · 向宠 · 张裔 · 杨洪 · 费诗 · 王冲 · 杜微 · 周群 · 杜琼 · 许慈 · 孟光 · 来敏 · 尹默 · 李撰 · 谯周 · 郤正 · 黄权 · 李恢 · 吕凯 · 马忠 · 王平 · 张嶷 · 姜维 · 邓芝 · 张翼 · 宗预 · 廖化 · 杨戏 · 吴懿 · 陈到 · 徐庶 · 夏侯霸 吴志 孙坚 · 孙策 · 孙权 · 孙亮 · 孙休 · 孙皓 · 刘繇 · 太史慈 · 士燮 · 吴夫人 · 吴景 · 徐琨 · 谢夫人 · 徐夫人 · 步夫人 · 王夫人 · 王夫人 · 潘夫人 · 全夫人 · 朱夫人 · 滕夫人 · 孙静 · 孙皎 · 孙奂 · 孙贲 · 孙辅 · 孙翊 · 孙匡 · 孙韶 · 孙桓 · 张昭 · 顾雍 · 诸葛瑾 · 步骘 · 张纮 · 严畯 · 程秉 · 阚泽 · 薛综 · 周瑜 · 鲁肃 · 吕蒙 · 程普 · 黄盖 · 韩当 · 吕岱 · 蒋钦 · 周泰 · 陈武 · 陈脩 · 陈表 · 董袭 · 甘宁 · 凌统 · 徐盛 · 潘璋 · 丁奉 · 朱治 · 朱然 · 朱绩 · 吕范 · 吕据 · 朱桓 · 朱异 · 虞翻 · 陆绩 · 张温 · 骆统 · 陆瑁 · 吾粲 · 朱据 · 陆逊 · 孙登 · 孙虑 · 孙和 · 孙霸 · 孙奋 · 贺齐 · 全琮 · 吕岱 · 周鲂 · 锺离牧 · 潘浚 · 陆凯 · 是仪 · 胡综 · 吴范 · 刘惇 · 赵达 · 诸葛恪 · 滕胤 · 孙峻 · 孙綝 · 濮阳兴 · 王蕃 · 楼玄 · 贺邵 · 韦曜 · 华核

来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B%B9%E6%93%8D12个分类: 155年出生 | 220年逝世 | 三国追尊皇帝 | 汉朝军事人物 | 汉朝政治人物 | 汉朝外戚 | 曹魏军事人物 | 曹魏政治人物 | 亳州人 | 中国军阀 | 汉朝诗人 | 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