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给率:神 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3:04:57

  她叫圣女,是师大中文系写作课讲师。我则是她的进修学员。我们同年出生在距三峡神女峰不远的一个山村,同在25岁时结婚,而我们两人的配偶又同在我们28岁时的一次地震中失踪。

  如今,我们都已年近不惑了。认定妻子已葬身地下的我,常常想起年少时和圣女在一起的欢愉情景,因而向圣女发动了爱的进攻。而坚信丈夫仍然活着的圣女,则仍在渴盼丈夫奇迹般出现。为绝我的痴情,圣女抄赠给我一首刘禹锡的《望夫山》:“终日望夫夫不归,化为孤石若相思。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自此,我每望及站在讲台上的圣女,便想到立于三峡岸边守望丈夫的“神女”。

  一日,我读到了一首题材和《望夫山》相同、主旨却和《望夫山》相悖的诗。这首由当代诗人吴兵所作、题为《望夫石·神女峰》的诗歌,让我想到了一个“勾引”圣女的绝招:我将两首诗抄录在同一张纸上,以其他同学的名义要求她在讲课时进行比较分析,并作首和诗。

  于是,在一次讲课时,圣女首先朗诵了不为一般学员熟悉的《望夫石·神女峰》:“传说凝固成偶像/望夫石·神女峰/被人一遍遍望瘦了红颜/望夫望夫/望成一尊神女/全裸的爱/雕在岁月的河岸/月亮冷照的夜里/有人来看你吗/把石头仰慕成莲花/把落寞说成忠贞/如果真是神女/就随这岁月之水而去/投入爱的怀抱/在钟情之地坍塌/全部坍塌”。圣女哽咽着读完,已是泪湿双眸了。

  圣女借转身在黑板上书写课题之机擦掉了眼中的泪水,而后面向学员,以一种压抑不住的激动语调开始了讲解:“自古以来,好似天定,女人就该是静默的、被动的,而不该是张扬的、主动的、追寻的。男人可以‘一去经年无消息’,或者在妻子故去时立马续弦,而女子只能固守在凄清的家里或者在丈夫故去时为夫守贞。望夫石,只不过是块普通的石头,但却被人们望成了一尊恪守传统道德的‘神女’。人们希望‘她’‘望来已是几千载,只似当时初望时’,却不管在这‘忠贞’的身影里暗藏了多少的无奈和残缺……”
  我扭头望了一下,发现全体学员无不端然而坐,默然而听。

  “当代一位叫吴兵的诗人,从望夫石中悟出了‘神女’的悲剧性。如果说刘诗是在强调爱的忠贞不渝,那么吴诗则是用现代理性精神烛照这一千年传说,还其生命的真实————爱的价值不在于流传千古,而在于对现实生命的慰藉!在刘禹锡看来,‘神女’应该永远地被吟唱和被赞扬,因为它已成为赤诚恒久的爱的象征。但在吴兵看来,这块圣石却应该‘在钟情之地坍塌’,因为‘神女’的爱是一种给予他人却又不为他人所接受的爱。这种爱虽有付出的神圣,但更有自身缺失的痛苦。”

  圣女讲完,教室里骤然响起了如潮的掌声。我擦掉眼泪回头一看,发现不少鼓掌的学员都同讲台上的圣女一样泪光莹莹。

  圣女飞速地瞟了我一眼后说道:“读了吴兵的诗后,我本来是想作首和诗的,但因后来读到了舒婷的《神女峰》而作罢。现在我将《神女峰》吟诵一遍,就请你……”

  圣女讲到这里顿了一下。我虽然没有回头,但据圣女脸上骤然笼上的红晕可以断定,全体学员已因圣女的“口误”而一齐将目光射向了我。

  “……就请各位学员当作我的和诗吧。”恢复常态后的圣女说完这句话,就开始吟诵,“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世代相传/但是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在静默了一会儿后,女学员们突然拥上讲台,在圣女身后拥成了一个半圆。随后,男学员们也在我的身后围成了另一个半圆。他们反复地吟诵着“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并渐渐地将两个半圆合成了一个整圆……

  三个月后,我和圣女举行了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