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六角环保易车铁:重编中学语文的新诗篇刻不容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4 19:56:47
发信人: djs (活佛·一锅排骨汤), 信区: Poetry
标  题: 重编中学语文的新诗篇刻不容缓(转载)
发信站: BBS 水木清华站 (Sat Sep 19 18:02:18 1998)

  时至今日,新诗还走不出给两百块大洋人家也
不看的窘境,不是新诗缺乏足以赢得读者的第一流
的作品,而是缺乏集中展示佳作的第一流的选本。 
  而最重要的选本不是别的,就是中小学语文课
本,那是今天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青少年一代人人
必读的,发行量犹如天文数字的一种文选!教科书
对于一代代人有很大的教化作用,进入教科书的作
品必须是经典作品。那么,现行中学语文教科书的
这个新诗选目能够代表20世纪中国新诗的成就吗
?这个选目中的每一首都具有经典性,都适合灌输
给中学生吗?它的每一首让中学生读了,都能使之
热爱新诗而不是憎恶新诗吗?  一、入选的篇目
多有不当。《给乌兰诺娃》怕是艾青最糟糕的诗篇
之一了,这一点是作者本人也承认的。贺敬之的《
桂林山水歌》就诗论诗,大体差可,“神姿仙态桂
林的山”、“如情似梦漓江的水”,为桂林山水增
色不少。可惜写作的年头不大对劲。“啊!桂林的
山来漓江的水————/祖国的笑容这样美!”适
逢天灾人祸,连续三年大饥荒,饿殍遍野,“19
59年7月,旧稿 1961年8月,整理”,篇
末标注得如此明确的写作时间,让语文教师们如何
向学生解释其“时代背景”?郭小川的《青纱帐—
———甘蔗林》写于阶级斗争天天讲的年头,如今
读来,难免有明日黄花之感。流沙河的《就是那一
只蟋蟀》则不如他的成名作并因此而使作者名落右
派的《草木篇》。另有几篇虽然不能说它有多大的
不是,却也不能说它就是新诗之极品。
  二、一些好的、适于推荐给中学生的诗篇未能
入选。如刘大白《旧梦之群》(三十六),何其芳
《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绿原《诗人》
,曾卓《我遥望》,余光中《乡愁四韵》,等等。 
  三、严重滞后于新诗发展现状。中学课本所选
12首新诗中,除了《致橡树》与《就是那一只蟋
蟀》,全是改革开放之前50年代到70年代末中
国政治、文化生活最不正常的年代中产生的作品。
而改革开放后的20年是新诗收获的黄金季节。郭
沫若的那首《天上的街市》入选语文课本是在50
年代初。那时,新诗创立还不到40年,佳作有限
,《天上的街市》入选倒还情有可原。可是时光又
逝去了40多年,到了世纪末,《天上的街市》风
光依旧,这就不大说得过去了。
  我们是否过于注重所选诗作在诗史上的地位和
影响了?是否过于“意识形态化”了?初唐四杰尽
管早于盛唐群贤,有开创之功,要承认其历史地位
,但作为一个普及性的唐诗选本,我们却不能偏重
于王杨卢骆。我们是否还在一定程度上受着左的思
想禁锢,过于强调作品的思想性?思想性与艺术性
的关系是老生常谈,用不着多费口舌,我只想说,
在语文课堂上讲到新诗,如果教师讲得味同嚼蜡,
学生听得哈欠连天,你的思想性,你的教化功能,
如何去发挥作用?我们是否过于注重诗外因素,如
作者的身分、地位,而对于诗坛的新人新作,又过
于沉着、过于冷漠,忘了“听唱新翻杨柳枝”?我
们是否应该明确这样一个原则:教科书是为学生服
务的,不是为诗人、诗史服务的;是教科书选诗,
不是诗摊派给教科书。  (摘自《杂文报》,毛 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