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第二部2: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8:32:17

 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一)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分析此诗的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此诗尾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②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③雪。
  从军行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④,总是关山⑤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释】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②横笛:笛子。③天山:山名,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④新声:新的乐曲。⑤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园黎简
  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①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注释】①寒花,菊花。
  (1)诗的首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诗人),请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
  (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泊何处”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一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纳兰性德
  又到绿杨曾折处,不语垂鞭,踏遍清秋路。衰草连天无意绪,雁声远向萧关去。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明日客程还几许,沾衣况是新寒雨。
  (1)前三句借助刻画诗人形象来抒发感情。作者刻画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风,吹梦成今古”一句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口行舟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1)这首诗写舟行江上的见闻感受,诗人情感变化富有层次。请结合具体词语简析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夜归临皋①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注释】①这首词是作者元直五年(1082年)九月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谪所所作。
  (1)这首词如何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试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析“夜阑风静縠纹平”一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春兴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1)两诗表现的共同情感是什么?直接触发这种情感的共同物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前诗为什么描写儿童灯下挑促织的情景?后诗是通过什么表现自己急切的心情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读长恨辞(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长恨歌》是何人的作品?这两首诗感慨的对象及内容是否一致?请简要阐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的表现手法是否一致?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三首(其一)
  张耒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舞,蛛网添丝屋角晴。
  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
  久斑两鬓如霜雪,直欲樵渔过此生。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落落疏帘邀月影,嘈嘈虚枕纳溪声”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开篇便点出了环境的“清”,试联系全诗,分析诗人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这一环境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