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珠格格小燕子被绑架:心理学家支招---高如何调考前整状态快速提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1:41:55

心理学家支招---高如何调考前整状态快速提分

每年临近高考,总有家长带着孩子找我。“教授,我的孩子最近失眠、头痛,精力不集中,爱发脾气,担心高考失利,甚至开始放弃。”在重点中学、外语中学的学生想:我要是考不上名牌大学多丢人啊!如果不在这里还好,考不上还有借口,现在要是没考上,多少人会耻笑我呀。父母花了这么多钱,都浪费了。而不在重点中学的想:我怎么能考上重点大学呢?很多重点中学的学生还考不上,我更不用提了,肯定是最倒霉的。

  孩子们上学上了十二年,考试三天就将决定他们的“命运”。因此,现在要做的不是再学习,而是理顺你的知识,发挥好你的水平,如何把你储备的知识点、储备的能力表现在考卷上,最高地提高你的分数。

  如果你想考试考好,无数的事实和历史都证明,必须先藐视高考,看不起高考,甚至认为高考是一个“混蛋”。凡是把高考奉若神明、把高考看作一次定终身、患得患失的,都不可能正常发挥。因为它妨碍了你知识的积累,使很多人达不到他原本成就的表现。往往成绩很不错的,后来发挥不好,连本科线都没进去,这种情况是很多见的。应该这么想:如果你在重点中学——考上重点大学肯定没问题!我有这种自信,我上重点大学的几率是最高的。另外一部分:我在一般的中学,如果我能考上大学就证明我进步了,超越了自我,以后会挖掘出更大的潜能。

  现在,考生存在的最大焦虑就是认为高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考不上大学怎么办?对家长没法交代,对老师没法交代,对同学没法交代,对自己没法交代……这么多和高考无关的压力,将会把你对高考的冲刺力量彻底击跨。高考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看待人生中高考的位置和地位。如果你还不想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你的考试成绩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送过27届高中毕业生的资深教师认为:首要解决的是考生对高考的价值观的认识问题,正确对待高考中的得失。可能有些同学说,我也认识到了不应该害怕高考,不应该过度的紧张,不应该晚上睡不着觉,但是我做不到。在这里我们把以下资料罗列给大家,凡是有考前紧张,对高考期望值过高的同学,希望你们每天读一遍,或者是每周读一遍:“知识改变命运”——这是罂粟花一样美丽的谎言。现在的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亚洲首富松下、华人首富李嘉诚、台湾首富蔡万霖、澳门首富何鸿燊……没有一人是大学毕业。毛泽东上的是小师范, 周恩来是中学毕业,邓小平是小学三年级、成龙是小学负三年级…… 哈佛大学研究表明:知识在人的成功因素中只占20%,而其他各种素质占80%。

  大学是重要的,而且仍然是属于基础性的成才过程中的一段比较平稳宽敞的道路,但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人的成才主要靠实践,在实践中培育和发挥个人的一技之长。在科学发展史上,像发明蒸汽机的瓦特,发现电磁感应的法拉第,发明各种电器的爱迪生等以及前苏联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中国著名的作家高玉宝等都没有上过大学。他们的成才主要靠实践,靠终生勤奋、终生学习。

  学生中除了从名牌大学毕业以后,在实践中取得很好的发展的许多例子以外,还有大量的从一般院校毕业或者没有考上大学的。在他们中间,现在取得重大成就的例子也很多。比如说一位83年从南通电视大学毕业的女学生,考取了国内一所名牌大学的研究生,在取得硕士学位后,去美国 留学,读完博士,在一所著名的大学,当上了教授。七十年代的一位学生在南通教育学院英语专业大专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刻苦自学在80年代初考上了华东政法学院的研究生,后又读完博士,成为我国法学界的后起之秀。一位83年从扬州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的学生,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家境贫寒,工作两年后,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的研究生,取得了硕士学位后,89年以优秀的成绩取得以奖学金到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博士生的资格,现在在美国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像这样的例子还可以举出很多。既有少数考上名牌大学走上工作岗位显得平庸者,又有大量的从一般院校毕业的,甚至仅是高中毕业而业绩显赫者。这说明,人的发展的决定因素在于自身有健全的人格。

  缓解紧张第二项,建议:每天听莫扎特C大调长笛和竖琴协奏曲10分钟。

 

考前二十天

  第一,调整生物钟,不要晚上天天备战。

  许多同学,晚上复习得很晚,甚至有些同学夜越深,大脑越兴奋,晚上不能安然入睡,该睡不睡,该醒不醒,第二天上午头脑昏昏,处于抑制期。这种状态,显然不利于高考。因此,必须调整大脑生物钟,使之与高考“合拍”。假如现在离高考只有20天了,不要期望再开20个夜车,能增加多少知识和能力。生物钟的错乱会使你从小学到高中毕业的十二年来辛勤劳动所积累起来的智能潜力在高考中大打折扣,这无疑是得不偿失的事。

  第二、建立自己对知识储备的认识。

  平时一定要做题,不能手生,但要脱离题海,远离偏题、怪题。许多试卷为了表明它们的权威性,把题出得过偏,过怪、过难,使你认为自己对知识掌握不好。而高考是一个标准的、中性的、平衡性的题。因此,高考过程中70%的知识都是基本点,30%才是偏难题,只要你拿到70%的分数,上个本科是不成问题的,剩下的30%能拿多少拿多少。

  第三、让家里该怎么过还怎么过。不要为了高考全家都不看电视,为了高考到处都弄得很安静,要按照平常的样子生活。

  第四、考前,一定要到考场去转一遍,最起码要找到自己考试的房间号,避免次日紧张。准备两套交通工具,在大城市一定要准备好自行车,亲自跑一趟,在时间上、地点上做到心中有数。把笔、本、证件都做好准备。当你一切准备就绪,就对自己大声说:“我已经做好准备了,有了打胜仗的信心。”

考试三天

  考场上,应该先易后难,浏览全卷,看有多少题目。然后一题一题做,会做的先做,不会做的跳过去,最后攻难题。难题先攻高分题,剩下的能理解多少要写多少。哪怕踩上一个两个知识点,也会增加一分两分。具体操作如下:

  1、浏览全卷。应该对高考作一个乐观的估计,这种国家级选拔人才的考试考的大多数是基础知识、综合能力,不会在偏题、难题、怪题上纠缠。为拉开档次的生题、偏题、难题必定会有,但毕竟是少数,只要保证拿到基本知识点,即使是不碰偏题、难题,就近几年的情况而言,考上本科将不成问题。

  2、先熟易后生难。先做简单题,后做复杂题,先用Ⅰ卷,后用Ⅱ卷,一般应按照从前到后的顺序,若遇到偏题、怪题,可以暂时跳过,将会的、容易的先做完,把自己该拿的分数先拿到,不留遗憾,不会在考场上出现意外情况。然后,再回过头来攻克“偏”、“难”,保证时间与分数的正比关系。

3、先高(分)后低(分)。在考试的后半段时间,在做Ⅱ卷时,尤其是做偏怪题时,就不必拘泥于从前到后的顺序,哪题分高,先做哪题,以保证在同样的时间内获得更高的收益。

  4、审题要保证有充分的时间。有相当的题目都学过、做过,一看就懂,可以直接下手,不用犹豫,但是,对一些不熟悉的、从未遇到过的、条件复杂的,尤其是尚未理解清的题目,要反复审题,不急于下手,免得花很长时间做无用功。在看清楚意思以后,才能着手尝试。本身是解题办法、技巧的信息源,其中的信息往往通过语言文字、公式符号或图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间接告诉应试者。试题的语言文字、符号、图表十分精练,有些解题条件也可能是隐含的。所以,审题时,必须逐字逐句(有时还要对照图表、图像)仔细地看清楚,千万不能为了图快而引起误导、误解,力求从语法结构、逻辑关系、变化过程等方面真正看透题意,弄清条件是什么,结论是什么,它们分别与哪些知识(概念或规律)有联系。

  5、要懂得“分段得分”的策略。 高考中数理化的Ⅱ卷题中往往在最后会有一些大题目,中间有若干互相关联由浅入深的小题目。有些综合题虽然只一个答案,但解题有一个过程,要涉及几个知识点,对于同一条题目,有人理解得深,解决得多,有人理解得少,解决得少,为了区分这种情况,高考评卷时实行解决多少给多少的评分办法,这叫“分段给分”。多少年来高考评卷实际操作的办法是“踩点给分”。即解决一个题目,涉及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多多少少占一点分,考生书面答案踩上要考查的点,就给点分,踩得多就多给分。因此,部分理解的题目也要做,能得多少分得多少分。

  6、每做一道题,要养成一次性成功的习惯,考场上的过程是一个时间段,不可能给大量的时间反复解后检查。因此,要习惯于一次性成功,追求成功率。

  赠心法口诀:尽人事,听通知。

  

 

【作者简介】 周正,著名心理学家、心理专栏作家——由凤凰网、新浪网、《读者》、《青年心理》分别合作推崇的“新锐、资深、实证”心理学家。现任河南财经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仲景国医大学、深圳信息协会、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周氏启智等策划、教授、副教授、研究员、理事、董事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