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眼怎样保护视力:没有私人空间,公共空间也是不存在的[文化中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1:46:09
时间:4月13日上午

 

  地点:广州鸣泉居酒店

 

  嘉宾:陈晓明、程光炜、李敬泽、南帆、张新颖、王尧、舒婷、余光中

 

  主持人:谢有顺

 

  主题:失语与发声:公共空间里的文学写作

  作家要找到自己的历史起点

 

  谢有顺:为什么会探讨公共空间里的文学写作?其实文学经过这么多年的本体化之后,有些人认为文学在公共空间里失去了某种影响力,尽管我们自己不这么认为,但是文学以外的很多人认为文学已经很边缘化了,文学到底有没有一种可能介入公共世界,是不是应该对我们认为更大的现实问题发言?

 

  陈晓明:文学的公共问题的讨论非常迫切,甚至有一种紧急性,文学的这种状态,我们大家都感到有点无能为力,非常焦灼。当代社会急剧的变化,给文学提出了更高的挑战,文学的延续性是特别强的,因此想与时代急剧变化连接有很大的难度。

 

  九十年代后期以来,新左派在中国的迅速崛起有很多积极的、正面的影响,其中底层写作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关注底层和追求文学的现实性并不矛盾,文学也一直都在关注现实。在这方面,东西、须一瓜等作家都运用了很有力量感的表达方式,用修辞性转变的方式写作,我称其为“审美的破声书”。但也应该注意到,这样的力度还是不够的,因为在寻求文学性突破时,我们依然面临着难题。

 

  现在,有很多年轻知识分子以理论的方式转入对社会现实,我赞成这种做法。我觉得以文学的方式介入公共空间,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文学要用政治性的话语,而要用现实性的话语,这也是当下写作者能够做到对当今文学有贡献的方式的一种。

 

  程光炜:为什么九十年代以后文学失去权威?我认为八十年代面对的是心灵的问题,是知识分子的精神问题,所以文史哲在这方面发挥着比较大的作用;而九十年代面对的是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这时候社会科学学科以价值中立介入公共话题,创造着实实在在的物质财富,这时候文学反应比较慢,影响比较弱,因为解释系统发生了变化。小说家写作的技术是越来越好,但是,我并不认为作品是越来越好的。一个有抱负的作家,要写出自己的历史。好的作家不只在叙述上,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历史起点。讲故事固然重要,但是作家不光要讲故事,讲好故事,更要有解说故事的能力,也就是对现实问题的哲思化。

 

  文学不是自闭症患者

 

  李敬泽:没有私人空间的公共空间,是不存在的公共空间。从90年代开始,文学在提出问题上不如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但是文学是不是要以那样的方式提出那样的问题,才叫文学的成功,这个问题值得思考。我认为文学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提出问题,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在生活的偶然破裂处抓住真实。我也相信公共空间里的文学写作依然有介入社会的巨大可能性,就小说而言,我们现在可能还没有找到一个有效的途径。

 

  谢有顺:我们并不是都活在私人空间,缺乏公共空间,实际上私人空间还在争取的过程中,我觉得这是文学的“两难”。文学的方式和经济学、政治学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它是想象的方式,这是文学非常独特的差异性。文学介入公共空间的探讨中,我们千万不要认为我们在倡导公共写作,实际上公共写作恰恰是我们非常反对的,大家相同的思维、相同的话语方式写相同的主题,我们实际上已经见多了,我认为我们今天重要的是找到一种个人的方式,找到面对公共话语发现和解释的能力。

 

  张新颖:我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刻意强调公共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对立,在今天来讲,如果能够打通私与公对立的关系,建立一种息息相通的、不是对立的联系,这是比较理想的方式。我们没有必要把文学当成一个自闭症患者。我想文学对现实的把握,也可以从把握不了现实开始。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对现实都有把握不了的无力感的情况,如果我们从困惑开始,从无知和零开始,如果文学能把这个探索的过程呈现出来,我觉得也是很精彩的。

 

  南帆:现在我们对文学的焦虑是因为我们好像被排除在外,关于整个社会的重要问题基本上都是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在发言,没文学说话的份。这确实是重要的转化。

 

  现今有比较多发言的几个学科,包括经济、社会、法律等,这几个学科的出现实际上也是近代以来的事情。当经济学家公布这个国家GDP增长10%的时候,他讲的是整个社会,他不研究张三增长3%、李四增长25%、王五负增长这些具体的个体的问题。法律学家研究一条法律出来全社会都要执行,不是我执行,你不用执行,这意味着他们的话是面对着全社会说的。但是我们每一部小说写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人。文学也只是在近代以来才关注个人的,在史诗时代并不是这样。近代有一批学科关注社会,必然也要有一个学科———至少也要有一个,及其关注个人,两者之间相互的协调,我认为才是公共空间完整的结构。

 

  本报记者 钟刚 实习生 陈乃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