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球过人:明代名儒周洪谟故居被发现 老式家具都当柴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15:48:13

明代名儒周洪谟故居被发现 老式家具都当柴烧

2011-3-19 13:42:51 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作者: 点击:113 次   明代名儒周洪谟的故居遗址日前在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1组被发现,2010年11月30日,笔者在周洪谟十八代后裔周兴福的引领下,从长宁县城驱车近半小时,赶到了梅白乡。

    明代名儒周洪谟的故居遗址日前在长宁县梅白乡白虎村1组被发现,2010年11月30日,笔者在周洪谟十八代后裔周兴福的引领下,从长宁县城驱车近半小时,赶到了梅白乡。

    在密集的苦竹、斑竹、黄竹丛中,矗立着几幢木瓦结构的老屋;砖块、瓦片、石条、石墩、石柱、石基、石梯等古老建筑的残垣断瓦,更是随处可见。当地人把这里叫作“周家湾”。

    该组村民梅学辉大爷说,这里以前不叫“周家湾”,而叫 “箐竹屋基”,“箐竹园”。“周家湾”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才开始叫的。“‘箐竹屋基’占地有20多亩,有上篓子、下篓子,还有槽坊、碾坊,朝门都有8座。”

    史载,周洪谟7岁前一直生活在“箐竹屋基”,8岁宣德二年发蒙送往古家河 (今长宁县古河镇)史家步报恩寺读书,13岁时随父周永隆到湖广长阳、四川松藩官所。明正统十年(1445年),周洪谟进士及第,殿试榜眼,并授翰林院编修。景泰元年升为侍读,后历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右侍郎、左侍郎、礼部尚书、太子少保、资政大夫。弘治元年(1488年),周洪谟告老还乡,他并没有直接回到老家,而是来到叙州府(今宜宾),致力于办学和修志,兴建了翠屏书院,倡导和主纂完成了《叙州府志》。

    “我们几家人都是1949年以后才搬来这里住的。以前有好多老家具哟,后来都当作柴烧了。还有块匾,多好的,上面有字,我们弄来按‘炒米糖’(米花糖)……”一位妇女说。

    据周兴福介绍,那位妇女所说的那块按“炒米糖”的匾,就是明宪宗皇帝所赐的题有“为国名儒”4字的皇匾。

    在“箐竹屋基”周边,还有许多古老遗迹。老屋前东北方200多米处叫“干杉树”的大水塘边,清嘉庆9年修葺的周氏二世祖的墓地保存完好,上面刻的“周洪谟正统板眼由国子监祭酒升礼部尚书”字样清晰可辨。水塘边的石壁上,刻有“周川场”3个大字。

    目前,宜宾学院已成立了 “周洪谟研究所”,长宁县成立了“周洪谟研究会”,进一步保护、发掘和推广周洪谟及故居遗址“箐竹屋基”的学术价值和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