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闻喜汉武庄园照片:小柴胡汤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0:55:04
食后返味《鸠摩智学经方系列》107
食后返味《鸠摩智学经方系列》107
    张*伟,男,49岁。081202
    进食后隔一段时间即上返食物之气味,甚为苦恼,进食油腻物更甚,食青菜尚可,大便两日一行,质尚可,溲可;口略干,喜饮水,纳可,目干涩而眩,常欲以水润之,喜闭目。
    脉弦,舌淡红嫩胖苔黄绿腻;
    五证:痞 饮
    六纲:少阳太阴合病
    方证:半夏泻心汤 小柴胡汤
    处方: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合方
          生半夏30      黄芩30      黄连10    白人参20
              炙甘草20      干姜20      大枣20      柴胡40
              生姜10
                              四剂;
二诊:食后返味已愈,目尚干涩,眩而喜闭,目眶压痛,口干喜饮,大便二日一行;
      少阳从三焦来看也是半位,中上焦之间,邪在少阳,三焦的通道被阻,就会造成津液的输布障碍,不能上承,上焦本来就有个火在位,津液不能上承,上焦就会干燥,就有了目干涩,渴喜饮等一些燥象的出现; 这个用小柴胡汤治之可矣,上焦得通,津液得以输布,即可痊愈;
    处方:柴胡40      黄芩15    生半夏20      白人参15
              炙甘草15    生姜15      大枣15
                                                      八剂;
        尽剂而愈。
按:这个医案,首诊其实就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二诊一些上焦津液输布濡润不利的症状没有改善就是因为干姜的存在。 食后返味《鸠摩智学经方系列》107
食后返味《鸠摩智学经方系列》107
    张*伟,男,49岁。081202
    进食后隔一段时间即上返食物之气味,甚为苦恼,进食油腻物更甚,食青菜尚可,大便两日一行,质尚可,溲可;口略干,喜饮水,纳可,目干涩而眩,常欲以水润之,喜闭目。
    脉弦,舌淡红嫩胖苔黄绿腻;
    五证:痞 饮
    六纲:少阳太阴合病
    方证:半夏泻心汤 小柴胡汤
    处方: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合方
          生半夏30      黄芩30      黄连10    白人参20
              炙甘草20      干姜20      大枣20      柴胡40
              生姜10
                              四剂;
二诊:食后返味已愈,目尚干涩,眩而喜闭,目眶压痛,口干喜饮,大便二日一行;
      少阳从三焦来看也是半位,中上焦之间,邪在少阳,三焦的通道被阻,就会造成津液的输布障碍,不能上承,上焦本来就有个火在位,津液不能上承,上焦就会干燥,就有了目干涩,渴喜饮等一些燥象的出现; 这个用小柴胡汤治之可矣,上焦得通,津液得以输布,即可痊愈;
    处方:柴胡40      黄芩15    生半夏20      白人参15
              炙甘草15    生姜15      大枣15
                                                      八剂;
        尽剂而愈。
按:这个医案,首诊其实就是少阳病小柴胡汤证,二诊一些上焦津液输布濡润不利的症状没有改善就是因为干姜的存在。小柴胡汤治产后发热

□ 王金亮 红霞 山西省平遥县中医院

  近日,在山西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训班中,笔者有幸聆听山西省名老中医对《伤寒论》的讲解,受益匪浅。今整理平时应用于妇科发热病的医案2则,与同道共勉。

  产后蒸乳发热

  李某,女,32岁,于2008年5月初诊,自诉:产后12天,发热2天,伴乳房胀痛,发热特征为寒战高热,体温达39.2℃,双乳明显红肿,触之疼痛,局部有灼热感,以右乳为甚,兼乳少、乳汁欠通畅,一天中往来寒热数次,口干口苦,纳呆,观其面红目赤,厚衣裹体。查体温39℃,脉洪大,精神萎顿,诊为产后乳腺炎,属中医蒸乳发热,证属肝胆湿热、少阳不清,当以和解少阳为治,立方以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2克,半夏9克,黄芩9克,党参10克,蒲公英12克,银花15克,通草5克,甘草3克,生姜3片。3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发热时可适当用扑热息痛,嘱其多饮水。3日后复诊,药后2天体温渐退,现体温正常,乳房胀痛明显好转,即于前方加入银柴胡6克,瓜蒌12克,桔梗6克,再服3剂。1周后患者来诊,病已好转。

  剖宫产术后发热

  孙某,女,27岁,2005年7月3日初诊,患者诉其发热体痛,食纳不佳,1周前行剖宫产,术后第2日自觉发热,体温38℃,时热时止,体温降时身有寒意,热时面红气粗,医院考虑为术后吸收热,给青霉素及退热药治疗5天,效不佳,观患者体弱清瘦,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滑数。此实乃少阳不清,寒热往来,肝胆郁热之故,即投以小柴胡汤加减治之,药用柴胡12克,党参12克,半夏9克,黄芩9克,麦冬9克,青蒿9克,藿香6克,白蔻仁9克,甘草3克,生姜3片,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剂。药后体温正常,只感食纳欠佳,于前方加鸡内金12克,枳壳9克,神曲9克,焦山楂9克。3剂,药后食欲大增,一如常人。

  小柴胡汤为仲景治疗少阳证而设。外邪侵犯少阳,胆火上炎,经气不利,影响脾胃,故少阳病主症见“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治当以和解少阳为主。上述二证,虽一属“产后蒸乳发热”,一属“剖宫产后发热”,但其寒热往来,口苦,不欲食,实属邪犯少阳肝胆之故,投以小柴胡汤,效如桴鼓。小柴胡汤
在眼科的运用

□ 张玉龙 四川省巴中市中医院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少阳病的和解之方,本方寒热并用,攻补兼施,调畅气机,疏理三焦,适用范围极广。本人常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多种眼病,屡获效验。

  本方在眼科的临床运用有三:一是治少阳目赤睛痛;二是用于气虚胃弱,少阳升发无力,黑睛翳障留连;三是三焦失枢,玄府郁闭,目暗昏矇。

  目赤肿痛是眼病的常见症状。多为外邪侵袭,经脉不利,气血壅阻所致。《伤寒论》中即有“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此为邪热郁于少阳经,胆火上炎,清窍壅滞。用小柴胡汤酌加疏风清热之药,和解少阳,清利头目,调畅气机,则赤肿迅即清散。

  眼科五轮辨证,黑睛属风轮,内应于肝。黑睛疾患多与肝胆相关。其因于风火上炎、湿热蕴蒸者固多,但气虚胃弱,少阳升发无力,致生星翳膜障者,亦不鲜见。更有过用寒凉,伐生生之气,脾胃受伤,肝胆郁结者,每致目赤睛痛之患,翳凝陷下之忧。邪毒留连,久不平复。治用小柴胡汤加羌活、防风、川芎、白芷调中和胃,益气举陷,殊有效验。

  小柴胡汤在内眼疾病的用途亦多。临床上对于部分急性充血性青光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乳头炎等,笔者常用小柴胡汤加枸杞、生地、蒺藜、菟丝子、羌活等药,运旋枢机,开通玄府,敷布精微,而获效验。

  验案:王某,男,28岁,教师。1987年5月8日初诊。患者左眼自觉有黑影遮挡,视力减退7天。发病前因工作操劳,精力不支,渐觉眼球疲劳,左眼视物模糊,视直如曲。某医院眼科诊断为“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用西药治疗,收效甚微。患者目昏,心烦,胸闷,纳差。舌质淡,苔白微腻,脉弦缓。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5。左眼外部正常,屈光间质清晰,视乳头色泽正常,边界清楚。黄斑部水肿,有椭圆形反光晕轮,中心凹光反射消失。诊断为“中浆”。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三焦失枢,气液郁积。当以开通玄府、运利水津为要,予小柴胡汤加减,使“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药用:柴胡12克,党参15克,黄芩、法半夏、苍术、茯苓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4剂。用药后视力好转,右眼1.0,右眼0.9。前方加肉桂(研服)、黄芪各10克,继服5剂。视力右1.2,左1.0,眼底基本正常。予杞菊地黄丸与补中益气丸,交替服用1月,以巩固疗效。随防2年,未再复发。小柴胡汤它可以治疗哪些发热:1、往来寒热;2、少阳腑的头痛发热;3、太阳病呕而发热者;4、阳明热郁的发潮热,往来寒热、头痛发热、呕而发热、发潮热。5、病愈后复发热。。。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常用方,在全论113方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实很好。为了更好地扩大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本文专就其若干问题,谈点个人拙见,以期引玉。

一、正确理解小柴胡汤证
《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以病统证。如伤寒首论太阳病,下辖太阳表实麻黄汤证、表虚桂枝汤证。少阳病下辖小柴胡汤诸证等。这就是说,《伤寒论》以六经病为纲,以诸汤证名目,举纲为目,层层深入,剖析六经病千变万化的病因、病机,使其在临床上证药合机,审因论治,取得相应的疗效。
 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其病机为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三阳表证的病机变化中,它可以外达出表,亦可内陷入里。所以,它的两组主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反应;一为口苦、咽干、目眩(实即包括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反应。前者可视为少阳半表证,后者可视为少阳半里证。这些主证的出现,可以由太阳失治、误治,亦可由阳明病转入。但无论其来路如何,总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便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使病邪透达于外,不致内陷入里。因此,小柴胡汤在外感热中所起的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内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
的,其枢转之机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前所述,从小柴胡汤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功用看,引申其治疗杂病,则更是天地宽广,通治诸病。诸如心血管系,肺系,消化系,以及部分神经系病症,只要出现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病机皆可以小柴胡汤化裁运用。从宏观的病机看,诸如以肝胆为中心,波及脾胃,影响肺气,累及心神,扰乱肝魂,困扰胃肠……举凡兼表之虚证,兼里之实证,挟痰挟饮,气滞兼瘀等涉及的病种甚多,所以说,用小柴胡汤权宜应变,治疗杂病,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此外,关于“但见一证,不必悉具”用小柴胡汤的问题。历代医家各持己见,有的注家认为,只要见到“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症状中任何一病,即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这种见解有失其偏。因为只见一症,即用小柴胡汤,有其机械性和片面性,割裂了小柴胡汤证的整体意义。所以,仅见口苦或咽干,或目眩就用小柴胡汤,那未能抓住病机实质,多有失误。例如,口苦、咽于、目眩三者为胆火肆虐症,如果仅见其中之一,即用小柴胡汤治疗,而方中所用党参、半夏、姜、枣、甘草之辛甘调和补益的功能,怎能用于一派实火之证呢?这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无疑是机械地对号入坐。笔者认为,小柴胡汤的病机,能够客观地印证的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不,胃气因和”,这才是“但见一症”的最好注脚,前后相参,正是彼此详略的关系,自然也就不至于捉襟见肘地理解“但见一症”,其互文见义的脉络,自然是一目了然。

二、深入剖析小柴胡汤方
  小柴胡汤方药只七味,是由三组药配合而成。其一,柴胡、黄芩为肝胆药,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共奏疏肝泄胆之功。其二,人参(一般为党参)、半夏和甘草为脾胃之药。其中人参补益肺脾之气,半夏既能和胃又可顺气,甘草有调和诸药、甘守津回之意,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其三,生姜、大枣,从其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的功用看,实在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用小柴胡汤治外感表证,姜枣是不可少的。由此,亦可反证少阳表证内传的机制,证明太阳与少阳的比邻关系,和表里相传的反应。
  如上所述,小柴胡汤是取透达外邪、调理脾胃、调和营卫,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
  因此,本方治外感表证,既可攻邪,又可扶正,体现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然而,从小柴胡汤的组成有收有散、有功有补的作用看,用其治疗杂病是不可多得的良方。举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所出现各脏腑的疾病,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所以说,如能横看表里,竖看三焦,外连肌表,  内合脏腑,全面整体地认识小柴胡汤方的原理,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杂病,确可达到左右逢源的效果。这就是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推广应用于临床的真谛所在。   
  关于柴胡的用量问题。论中有大、中、小三种用法,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用柴胡半斤;柴胡桂枝各半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柴胡四两;柴胡加芒硝汤用柴胡二两十六铢。综合《伤寒论》本意,柴胡用大量是用于小柴胡汤本证,即少阳证。其次是太阳病已传少阳,但太阳证未罢,而又较轻微,但兼有太阳或阳明里证。用小量是少阳病已解,尚有少阳余波未平。从目前临床来看,多数是用常规量6~10g。这个用量符合伤寒本意,因汉代度量衡大,原方用一两,折算今日量为一钱,约10g。   
  此外,关于柴胡劫肝阴的问题。从柴胡有升散达外的功能来看,如肾阴亏损、肝阳亢旺者,当慎用或忌用。但临床上三阳外感用大量亦无碍,对肝胆疾患为必用之药,量大些亦无妨。若用量大,服用时间久,确有伤阴之弊,应当注意。
 
三、小柴胡汤应用举例
  (一)小柴胡汤
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是非常贴切的。从少阳的病机看,外可兼太阳,一般风寒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者甚多,用小柴胡汤酌加防风、葛根之类透达即可。   
从临床实际看,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的还夹有西药发汗,如强力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等。如外感初期即用上药治疗,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如此治疗,若体质素虚者,必然导致在表之卫气损伤,在里之脾胃受累,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所以,再用中药解表、西药发汗就不相宜了。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热、透达外邪则是很合拍的。
  [案一]鄢某,男,36岁。因外感服用强力银翘片两天,又
服用消炎药汗出热不退,体温38.9度,血象正常,中性不高。
恶寒欲衣被,身痛酸软,头疼紧束,口不渴,舌苔薄而白腻,脉
浮弦数。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党参15g,黄芩、法半夏、防风各10g,葛根15g,炙甘草5g,
    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服第一剂后,体温下降至38.3℃,恶寒罢,身体舒适,热退脉静,食纳增,服3剂痊愈。
  目前,临床上中西药杂用,对病情不利者屡见不鲜。如上所述,其弊端就在于打乱了表里传变的正常秩序,使之表里不清,寒热夹杂,虚实并存。此时,如能正确运用小柴胡汤的调和作用,切中病机,可以转败为胜。不然,则酿成仲景所谓的“坏病”,病机变化多端,治疗的难度就非常大。
  (二)柴胡桂枝各半汤
  本方治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前者偏表里不和,而后者偏气虚兼表。
  [案二]一妇人,年40左右,因感冒发热恶寒,既用解表药,又用清热药,并用西药消炎抗感染,病延六七日。其主症恶寒发热,身痛不休,无汗或微汗热不退,体温37.5—38.9度,不欲饮食,口淡乏味,二便尚可,脉虚浮数,舌薄白润。投:
       柴胡、桂枝各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白芍各10g,
       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服1剂微汗出,热退,精神好,食纳增,头不疼。再剂一切恢复正常,后予补中益气汤3剂而痊愈。
  柴胡桂枝各半汤,既具备小柴胡汤的调和表里等功能,又具备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功能,合二方为一方,可以通治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若再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实属保健良方。
  此外,还可用治风湿身痛、关节酸痛、肌肉掣动。在南方春雨连绵之日,身体素质较差而兼有风湿者,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透达风寒湿邪,加防风、秦艽、威灵仙祛风胜湿,功效尤著。若与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相比,彼则一味攻邪,耗伤正气,此则攻补兼施,发中有收,功效殊不相同。
  (三)柴胡二陈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合二陈汤。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颇为有效。因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而内有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柴胡二陈合用,可谓是安内攘外,各建其功。体现了整体辨证的优势。
  [案三]汪某,年逾六旬,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多年,遇寒即发,咳嗽气粗,痰涎壅甚,恶寒低热,食纳差,脉虚数,舌黄白而腻。处方:
    党参15g,柴胡、黄苓、法半夏各10g,茯苓20g,陈皮、葶苈子、
    苏子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上药服3~5剂,病即缓解。
  从临床实践看,用柴胡二陈汤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功效优于用抗生素。本方长于补益肺脾,温化寒痰,对老年患者无疑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调理,从本论治。而抗生素的作用,姑且不能视为寒凉剂,但其负面反应却可损伤脾胃,波及肺气。久病体弱者,两者的疗效是决然不同的。
  (四)柴胡加龙牡合甘麦大枣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生姜,加龙牡、浮小麦、麦冬。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抑郁症,均能取效。
  [案四]黄某,自46岁后,陆续出现烦躁易怒,今48岁更趋严重,夜梦纷纭,胸胁刺痛,大便不畅,经前一星期加重,脉弦实有力。处方:   
   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太子参15g,郁金、青皮、香附、麦冬各10g,
   生龙牡15g,浮小麦30g,大枣3枚,花粉、橘核各15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经前烦躁开始服药。如此反复治疗多年,至50岁后慢慢稳定安宁。本病临床多见,其病机为阴血不足、肝郁化火所致,故尚可加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滋阴养血、平肝润燥药。
  本方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牡汤,原方有桂枝、大黄、铅丹、茯苓,为治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病症,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主治功用各异。笔者认为,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龙牡等,旨在调和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之症,合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故治疗妇人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精神抑郁症。原方桂枝之辛,大枣之寒,铅丹有小毒,故均弃之。
  (五)柴胡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是《金匮要略》方,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用。本方合小柴胡汤,治肝郁化火、阴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失眠,颇多效验,临床上用于阴虚瘦弱之体或更年期综合征的烦躁、失眠、惊悸等皆有良效。
  [案五]吴某,女,52岁,中学教师。自述心慌不宁,胸闷气憋,精神不振,夜烦梦多,食纳差,脉间歇,每分钟2~3次不等,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以及地西泮等西药,疗效不稳定。察其舌质偏红,苔黄白而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法半夏、黄芩、知母各10g,酸枣仁15g,
    炙甘草10g,茯苓20g,川芎6g,丹参15g,浮小麦30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剂后睡眠安稳,烦躁减,期前收缩基本控制,精神好转,食纳增加。继以上方隔日1剂,前后共服30剂,一切恢复正常。
 本案属阴虚肝血不足,肝郁火化。妇人绝经期前后多有此症,有的症状较轻,有的病情严重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男性群体中亦有部分患者素体阴虚火旺,体质瘦弱,可以出现烦惊、心悸、失眠等症。究其病机,男女均为阴血不足、血不足以养肝,故而肝郁化燥,用小柴胡汤疏泄肝胆,合酸枣仁汤养阴血,加白芍、丹参等增强其滋阴养血的功效,能起到较好的除烦定惊之效。
  (六)柴胡温胆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姜枣,合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组合而成。治疗胆胃湿热、肝郁化火的烦躁失眠、耳鸣惊悸、精神抑郁等症。
  [案六]李某,女,16岁,中学生。学生成绩一贯优良。因家况不佳,逐渐精神萎靡,少言寡语,烦躁失眠,幻听恐惧。月经前症状加剧,休学治疗,先西药镇静,住精神病院一个多月,病情未见好转,遂转中医治疗。症见:精神呆滞,两目直视,眼神不宁,少言寡语,夜寐不安,时而烦躁,甚则夜间出走,食纳少,大便不快,脉弦实稍数,舌苔、黄白厚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黄芩10g,川黄连3g,法半夏、郁金各10g,茯苓15g,
  枳壳10g,竹茹15g,陈皮10g,菖蒲、远志各6g,虎杖15g,胆南星6g。 每日1剂,分2次稍凉服。
  前方进10剂后,精神状态有明显好转,食纳增加,夜能安睡,临经前情绪波动减轻,遂守原方加绿萼梅、合欢皮、夜交藤,或合甘麦大枣汤等,治疗近半年后复学,成绩逐渐上升,观察半年,病未复发。   
  柴胡温胆汤,用以治失眠、情绪紧张,或忧郁,不失为一剂良方。凡是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期前收缩、耳鸣以及神经系统病症,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冠心病、间质性肺炎,神经官能症、肝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众多疾病,只要符合肝郁化火、胆胃湿热的病机,在一定的阶段用之均能异病同治,取得明显的疗效.
  (七)柴胡陷胸汤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是治疗肝胆不和,痰热阻遏于胸胃的病症。如支气管肺炎,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嗽痰不爽,胸胁痞满,或胃脘痞胀,嗳气,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案七]王某,男,52岁。平素有气管炎病史。近因感冒发热、咳嗽、胸痛而住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经消炎、抗感染治疗1周,病情缓解出院。现症:咳嗽痰黄稠,胸闷胁痛,右侧胸背部均有湿罗音,呼吸不畅,低热37.5度,大便不畅,夜烦少眠多梦,食纳差,口黏舌苔黄腻,脉弦滑偏数。拟方:
   柴胡、太子参、黄芩、法半夏、花粉各10g,川黄连5g,全瓜萎20g,郁金10g,
   桑皮15g,生甘草5g,百部10g,白及15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前方服5剂后,低热除,咳嗽减,胸痛好转,呼吸均匀,食纳、睡眠明显改善,舌薄润,脉弦数,守方进10剂,临床痊愈。
  本案属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故用上方取效。此外,本方用于肺胃两者病变,如肺之痰热壅甚的,胸膜炎、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如胃之湿热中阻、肝胆气滞的,胃窦炎、胆汁反流、反胃、呕吐、呃逆等。随症加减,皆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八)柴胡泻心汤
  小柴胡汤合泻心汤,共奏疏泄肝胆、调和脾胃湿热之功效。烦躁不寐,胃脘痞胀,胁间胀痛,大便稀软或腹泻等症。
  [案八]谭某,女,35岁。自述精神郁闷,烦躁失眠多梦,腹涨气滞,胃脘至脐腹胀痞,大便稀溏,日三四次,肛门不爽,脉缓稍弦,舌苔黄腻。处方:
   柴胡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各10g,黄连5g,干姜、枳壳、广木香各10g,
   炙甘草5g,神曲1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药进3剂,诸症悉减,大便成形,每日1~2次。继服2剂,诸症消失,饮食正常。
  柴胡泻心汤的运用,病机重点是肝胆火郁,脾胃气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临床多用于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胆囊炎、肠炎、腹泻等,视其病位所在而加减,如病在肝胆加疏肝的郁金、川楝、青皮;如病在胃肠加理气的枳壳、木香、神曲等。
  举凡伤寒学者尽人皆知:柴胡汤证下之,满而不痛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这里是指柴胡证误下,损伤脾胃,湿热中阻,气滞不畅,以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行气消痞治之。此间,正说明柴胡与泻心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一同属肝胆脾胃同病;其二,同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其三,病机重点在中焦,虽下并未损伤脾胃波及下焦,故而说柴胡不中与半夏泻心汤。笔者以为,凡是肝胆脾胃同病气机阻滞,姑论其下与不下,视其病症所在,用小柴胡合泻心汤,临床广泛运用,都有良好的效益。
  (九)柴胡四逆散
  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临床用于慢性肝炎、乙肝“三阳”
以及肝硬化等病症,疗效稳定,且有平淡出奇之功。小柴胡汤合
四逆散,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对肝病患者脾胃健
运、中焦振奋、恢复健康有直接的作用。
  1.治急慢性肝炎: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郁金、青陈皮、川楝、茵陈、虎杖等,对急、慢性肝炎退黄快,俟转氨酶下降后,酌加滋养肝阴、健运脾胃药,但养阴不能腻,健脾不能燥,更不能过早进补。
  2.治乙肝“三阳”:以两对半1、3、5阳性为特征,应是包括在慢性肝炎之内。但临床上“三阳”的带菌者甚多,其治疗与转氨酶升高者有所不同。
  一般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白花蛇舌、白马骨、忍冬藤、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加怀山药、扁豆、白术健脾药,加谷芽、麦芽、炒内金化食药,加川楝、郁金等疏肝;酌加丹参、旱莲草、女贞子等滋阴活血。其中清热解毒药,可视病情选1-2味,不能过于苦寒;滋养肝阴药不可服之过早,可从舌象辨认其伤与否。服药以1—3个月为 1疗程,每日1剂。阴转率较好。小孩比成年人更好。但有服2个月即转阴,或转为1、5阳性,也有转阴后半年又复出1、3、5阳性。总之,上述治疗有效,但仍缺乏具体分类用药和确切的统计学观察。但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可以长期用药。
 3.治肝硬化:以小柴胡汤和四逆散,加郁金、内金、腹皮、生牡蛎、青皮、川楝、香附、三棱、莪术、炒谷麦芽等。总的治则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但用药均以柔克刚,不用过多攻伐药,这种治法对血吸虫病肝硬化、酒精中毒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均有一定的疗效,必须坚持长期服药,一般需1—2年服药治疗。如有腹水者,适当加茯苓皮、海桐皮、赤小豆等,或短暂用西药利尿,腹水消退后即停用。笔者体会:1)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治肝硬化,能较好地疏泄肝胆,健运脾胃,促进消化功能,有利于机体恢复;2)用活血化瘀药以丹参、益母草、赤芍、香附之类为宜,不用桃仁、红花、土鳖虫之类破血动血药;3)用软坚药,以三棱、莪术为宜,且在脾胃功能健运的情况下用小量为好;4)密切注意伤阴,肝硬化无论用何种疏肝药均有伤阴之虞,必须注意防患。一是用疏肝药如柴胡等,不宜过量,以小量适中;二是注意舌苔、脉象,如舌红少苔,脉象弦硬,应立即调整滋养肝阴药,减少对肝阴的耗损,或采用食疗辅助滋阴健脾。总之,肝硬化是慢性病,治疗是长期的,应以无毒治病为上,不能孟浪,不能求速效。不然,弄巧成拙,反生祸端,必须慎之又慎。此外,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较差,可能是与肝细胞长期损伤有关。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及时调整用药,仍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十)柴胡平胃散
 此即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又可称柴平汤。以小柴胡汤加苍术、厚朴、陈皮而成方。临床上感冒夹湿,或急性黄疸性肝炎。其症状为恶寒、发热、身疼痛、腹胀、大便稀溏,口淡黏腻舌苔淡润、脉弦数等。肝病湿邪偏甚者用之。
  江南长夏,身染风寒,头痛身热,表证俱在,又见脘痞腹胀,大便稀溏,食纳呆滞,用小柴胡汤外透表邪,用平胃散温化里湿,再加入藿香、滑石,对暑病挟湿,或慢性肝病,或外感挟湿均能取得疗效。笔者是在治慢性肝炎病,进入长夏湿浊明显,用本方常可与温病中的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气散等方择优选用,融经方与时方于一体,发挥两者之长,疗效十分理想。
  (十一)柴胡白虎汤
  柴胡白虎汤即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而成方。从药物组成看,应是少阳阳明同病。临床上四时感冒,汗出热不减,即有少阳往来寒热,又有阳明热盛,口渴饮水,用本方内外兼治,颇合病机。杂病如结核性发热、肿瘤发热、胆道感染发热等均可选用本方。
  时下,滥用感冒药,发汗过甚,风寒之邪未罢,热甚耗气伤津,酿成三阳合病,前人有柴葛解肌汤,符合病机,与柴胡白虎汤相比,可谓是异曲同工。
  (十二)柴胡五苓散
  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而成方。用小柴胡透达少阳于外,用五苓散化气利水于内。本方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偏重于寒湿者(或湿重者),加疏肝药郁金、川楝,加利湿药茵陈、厚朴。如系肝病偏脾胃不足,湿邪困脾,病者身黄溺黄,身体困重,食纳腹胀,大便稀溏,精神委靡,脉象弦缓濡数,舌白腻,用本方透达外邪,利水渗湿。全方可达到疏泄肝胆、健运脾胃、化气利水之功效。前贤有以小柴胡胃苓汤治寒湿发黄,即小柴胡汤、平胃散、五苓散三方合用,看似杂乱,实则井然有序;吴又可的达原饮为湿邪弥漫三焦,其用意亦与柴胡胃苓汤相近,治法同出一辙。
  此外,有嗜茶过甚(有的地方喝茶习惯特殊,将茶叶煮出茶汁,最后连茶叶也一同咀嚼吞食),日积月累,则出现“茶黄”,多为寒湿困脾之征,用上方有独特疗效。顺便提一句:如系茶黄,可以用茶树子煎水服用,亦可退黄。
  (十三)柴胡四物汤
  《伤寒论》有三条原文,叙述妇人中风经水适来,经水适断,均用小柴胡汤调理。笔者以为,实际上是妇人经期感冒,出现往来寒热所以小柴胡汤治之。然而,从临床实际看,由于其临经适来或适断,这与常人感冒有所不同。所以,用小柴胡汤透达外邪是其同,而因其动血则是殊异,故用四物汤合于小柴胡汤之中,内和气血,又切中其异,是治经期感冒的良策。一般说,经期感冒,除有外感之症,尚有血热烦躁之征,故从凉血人手,用生地、赤芍、丹参,改四物之养血为凉血,配合小柴胡汤透达,对于经期感冒的治疗确有其奥妙之处。当然,经期感冒未必都有热入血分,未见是症,那就不必画蛇添足了。
  总之,柴胡剂以小柴胡汤为中心,随证加减,因病择药,在临床上潜心钻研,细心体察,博闻广识,即可领悟小柴胡汤之所以能广泛运用于临床之奥妙。本文虽冗长琐细,但未必能概其全,因个人有限的知识,不当者,祈请批评!小柴胡汤现代运用


善治感冒,适应广泛

柯韵伯曰:小柴胡汤“为少阳枢机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不仅善治少阳经证,以解半表半里之邪,且善治太阳表证,以祛在表之邪。)本方既为少阳病之主方,理当出于少阳病篇,而《伤寒论》中却出在太阳中篇,可见本方原可治太阳病,为太阳与少阳统治之方。

古人云:若无虚,风寒小能独伤人。外邪之人,必因卫气不足,肌表失于固密,所以体虚之人(包括老年人在内),更易感冒,而小柴胡汤却为虚人及老人感受风寒最为的对之方。或曰:人体之虚有阴、阳、气、血之别,当于解表药中,或辅益气,或辅养血,或助阳,或滋阴,分别施治,何以竟用小柴胡汤一方统治?对此刘渡舟教授曾经解释曰:“因虚人感冒之病因病机,与仲景所揭出的病因病机理无二致,此皆不任发汗,故可用小柴胡汤统治之。方中参草枣补益中焦脾土,令谷气充沛,以为胜邪之本,合柴芩夏姜,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逐在外之邪,此为扶正祛邪之妙用也..”

关于虚人感冒多属太阳,而竟用少阳之方,刘教授复解释曰:“体虚之人,卫外不同,外邪侵袭,可直达腠理。腠理者,少阳之分也。故虚人感冒纵有太阳表症,亦为病之标也;纵无少阳正证或变证,却总是腠理空疏,邪与正搏,故可借用小柴胡汤,从少阳之枢以达太阳之气,则太阳表症亦可除矣。”刘渡舟教授之论述,言简意赅,深切临床实际,亦可谓先得我心者也,故详加引述,以饷读者。由此可知无论经方抑或时方,治疗外感疾病诸方中,能广泛适应,普遍使用者,唯有小柴胡汤而已。

此外,小柴胡汤亦可治疗风温、瘟疫、湿温等初起证候。如《济阴纲目》曰:“小柴胡汤治瘟疫、内虚发热,胸胁痞闷,及在半表半里,非汗非下之证。”《得效方》谓:“小柴胡汤治挟岚嶂溪源蒸毒之气。”《苏沈良方》则曰:“此药极解暑毒。”类此之论述,诸书散见极多。是以知小柴胡汤不仅为治疗感冒风寒之圣剂,亦是其他外感热病之良方。

“但见一证”,辨治独特

小柴胡汤之主证,医书每将《伤寒论》中“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称为小柴胡汤之“四大主证”。将“口苦、咽干、目眩”二三症称为“提纲证”。然《伤寒论》原文又有“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之文,对于“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历代名家所注不一,见仁见智各具心得。余临证间,以小柴胡汤治愈感冒发热者不知凡几,其中不乏小柴胡汤正证。然四大证中,仅“发热”起伏有时一证为人人所必具,其余三证及四证悉具者殊不经见,但口苦咽干证则为绝大多数患者所具有。不过,在以小柴胡汤治愈之病例中,其热型有典型之“寒热往来如疟状者”亦不多见,多数病例每每出现“热势按时起伏”,成一定时间之周期变化。寒热有规律之周期起伏,似可认为即是“寒热往来”之一种形式。

不仅外感,内症多倚

小柴胡汤不仅为治外感热病之要剂,用以施治内伤杂病,同样功效独特,非同凡响。《皇汉医学》曾曰:“凡气管炎、百日咳、肺结核、肋膜炎、肠窒扶斯、疟疾、胃肠加答儿、肝脏病、肾脏肾盂炎症、妇人病等悉能治之。”虽已概括十余种病症,其实小柴胡汤于杂病中之治疗范围正远不止此。如《苏沈良方》又云:“常时上壅痰实,只依本方食后卧时服,赤白痢尤效,痢药中无如此之妙……”罗谦甫亦曰:“本方为脾家虚热、四时疟疾之圣药。”而唐容川于《血证论》中更是盛推小柴胡汤治虚劳咳嗽之功。余运用唐氏经验曾治一肺结核病人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四大主症俱全,并见消瘦乏力,以小柴胡汤加杏仁、白芍、天冬、百部,咳血、潮热、盗汗均止,仅咳嗽减而未净,以川贝、桃仁、丹参、平地木等随证加减,诸症全消。改拟百合固金汤培本善后(参见本书“小柴胡汤治愈肺痨”篇。)以是知小柴胡汤确为治疗痨咳之良剂,唐氏之说洵不诬也。现代医学界对于小柴胡汤之应用与研究,更加深入广泛,几乎遍及内、外、妇、儿、五官、神经等各科领域,应用病症亦日见其多,散见于诸书及期刊报道者,俯拾即是,原文俱在,恕不赘录。

试治癌症,崭露头角

据《现代肿瘤学》记载:“我国每年癌症发病人数约160万。”癌症为严重危害人民牛命与健康之恶性疾病。目前尚无必效方法加以控制与治疗。于中医中药防治癌症之研究中,有人发现小柴胡汤对化学致癌物质有明显抑制效果,已受到医学界之高度重视。尤其日本医家对小柴胡汤治癌效果进行大量探索,成效可喜。如大阪市立大学于动物实验基础上,进行临床实验研究,结论认为“肝硬变者服用小柴胡汤,可预防潜在的微小肝细胞癌发生,或延迟其发病,是十分有意义的肝癌预防剂。”“恶性肿瘤根治术后,特别是子宫癌,经常施行放射疗法,往往容易导致难治性出血性膀胱炎,发病后常无有效药物治疗。而日本《汉方医学》(1984;3)报告一例,以小柴胡汤治愈。”“日本名医矢数道明曾以小柴胡汤治疗网织细胞增生症,获得极佳效果。恶性网织细胞增生症是全身广泛性内皮系统异常增生所致的一种恶性病,有‘亚型白血病’之称。”(以上内容引自《抗癌良方》。)

防癌治癌之中医药大军中,小柴胡汤独树一帜,不仅其本身抗癌治癌之作用可资研究,且其与癌症抗衡之机理,有利于开拓抗癌药物研究之思路。

变化方

1)本方以前胡代柴胡,名小前胡汤(崔氏),治同。

(2)本方加陈皮、芍药,名柴胡双解散,治同。

(3)本方加芒硝,名柴胡加芒硝汤。

(4)本方加桂枝,名柴胡加桂枝汤,治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痛,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

(5)本方除黄芩、甘草,加桂枝、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身重不可转侧。

(6)本方去半夏、人参、姜、枣,加桂枝、干姜,花粉、牡蛎,名柴胡桂枝干姜汤,治伤寒汗下后,胸?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亦治疟发寒多热少,或但寒不热。

(7)本方去半夏,加花粉,名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治往来寒热而渴,及劳疟。

(8)本方去柴胡、黄芩,加厚朴,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治发汗后腹胀满者。

(9)本方除半夏,加当归、白芍、大黄,名柴胡饮子,治肌热蒸热积热,汗后余热,脉洪实弦数。亦治疟疾。

(10)本方加羌活、防风,名柴胡羌活汤,治瘟疫少阳证。

(11)本方加桔梗,名柴胡桔梗汤,治春嗽。

(12)本方合平胃散,名柴平汤,治湿疟身痛,身重。

(13)本方加青黛、姜汁糊丸,名清镇丸,治呕吐脉弦头痛及热嗽。

(14)本方一分,加四物二分,名柴胡四物汤,治妇人日久虚劳,微有寒热。

(15)本方与四物各半,名调经汤。活用经方治疗皮肤病验案

□ 吴积华 河南驻马店市中医院

  小柴胡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患者梁某,女,70岁,2010年1月19日初诊。述其左颈部疱疹疼痛半年余。半年前左颈部起簇状水疱,痛如火燎,经某医院诊为带状疱疹,经用阿昔洛韦及内服清热解毒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软膏等治疗后,疱疹消失,但遗留疼痛,虽经省会几家大医院治疗,疼痛仍不能缓解。现左颈部上至耳前,下达锁骨处阵发性疼痛如针刺、锥扎,夜不能寐,痛苦殊深。局部皮色紫暗,干燥,舌质红、无苔,脉沉细。证属肝郁化火,气滞血瘀,阴液亏损,不荣则痛。药用:柴胡24g,黄芩9g,北沙参9g,法半夏9g,甘草9g,赤白芍各30g,炒枣仁、生龙骨、夜交藤各30g,全虫、壁虎各6g,砂仁10g,5剂。日1剂。水煎2次取汁600ml,早、中、晚饭后各服200ml。1月25日复诊:药后疼痛大减,夜能安睡6个小时。守上方去生龙骨、夜交藤,加当归15g,煎服法如前。至2月8日共服药15剂,疼痛基本消失,偶尔夜间疼痛1~2次,但很轻微。为巩固疗效,守上方去全虫、壁虎,北沙参加至20g,嘱服5剂。3月16日随访,药后疼痛消失而告愈。

  按:带状疱疹属中医“蛇串疮”、“缠腰火丹”等,多发于胁肋部位,由肝胆郁热、湿热、气滞血瘀而成。本例发于颈侧部位乃少阳经络所过,内有肝胆郁热,外受风热之邪,阻于少阳,致枢机不利,郁热发于肌表而成疱疹,肝胆气机受阻,瘀血凝滞,故痛如针刺;热久伤阴,经脉失濡,不荣则痛。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宣达枢机,紧扣本病肝胆火郁,枢机不利之病机;又因患者病久而阴伤,故配以芍药甘草汤益阴和血,柔肝缓急止痛;久病入络,加入全虫、壁虎,通络止痛。全方合用,使郁热得清,阴亏得补,经络通,疼痛止而顽疾除。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脱敏煎治疗慢性荨麻疹

  崔某,男,46岁,2009年8月6日初诊。述其全身起扁平疙瘩,时起时消,反复发作,3年余,经用盐酸西替利嗪、扑尔敏等只能暂时缓解,移时则发。1周前因淋雨后,全身皮疹又起,经注射地塞米松针、葡萄酸钙等,皮疹减少,瘙痒减轻,但停药后又大片续起,无奈求治于中医。刻诊:全身散在扁平疙瘩,色红、灼热,瘙痒难忍,越抓越痒,心烦急躁,舌质尖红、苔白腻、根部厚,脉沉滑。诊为瘾疹,证属湿热内郁,外发肌表。治宜宣发肺卫,清利湿热以治本,祛风止痒以治标。拟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脱敏煎加味,处方:麻黄10g,杏仁10g,连翘15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五味子10g,乌梅30g,黄芩、苍术各12g,防风10g,全虫6g,白蒺藜15g,丹皮10g,5剂。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早晚温服。8月11日复诊:药后皮疹、瘙痒基本消失,偶尔有个别皮疹发生,但瘙痒轻微,很快消失,守方去五味子、白蒺藜,麻黄减为6g,加白术15g、砂仁10g,以健脾祛湿,5剂,煎服法同前。8月18日三诊:药后未见新疹出现而告愈,为巩固疗效,上方去乌梅、苍术,加薏苡仁30g,10服,隔日1服。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为《伤寒论》治疗瘀热在里身发黄的方剂,脱敏煎为祝谌予老中医治疗过敏性疾病的验方,二方合用与慢性荨麻疹病机符合,再加全虫搜剔祛风,故疗效显著。8月22日,因为身上下部痒,遂想到北京科教频道谁介绍的龙胆泻肝丸可以治疗阴部瘙痒,本打算用,后来想到小柴胡。打算试试,没想到效果很好。方如下:柴胡20克 人参10克 黄芩10克 清半夏15克 炙甘草10克 生姜10克 大枣4枚。。 小柴胡汤加减治暴发火眼



  隋某,女,58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患者半月前突然右眼结膜充血,目涩且胀。曾去西医院诊治,诊查认为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嘱服维生素C、芦丁等药,服药一周余,疗效不佳。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接诊,见其右眼结膜充血,自诉伴有偏头痛,右侧腹部不适,舌有热感。舌尖红赤,苔薄,脉弦细。诊为暴发火眼,证属肝火上炎兼肺热气壅。治宜疏肝解郁,润肺通腑,拟方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黄连6克,丹皮12克,白茅根15克,连翘10克,瓜蒌皮15克,菊花15克,百合20克,厚朴12克,炒白芍15克,香附12克,茯苓20克,枸杞子10克,夏枯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右眼白睛血丝已退净,右侧腹痛明显减轻,头痛已愈,唯有舌尖仍有不适感。前方去连翘、厚朴,加炒山药15克,炒枳壳10克,葛根15克。继服7剂善后收功。

  按:本案肝胆风火上炎,故目赤、舌热、舌尖边红赤;少阳经气不利,故病证偏于身体一侧,右眼白睛红赤,偏头痛,右侧腹部不适。白睛为气轮,内应于肺,肺热大肠腑气不通,故腹部不适。证属肝火上炎兼肺热气壅,故治疗当疏肝解郁,润肺通腑。方中柴胡、黄芩、半夏、菊花、夏枯草、连翘、炒白芍、枸杞子、香附,疏肝解郁,兼清肝火、养肝阴;瓜蒌皮、百合、厚朴润肺通腑;黄芩、黄连泄热止血;丹皮、茅根凉血止血。药与证情合拍,服7剂后,右眼白睛血丝退净。二诊时,前方略作加减,稍加健脾升津之品以善后。综观全方,既有针对证侯之方,又有针对主症之药,故疗效颇佳。(聂惠民名医传承工作站:郭华 张宁 李献平 路广林 张秋霞) 小柴胡汤加减治暴发火眼



  隋某,女,58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患者半月前突然右眼结膜充血,目涩且胀。曾去西医院诊治,诊查认为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嘱服维生素C、芦丁等药,服药一周余,疗效不佳。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接诊,见其右眼结膜充血,自诉伴有偏头痛,右侧腹部不适,舌有热感。舌尖红赤,苔薄,脉弦细。诊为暴发火眼,证属肝火上炎兼肺热气壅。治宜疏肝解郁,润肺通腑,拟方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黄连6克,丹皮12克,白茅根15克,连翘10克,瓜蒌皮15克,菊花15克,百合20克,厚朴12克,炒白芍15克,香附12克,茯苓20克,枸杞子10克,夏枯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右眼白睛血丝已退净,右侧腹痛明显减轻,头痛已愈,唯有舌尖仍有不适感。前方去连翘、厚朴,加炒山药15克,炒枳壳10克,葛根15克。继服7剂善后收功。

  按:本案肝胆风火上炎,故目赤、舌热、舌尖边红赤;少阳经气不利,故病证偏于身体一侧,右眼白睛红赤,偏头痛,右侧腹部不适。白睛为气轮,内应于肺,肺热大肠腑气不通,故腹部不适。证属肝火上炎兼肺热气壅,故治疗当疏肝解郁,润肺通腑。方中柴胡、黄芩、半夏、菊花、夏枯草、连翘、炒白芍、枸杞子、香附,疏肝解郁,兼清肝火、养肝阴;瓜蒌皮、百合、厚朴润肺通腑;黄芩、黄连泄热止血;丹皮、茅根凉血止血。药与证情合拍,服7剂后,右眼白睛血丝退净。二诊时,前方略作加减,稍加健脾升津之品以善后。综观全方,既有针对证侯之方,又有针对主症之药,故疗效颇佳。(聂惠民名医传承工作站:郭华 张宁 李献平 路广林 张秋霞) 小柴胡汤加减治暴发火眼



  隋某,女,58岁。2009年3月20日初诊。患者半月前突然右眼结膜充血,目涩且胀。曾去西医院诊治,诊查认为是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所致,嘱服维生素C、芦丁等药,服药一周余,疗效不佳。北京中医药大学聂惠民教授接诊,见其右眼结膜充血,自诉伴有偏头痛,右侧腹部不适,舌有热感。舌尖红赤,苔薄,脉弦细。诊为暴发火眼,证属肝火上炎兼肺热气壅。治宜疏肝解郁,润肺通腑,拟方小柴胡汤加减。处方:柴胡10克,黄芩10克,法半夏10克,黄连6克,丹皮12克,白茅根15克,连翘10克,瓜蒌皮15克,菊花15克,百合20克,厚朴12克,炒白芍15克,香附12克,茯苓20克,枸杞子10克,夏枯草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服药后右眼白睛血丝已退净,右侧腹痛明显减轻,头痛已愈,唯有舌尖仍有不适感。前方去连翘、厚朴,加炒山药15克,炒枳壳10克,葛根15克。继服7剂善后收功。

  按:本案肝胆风火上炎,故目赤、舌热、舌尖边红赤;少阳经气不利,故病证偏于身体一侧,右眼白睛红赤,偏头痛,右侧腹部不适。白睛为气轮,内应于肺,肺热大肠腑气不通,故腹部不适。证属肝火上炎兼肺热气壅,故治疗当疏肝解郁,润肺通腑。方中柴胡、黄芩、半夏、菊花、夏枯草、连翘、炒白芍、枸杞子、香附,疏肝解郁,兼清肝火、养肝阴;瓜蒌皮、百合、厚朴润肺通腑;黄芩、黄连泄热止血;丹皮、茅根凉血止血。药与证情合拍,服7剂后,右眼白睛血丝退净。二诊时,前方略作加减,稍加健脾升津之品以善后。综观全方,既有针对证侯之方,又有针对主症之药,故疗效颇佳。(聂惠民名医传承工作站:郭华 张宁 李献平 路广林 张秋霞) 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常用方,在全论113方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实很好。为了更好地扩大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本文专就其若干问题,谈点个人拙见,以期引玉。

一、正确理解小柴胡汤证
《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以病统证。如伤寒首论太阳病,下辖太阳表实麻黄汤证、表虚桂枝汤证。少阳病下辖小柴胡汤诸证等。这就是说,《伤寒论》以六经病为纲,以诸汤证名目,举纲为目,层层深入,剖析六经病千变万化的病因、病机,使其在临床上证药合机,审因论治,取得相应的疗效。
 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其病机为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三阳表证的病机变化中,它可以外达出表,亦可内陷入里。所以,它的两组主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反应;一为口苦、咽干、目眩(实即包括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反应。前者可视为少阳半表证,后者可视为少阳半里证。这些主证的出现,可以由太阳失治、误治,亦可由阳明病转入。但无论其来路如何,总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便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使病邪透达于外,不致内陷入里。因此,小柴胡汤在外感热中所起的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内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
的,其枢转之机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前所述,从小柴胡汤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功用看,引申其治疗杂病,则更是天地宽广,通治诸病。诸如心血管系,肺系,消化系,以及部分神经系病症,只要出现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病机皆可以小柴胡汤化裁运用。从宏观的病机看,诸如以肝胆为中心,波及脾胃,影响肺气,累及心神,扰乱肝魂,困扰胃肠……举凡兼表之虚证,兼里之实证,挟痰挟饮,气滞兼瘀等涉及的病种甚多,所以说,用小柴胡汤权宜应变,治疗杂病,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此外,关于“但见一证,不必悉具”用小柴胡汤的问题。历代医家各持己见,有的注家认为,只要见到“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症状中任何一病,即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这种见解有失其偏。因为只见一症,即用小柴胡汤,有其机械性和片面性,割裂了小柴胡汤证的整体意义。所以,仅见口苦或咽干,或目眩就用小柴胡汤,那未能抓住病机实质,多有失误。例如,口苦、咽于、目眩三者为胆火肆虐症,如果仅见其中之一,即用小柴胡汤治疗,而方中所用党参、半夏、姜、枣、甘草之辛甘调和补益的功能,怎能用于一派实火之证呢?这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无疑是机械地对号入坐。笔者认为,小柴胡汤的病机,能够客观地印证的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不,胃气因和”,这才是“但见一症”的最好注脚,前后相参,正是彼此详略的关系,自然也就不至于捉襟见肘地理解“但见一症”,其互文见义的脉络,自然是一目了然。

二、深入剖析小柴胡汤方
  小柴胡汤方药只七味,是由三组药配合而成。其一,柴胡、黄芩为肝胆药,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共奏疏肝泄胆之功。其二,人参(一般为党参)、半夏和甘草为脾胃之药。其中人参补益肺脾之气,半夏既能和胃又可顺气,甘草有调和诸药、甘守津回之意,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其三,生姜、大枣,从其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的功用看,实在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用小柴胡汤治外感表证,姜枣是不可少的。由此,亦可反证少阳表证内传的机制,证明太阳与少阳的比邻关系,和表里相传的反应。
  如上所述,小柴胡汤是取透达外邪、调理脾胃、调和营卫,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
  因此,本方治外感表证,既可攻邪,又可扶正,体现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然而,从小柴胡汤的组成有收有散、有功有补的作用看,用其治疗杂病是不可多得的良方。举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所出现各脏腑的疾病,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所以说,如能横看表里,竖看三焦,外连肌表,  内合脏腑,全面整体地认识小柴胡汤方的原理,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杂病,确可达到左右逢源的效果。这就是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推广应用于临床的真谛所在。   
  关于柴胡的用量问题。论中有大、中、小三种用法,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用柴胡半斤;柴胡桂枝各半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柴胡四两;柴胡加芒硝汤用柴胡二两十六铢。综合《伤寒论》本意,柴胡用大量是用于小柴胡汤本证,即少阳证。其次是太阳病已传少阳,但太阳证未罢,而又较轻微,但兼有太阳或阳明里证。用小量是少阳病已解,尚有少阳余波未平。从目前临床来看,多数是用常规量6~10g。这个用量符合伤寒本意,因汉代度量衡大,原方用一两,折算今日量为一钱,约10g。   
  此外,关于柴胡劫肝阴的问题。从柴胡有升散达外的功能来看,如肾阴亏损、肝阳亢旺者,当慎用或忌用。但临床上三阳外感用大量亦无碍,对肝胆疾患为必用之药,量大些亦无妨。若用量大,服用时间久,确有伤阴之弊,应当注意。
 
三、小柴胡汤应用举例
  (一)小柴胡汤
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是非常贴切的。从少阳的病机看,外可兼太阳,一般风寒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者甚多,用小柴胡汤酌加防风、葛根之类透达即可。   
从临床实际看,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的还夹有西药发汗,如强力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等。如外感初期即用上药治疗,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如此治疗,若体质素虚者,必然导致在表之卫气损伤,在里之脾胃受累,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所以,再用中药解表、西药发汗就不相宜了。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热、透达外邪则是很合拍的。
  [案一]鄢某,男,36岁。因外感服用强力银翘片两天,又
服用消炎药汗出热不退,体温38.9度,血象正常,中性不高。
恶寒欲衣被,身痛酸软,头疼紧束,口不渴,舌苔薄而白腻,脉
浮弦数。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党参15g,黄芩、法半夏、防风各10g,葛根15g,炙甘草5g,
    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服第一剂后,体温下降至38.3℃,恶寒罢,身体舒适,热退脉静,食纳增,服3剂痊愈。
  目前,临床上中西药杂用,对病情不利者屡见不鲜。如上所述,其弊端就在于打乱了表里传变的正常秩序,使之表里不清,寒热夹杂,虚实并存。此时,如能正确运用小柴胡汤的调和作用,切中病机,可以转败为胜。不然,则酿成仲景所谓的“坏病”,病机变化多端,治疗的难度就非常大。
  (二)柴胡桂枝各半汤
  本方治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前者偏表里不和,而后者偏气虚兼表。
  [案二]一妇人,年40左右,因感冒发热恶寒,既用解表药,又用清热药,并用西药消炎抗感染,病延六七日。其主症恶寒发热,身痛不休,无汗或微汗热不退,体温37.5—38.9度,不欲饮食,口淡乏味,二便尚可,脉虚浮数,舌薄白润。投:
       柴胡、桂枝各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白芍各10g,
       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服1剂微汗出,热退,精神好,食纳增,头不疼。再剂一切恢复正常,后予补中益气汤3剂而痊愈。
  柴胡桂枝各半汤,既具备小柴胡汤的调和表里等功能,又具备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功能,合二方为一方,可以通治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若再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实属保健良方。
  此外,还可用治风湿身痛、关节酸痛、肌肉掣动。在南方春雨连绵之日,身体素质较差而兼有风湿者,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透达风寒湿邪,加防风、秦艽、威灵仙祛风胜湿,功效尤著。若与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相比,彼则一味攻邪,耗伤正气,此则攻补兼施,发中有收,功效殊不相同。
  (三)柴胡二陈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合二陈汤。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颇为有效。因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而内有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柴胡二陈合用,可谓是安内攘外,各建其功。体现了整体辨证的优势。
  [案三]汪某,年逾六旬,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多年,遇寒即发,咳嗽气粗,痰涎壅甚,恶寒低热,食纳差,脉虚数,舌黄白而腻。处方:
    党参15g,柴胡、黄苓、法半夏各10g,茯苓20g,陈皮、葶苈子、
    苏子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上药服3~5剂,病即缓解。
  从临床实践看,用柴胡二陈汤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功效优于用抗生素。本方长于补益肺脾,温化寒痰,对老年患者无疑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调理,从本论治。而抗生素的作用,姑且不能视为寒凉剂,但其负面反应却可损伤脾胃,波及肺气。久病体弱者,两者的疗效是决然不同的。
  (四)柴胡加龙牡合甘麦大枣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生姜,加龙牡、浮小麦、麦冬。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抑郁症,均能取效。
  [案四]黄某,自46岁后,陆续出现烦躁易怒,今48岁更趋严重,夜梦纷纭,胸胁刺痛,大便不畅,经前一星期加重,脉弦实有力。处方:   
   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太子参15g,郁金、青皮、香附、麦冬各10g,
   生龙牡15g,浮小麦30g,大枣3枚,花粉、橘核各15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经前烦躁开始服药。如此反复治疗多年,至50岁后慢慢稳定安宁。本病临床多见,其病机为阴血不足、肝郁化火所致,故尚可加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滋阴养血、平肝润燥药。
  本方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牡汤,原方有桂枝、大黄、铅丹、茯苓,为治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病症,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主治功用各异。笔者认为,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龙牡等,旨在调和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之症,合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故治疗妇人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精神抑郁症。原方桂枝之辛,大枣之寒,铅丹有小毒,故均弃之。
  (五)柴胡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是《金匮要略》方,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用。本方合小柴胡汤,治肝郁化火、阴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失眠,颇多效验,临床上用于阴虚瘦弱之体或更年期综合征的烦躁、失眠、惊悸等皆有良效。
  [案五]吴某,女,52岁,中学教师。自述心慌不宁,胸闷气憋,精神不振,夜烦梦多,食纳差,脉间歇,每分钟2~3次不等,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以及地西泮等西药,疗效不稳定。察其舌质偏红,苔黄白而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法半夏、黄芩、知母各10g,酸枣仁15g,
    炙甘草10g,茯苓20g,川芎6g,丹参15g,浮小麦30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剂后睡眠安稳,烦躁减,期前收缩基本控制,精神好转,食纳增加。继以上方隔日1剂,前后共服30剂,一切恢复正常。
 本案属阴虚肝血不足,肝郁火化。妇人绝经期前后多有此症,有的症状较轻,有的病情严重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男性群体中亦有部分患者素体阴虚火旺,体质瘦弱,可以出现烦惊、心悸、失眠等症。究其病机,男女均为阴血不足、血不足以养肝,故而肝郁化燥,用小柴胡汤疏泄肝胆,合酸枣仁汤养阴血,加白芍、丹参等增强其滋阴养血的功效,能起到较好的除烦定惊之效。
  (六)柴胡温胆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姜枣,合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组合而成。治疗胆胃湿热、肝郁化火的烦躁失眠、耳鸣惊悸、精神抑郁等症。
  [案六]李某,女,16岁,中学生。学生成绩一贯优良。因家况不佳,逐渐精神萎靡,少言寡语,烦躁失眠,幻听恐惧。月经前症状加剧,休学治疗,先西药镇静,住精神病院一个多月,病情未见好转,遂转中医治疗。症见:精神呆滞,两目直视,眼神不宁,少言寡语,夜寐不安,时而烦躁,甚则夜间出走,食纳少,大便不快,脉弦实稍数,舌苔、黄白厚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黄芩10g,川黄连3g,法半夏、郁金各10g,茯苓15g,
  枳壳10g,竹茹15g,陈皮10g,菖蒲、远志各6g,虎杖15g,胆南星6g。 每日1剂,分2次稍凉服。
  前方进10剂后,精神状态有明显好转,食纳增加,夜能安睡,临经前情绪波动减轻,遂守原方加绿萼梅、合欢皮、夜交藤,或合甘麦大枣汤等,治疗近半年后复学,成绩逐渐上升,观察半年,病未复发。   
  柴胡温胆汤,用以治失眠、情绪紧张,或忧郁,不失为一剂良方。凡是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期前收缩、耳鸣以及神经系统病症,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冠心病、间质性肺炎,神经官能症、肝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众多疾病,只要符合肝郁化火、胆胃湿热的病机,在一定的阶段用之均能异病同治,取得明显的疗效.
  (七)柴胡陷胸汤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是治疗肝胆不和,痰热阻遏于胸胃的病症。如支气管肺炎,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嗽痰不爽,胸胁痞满,或胃脘痞胀,嗳气,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案七]王某,男,52岁。平素有气管炎病史。近因感冒发热、咳嗽、胸痛而住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经消炎、抗感染治疗1周,病情缓解出院。现症:咳嗽痰黄稠,胸闷胁痛,右侧胸背部均有湿罗音,呼吸不畅,低热37.5度,大便不畅,夜烦少眠多梦,食纳差,口黏舌苔黄腻,脉弦滑偏数。拟方:
   柴胡、太子参、黄芩、法半夏、花粉各10g,川黄连5g,全瓜萎20g,郁金10g,
   桑皮15g,生甘草5g,百部10g,白及15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前方服5剂后,低热除,咳嗽减,胸痛好转,呼吸均匀,食纳、睡眠明显改善,舌薄润,脉弦数,守方进10剂,临床痊愈。
  本案属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故用上方取效。此外,本方用于肺胃两者病变,如肺之痰热壅甚的,胸膜炎、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如胃之湿热中阻、肝胆气滞的,胃窦炎、胆汁反流、反胃、呕吐、呃逆等。随症加减,皆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八)柴胡泻心汤
  小柴胡汤合泻心汤,共奏疏泄肝胆、调和脾胃湿热之功效。烦躁不寐,胃脘痞胀,胁间胀痛,大便稀软或腹泻等症。
  [案八]谭某,女,35岁。自述精神郁闷,烦躁失眠多梦,腹涨气滞,胃脘至脐腹胀痞,大便稀溏,日三四次,肛门不爽,脉缓稍弦,舌苔黄腻。处方:
   柴胡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各10g,黄连5g,干姜、枳壳、广木香各10g,
   炙甘草5g,神曲1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药进3剂,诸症悉减,大便成形,每日1~2次。继服2剂,诸症消失,饮食正常。
  柴胡泻心汤的运用,病机重点是肝胆火郁,脾胃气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临床多用于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胆囊炎、肠炎、腹泻等,视其病位所在而加减,如病在肝胆加疏肝的郁金、川楝、青皮;如病在胃肠加理气的枳壳、木香、神曲等。
  举凡伤寒学者尽人皆知:柴胡汤证下之,满而不痛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这里是指柴胡证误下,损伤脾胃,湿热中阻,气滞不畅,以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行气消痞治之。此间,正说明柴胡与泻心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一同属肝胆脾胃同病;其二,同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其三,病机重点在中焦,虽下并未损伤脾胃波及下焦,故而说柴胡不中与半夏泻心汤。笔者以为,凡是肝胆脾胃同病气机阻滞,姑论其下与不下,视其病症所在,用小柴胡合泻心汤,临床广泛运用,都有良好的效益。
  (九)柴胡四逆散
  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临床用于慢性肝炎、乙肝“三阳”
以及肝硬化等病症,疗效稳定,且有平淡出奇之功。小柴胡汤合
四逆散,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对肝病患者脾胃健
运、中焦振奋、恢复健康有直接的作用。
  1.治急慢性肝炎: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郁金、青陈皮、川楝、茵陈、虎杖等,对急、慢性肝炎退黄快,俟转氨酶下降后,酌加滋养肝阴、健运脾胃药,但养阴不能腻,健脾不能燥,更不能过早进补。
  2.治乙肝“三阳”:以两对半1、3、5阳性为特征,应是包括在慢性肝炎之内。但临床上“三阳”的带菌者甚多,其治疗与转氨酶升高者有所不同。
  一般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白花蛇舌、白马骨、忍冬藤、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加怀山药、扁豆、白术健脾药,加谷芽、麦芽、炒内金化食药,加川楝、郁金等疏肝;酌加丹参、旱莲草、女贞子等滋阴活血。其中清热解毒药,可视病情选1-2味,不能过于苦寒;滋养肝阴药不可服之过早,可从舌象辨认其伤与否。服药以1—3个月为 1疗程,每日1剂。阴转率较好。小孩比成年人更好。但有服2个月即转阴,或转为1、5阳性,也有转阴后半年又复出1、3、5阳性。总之,上述治疗有效,但仍缺乏具体分类用药和确切的统计学观察。但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可以长期用药。
 3.治肝硬化:以小柴胡汤和四逆散,加郁金、内金、腹皮、生牡蛎、青皮、川楝、香附、三棱、莪术、炒谷麦芽等。总的治则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但用药均以柔克刚,不用过多攻伐药,这种治法对血吸虫病肝硬化、酒精中毒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均有一定的疗效,必须坚持长期服药,一般需1—2年服药治疗。如有腹水者,适当加茯苓皮、海桐皮、赤小豆等,或短暂用西药利尿,腹水消退后即停用。笔者体会:1)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治肝硬化,能较好地疏泄肝胆,健运脾胃,促进消化功能,有利于机体恢复;2)用活血化瘀药以丹参、益母草、赤芍、香附之类为宜,不用桃仁、红花、土鳖虫之类破血动血药;3)用软坚药,以三棱、莪术为宜,且在脾胃功能健运的情况下用小量为好;4)密切注意伤阴,肝硬化无论用何种疏肝药均有伤阴之虞,必须注意防患。一是用疏肝药如柴胡等,不宜过量,以小量适中;二是注意舌苔、脉象,如舌红少苔,脉象弦硬,应立即调整滋养肝阴药,减少对肝阴的耗损,或采用食疗辅助滋阴健脾。总之,肝硬化是慢性病,治疗是长期的,应以无毒治病为上,不能孟浪,不能求速效。不然,弄巧成拙,反生祸端,必须慎之又慎。此外,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较差,可能是与肝细胞长期损伤有关。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及时调整用药,仍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十)柴胡平胃散
 此即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又可称柴平汤。以小柴胡汤加苍术、厚朴、陈皮而成方。临床上感冒夹湿,或急性黄疸性肝炎。其症状为恶寒、发热、身疼痛、腹胀、大便稀溏,口淡黏腻舌苔淡润、脉弦数等。肝病湿邪偏甚者用之。
  江南长夏,身染风寒,头痛身热,表证俱在,又见脘痞腹胀,大便稀溏,食纳呆滞,用小柴胡汤外透表邪,用平胃散温化里湿,再加入藿香、滑石,对暑病挟湿,或慢性肝病,或外感挟湿均能取得疗效。笔者是在治慢性肝炎病,进入长夏湿浊明显,用本方常可与温病中的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气散等方择优选用,融经方与时方于一体,发挥两者之长,疗效十分理想。
  (十一)柴胡白虎汤
  柴胡白虎汤即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而成方。从药物组成看,应是少阳阳明同病。临床上四时感冒,汗出热不减,即有少阳往来寒热,又有阳明热盛,口渴饮水,用本方内外兼治,颇合病机。杂病如结核性发热、肿瘤发热、胆道感染发热等均可选用本方。
  时下,滥用感冒药,发汗过甚,风寒之邪未罢,热甚耗气伤津,酿成三阳合病,前人有柴葛解肌汤,符合病机,与柴胡白虎汤相比,可谓是异曲同工。
  (十二)柴胡五苓散
  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而成方。用小柴胡透达少阳于外,用五苓散化气利水于内。本方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偏重于寒湿者(或湿重者),加疏肝药郁金、川楝,加利湿药茵陈、厚朴。如系肝病偏脾胃不足,湿邪困脾,病者身黄溺黄,身体困重,食纳腹胀,大便稀溏,精神委靡,脉象弦缓濡数,舌白腻,用本方透达外邪,利水渗湿。全方可达到疏泄肝胆、健运脾胃、化气利水之功效。前贤有以小柴胡胃苓汤治寒湿发黄,即小柴胡汤、平胃散、五苓散三方合用,看似杂乱,实则井然有序;吴又可的达原饮为湿邪弥漫三焦,其用意亦与柴胡胃苓汤相近,治法同出一辙。
  此外,有嗜茶过甚(有的地方喝茶习惯特殊,将茶叶煮出茶汁,最后连茶叶也一同咀嚼吞食),日积月累,则出现“茶黄”,多为寒湿困脾之征,用上方有独特疗效。顺便提一句:如系茶黄,可以用茶树子煎水服用,亦可退黄。
  (十三)柴胡四物汤
  《伤寒论》有三条原文,叙述妇人中风经水适来,经水适断,均用小柴胡汤调理。笔者以为,实际上是妇人经期感冒,出现往来寒热所以小柴胡汤治之。然而,从临床实际看,由于其临经适来或适断,这与常人感冒有所不同。所以,用小柴胡汤透达外邪是其同,而因其动血则是殊异,故用四物汤合于小柴胡汤之中,内和气血,又切中其异,是治经期感冒的良策。一般说,经期感冒,除有外感之症,尚有血热烦躁之征,故从凉血人手,用生地、赤芍、丹参,改四物之养血为凉血,配合小柴胡汤透达,对于经期感冒的治疗确有其奥妙之处。当然,经期感冒未必都有热入血分,未见是症,那就不必画蛇添足了。
  总之,柴胡剂以小柴胡汤为中心,随证加减,因病择药,在临床上潜心钻研,细心体察,博闻广识,即可领悟小柴胡汤之所以能广泛运用于临床之奥妙。本文虽冗长琐细,但未必能概其全,因个人有限的知识,不当者,祈请批评! 谈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陈瑞春
《伤寒论》中的小柴胡汤,是一首常用方,在全论113方中使用率最高,运用范围最广,疗效确实很好。为了更好地扩大小柴胡汤的临床运用,本文专就其若干问题,谈点个人拙见,以期引玉。

一、正确理解小柴胡汤证
《伤寒论》的辨证思维方法,是以病统证。如伤寒首论太阳病,下辖太阳表实麻黄汤证、表虚桂枝汤证。少阳病下辖小柴胡汤诸证等。这就是说,《伤寒论》以六经病为纲,以诸汤证名目,举纲为目,层层深入,剖析六经病千变万化的病因、病机,使其在临床上证药合机,审因论治,取得相应的疗效。
 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其病机为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在三阳表证的病机变化中,它可以外达出表,亦可内陷入里。所以,它的两组主证,一为往来寒热,代表病在半表的病机反应;一为口苦、咽干、目眩(实即包括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等肝胆火郁证),代表病在半里的病机反应。前者可视为少阳半表证,后者可视为少阳半里证。这些主证的出现,可以由太阳失治、误治,亦可由阳明病转入。但无论其来路如何,总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便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使病邪透达于外,不致内陷入里。因此,小柴胡汤在外感热中所起的外达透邪,阻断病邪内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
的,其枢转之机也就不言而喻了。
  如前所述,从小柴胡汤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功用看,引申其治疗杂病,则更是天地宽广,通治诸病。诸如心血管系,肺系,消化系,以及部分神经系病症,只要出现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的病机皆可以小柴胡汤化裁运用。从宏观的病机看,诸如以肝胆为中心,波及脾胃,影响肺气,累及心神,扰乱肝魂,困扰胃肠……举凡兼表之虚证,兼里之实证,挟痰挟饮,气滞兼瘀等涉及的病种甚多,所以说,用小柴胡汤权宜应变,治疗杂病,体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原则性和灵活性。
  此外,关于“但见一证,不必悉具”用小柴胡汤的问题。历代医家各持己见,有的注家认为,只要见到“口苦,咽干,目眩”或“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的症状中任何一病,即可投以小柴胡汤治疗,这种见解有失其偏。因为只见一症,即用小柴胡汤,有其机械性和片面性,割裂了小柴胡汤证的整体意义。所以,仅见口苦或咽干,或目眩就用小柴胡汤,那未能抓住病机实质,多有失误。例如,口苦、咽于、目眩三者为胆火肆虐症,如果仅见其中之一,即用小柴胡汤治疗,而方中所用党参、半夏、姜、枣、甘草之辛甘调和补益的功能,怎能用于一派实火之证呢?这就犯了虚虚实实之戒,无疑是机械地对号入坐。笔者认为,小柴胡汤的病机,能够客观地印证的是“上焦得通,津液得不,胃气因和”,这才是“但见一症”的最好注脚,前后相参,正是彼此详略的关系,自然也就不至于捉襟见肘地理解“但见一症”,其互文见义的脉络,自然是一目了然。

二、深入剖析小柴胡汤方
  小柴胡汤方药只七味,是由三组药配合而成。其一,柴胡、黄芩为肝胆药,柴胡疏肝达外,黄芩清胆内泄;亦可视柴胡为少阳表药,黄芩为少阳里药,共奏疏肝泄胆之功。其二,人参(一般为党参)、半夏和甘草为脾胃之药。其中人参补益肺脾之气,半夏既能和胃又可顺气,甘草有调和诸药、甘守津回之意,共同起到调和脾胃的作用。其三,生姜、大枣,从其性味辛甘透达、温养阳气的功用看,实在是调和营卫而达表的要药,用小柴胡汤治外感表证,姜枣是不可少的。由此,亦可反证少阳表证内传的机制,证明太阳与少阳的比邻关系,和表里相传的反应。
  如上所述,小柴胡汤是取透达外邪、调理脾胃、调和营卫,在半表半里而偏于表的首选方。
  因此,本方治外感表证,既可攻邪,又可扶正,体现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然而,从小柴胡汤的组成有收有散、有功有补的作用看,用其治疗杂病是不可多得的良方。举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所出现各脏腑的疾病,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所以说,如能横看表里,竖看三焦,外连肌表,  内合脏腑,全面整体地认识小柴胡汤方的原理,将其运用于临床治疗杂病,确可达到左右逢源的效果。这就是小柴胡汤之所以能推广应用于临床的真谛所在。   
  关于柴胡的用量问题。论中有大、中、小三种用法,如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用柴胡半斤;柴胡桂枝各半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用柴胡四两;柴胡加芒硝汤用柴胡二两十六铢。综合《伤寒论》本意,柴胡用大量是用于小柴胡汤本证,即少阳证。其次是太阳病已传少阳,但太阳证未罢,而又较轻微,但兼有太阳或阳明里证。用小量是少阳病已解,尚有少阳余波未平。从目前临床来看,多数是用常规量6~10g。这个用量符合伤寒本意,因汉代度量衡大,原方用一两,折算今日量为一钱,约10g。   
  此外,关于柴胡劫肝阴的问题。从柴胡有升散达外的功能来看,如肾阴亏损、肝阳亢旺者,当慎用或忌用。但临床上三阳外感用大量亦无碍,对肝胆疾患为必用之药,量大些亦无妨。若用量大,服用时间久,确有伤阴之弊,应当注意。
 
三、小柴胡汤应用举例
  (一)小柴胡汤
运用本方治外感热病,是非常贴切的。从少阳的病机看,外可兼太阳,一般风寒感冒太阳、少阳合病者甚多,用小柴胡汤酌加防风、葛根之类透达即可。   
从临床实际看,时下市售的感冒药,大多数是辛凉药,有的还夹有西药发汗,如强力银翘片、复方感冒灵等。如外感初期即用上药治疗,一是发汗过甚,一是辛凉郁遏,如此治疗,若体质素虚者,必然导致在表之卫气损伤,在里之脾胃受累,其结果就是表里含混,寒热并存,虚实兼有。所以,再用中药解表、西药发汗就不相宜了。取小柴胡汤的调和寒热、透达外邪则是很合拍的。
  [案一]鄢某,男,36岁。因外感服用强力银翘片两天,又
服用消炎药汗出热不退,体温38.9度,血象正常,中性不高。
恶寒欲衣被,身痛酸软,头疼紧束,口不渴,舌苔薄而白腻,脉
浮弦数。方用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0g,党参15g,黄芩、法半夏、防风各10g,葛根15g,炙甘草5g,
    生姜3片,大枣3枚。 水煎每日1剂,分2次温服。
  服第一剂后,体温下降至38.3℃,恶寒罢,身体舒适,热退脉静,食纳增,服3剂痊愈。
  目前,临床上中西药杂用,对病情不利者屡见不鲜。如上所述,其弊端就在于打乱了表里传变的正常秩序,使之表里不清,寒热夹杂,虚实并存。此时,如能正确运用小柴胡汤的调和作用,切中病机,可以转败为胜。不然,则酿成仲景所谓的“坏病”,病机变化多端,治疗的难度就非常大。
  (二)柴胡桂枝各半汤
  本方治虚人外感,可与补中益气汤媲美,前者偏表里不和,而后者偏气虚兼表。
  [案二]一妇人,年40左右,因感冒发热恶寒,既用解表药,又用清热药,并用西药消炎抗感染,病延六七日。其主症恶寒发热,身痛不休,无汗或微汗热不退,体温37.5—38.9度,不欲饮食,口淡乏味,二便尚可,脉虚浮数,舌薄白润。投:
       柴胡、桂枝各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白芍各10g,
       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服1剂微汗出,热退,精神好,食纳增,头不疼。再剂一切恢复正常,后予补中益气汤3剂而痊愈。
  柴胡桂枝各半汤,既具备小柴胡汤的调和表里等功能,又具备桂枝汤调和营卫的功能,合二方为一方,可以通治老年经常感冒,身痛不已,若再以本方合玉屏风散,有病可治,无病可防,实属保健良方。
  此外,还可用治风湿身痛、关节酸痛、肌肉掣动。在南方春雨连绵之日,身体素质较差而兼有风湿者,用柴胡桂枝汤调和营卫气血,透达风寒湿邪,加防风、秦艽、威灵仙祛风胜湿,功效尤著。若与九味羌活汤、羌活胜湿汤相比,彼则一味攻邪,耗伤正气,此则攻补兼施,发中有收,功效殊不相同。
  (三)柴胡二陈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原方合二陈汤。用于慢性气管炎患者,颇为有效。因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多有肺气不足,经常罹患外感,一味解表发汗有伤肺气,只能以调和寒热的小柴胡汤发中有收,攻中有补以祛外邪。而内有痰饮,用二陈汤理气化痰,或加葶苈子、苏子、五味子降气而敛肺气。柴胡二陈合用,可谓是安内攘外,各建其功。体现了整体辨证的优势。
  [案三]汪某,年逾六旬,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多年,遇寒即发,咳嗽气粗,痰涎壅甚,恶寒低热,食纳差,脉虚数,舌黄白而腻。处方:
    党参15g,柴胡、黄苓、法半夏各10g,茯苓20g,陈皮、葶苈子、
    苏子各10g,炙甘草5g,生姜3片,大枣3枚。
  每日1剂,分2次温服。一般上药服3~5剂,病即缓解。
  从临床实践看,用柴胡二陈汤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的功效优于用抗生素。本方长于补益肺脾,温化寒痰,对老年患者无疑是从整体出发,全面调理,从本论治。而抗生素的作用,姑且不能视为寒凉剂,但其负面反应却可损伤脾胃,波及肺气。久病体弱者,两者的疗效是决然不同的。
  (四)柴胡加龙牡合甘麦大枣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生姜,加龙牡、浮小麦、麦冬。治妇人更年期综合征,或治精神抑郁症,均能取效。
  [案四]黄某,自46岁后,陆续出现烦躁易怒,今48岁更趋严重,夜梦纷纭,胸胁刺痛,大便不畅,经前一星期加重,脉弦实有力。处方:   
   柴胡、黄芩、法半夏各10g,太子参15g,郁金、青皮、香附、麦冬各10g,
   生龙牡15g,浮小麦30g,大枣3枚,花粉、橘核各15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经前烦躁开始服药。如此反复治疗多年,至50岁后慢慢稳定安宁。本病临床多见,其病机为阴血不足、肝郁化火所致,故尚可加六味地黄丸、二至丸等滋阴养血、平肝润燥药。
  本方柴胡加龙牡汤有别于《伤寒论》中的柴胡加龙牡汤,原方有桂枝、大黄、铅丹、茯苓,为治伤寒下后烦惊谵语的病症,是小柴胡汤的变法,主治功用各异。笔者认为,以小柴胡汤原方加龙牡等,旨在调和肝胆、脾胃、气机郁滞之症,合甘麦大枣汤补益心脾,故治疗妇人更年期综合征以及精神抑郁症。原方桂枝之辛,大枣之寒,铅丹有小毒,故均弃之。
  (五)柴胡酸枣仁汤
  酸枣仁汤是《金匮要略》方,有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的功用。本方合小柴胡汤,治肝郁化火、阴血不足、阴虚阳亢所致的失眠,颇多效验,临床上用于阴虚瘦弱之体或更年期综合征的烦躁、失眠、惊悸等皆有良效。
  [案五]吴某,女,52岁,中学教师。自述心慌不宁,胸闷气憋,精神不振,夜烦梦多,食纳差,脉间歇,每分钟2~3次不等,曾服用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丸,以及地西泮等西药,疗效不稳定。察其舌质偏红,苔黄白而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法半夏、黄芩、知母各10g,酸枣仁15g,
    炙甘草10g,茯苓20g,川芎6g,丹参15g,浮小麦30g。 每日1剂,分2次温服。
  5剂后睡眠安稳,烦躁减,期前收缩基本控制,精神好转,食纳增加。继以上方隔日1剂,前后共服30剂,一切恢复正常。
 本案属阴虚肝血不足,肝郁火化。妇人绝经期前后多有此症,有的症状较轻,有的病情严重而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在男性群体中亦有部分患者素体阴虚火旺,体质瘦弱,可以出现烦惊、心悸、失眠等症。究其病机,男女均为阴血不足、血不足以养肝,故而肝郁化燥,用小柴胡汤疏泄肝胆,合酸枣仁汤养阴血,加白芍、丹参等增强其滋阴养血的功效,能起到较好的除烦定惊之效。
  (六)柴胡温胆汤
  此方即小柴胡汤去姜枣,合温胆汤(或黄连温胆汤)组合而成。治疗胆胃湿热、肝郁化火的烦躁失眠、耳鸣惊悸、精神抑郁等症。
  [案六]李某,女,16岁,中学生。学生成绩一贯优良。因家况不佳,逐渐精神萎靡,少言寡语,烦躁失眠,幻听恐惧。月经前症状加剧,休学治疗,先西药镇静,住精神病院一个多月,病情未见好转,遂转中医治疗。症见:精神呆滞,两目直视,眼神不宁,少言寡语,夜寐不安,时而烦躁,甚则夜间出走,食纳少,大便不快,脉弦实稍数,舌苔、黄白厚腻。处方:
  柴胡10g,太子参15g,黄芩10g,川黄连3g,法半夏、郁金各10g,茯苓15g,
  枳壳10g,竹茹15g,陈皮10g,菖蒲、远志各6g,虎杖15g,胆南星6g。 每日1剂,分2次稍凉服。
  前方进10剂后,精神状态有明显好转,食纳增加,夜能安睡,临经前情绪波动减轻,遂守原方加绿萼梅、合欢皮、夜交藤,或合甘麦大枣汤等,治疗近半年后复学,成绩逐渐上升,观察半年,病未复发。   
  柴胡温胆汤,用以治失眠、情绪紧张,或忧郁,不失为一剂良方。凡是胆胃湿热,痰热内扰的心悸、期前收缩、耳鸣以及神经系统病症,皆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临床上冠心病、间质性肺炎,神经官能症、肝炎、更年期综合征、癫痫等众多疾病,只要符合肝郁化火、胆胃湿热的病机,在一定的阶段用之均能异病同治,取得明显的疗效.
  (七)柴胡陷胸汤
  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是治疗肝胆不和,痰热阻遏于胸胃的病症。如支气管肺炎,胸膜粘连胸腔积液,嗽痰不爽,胸胁痞满,或胃脘痞胀,嗳气,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弦滑数等症。
  [案七]王某,男,52岁。平素有气管炎病史。近因感冒发热、咳嗽、胸痛而住院治疗。诊断为支气管肺炎、结核性胸膜炎,经消炎、抗感染治疗1周,病情缓解出院。现症:咳嗽痰黄稠,胸闷胁痛,右侧胸背部均有湿罗音,呼吸不畅,低热37.5度,大便不畅,夜烦少眠多梦,食纳差,口黏舌苔黄腻,脉弦滑偏数。拟方:
   柴胡、太子参、黄芩、法半夏、花粉各10g,川黄连5g,全瓜萎20g,郁金10g,
   桑皮15g,生甘草5g,百部10g,白及15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前方服5剂后,低热除,咳嗽减,胸痛好转,呼吸均匀,食纳、睡眠明显改善,舌薄润,脉弦数,守方进10剂,临床痊愈。
  本案属于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故用上方取效。此外,本方用于肺胃两者病变,如肺之痰热壅甚的,胸膜炎、肺部感染、肺结核等,如胃之湿热中阻、肝胆气滞的,胃窦炎、胆汁反流、反胃、呕吐、呃逆等。随症加减,皆可取得较理想的疗效。
  (八)柴胡泻心汤
  小柴胡汤合泻心汤,共奏疏泄肝胆、调和脾胃湿热之功效。烦躁不寐,胃脘痞胀,胁间胀痛,大便稀软或腹泻等症。
  [案八]谭某,女,35岁。自述精神郁闷,烦躁失眠多梦,腹涨气滞,胃脘至脐腹胀痞,大便稀溏,日三四次,肛门不爽,脉缓稍弦,舌苔黄腻。处方:
   柴胡10g,党参15g,法半夏、黄芩各10g,黄连5g,干姜、枳壳、广木香各10g,
   炙甘草5g,神曲10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上药进3剂,诸症悉减,大便成形,每日1~2次。继服2剂,诸症消失,饮食正常。
  柴胡泻心汤的运用,病机重点是肝胆火郁,脾胃气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临床多用于消化道疾病,如胃炎、胆囊炎、肠炎、腹泻等,视其病位所在而加减,如病在肝胆加疏肝的郁金、川楝、青皮;如病在胃肠加理气的枳壳、木香、神曲等。
  举凡伤寒学者尽人皆知:柴胡汤证下之,满而不痛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这里是指柴胡证误下,损伤脾胃,湿热中阻,气滞不畅,以半夏泻心汤调和寒热、行气消痞治之。此间,正说明柴胡与泻心之间的内在联系。其一同属肝胆脾胃同病;其二,同属湿热并存,气机阻滞;其三,病机重点在中焦,虽下并未损伤脾胃波及下焦,故而说柴胡不中与半夏泻心汤。笔者以为,凡是肝胆脾胃同病气机阻滞,姑论其下与不下,视其病症所在,用小柴胡合泻心汤,临床广泛运用,都有良好的效益。
  (九)柴胡四逆散
  小柴胡汤合四逆散加减,临床用于慢性肝炎、乙肝“三阳”
以及肝硬化等病症,疗效稳定,且有平淡出奇之功。小柴胡汤合
四逆散,共奏疏肝理气、健脾和胃之功效,对肝病患者脾胃健
运、中焦振奋、恢复健康有直接的作用。
  1.治急慢性肝炎: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郁金、青陈皮、川楝、茵陈、虎杖等,对急、慢性肝炎退黄快,俟转氨酶下降后,酌加滋养肝阴、健运脾胃药,但养阴不能腻,健脾不能燥,更不能过早进补。
  2.治乙肝“三阳”:以两对半1、3、5阳性为特征,应是包括在慢性肝炎之内。但临床上“三阳”的带菌者甚多,其治疗与转氨酶升高者有所不同。
  一般以小柴胡汤去姜枣,合四逆散加白花蛇舌、白马骨、忍冬藤、蒲公英等清热解毒药,加怀山药、扁豆、白术健脾药,加谷芽、麦芽、炒内金化食药,加川楝、郁金等疏肝;酌加丹参、旱莲草、女贞子等滋阴活血。其中清热解毒药,可视病情选1-2味,不能过于苦寒;滋养肝阴药不可服之过早,可从舌象辨认其伤与否。服药以1—3个月为 1疗程,每日1剂。阴转率较好。小孩比成年人更好。但有服2个月即转阴,或转为1、5阳性,也有转阴后半年又复出1、3、5阳性。总之,上述治疗有效,但仍缺乏具体分类用药和确切的统计学观察。但未发现任何副作用,可以长期用药。
 3.治肝硬化:以小柴胡汤和四逆散,加郁金、内金、腹皮、生牡蛎、青皮、川楝、香附、三棱、莪术、炒谷麦芽等。总的治则是疏肝理气,健脾和胃,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但用药均以柔克刚,不用过多攻伐药,这种治法对血吸虫病肝硬化、酒精中毒肝硬化、肝炎后肝硬化均有一定的疗效,必须坚持长期服药,一般需1—2年服药治疗。如有腹水者,适当加茯苓皮、海桐皮、赤小豆等,或短暂用西药利尿,腹水消退后即停用。笔者体会:1)用小柴胡汤合四逆散治肝硬化,能较好地疏泄肝胆,健运脾胃,促进消化功能,有利于机体恢复;2)用活血化瘀药以丹参、益母草、赤芍、香附之类为宜,不用桃仁、红花、土鳖虫之类破血动血药;3)用软坚药,以三棱、莪术为宜,且在脾胃功能健运的情况下用小量为好;4)密切注意伤阴,肝硬化无论用何种疏肝药均有伤阴之虞,必须注意防患。一是用疏肝药如柴胡等,不宜过量,以小量适中;二是注意舌苔、脉象,如舌红少苔,脉象弦硬,应立即调整滋养肝阴药,减少对肝阴的耗损,或采用食疗辅助滋阴健脾。总之,肝硬化是慢性病,治疗是长期的,应以无毒治病为上,不能孟浪,不能求速效。不然,弄巧成拙,反生祸端,必须慎之又慎。此外,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较差,可能是与肝细胞长期损伤有关。治疗时应严密观察,及时调整用药,仍可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十)柴胡平胃散
 此即小柴胡汤合平胃散,又可称柴平汤。以小柴胡汤加苍术、厚朴、陈皮而成方。临床上感冒夹湿,或急性黄疸性肝炎。其症状为恶寒、发热、身疼痛、腹胀、大便稀溏,口淡黏腻舌苔淡润、脉弦数等。肝病湿邪偏甚者用之。
  江南长夏,身染风寒,头痛身热,表证俱在,又见脘痞腹胀,大便稀溏,食纳呆滞,用小柴胡汤外透表邪,用平胃散温化里湿,再加入藿香、滑石,对暑病挟湿,或慢性肝病,或外感挟湿均能取得疗效。笔者是在治慢性肝炎病,进入长夏湿浊明显,用本方常可与温病中的甘露消毒丹、藿香正气散等方择优选用,融经方与时方于一体,发挥两者之长,疗效十分理想。
  (十一)柴胡白虎汤
  柴胡白虎汤即小柴胡汤加石膏、知母而成方。从药物组成看,应是少阳阳明同病。临床上四时感冒,汗出热不减,即有少阳往来寒热,又有阳明热盛,口渴饮水,用本方内外兼治,颇合病机。杂病如结核性发热、肿瘤发热、胆道感染发热等均可选用本方。
  时下,滥用感冒药,发汗过甚,风寒之邪未罢,热甚耗气伤津,酿成三阳合病,前人有柴葛解肌汤,符合病机,与柴胡白虎汤相比,可谓是异曲同工。
  (十二)柴胡五苓散
  此即小柴胡汤合五苓散而成方。用小柴胡透达少阳于外,用五苓散化气利水于内。本方常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偏重于寒湿者(或湿重者),加疏肝药郁金、川楝,加利湿药茵陈、厚朴。如系肝病偏脾胃不足,湿邪困脾,病者身黄溺黄,身体困重,食纳腹胀,大便稀溏,精神委靡,脉象弦缓濡数,舌白腻,用本方透达外邪,利水渗湿。全方可达到疏泄肝胆、健运脾胃、化气利水之功效。前贤有以小柴胡胃苓汤治寒湿发黄,即小柴胡汤、平胃散、五苓散三方合用,看似杂乱,实则井然有序;吴又可的达原饮为湿邪弥漫三焦,其用意亦与柴胡胃苓汤相近,治法同出一辙。
  此外,有嗜茶过甚(有的地方喝茶习惯特殊,将茶叶煮出茶汁,最后连茶叶也一同咀嚼吞食),日积月累,则出现“茶黄”,多为寒湿困脾之征,用上方有独特疗效。顺便提一句:如系茶黄,可以用茶树子煎水服用,亦可退黄。
  (十三)柴胡四物汤
  《伤寒论》有三条原文,叙述妇人中风经水适来,经水适断,均用小柴胡汤调理。笔者以为,实际上是妇人经期感冒,出现往来寒热所以小柴胡汤治之。然而,从临床实际看,由于其临经适来或适断,这与常人感冒有所不同。所以,用小柴胡汤透达外邪是其同,而因其动血则是殊异,故用四物汤合于小柴胡汤之中,内和气血,又切中其异,是治经期感冒的良策。一般说,经期感冒,除有外感之症,尚有血热烦躁之征,故从凉血人手,用生地、赤芍、丹参,改四物之养血为凉血,配合小柴胡汤透达,对于经期感冒的治疗确有其奥妙之处。当然,经期感冒未必都有热入血分,未见是症,那就不必画蛇添足了。
  总之,柴胡剂以小柴胡汤为中心,随证加减,因病择药,在临床上潜心钻研,细心体察,博闻广识,即可领悟小柴胡汤之所以能广泛运用于临床之奥妙。本文虽冗长琐细,但未必能概其全,因个人有限的知识,不当者,祈请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