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居然之家品格吊顶:这些年的教育出版怎么了?-百道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20:31:26

这些年的教育出版怎么了?

作者:朱杰人 时间:2011年05月18日

点击订阅《出版日报》 分享到微博:  打印分享到新浪微博分享到搜狐微博分享到腾讯微博收藏

   关键词:高校教材;中小学教材;教辅

    2010年即将与我们挥手作别。在年尾的时候,静下心来回顾过往,展望未来,已经成为这些年必做的功课。恰好《现代出版》杂志社邀我谈谈对近几年教育出版的认识,借此机会,我想谈谈自己对教育出版的一些忧虑,希望大家来为我分担。

    过去这几年,对于整个出版行业而言,是风云变幻、精彩纷呈的。

    在这五年里,全国528家出版单位全部完成了转企改制,出版行业体制改革历时七年,终于从试点、攻坚,走到了决胜阶段;传统出版业经过了改革的阵痛,将焕发活力,在新的起点上谋求更好、更快的发展。

    在这几年里,新兴技术方兴未艾、发展迅速,中国的数字出版风生水起、突飞猛进,2010年甚至被称为数字出版的元年。大势所趋之下,各出版集团大举进军数字出版,数字出版真正有了内容的支撑,已然成为新的竞争高地。

    在这几年里,北京成功地举办奥运会,上海成功举办世博会,这些都是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举办的国际盛事。全国的出版人见证并参与了这些伟大的历史事件,纷纷大显身手,精心策划主题出版物,为之献上精美的文化盛宴;后奥运、后世博时代,一批批相关的出版物仍在陆续推出当中。
……

    与此相对,占据了出版业大半壁江山的教育图书市场,这些年的变化却并不明显,颇有种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味道。无论是动销品种、销售码洋,还是其在整个图书市场所占的比例,都没有太大的起伏,一年年平静度过,一步步稳健发展。这与教育出版的总体特征是相符的,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如果能够一直这样发展下去,也未尝不是一件幸事。然而,作为一家以教育类出版物见长的大学出版社社长,我却从这平静的湖水表面,真切地感受到了暗潮的汹涌,尤其是一些破坏性力量已经或正在显山露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担忧。

    高校教材:也应该“打假”

    高校校园一直被视为象牙塔,干净纯粹。其实,由于缺乏有效监督,这方昔日的净土早已欲望丛生。可以说,高校教材的商业化程度已经越来越高,但这个商业化是打引号的,是不规范的“商业化”。商业的旗帜之下,充斥的是个人对名与利的追逐。近年来,学术界轰轰烈烈地“打假”,打击学术腐败,打击论文抄袭,暴露了本该严肃而单纯的学术创作中形形色色的丑恶现象,令听者大跌眼镜。殊不知,学生们手中的那些教材、辅导书、参考资料,是一样的乱花迷眼。那些公然署着某某教授大名的各种公共课、专业课教材,有几个字是真正出自该教授之手?局外人不得而知。但作为出版人,有一点我们很清楚:如果不给署名,即便这本教材非常优秀,也很难进入这个教授及其圈子的课堂;相反,如果署了教授的名字,即便是由没有什么名气的人组编,一般也会很顺利地受到各方认可。其中玄奥之处不言自明。在出版界的十几年里,我从未真正离开过校园和课堂。不管多忙,我一直坚持亲自指导我的学生,告诫他们诚实做人,踏实做学问。这不需要崇高的理由,仅仅是因为我有一颗教师的赤子之心,我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我的学生。所以,我痛恨任何与教材有关的造假与腐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尤甚于对学术造假的痛恨。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对那些高质量的优秀教材势必形成挤压之势,劣质产品驱逐优良产品,最终受害的是国家的教育事业,是莘莘学子,还有他们肩上担负的国家未来。

    绝大多数学生选择复印教材,而不是购买教材,这构成高校教材市场的另一隐患。其实这一现象已经存在多年,只是在全面取消高校教材统购统销、由学生自主购买以后,问题变得更为严重。因为,现在学生们几乎已经不买书了!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不再是手上抱着厚厚书本的学生,而是讽刺性地抱着各种更加厚的复印本的学生;各个大学的生活区和周边区域已经很少看到大学书店的身影,而复印店的生意却火爆得不可思议。如果说高校教材市场几乎就要被低廉的复印鲸吞,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这种严重的侵权行为使出版业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出版单位苦不堪言,却几乎没有引起重视,其背后折射的是大学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淡漠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教育的缺失。

    中小学教材:重新洗牌之后应如何避免“诸侯混战”

    经过几年的市场竞争,目前的新课标教材出版相对比较集中,形成了包括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以及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等所出版的教材为主流版本,各省自有教材为辅的教材格局。从去年就盛传要出台的新课标修订,尽管迟迟没有颁布,但已经势在必行。对于国家而言,适时重新修订新课标是对新课程改革全面的、阶段性的总结,旨在与时俱进、切实提高教材质量;对于出版单位而言,却酝酿着新一波的利益分割,激烈的斗争将随之浮出水面,中小学教材出版必将经历重新洗牌。与此同时,一些出版集团的挂牌成立可能会导致地方保护主义越来越严重。而地域垄断的最终结果,和上文提到的高校教材的情况一样,是优秀的中小学教材无法进入各地市场,导致各地中小学教材形式单一,质量下降,最终受损的是学生和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

    新课标修订之后,如何实现出版单位良性、有序的竞争,避免“诸侯混战”,以利于国家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健康发展,既是政府部门应该深思的,也是我们文化企业单位不容回避的问题。

    教辅:“民进国退”,但我们决不放弃

    近年来,国有出版单位在和民营书商中小学教辅的竞争中处于节节败退的境地。有数据统计,70%以上的教辅书都是由民营书商出版发行的。民营书商能在短期内迅速占领市场的原因,除了其惊人的市场嗅觉和执行力以外,还有很多堂而皇之却秘而不宣的伎俩,而这些是本分经营的国有出版社所不能也不愿涉及的。但是,作为国有出版单位群体中的一员,我深知,我们缺乏的不是策划和推广能力,而是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然而,一个理想的竞争环境,得来岂是易事?我们可以奢望吗?

    国有出版单位一般秉承了良好的企业文化和社会良知,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以华东师大出版社为例,我们在教辅出版方面积累了多年经验,树立了良好的口碑,也汇集了大批高水准、负责任的作者。虽然在速度方面可能比不上民营书商,但品质是有保证的,质量是经得起检验的。这两年,华东师大版教辅的市场遭到了比较严重的挤占,但是我们决不会放弃教辅出版。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是:出版人不光要以盈利为目标,还要有社会责任感。面对良莠不齐的教辅市场,我们更应该尽一己之力,用高品质的教辅去引导市场、扩大市场!

    不知道是不是我太悲观,对于教育出版的未来,我自以为我的忧虑不是杞人忧天。矛盾的是,我也执著地相信古人的告诫,那就是:生于忧患。

    (作者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编审)

点击订阅《出版日报》 来源:《现代出版》第71期

标签:高校教材  教辅  中小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