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列写真:李守力:仰韶尖底瓶、欹器与《周易》“反象说” -品味易学 分享智慧 -搜房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8:15:16
李守力:仰韶尖底瓶、欹器与《周易》“反象说” (2011-4-25 19:17:08) [发送到微博] 分类:易经  标签:尖底瓶 伏羲 三皇五帝 周易 欹器 |

〖提要〗:本文是《<周易>‘反象说’辨证》的补充。
根据历史文献对欹器的记载,结合对仰韶尖底瓶的物理测试表明,尖底瓶就是最初的欹器。从伏羲到文王、周公、孔子,仰韶尖底瓶、欹器作为“道器合一”的礼器,与《易》的思想密切相关。
《说文》云“欹易倾,欹易覆之器。”
   老子弟子辛文子《通玄真经?守弱》:“老子曰: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命曰侑卮[y騯] [zhī],其冲即正,其盈即覆。”冲,通中。欹器是三皇五帝时期的警戒礼器,称为侑卮,盛水居中则正,满则覆。
《韩诗外传卷第三》第三十章:孔子观于周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器也?”对曰:“此盖为宥(y騯)座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座之器,满则覆,虚则欹(qī),中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欹。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有满而不覆者哉!”欹器又称为宥座之器,这也是座右铭的由来。
   尖底瓶,指的是流行于我国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的一种陶器。这种陶器一般为小口细颈、斜肩鼓腹、瘦长体尖底、腹部有对称双耳,可略称为小口尖底瓶。它的产生年代大约在距今6500年前,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庙底沟二期文化中还能见到,所以它存续的时间至少有1500年。
   根据对半坡类型尖底瓶的测试,以及后来进一步对尖底瓶进行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检测,大部分尖底瓶符合“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的性质。(北京大学力学系王大钧、唐琎、张菁,西安半坡博物馆孙霄、赵建刚《半坡尖底瓶的用途及其力学性能的讨论》,《文博》1989年第6期)。可见尖底瓶正是老子所说的“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即欹器。
    据《帝王世纪》记载:“燧人氏没,包牺氏代之……包牺氏,风姓也,……在位一百一十五年。包牺氏没,女娲氏代立为女皇,亦风姓也。及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凡十五代,皆袭伏羲之号也。凡一千二百六十年。”伏羲时代历十七主,共有1260年。
    伏羲时代与仰韶文化在年代和地望上都十分吻合。《周易?系辞传》“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创始于伏羲时期,《易》的思想必然与仰韶文化有密切联系。尖底瓶为“三皇五帝有戒之器”,属于最崇高的礼器,是伏羲时期“道器合一”的产物,所以是《易》思想的直接来源。
尖底瓶的中间有两个耳朵作为拴绳的挂钩,卦者挂也。尖底瓶“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正好对应八卦的下爻、中爻、上爻。“中则正”说明从伏羲画八卦的开始就已有“尚中”,可见《周易》“尚中”思想源远流长。中间的《连山》《归藏》理所当然也延续着“尚中”思想。
   尖底瓶“满则覆”的物理特性是八卦反象说的起源,也启发了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即变”的序卦法则。“满则覆”即“反者道之动”,也成为道家思想的起源。
相关文章:
1、《欹器溯源》(5篇)
2、《周易》“反象说”辨证

文章标题 :李守力:仰韶尖底瓶、欹器与《周易》“反象说”来自:藏风得水 ,原文链接:http://www.zangshu.com/zhouyi/yjjc/2011/0425/22240.html